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法医 第24节
作者:
志鸟村 更新:2025-08-21 17:57 字数:4389
魏振国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只能解释道:“丁兰的自行车,是经常借给办公室里的人骑的。尤其是出纳和另一名财务人员,经常骑乘。另外,丁兰在交友方面,比较随意,亲戚朋友闺蜜男友都不少,我们知道的居住于本县的前男友就有4个……”
“感情纠葛?”吴军盲猜了一句。这个案子没有尸体,也不属于大特案,时隔两年,他是一点印象都没有的。
魏振国摇头:“她的几个前男友都是和平分手的,也没有暴力倾向……说实话,我们录了口供之后,案件就停下来了,后续跟进的资源基本没有。如果不是那辆自行车确实蹊跷,这个案子,可能都到不了我这里……但也正是因为丢弃的自行车过于蹊跷,这个案子,我也一直记着……”
吴军听着,突然感慨了一句:“在国内,所谓完美谋杀,其实只要用失踪案代替就好了。光是立案的时间,就可以把黄金72小时消耗掉,没有尸体的话,许多证据也都找不到了。而且,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力物力投进去。”
魏振国重重的点了点头,和吴军对视一眼:“你也感觉到了?”
吴军“恩……”的一声,道:“总不可能无缘无故的把自行车丢到路边。但是,也有别的解释,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没尸体。”
“是啊。魏振国再叹一口气。
江远听明白了,讶然道:“魏队觉得,这里面有命案?”
魏振国道:“可惜感觉不做数。”
江远毕竟年轻,皱眉道:“不管怎么说,人是真的失踪了,总要找回来吧。”
魏振国苦笑:“失踪案和命案,差别可太大了。”
吴军也在旁道:“失踪有假性失踪的问题。比如跟男友私奔了,因为经济问题逃跑或者逃债了,或者主动参与了传销和奇怪的宗教,再还有,像是你们年轻人讲的,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来一场命中注定的爱情……”
“恩,咱们的警力有限,精力有限,没有确定的证据,是不可能把失踪案,主动转成命案的。”魏振国道。
魏振国和吴军一人一句,就将情况展现给了江远。
江远有点犹豫的问:“确定的证据指的是?”
“就尸体。”魏振国道:“国内的传统是见尸立案。没有尸体,是不可能把几百上千万的经费,丢到一起案子里的。”
命案必破的高压,是警局不计成本破案的原始动力。但是,针对命案可以不计成本,并不意味着警局的经费是无限的。
恰恰相反,正是因为要节省经费,以留给命案等重案,所以,普通案件的经费,反而更加的捉襟见肘。
而在没有见到尸体以前,失踪案就是一起普通案件。
它所能得到的资源,也就只能是普通案件的资源。
“受害人的岗位是会计,有没有经济问题?”吴军又提出了新问题。
魏振国叹口气:“初步调查是没有大问题,但有一些额外报销之类的小问题。总之,也不算太干净。但工厂那边不愿意细查,我们也没人手去查。”
“喜欢社交,爱玩,前男友多,钱的方面也不是太谨慎。”吴军摇摇头:“这种确实很难转命案的,指不定哪一天突然就跑出来,笑着跟你说开玩笑呢。”
“三年了,她可没跳出来。”魏振国的表情沉重了许多。
“那,现在需要我做什么?”江远看气压低,又站了出来。
魏振国调整了一下情绪,思忖着道:“我是这么考虑的。之前调查案件的时候,我们的工作重心是放在熟人上的,考虑熟人作案,也考虑了男女纠葛等方面的问题,总之,就是顺着人际关系查的。现在的话,老路先放一边,关注点可以集中到这辆自行车上。”
具体到案件侦破,魏振国的思维变的极其敏捷,眉头也深深的皱着,道:“这个案子,唯一的破绽就是自行车,如果不是这辆倒在草丛里的自行车,失踪案很可能都难以立案。而要掩饰这辆自行车,其实也是很容易做到的,骑走或者丢弃在路边,说不定就被其他路人骑走,更加无迹可寻了。”
江远听的点头,这种案情分析,对于他这个医科院毕业的法医来说,还是很新鲜的。
“所以,这辆自行车代表案件是有一定偶发性的,有激情犯罪的可能。假使有犯罪发生,自行车就有很大的概率,留有更大的破绽,比如说,犯罪嫌疑人的指纹。”魏振国看向江远,道:“说实话,我三年前就有向这方面考虑过,但是,当年匹配指纹比现在更难……”
随着魏振国的描述,江远面前,跳出了系统的半透明界面。
任务:全境匹配
任务内容:魏振国认为326丁兰失踪案的线索,有可能存在于自行车的指纹上。请对自行车上采集的指纹进行匹配,并尝试破案。
江远的眼角跳了跳。
好家伙,将自行车上的全部指纹做匹配,抛去此前匹配出来的七八成指纹,剩下的全是疑难指纹——真的只有假定有刑事大案发生,才让人有耐心将之全部做出来。
第42章 合适吗
“咱们……怎么撸?”王钟很有自觉的站到了江远身边。
去掉已经匹配过的指纹,剩下的指纹还有十几个,得是好几个人留下的。这个工作量,对痕检来说,也是一场大案子了。
“这个案子,你还记得吗?”江远先问了一句。三年前的时候,王钟已经是痕检了。且是县局唯二的痕检。
王钟却是摇摇头,道:“我没什么印象了,不是特别的案子,我们比对指纹的时候,不一定会看案子,可以直接比指纹。”
王钟很像是那种及格万岁的学生,在考试成绩远不及60分的时候,他会非常的努力,但当考试成绩明显高于60分的时候,他反而会轻易放弃。到了匹配指纹的时候,也是能比中指纹最好,比不中又很善于自我宽解。
江远也不用去管这些,找了个笔记本做记录,再道:“这里面的指纹,咱们先做一个分类,看看一共是几个人的,然后再分别挑选合适的做匹配。”
“好,那就照着照片的编号来记录?”王钟也拿了个笔记本,坐到边上。
江远应了一声,就将注意力集中到了指纹上,时不时的还伸出手,翻来覆去的比较。
自行车上的指纹,大部分是成对出现的。除了车主丁兰的指纹以外,还有多对指纹,出现在车头、纵梁和座椅下方。
推理案发现场,可以想象这些指纹很可能是某人或某几人弃车时留下的。说不定还可以判断当时的情形。
但是,这种推理只在江远的脑海中转了转。
自家人知自家事,江远不仅是个新人,而且,他本身就不是刑侦专业出身的,对于侦查、推理、断案这些东西,既没有经验,也缺乏知识。
与之相比,刑警队各中队的年轻民警们,几乎全是科班出身。就是年轻一代的辅警,也多有本省警察学校出身的,他们往往一边工作一边考公,等待着上岸的机会。而一旦拿到了编制,皆是即战力。
再上一层的市局和省厅,更是不乏人民公安大学和刑事警察学院的毕业生——这是警届top2的大学,毕业生在智商、体能、技术和知识层面皆属上层,但进到工作单位,一样要跟着老警们亦步亦趋的学习。
在医科大学读法医专业的新人江远,并不觉得自己比这些同事更福尔摩斯。
要是没有一个天降的法医系统,江远估计只能老老实实的窝在办公室里等尸体,或者跟着刑警队打杂,再或者就跟着吴军做点伤情鉴定的活计。
但是,有了系统,江远的状态就截然不同了。
不过,他也只想利用好自己现有的优势。
用名人曾国藩同志的思路来说,初级选手结硬寨,打呆仗,反而是最快的捷径。
江远根本就不去分辨那些指纹可能是谁的,他就分好类,编好顺序,然后一个个的匹配下去。
一天下来,江远也只是做完了三组9个指纹。
指纹的难度并不算高,同样是圆柱形金属上残留的指纹,自行车上遗留的指纹,也就是lv2左右的水平。
对比刘宇伤害案,也就是那起高考后学生狂欢而导致的伤害案里,圆凳遗留的指纹至少在强lv3的水平。
不过,刘宇伤害案因为是重伤害,又涉及到高考和青少年等等,所以,它是有省市一级的高手参与的。当时未能侦破,实属指纹的残缺度过高。
今次的丁兰失踪案,就完全不在一个维度上了。
这起案件,最多也就是得到了六中队副中队长魏振国同志的关心,技术层面,始终未曾得到很好的支持。
对江远来说,除非库里没有相应的指纹,否则,匹配并不难。他做的慢,主要是因为圆柱体上的指纹,变形过大,调整需要多花些时间。
“江远,回去吗?”王钟又钻进了办公室来,有些好奇的问道:“你比中几个指纹?”
“3个人的。”江远等于是处理好了9个指纹,分属三人。都是受害人丁兰的同事。
“厉害。”王钟有点浅浅的不好意思。理论上,这些指纹应该都是他曾经匹配过的,只是未能比中。江远用半个下午的时间就做了这么些个,只能证明两人的实力差距委实有点大。
江远谦虚的笑笑:“运气好。”
王钟摇摇头,接着发出邀请道:“晚上一起吃饭吧,你过来这么久,还没一起好好聊过呢。”
“好。几个人?”江远爽利的答应了下来。
“我喊了几个年龄差不多的,你要不要把魏茵喊上?”王钟挤眉弄眼。
江远失笑:“魏队女儿?我都没联系方式的。”
“内部联系册里面,有魏茵的电话的。大群里也可以加微信。”王钟怂恿着。
“那行。”江远笑笑,打开手机,找出微信大群,搜出魏茵并选择添加朋友。
王钟看着江远流畅的操作,不禁一愣。
在一群光棍汉的队伍里,类似的调侃和怂恿,往往是以被调侃者认怂为结束。王钟没想到江远竟是一点都不怂。
更让王钟想不到的是,只是分分钟的时间,另一边的魏茵就已通过了江远的申请。
看着江远轻松的打字,王钟陷入了迷茫——是我上的学校不合适吗?
第43章 江村人
因为魏茵要来,王钟特意选了家档次高的饭店。
有包厢的那种。还要了多多的啤酒。
能与局花及其闺蜜一起玩,以前只在王钟的遐想中,如今实现了,他瞎想的就更多了。
不一会儿,魏茵就带着闺蜜,款款而来,向江远打声招呼,又跟先到的几人聊两句,大大方方的颇为爽气。她是做内勤的,长的又漂亮,认识的人多,且跟谁都能聊上两句。
她跟这边的说一会,跟那边的笑一会,很快就让王钟变的苦恼起来。
“哎,我觉得可能不行。”王钟从纵横饭局的状态,回复到了小透明的角色,坐到江远身边,开始变的恹恹的。
“怎么了。”江远问。
这是他入职以来,第一次参加同事聚会,自然要尽量显的合群。
王钟叹口气:“咱们这狼多肉少的……我怕是永无出头之日了,哎……”
江远顺着他的话,随口道:“别那么悲观。”
“咋能不悲观呢。”王钟喝了点酒,情绪激动起来:“你看老黄,为了亮腹肌,恨不得冬天都穿紧身衣。还有你,长的又高又帅,技术还好……还有郭海涛,你等着看吧,一会饭店经理就要过来舔他……”
正说着,包厢门被敲开了。
“稀客稀客。郭队长大驾光临……”饭店的经理进门先笑,掏出一盒中华出来,满世界的散烟。
警察多是老烟枪,就是魏茵和闺蜜也点起了一根,吐烟圈玩。
“别队长了,我就是一个跑腿的。让人家听到了笑话,我们私人玩一下,你不用招呼。”郭海涛接了烟,帮两人点起来。
“不招呼怎么行,让人知道了,变成我不懂事了。”经理弯腰点了烟,又笑着说了两句话,接着就见服务员端着果盘和啤酒进来,连忙招呼着放桌子上,道:“送个果盘和啤酒,聊表心意,聊表心意……”
郭海涛推让着,像是过年时送红包的亲戚。
“留个果盘就行了,啤酒不用了,喝不完。”魏茵出言,将两人的推让给终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