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天子 第1002节
作者:
漫客1 更新:2025-10-25 15:20 字数:3247
说着,他看向陈大,继续说道:“陈叔,我不觉得这是坏事。”
“我这个人,没有什么太大的心思。”
他神色平静:“便是从前有,就藩之后,种种心思也就慢慢熄了。”
“我既然不争储,那么名声好坏其实就不怎么要紧,从前少年时候,我喜好武事,老想着从军报国,这才跟着孟大将军在军中厮混了一段时间。”
“我知道,当时军中不少长辈,说我像父皇。”
他看着陈大,笑着说道:“这事我都能知道,多半也传到了我那大兄耳中,所以才有了我就藩长安的事情。”
“这事并不怪谁,更不怪父皇。”
他开口说道:“我能到长安来做这个秦王,多半还是靠着我母亲的颜面。”
“如今,西北一场仗打完,我替国家平定了叛乱,给四弟扫清了障碍,也彻底绝了大兄的猜忌之心。”
他仰头喝茶,看着陈大,笑道:“岂不是好?”
这番话太过大胆,便是陈大也变了脸色,他站了起来,走到门口关上了房门,这才回到了原来的位置上,看向秦王,叹了口气:“如今,该称李大将军才对。”
秦王一怔,随即点头:“是了,我一时口误了。”
陈大将军也端起茶杯,喝了一口之后,继续说道:“殿下在西北的这场仗,从结果上来说,是相当漂亮的,要是我来打这场仗,估计要明年才能收尾。”
“我也不觉得殿下做错了,只是觉得殿下手段太激烈。”
“不过。”
他低声道:“陛下夙来不喜军队屠戮百姓。”
“我知道。”
秦王神色平静:“大不了我被削爵,或者回到洛阳圈禁一段时间,真回洛阳了,我还能见见母亲还有妹妹。”
他仰头喝茶,如饮烈酒一般。
“反正,侄儿问心无愧。”
他看着陈大,笑着说道:“陈叔这趟过来,该不会是来绑我的罢?”
他伸出双手:“如果是父皇的意思,身为人子,我绝不反抗。”
陈大摇了摇头,伸手拍了拍李铮的肩膀,叹了口气:“殿下身上的英雄气,但是像极了陛下,只是想法却大相径庭。”
秦王收回双手,笑着说道:“我听晋王叔说,父皇年轻的时候,曾经开窍了一回,自那以后就大不一样了,我大概还没有开窍,所以想法同父皇大不一样。”
“不过。”
他拍了拍胸脯:“西北的事情,我俯仰无愧,不管是见父皇,还是见大兄,我都有话说。”
“我生为皇子二十余年,到如今,也算是为国家,为父皇,做了点事了!”
陈大拍了拍秦王的肩膀,默默说道:“陛下的意思是,让二郎结束西北战事之后,返回长安秦王府等着,过完年明年年中,陛下会亲自到长安来。”
说到这里,陈大犹豫了一下,开口说道:“本来,明年年初我就要返回洛阳去,到朝廷报道,现在这个时局,我就在长安多留半年时间,等陛下到了之后再说。”
“二郎你放心,到时候如果陛下因为西北战事责罚你,我一定替你说话。”
此时,陈大的称呼也已经变了。
秦王殿下站了起来,眼眶已经含着热泪,他对着陈大深深低头,抱拳道:“多谢叔父!”
陈大站了起来,拍了拍他的肩膀,叹了口气。
“二郎这脾性,往后还是要收敛收敛。”
秦王殿下笑着说道:“侄儿遵命。”
陈大将军摇了摇头,然后看了看外面的天色,开口道:“后天就过年了,我就在这灵州城,陪殿下过年罢,过完年,咱们一道返回长安,这朔方一带的摊子。”
“交给贺钧去收拾罢,他是干后勤出身,做这些事拿手。”
秦王殿下笑着点头。
“好,我听陈叔的。”
…………
两日之后,除夕夜。
洛阳城与金陵城,几乎是在同一时刻,亮起烟火,各种各样的烟花,在天空中炸开,点亮了夜空。
洛阳的皇城上,太子殿下背着手,抬头打量着夜空中朵朵炸开的烟花。
而在千里之外的金陵城,皇帝陛下同样站在皇城楼上,也在抬头,看着漫天的烟花绽放。
在他的身边,是薛皇后以及二人的一儿一女。
皇帝陛下看了一会儿,才回头看向薛皇后,感慨道:“夫人。”
“时光真是快得很。”
他拉着薛皇后的手,摇头道:“上回咱们夫妻同在金陵的时候,孩子们都还是小不点。”
“如今,已有不少成人了。”
薛皇后“嗯”了一声,看向李云。
“孩子们都大了,咱们夫妻也慢慢老了。”
她也轻声叹了口气,看向洛阳方向。
“不知道元儿,在洛阳怎么样…”
第1149章 让权不让位
转年过了年关,皇帝陛下与杜相公一起,重新梳理了一些新政的具体项目,到了二月份,由张遂开始,往江南西道以及淮南道开始推进。
期间,杜相公的长子也到任江南西道,就任江南西道布政使。
大唐的新政,在开国十六年之后,终于开始轰轰烈烈的推进开来。
这种事情,哪怕是李皇帝本人,也只能牵个头,然后大致掌握方向,他很难干预到方方面面之中。
不过不管怎么样,他付诸了多年心血的新政,眼下终于开始大规模铺开。
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但是究竟能不能开花结果,到最后是良政还是恶政,恐怕还很难说。
毕竟,政策需要服务于实际,一个看起来合理的政策,但是未必会适合这个时代。
好在,皇帝陛下依旧正当年。
他亲自开的头,他还有很长的时间,一点一点去看着这棵种子长起来。
将来有一天,如果这些政策真的成了恶政,作为开国皇帝,未来的大唐太祖高皇帝,他也有足够的能力把这个政策给按下去。
总之,能推行下去,就是一件好事。
至于李云百年之后,他花费心血推行下去的新政,到底会不会人亡政息…
这个事情,曾经的李云还是相当在意的,甚至一度因为这个事情,去想方设法的培养太子,考校太子。
但是现在,似乎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哪怕只有他章武一朝,只要尽力做了就已经足够了,他能够看到的事情他要去管,等看不到的那天。
其实,也就无所谓了。
这看起来似乎是一种妥协,但是实际上,是一种放下,否则这个执念越来越深,等李云将来年岁大了,必然因此入魔,到最后,父子反目都是轻的。
弄不好,会搞得血流成河,白骨满地。
年关以后,李云与杜谦一起,忙碌了三个多月,期间,两个人还一起去看了金陵府境内,还有姑苏城附近的一些新兴的工场。
这些工场…工作环境相当糟糕。
不过,有一份差事的工人们,都还是相当高兴的,毕竟这些差事的的确确能够补贴家用,让他们的生活变得好起来。
转眼间,时间来到了三月中,距离皇帝陛下离开江南的时间已经越来越近,这天,皇帝带着杜相公一起,到市舶司转了一圈。
此时,市舶司港口的商船,不能说船满为患,但是往来商船,已经可以说得上络绎不绝。
也就是说,不管李云将来的新政能不能成,他立起来的这个市舶司,已经相当成功了,这种来钱的机构,将来一定会被保留下来。
两个人看了一会儿,李云回头对着杜谦开口笑道:“这几天,我在这码头附近,已经见到不少外国来人了。”
杜相公点头道:“臣也见到不少,从前,长安城里的胡人,多是从西域那条线过来的,这些从海上过来的,还是少数。”
皇帝点了点头:“这个世间,大的很哩。”
“我大唐,连十一都不到。”
杜谦看着李云,目光中露出询问的意味,皇帝陛下扭头看了看他一眼,哑然道:“有人量过。”
杜相公这才点了点头,开口道:“臣相信陛下。”
他的目光看向远处,感慨道:“臣原以为,咱们天朝上邦,已经是极大极大了。”
“不知道那些更远的地方,是个什么模样。”
“也没有什么好的。”
李皇帝笑着说道:“到底,还是咱们这块土地待的舒坦。”
二人闲聊了一阵,李云才开口说道:“这一趟出门,已经半年有余,差不多该赶回去了,咱们还要去关中,要是再不动弹,到年底都未必能回洛阳。”
杜谦低头道:“是,臣与晋王,已经商议妥当了,只要陛下下令,我们随时可以动身。”
皇帝陛下“嗯”了一声。
“那明天,把费廉耿雍叫来,再交待他们几句,三天之后,我们就动身离开金陵。”
杜相公点头,问道:“陛下,是先回洛阳休整,还是直接去关中?”
皇帝想了想,笑着说道:“等到了中原,让皇后还有晋王他们,先回洛阳,咱们两个人,带着另一部分人去关中,人少了,也就不必这么兴师动众了。”
杜谦点头道:“臣遵命。”
皇帝背着手,默默说道:“等咱们走完这一趟回到洛阳,如果太子没有犯什么大错,往后政事就慢慢交给他去做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