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830节
作者:落叶凋谢      更新:2025-07-17 13:28      字数:2614
  震动过后,百姓没有乱窜,因为他们的意志集中在秦王身上,不想让秦王受到伤害。
  一老者甚至将手中的包裹掷出去,可惜没有砸到刺客。
  “嗖……”
  那个手持手弩的刺客,在靠近李瑄三十步的时候,趁天策卫还没围上来,向李瑄射出手弩。
  为李瑄驾车的天策卫眼疾手快,迅速扑在李瑄身前。
  “铛!”
  这名天策卫穿着明光甲,弩矢只是钉在甲片上,并未入肉。
  刺客的技术虽不错,但手弩的威力远远无法在三十步外将盔甲射穿。
  此时,天策卫已经下马将李瑄团团围住,并有天策卫冲向刺客。
  弩手已经无法再射一弩。他不得不扔掉手弩,抽刀进前攻击。
  “锵!”
  “金吾卫、天策卫听令,抓活口!”
  李瑄从车上起身,拔出诸葛亮剑,大喝一声。
  这些刺客悍不畏死,面对天策卫的阻截,仗刀猛冲,似乎想先砍开一条血路,将车上的李瑄砍死。
  “铛铛铛!”
  刀剑声交错,这些刺客看起来都是骁勇之徒。
  他们有的甚至砍在天策卫的盔甲上。
  可惜刀无法破明光甲。
  由于李瑄下令“抓活口”,天策卫并没有下死手,在防御关键部位的时候,寻找机会将刺客制服。
  “不要杀死,留活口。”
  裴璎再次提醒。
  不一会儿,就有三四名天策卫围攻一名武艺高强的刺客。
  “碰!”
  在寡不敌众下,一名刺客最先被踹倒在地。
  还不待他起身,两把刀剑就架在他的脖颈上,使刺客不敢乱动。
  双拳难敌四手,随着其他天策卫的加入,刺客哪怕再勇猛,也不免陷入绝境。
  他们有的身上被划伤,流出血迹,接二连三地被放倒在地,又被绑住双手。
  一场“惊险”的刺杀,就这样落下帷幕。
  在百姓看来确实惊险,因为刺客将弩射在秦王车架上,幸亏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车夫挺身而出,帮助秦王挡住这“致命一箭”。
  “朱雀大街,乃万民之道,敢当街行凶,罪无可恕。本王身不足惜,恐伤害百姓。薛错,刺客持弩上街,是你的过失,本王不会轻饶你。”
  “严加审问刺客,弄清楚到底受何人指使!”
  车驾停下,李瑄将后方薛错叫来劈头盖脸一阵训斥。
  “末将罪该万死!一定尽快查清幕后主使。”
  薛错向李瑄一拜后,诚惶诚恐,保证尽快查清凶手。
  李瑄挥了挥手,薛错立刻让金吾卫押送着刺客退下。
  “继续行进!”
  李瑄深吸一口气,向四周百姓一礼后,重新登上马车。
  他的风度和处事不惊,使百姓更加义愤填膺。
  “这些刺客训练有素,一定有幕后凶手。”
  “到底是哪个天杀的刺杀秦王?秦王可是为国为民的大英雄啊!”
  “这些刺客应该千刀万剐,死一万次也不值得怜悯。”
  “肯定是奸臣所为。见无法像以往一样罢相,用下三滥的手段。”
  “还天下还有谁是奸臣?”
  ……
  阴谋论哪个时代都不缺乏,李瑄被刺杀的事情蔓延过后,出现无数种猜测。
  平民百姓更多的是痛恨凶手。
  在他们心目中,秦王是可歌可泣,能拯救苍生的大英雄。
  这样一个大英雄被不公的对待,甚至百姓将李瑄当成“弱势群体”,害怕离他们而去。
  李瑄的时代到来后,百姓看到希望,无法接受有人陷害、刺杀李瑄。
  即便李瑄已经回到太极宫、尚书高官安城中的舆论一浪高过一浪。
  还有百姓跑到城中的京兆府,向京兆尹鸣诉。
  到最后,甚至有“空穴来风”的消息传出。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李瑄功高震主,圣人想要杀死李瑄。
  也有人说,圣人想要传位李瑄,是太子李亨不愿意,准备杀死李瑄,以绝后患。
  这消息不知是从哪来的,反正传得是有鼻子有眼,并迅速成为文人士子、贩夫走卒们在私底下议论的话题。
  这种观念在这个时代冲击力是巨大的。
  因为“功高震主”自古就是一个热门议题。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这种意识,已逐渐在长安百姓心中动摇。
  类似的消息,是李瑄暗中派遣锦衣卫放出的,目的就是让百姓产生李瑄“天命所在”,亦或者让人觉得李瑄“迫不得已”。
  一旦事情发生,瞎想的空间很大。
  李隆基派人刺杀李瑄,或许会使人们心中摇摆不定。
  但李亨只是一个没有任何功绩的太子,他虽然名声不错。但他要是刺杀李瑄,一夜之间,就会如过街老鼠一样,人人喊打。
  ……
  “拜见秦王!”
  在皇城朱雀门前,宰相李岘率领文武百官向李瑄拜道。
  “诸位免礼!”
  李瑄下车后,让李岘等不必多礼。
  “刚闻秦王天街遇刺,弩至车上,惊险万分。幸有天眷,使秦王未有闪失,否则地陷天塌矣!”
  李岘再次向李瑄拱手道。
  李瑄遇刺后,依旧没有加快马车速度,文武百官在李瑄到朱雀门前得知。
  叛乱虽平,但国家未尽安定,想恢复开元鼎盛,还需秦王坐镇,百官齐力。
  一旦秦王有所闪失,天下一定会再启战端,永无宁日。
  大唐经不起那样的折腾。
  同时,文武百官也在猜想谁在刺杀李瑄。
  能弄到手弩的人,一定不会是普通权贵,听说刺客还无比英勇。
  “古人云,执行天道的人,必会有所福报。本王为天下苍生,刺杀我者,逆天而行,怎能成功?诸位好意本王心领,不必为我担心。”
  李瑄向李岘和众大臣回道,然后话锋一转:“诸位请随本王到尚书省的议事厅,得听两京状况。”
  大臣们见李瑄豁达,便不再纠结刺杀之事。
  时已至下午,李瑄与文武百官不商议政策,他只是听李岘等官吏汇报长安要事和地方事宜。
  朝廷已可以与天下所有郡县取得联系。
  最起码没有明面上反对李瑄的太守、县令。
  最多只是阳奉阴违,借助山高皇帝远,搞自己的小圈子。
  别说锦衣卫未完成组建,即便完成,也不可能杜绝这样的事情。
  历史已经证明,在幅员辽阔的华夏大地,没有一劳永逸的政策,只有永不间断地改革。
  长安有李瑄的禁军把持,在李瑄离开后,没有人敢明面上闹事。
  政令能有效施展。
  李瑄的基本盘安西北庭河西陇右,最为稳定。
  天将军的余威在,西域三十六国恪尽职守,听从颜真卿的调令。
  长安的丝绸、货物,通过河西走廊源源不断地交易。
  当然,积弊的问题也在,全国的常平粮仓,甚至义仓都有告急的现象。
  户口雕敝,户部一时间难以统计。且户口等级混乱,有些明明是上上户,却报为下下户,官商勾结,瞒天过海,躲避赋税。
  这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税收。
  李瑄只是让宰相和大臣们商议具体方案,集思广益。
  实际上李瑄已经有变法策略,但他没有声明。
  与李岘研究的行省制度和增设为九部要等五年以后。
  在这五年时间,他要完成三件事情。
  第一,全国的义仓粮食平均下来够人均一石,每郡每县都要有标准,防止自然灾害时,缺乏赈灾粮食。
  第二,常平粮仓,可供常平新法,且能完全常平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