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作者:
于欢 更新:2025-07-16 06:13 字数:2960
朝廷的事,不是太尉一个人可以左右的。萧怀玉向曹寅表达了理解,我现在站在这里,便已是最好的结局了。
曹寅双目通红,一定是上天感应,不愿看到楚国继续陷于火海。
作为楚国最高的军事长官,曹寅清楚的知道每一场战事,通过这些军报,他对于萧怀玉的欣赏,是极为纯粹的。
太尉请放心,彭城王与您如此信任于我,我必然不会辜负你们所望。萧怀玉握着曹寅的手说道。
随后曹寅做了一个决定,他将天子赐予的帅印交给了萧怀玉,同时也是将权力转交给了她。
我现在这般模样,已没有几天好活,全靠一口气支撑着,如今你来了,楚东的战事,我就全部托付给你了。曹寅又看向崔玖,吾这样做,崔太守可有意见?
崔玖摇头,太尉与彭城王都相信萧将军,下官自然如是。
曹寅听到崔玖的回答,于是便让亲卫召集所有将领,入帐议事。
半炷香之后,西阳郡五品以上的武将悉数来到了大帐。
曹寅向自己的旧部说明了情况,并当着众人的面,将重担交给了萧怀玉。
作为监军的王桢,再听到曹寅的决议第一时间,便提出了反对,皇帝对萧怀玉有戒心,所以才派王桢作为监军。
然而曹寅却态度坚决,并且恐吓道:左卫将军的能力,我想,楚国高层应该都清楚,军报不会作假,功勋就摆在眼前,如果朝廷不信任左卫将军,又为何要让他作为东征将军前来增援呢,西阳郡的战事,已经迫在眉睫,如果再拿不定主意来应对,而让西阳郡失守,这个罪责,谁能担得起?
王桢虽为监军,但在军中,太尉曹寅的威望最高,即便他是皇帝身边的人,也不敢轻易得罪。
责任二字,确实唬住了王桢,他退到一边不再反对,但此事,不久后便会传到皇帝耳中。
有了曹寅的支持,军中没有人再对萧怀玉发出质疑,他站在沙盘前,一个个负伤的武将都在认真的看着她。
这让她不禁想起了前世,以及在燕北的军帐中,那些武将的质疑与冷嘲热讽。
尽管平阳公主是皇帝之女,身份尊贵,可作为女子,她并不被世人所认可。
所以萧怀玉在军中之路也十分艰辛与坎坷,平阳公主费尽心思为她所扫清的道路,扶持到走到高位,还不如眼前这位老臣的一句话,要更能震慑人心。
他们信任的并不是萧怀玉,而是支持萧怀玉的太尉曹寅。
即便女子拥有更出色的能力,可是这些男人,似乎只信任男人。
她今日是以男子的身份站在这里,主导决定国家存亡的战争。
倘若这些人知道了她的身份,又是否还会继续相信,身后的曹寅又是否还会支持呢。
萧怀玉的心中,或许早有答案,她在这样的环境中活了二十年,又岂能不知道呢。
随着意识的逐渐清醒,萧怀玉也越发的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将军,陆兆麟小声提醒道,可以开始了。
萧怀玉回过神来,向众将分析了齐国的局势,包括齐国大司马侯毅。
侯毅出身将门,其骁勇,不亚于齐国神将宋成远,极善于强攻之战。
在兵力悬殊之下,我们不能一味的防守,因为楚国经不起消耗。
出奇制胜,是我们现在唯一的破局之法。萧怀玉将一面军团旗插在了西阳郡的城池中。
※ ※ ※ ※ ※ ※ ※ ※ -
楚京
楚京的雪,连下了三日,整座城池都变成了银粟地。
公主。琦玉拂去身上的雪,踏入殿内,萧宝山的父亲,又差人打听他的下落了。
小人不明白,同样都是儿子,为什么对幼子和长子的区别这么大?琦玉不理解道,明明长子更加出色,也已经出人头地,幼子如此,却
平阳公主抱着一只暖炉,看着窗外的皑皑白雪,在这个世间,男子总是帮衬着男子,因为他们自己也是男子,他们认可自己。
所以女子想要帮扶女子,首先要做的,就是认可自己,认可女子,他们能做的,我们也一样能。
没有谁,生来就是弱者,长期生活在打压之下,永远也抬不起头,这是他们的目的,也是小人之心。
我从不觉得这世间有君子,当规则制定时,这世间就只剩了虚伪。
第285章 出奇制胜
西阳郡中军大帐
将士们围在沙盘前,仔细听着萧怀玉的讲解。
何谓出奇制胜?有将领问道。
萧怀玉拿起敌军的团旗,将其引入西阳城内,放开防守,佯装不敌,请君入瓮。
你是说放弃西阳城的防守,让齐军攻进来?众将惊讶道。
不是放弃防守,而是在对战之时,假装不敌,于城内藏重兵,待齐军入城,关闭城门,将其围剿于城内。萧怀玉解释道。
齐军兵力,是我军两倍之多,不坚守城池,反而引其入城,就不怕到时候西阳城真的沦陷吗?有将领提出质疑,并反对道。
此计不妥。众人纷纷附和,楚国现在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国家的一切,都压在了西阳郡,若西阳郡被攻破,那么楚国日后收复东境,将再无指望,甚至还有可能
萧怀玉的冒险,遭到了帐内所有将领的反对与抵触,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萧怀玉虽屡立奇功,但是从军的时间太短,资历太浅,太过年轻。
他们认为,年轻的武将固然骁勇,能打胜仗,但面对国家的局势,必然没有他们这些老将熟悉。
西阳郡之战,关乎着整个楚国的安危,此战,绝不允许有任何的差池。
而萧怀玉的做法,风险极大,引狼入室,稍有差池,便将万劫不复。
武将们并非是贪生怕死,而是无力承担战败的后果,所以他们只能稳步前行,这样的险,他们怎么敢赴。
本就是因为看在曹寅的面子上,才听从这位年轻将军分析局势,做出应对的。
而今在听到如此大胆的想法后,不免对其产生了质疑,十万楚军守城足矣,至于放齐军入城,无疑是死路一条。
末将不明白萧将军的用意。有老将盛气凌人的看着萧怀玉,他们征战多年,可所获的成就,还不如眼前这个弱冠少年,战败的罪责,萧将军担待得起吗。
战争还未开始,何以言败?萧怀玉突然盯向武将,目光凶狠,将他吓了一跳,正因为我提出来,你们所有人都害怕,所有人都不敢这样做,那么齐国是否也是这样想的,在他们的决策当中,也绝不会认为,我们会兵行险招放他们入城,所以我才会说出奇制胜。
便是连自己人,都觉得无法可行的,这样才能瞒过敌人,当他们不曾意识时,我们出此奇兵,他们便会惊慌,这个时候,就是我们取胜的时机。萧怀玉又道。
萧怀玉的说话完,帐内陷入一片死寂,你知道,这其中的风险有多大吗?质疑声再次响起。
你看看我们,看看我们身上的伤。有老将走出来,扒开身上的伤。
我们虽不如你年轻,可也绝非贪生怕死之辈,我们的亲族还在楚京,所以我们肩上但着的,是国与家,并不再是靠着一腔热血,就能奋往直前,我们手中的利刃,每挥舞一下,都是国家生存的希望,因此我们不得不谨慎。
兵力悬殊之下,如果他们内外夹击,西阳城必破。
老将们的顾虑,萧怀玉当然清楚,她虽只有弱冠之年,可是与齐国对战的经历,并不比这些老将少,可以说,萧怀玉比他们所有人都熟悉齐国以及齐国大司马侯毅。
此计,的确是凶险万分,可这也是扭转局势,取胜的唯一方法了。萧怀玉再次解释道,我从齐国回来,刚才也说了,齐国大司马侯毅非常擅长攻城之战,齐国精锐尽出,以两倍之多的兵力,破城是迟早的事。
你才从军多少年,打过多少仗,又是如何获悉齐国大司马的。有将领继续质疑道。
萧怀玉便将目光看向曹寅,太尉久经沙场,必然知道侯毅。
曹寅一直听着萧怀玉的分析,亲卫扶着他颤颤巍巍的来到沙盘前,齐国大司马侯毅,的确如萧将军所言,是一名虎将,极善攻战。
太尉,就算如此,我们也不能拿西阳郡去赌,这是楚国最后的屏障了。将领们看着曹寅力劝道。
曹寅没有说话,只是看向萧怀玉,你说的很有道理,但他们的顾虑也对,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