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作者:
沐雪焚香 更新:2025-10-04 21:06 字数:3180
沈乐妮知道汉武帝很重视水军,十几年后他派著名的‘楼船军’从海上进攻南越东越之地,也能说明这个时候的造船技术是不差的,可以说是世界先进水平了,战船‘楼船’便是代表。因此设立造船院,想必刘彻不会拒绝。
刘彻静静听着,果真听到造船院时目光微微一动,等她说完他开口道:“便依国师之言。只是为何要设立一个造船院?”
虽然他不曾见过火药的厉害之处,可既然沈乐妮如此重视,那必然是极为重要的东西,设立一个倒也无妨。
可造船院……又会是什么原因?
对此,沈乐妮不能说太多,或者说还没到时机,只解释道:“陛下,大汉以后若想更加强盛,或者不受外敌欺辱,是离不开船的。或者说,是离不开海的。”
虽然她说的不多,但刘彻一下就明白了她的意思。
以后的战场,怕是会转移到海上。而且以后的敌人,会来自海上。
刘彻沉吟片刻,颔首道:“那便设立一处。”随即他又道:“可长安远离海上,造出了船,想要挪到海边,怕是不易。”
沈乐妮回道:“长安的造船院,可以设立为总院,主要为研究和改进技术,另外可以在靠海处设立分院,主要任务便是造船,而后入海进行试用,将不足之处传递给总院,以促改进。”
她顿了下,补充道:“可以将造船院和兵器院适当结合,以后还可以跟火药院结合。若是在海上行走,船不能只有航行之能,还需有防御进攻之能。”
刘彻嗯了声表示认可,沈乐妮继续道:“至于研究院总院长以及下面的各个分院的院长由谁来管理,便请陛下定夺吧。不过,臣请暂管火药院。”
“准了。”刘彻没有犹豫便应下了。他想了想,说道:“只是这兵器院,长安早已有相应地方,便是考工令和尚方令,由官府管理承担。”
“臣方才之言只是臣目前的想法,若有不妥之处,那便请陛下作改动。”
刘彻颔首。
沈乐妮接着道:“如今研究院修建完毕,到了广招天下贤才的时候了。”
“依你之见,这公告该写些什么?”刘彻随口问。
沈乐妮道:“臣认为,若想使匠人全心全意攻于钻研,工钱及住处等待遇必然不能太差,所以公告上面可以言及此方面。而且……”说到这里,沈乐妮顿了一下,她看着刘彻道:“若想真正发掘出有才能之人,年龄及男女都无需设限制。”
这才是最重要的一点。
纵观古今,有才能的女子不
比男子少,可因为礼教等种种束缚,使得这些大才埋没在历史长河中。
若要科技真正发展,便不能设定什么限制。
刘彻听她这么说,倒也没有多惊讶,好像早就猜到她会这么说一般。他顿了会儿,便道:“一切皆依国师所言。”
只要不涉及到官职权力,那些朝臣也不会太过反对,而他更是无所谓,只要能让大汉更好,是男是女又何妨。
翌日上朝,刘彻便将拟定好的名单公布下去,以及将有关研究院的一系列事宜都告知于朝臣。只是沈乐妮不仅是火药院的院长,还担任了研究院院长的一份责任,协助总院长共同管理研究院,毕竟研究院都是她提出来建设的,交给她刘彻要放心些。
沈乐妮听到后,面上不显,心里却是哀嚎一声。
唉!又担了一份工作,谁能有她惨!
而朝堂诸臣,很久之前就知道了刘彻要建立一处什么研究院,用来作什么研究发展什么技术,因此现下倒也还算平静。
虽然知道是沈乐妮提出的主意,但这研究院也不设立官职,只要不涉及到他们的利益,便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反正他们如何反对也没用。
大朝结束后,刘彻又颁了一道旨,其上言及研究院的设立因由和分设分院科属,广招天下贤才,言明凡被录用之人,工钱及待遇丰厚,住处无需忧愁,重点是不限年龄及男女,只要有所擅长,皆可参与报名考核,一旦通过,则被录用。
而招募时期,则在一月之后,于长安城章城门外。
旨意往各地发下去后,很快就在整个大汉传扬了开来,民间像是一锅被烧开的水,沸腾不止。
这道旨意对于那些平民百姓的意义不言而喻,对他们来说,这或许是这辈子唯一的一个可以翻身的机会。
长安城,乃天子脚下,虽危险,可机遇也多。
于是许多百姓听说以后,便开始为一个月之后的招募做准备。有才能的,便想着介时如何展示、该展示什么,没有才能的,便四处求学,争取临时抱个佛脚。
而沈乐妮身兼院长之职,便要同院长一起为之后的招募做准备。
她去了一趟研究院,将每一处都看了看,虽然修造简单,但却是什么都不缺,内里除了许多院子,还有食堂、男女宿舍、教室、实验室、操场等不同用处的建筑,都是按照她提供的修建图建造的。
如今暂时只设立了五个分院,所以还空出了好几处院子。招募是在一个月后,因此这一个月内,要把五个分院所需要的东西,全部安排完毕,这亦是一件不轻松的活,同样也要花不少钱,幸好这笔钱是由国库出。
沈乐妮近日来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这上面。
除了研究院这边,她还要跟大司农等人讨论稻种育苗之事,再过几日,她就要跟着大司农等人去往百里外,选一处田地作为育苗之地。
真是,陀螺都没她这么能转的。
第143章 研究兵器?
很快,沈乐妮就随着大司农几人一起去往了百里外的汉中郡,他们在那里待了一段时间,选好农田,做好引水等事宜,顺便体察了下民情。
令沈乐妮高兴的是,百姓们对她的评价是好的多于坏的。
忙完选田一事后,水稻育苗就可以暂且搁置到一边,需等到春日天气变暖之时才可进行撒种。
当沈乐妮回到长安时,离研究院招募只剩下不到十日。
沈乐妮把之前寻到的方士都安排进了火药院,让他们安心钻研丹炉为何会爆炸,将配方给试出来。
起初这些方士知道是皇帝找来他们的后还惶恐了一段时间,可皇帝一次也没露过面,反而是国师见了他们,把他们安排在一处秘宅,每天就做一件事,那就是研究丹炉为什么会爆炸。方士们很疑惑,但不敢不听,于是整日就泡在炼丹房,时间一日日地过去,炼出来的丹药也越堆越多,可却没有研究出个什么来。
国师不仅不惩戒他们,反而还给他们换了个更好设备更齐全的地方,还吃得好睡得好,方士们那个感动啊,只能赶紧抓紧时间研究出丹炉爆炸的原理,来报答国师。
看着那一堆堆的原材料送进丹炉,最后要不就出来一些丹药,要不就融在了火炉里,沈乐妮的心滴血似的疼。虽然不是花的她的钱,但看着经费就这么一点点砸下去却没溅起什么水花,她也心疼啊。
遗憾的是,她只记得火药需要硝石和硫磺,但是比例和另外所需的东西,她一概不知。唉,早知道,她就把配方背下来了。连火药都不好研究,更别提炸药。
路漫漫其修远兮啊!
将方士都安排好、嘱咐他们注意安全后,沈乐妮便离开了火药院。
对于火药院,她并不打算当众招人,因为方士本身就被许多人所不容,她要是大张旗鼓,朝堂上的弹劾定然没完没了,民间说不定又要流言四起。
刘彻得知她的意思后,也没说什么,暗地里仍然在帮着她寻找方士。
忙完火药院的事情后,沈乐妮去看了看刘据。
眼下他正在卫子夫的椒房殿里,母子俩刚刚用完膳。
自从那件事后,卫子夫把刘据看得格外的紧,刘据身边的人都被她换了一遭,生怕再有什么人出来害刘据。
幸而刘据虽然年幼,但身子骨养的很好,加上沈乐妮的药,事发的第三日,他就恢复到了从前的活泼样,也没留下什么病根。
沈乐妮朝卫子夫和刘据行过礼后,才把目光放到了刘据身上,浅笑着由衷道:“看到大皇子如今健康的模样,臣也可以舒口气了。”
卫子夫明白沈乐妮是内疚,觉得刘据落水是因为她,便出声安慰她道:“那件事本就与你无关,你也是受人所害。乐妮,你不用自责。”说罢,她低头看着身前的刘据,眉眼温柔,温声道:“据儿,沈夫子如此关切你,你该对沈夫子说什么呢?”
刘据闻言朝着沈乐妮,拱手行着学生礼乖乖道:“据儿如今一切都好,谢夫子关心。”
如今的刘据,比初见时长大了些,也更懂事知礼。
沈乐妮也回了个礼,然后同卫子夫闲聊起来:“娘娘,大皇子如今,应该有六岁了吧?”
“是啊,去岁冬日满的六岁。”说起刘据,卫子夫便满目的温柔。
那也就是说,或许今年冬日,刘据就会被册立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