第491章
作者:我也曾是村花      更新:2025-07-15 15:13      字数:2531
  我觉得这样反而更好!行了,大不了我以后多约她出来玩玩,关系处近了,有好东西她会首先想到我们的。”
  说着,王太太摸了摸自己的脸,低声自语:“忘了问问陈红,她的皮肤那么好,也不知道用了什么护肤品?
  是不是有什么窍门或秘方啊?她可半点儿不像海边的渔民!”
  看出王总夫妻另有深意,陈红早断了和他们更进一步相交的想法。
  她也不想表现出对他们的不喜来,决定就这样不远不近的处着吧!
  现在她已经过了原始积累的时期,就是啥也不干,光吃老本,她的钱几辈子也花不完。
  但是想到村长他们,陈红晚上还是给家里打了个电话,让村长派小峰出门的时候,多打听打听其他收购海鲜的水产公司。
  不出一年,只要几家的船一交付使用,不仅海捕的鱼获会大量出货,就是养殖场的海鲜也会源源不绝的需要交易。
  他们不能只靠龙宫酒店这三四家销路,万一被人卡住脖子,损失就大了!
  还是得提前打探,多联系几家收购商。不说商家多了,有竞争对手,价格也会被稍微抬高一点儿!
  刚挂掉和村长的通话,陈红又接到了耿大志的电话,告诉她,她的钓鱼艇已经开回船厂了。
  他大致检查了一下,船上机器运行良好,没啥大毛病,只做一下日常保养,换换机油就行了。
  他准备再给船上刷遍油漆,给船上的仪器做个升级处理,需要征求陈红的意见。
  陈红先给他转了十万块钱,告诉他,自己的船随便他折腾,整的越先进越好,花多少钱后面结给他。
  其实这条钓鱼艇现在对于陈红来说,有些小了,尤其是出远海,不到二十米长,不太抗风浪。
  不过这是陈红这辈子买的第一条船,对这条船,她很有感情!
  就是以后买新船,这条钓鱼艇,她也不会卖掉。
  这是她披风破浪,去大海讨生活的见证!
  第二天,送了孩子去学校,陈红回了趟娘家。给爸妈送了些速冻海参和象拔蚌,又教给老妈,怎样弄给老爸吃,才不会损失营养。
  老爸看着闺女送来这么多的海参和象拔蚌,有些心疼的说:“你别光想着我和你妈,我们俩现在身体可壮实了。
  这么好的东西,该送人的也别不舍的送。为人要有来有往,人家帮过咱的,咱要记恩,以后遇上难事,别人还会帮咱。
  俗话说,刮春风,下秋雨!平时该走动的关系都得提前走动,不能事到临头,用到人家了,再送礼走关系。
  那样的关系可不牢靠,多花钱也不定能给办事,大多都是吃孙喝孙不谢孙的玩意。
  关系不在多,要有真正能交心的自己人才行,贵精不贵多!”
  陈红爸唠叨着自己为人一世的经验,想把一切好的都教给闺女,让孩子在生活中少走点儿弯路。
  陈红耐心听着,不住的点头:“爸,我都懂!我也是这样做的,你放心吧!
  该送的人我都送了,这些是留给你们几位老人的。
  你和我妈留下一半,给我姑和我二舅分点儿,他们平时对咱家都不错,这海参养身体,我也盼着他们能健康点儿。”
  第431章 于老头重病,想见于洋
  这天晚上,陈红娘俩正在吃晚饭,却意外的接到了于洋爷爷的电话。
  “陈红,你明天抽个空,带于洋来让我见见,好几个月没见孩子了,我想他了!”
  陈红心想,也没多长时间呀,听于洋说,三月初他还遇见他爷爷推着于海和刘兰生的孩子在外面玩呢!
  这才过去两个月,她咋想不明白,老爷子身边有孙子承欢膝下,说啥想孙子?
  莫不是于家又出啥二五眼幺蛾子了吧?
  “于洋没时间,孩子还得上学,放学还得写作业。
  天天时间安排的满满的,比大人还忙呢!你前段时间不是才见过于洋吗?
  你要是想孩子,就去学校门口看看他。你也知道,现在我和于海都各自成家了,再见面不好。
  你想孙子我不拦着,咱们约个时间,在外面见面吧!”
  对面于老头沉默了许久,才低声回了句:“那等孩子有空再说吧!我挂了!”
  于洋在旁边听着,看了看自己妈妈的脸色,凑到妈妈身边问:“妈妈,是我爷爷打来的电话吗?
  他找你啥事,不会是找你借钱要东西吧?”这孩子,还真把上次去医院,刘兰妈说的话听到耳朵里了。
  陈红摇头:“没借钱,也没张嘴要东西。你别想那些乱七八糟的,你爷爷不是那样的人。
  上次要东西的是你爸现在的丈母娘,她和咱家没啥关系,她说的话,你左耳朵听了右耳朵冒,别搭理她。
  也可能是你爷爷有啥事要和你说吧,应该他也没啥急事,有急事他肯定还会打电话来的。”
  她们娘俩分析,是不是上次街头偶遇,于老头想打听有关周易的事吧?
  这和他也没什么关系,他给于海看孩子不累吗,咋还有这个闲心呢?
  陈红和儿子还真没把这通电话放在心里,生活该怎么过照样怎么过,都是两家人了,互不相关!
  这期间,周易打回了一个电话,说是房子已经申请下来了,他正安排人收拾。等他有假期,帮她们娘俩跑跑手续,把户口转过去。
  两口子预计,暑假里应该能全办完,刚好也可以利用暑假时间,顺便把家搬了。
  隔了两天,村长又打来了电话,陈红还以为又是村里的事,不成想村长张口就问:“陈红,于洋他爷爷又住院了,说是这次挺危险的,你知道吗?”
  陈红震惊:“不知道呀!啥病呀,两天前于洋爷爷还打电话说想他了,让我带孩子去给他看看。
  他也没说他生病住院的事呀!早知道我也不会拒绝他了。
  我还寻思,我和于海都各自成家了,以后还是少来往为好,却万万没想到老爷子住院的事!
  叔,我打电话问问他住哪家医院,下午孩子放学,我就送于洋去看望他爷爷。
  你们也别着急,我先去看看情况,晚上给你回电话。”
  村长心里也不好受:“我也是乱了方寸!你国庆哥去云南了,于海没联系上国庆,就给我打了电话。
  家里事儿这么多,我这一时也没法离开。你先带于洋去看看也好,病情到了什么程度,我心里也好有个数。”
  陈红知道,这个心里有个数肯定是关于于洋爷爷身后事的安排。
  农村规矩多,老人要是去世,是直接在济南火化,还是送回老家,这里面牵扯的事挺多。
  不过这些都和陈红没啥关系,如果真到了那个时候,她送孩子去给老人送个丧,出席个丧礼就完了。
  想起离婚前和老人在于家村一起生活的那几年,日子平淡贫穷却也算安稳。
  两年过去了,她也再婚了,现在的日子温馨幸福,再想到以前,简直恍如隔世!
  说起来,于洋爷爷也是个不错的老人。这一辈子不容易,中年丧妻,独自一人带大于海,换来一身的病,也没享过啥福。
  老了老了还要离开熟悉的老家,来陌生的城市给于海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