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作者:山早早      更新:2025-10-27 15:47      字数:3169
  眼下竟野到林姝和林小蒲跟前了。
  骂自己可以,但骂阿姐不可以,林小蒲生气了。
  王银根朝她扮鬼脸吐舌头,“略略略,你就是药罐子,就是短命鬼,我哪里说错了?你去告诉我娘,去呗去呗。”
  告状能起什么作用,对付这种熊孩子,林姝自有一套办法,她笑吟吟地看那黑壮小子,嗓音温柔地问道:“你叫王银根是吧?你吃过玉露团藕粉桂花糖糕、蜜饯龙眼、糖蒸酥酪、七巧点心吗?玩过蹴鞠、七巧板、九连环、鲁班锁没?九岁县太爷八岁小皇帝的戏文听过没?”
  王银根听得一愣一愣的。
  这、这都是啥?
  林姝歪着那白皙纤细的颈子看他,表情分毫不恼,笑得比花儿都要好看,“我是侯府假千金又如何,你不知道我吃过多少美食,见过多少好喝的好玩的,听过多少有趣的戏文和话本,你这样的熊孩子怕是一辈子都吃不着也见不着呢。”
  等林姝牵着林小蒲走远了,王银根还傻愣在原地。
  “老大老大,那侯府假千金说的那些都是什么啊?”有小弟好奇地问。
  王银根脸都涨红了,“我、我怎么知道,我又没去过京城!”
  这头,林小蒲回想方才王银根呆住的样子,咯咯直笑,“阿姐好厉害,王银根都说不出话来了!”
  林姝乐道:“日后阿姐给你做好多好吃的好玩的,等你见了他,就问他吃过没玩过没,保准他眼红得恨不得立即成为你。”
  林姝欢喜地应下,开心极了。阿姐对她真好!是跟以前的阿姐不一样的好。
  以前阿姐心里总想着挣钱,可能经常因此顾不上她,没有时间陪她玩,但每次阿姐卖秀活挣到钱了,都会偷偷给她买糖吃。吃糖的时候,她觉得自己是整个甜水村最幸福的孩子。
  而眼前这个阿姐愿意带她玩,人长得跟天仙儿一样不说,还认识这么多野菜,更会替她出面教训王银根,叫王银根这个臭嘴巴第一次说不出话来。她真的好喜欢呀!
  林小蒲上前一步,偷偷拉住了阿姐的手,微红着脸道:“阿姐,前面路不好走,我牵着你。”
  林姝失笑,谁牵着谁啊?
  后山大,能逛一整日,若是仔细地一处一处地看,怕是一日都不够用。
  但林姝只逛了半日就不行了,逛到后头,林小蒲还没如何,她先喘上气了。
  “小蒲,你不累吗?阿姐都开始喘气了。”
  林小蒲额上也有一层薄汗,但依旧神采飞扬的,“阿姐,我一点儿都不累!”
  林姝郁闷了。她阿妹这样的如果是先天体弱,那她算什么?这也太虚了!
  “走罢,回家,下次再来。”林姝道,身累心不累。
  今天这一趟收获太大了,漫山都是宝贝!
  这还只逛了一小半,剩下那些地方还不知有什么好东西。
  上山的时候,林姝特意没摘太多的野菜,等到下山,才一样一样地往背篓里添。
  野芹菜、苋菜、荠菜、野茼蒿、泥胡菜、马兰头嫩叶各来一点儿。楤木已经长开,吃不到上头的刺嫩芽了,叫林姝略感遗憾,要知道春天刚长出来的刺嫩芽那可是野山菜之王,还有树上人参的美称,营养又美味儿。鼠曲草也已经老了,但掐其嫩叶尖尖还能吃,用来做青团最美味不过。
  想到这儿,林姝问道:“小蒲,咱们这边逢年过节都吃些什么?清明吃青团吗?端午吃粽子吗?中秋呢?”
  “青团?粽子?”林小蒲眼神茫然,俨然不知,“别的地方我不知道,但咱们甜水村清明的时候会吃清明粑粑,山上艾草多,村民们把艾草捣烂了和到糯米里,捏成一个一个的粑粑,放到锅里或灶里炕熟了吃。端午节我们这儿也不吃什么粽子,吃的是桐子叶粑粑,陈米磨成米浆,加猪油包到桐子叶里,蒸熟了吃可香了!阿姐来得晚了几日,不然还能吃到阿娘亲手做的桐子叶粑粑咧。至于中秋,我们都是打糍粑吃,将糯米煮熟了捣成泥……”
  林姝听完并不意外。
  这边偏远,风土人情不同,不吃粽子这些也正常。不过她是从京城繁华之地一路过来的,不光京城,其他州府的吃食都已十分丰富,只是甜水村这边穷,很多美食都没有开发出来,以至百姓们吃食单一。
  乡间百姓对野菜种类的认知也不够全面,许是因为甜水村这边饥荒闹得少。
  林姝指了指那已经老了的鼠曲草,“等明年家里头宽裕了,阿姐用这鼠曲草嫩叶给你做清明粑粑,这种野草做出来的清明粑粑才是真正的清香好吃!”
  “好哇好哇,阿姐懂的真多!”
  林姝嬉笑道:“那可不,也不看看阿姐是从哪儿出来的?”
  林小蒲也跟着傻笑:“嘿嘿。”
  甜水村百姓,见过最大的
  官也就是县太爷顶天了,京城太遥远,想都不敢想,所以在林小蒲眼里,阿姐什么都知道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阿姐说什么,她就信什么。
  “还有这个观音柴,咱们多摘一些。”
  林小蒲皱了皱鼻子,一脸嫌弃,“阿姐摘这个做啥子,这个老臭了,我们叫臭娘子,猪都不吃呢。”
  林姝听得直乐,“现在闻起来臭,等我做了观音豆腐,你可不要吃得太香。”观音柴闻起来是有一股特殊的腐臭味,所以又叫腐婢,但这真是个好东西。
  “什么?这个居然能做豆腐吃?”林小蒲惊诧过后立马妥协了,“阿姐,那我们多摘一些!”
  下山的路上,林姝又折了一把香柏枝,随处可见的黄荆则直接折了一捆。
  林小蒲好奇问,“柏树叶我就不问了,阿姐摘这黄荆做啥子?”
  林姝戏谑地一扬眉,“回去做黄荆炒肉?”
  “啥?我就知道这个打人疼,还能炒肉啊?李婶儿最喜欢用这黄荆条抽王银根,有时候离得老远都能听到李婶儿的叫骂声,王银根疼得像杀猪一样嗷嗷叫。”
  林姝哈哈笑起来,“往熊孩子屁股上抽,抽出红彤彤的一条条,屁股上火辣辣地疼,这不就是黄荆炒肉?正应了那句老农谚,棍棒底下出孝子,黄荆条下出好人。”
  林小蒲先是一愣,随即也跟着大笑起来,“阿姐逗我!”
  “黄荆炒肉是逗你,但这黄荆做出来的碱水粽子色泽金黄,晶莹透亮,香糯至极,这可不是哄你的。”
  林小蒲听得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作者有话说:
  ----------------------
  第13章 观音柴
  林小蒲连忙擦了擦嘴角,免得口水真流下了丢人。
  不过她好想吃阿姐说的这碱水粽子啊!
  林姝笑,“回头我问问阿娘家里可有糯米,今日先用你口中的臭娘子做一道小食。”
  “好哇好哇,做阿姐说的豆腐!”林小蒲记得可清楚呢。
  等两人回到家,竹篮和背篓都装得满满的。
  “阿娘,阿娘,我和阿姐回来啦!”
  何桂香正在院子里晒麻,院子里用竹架子牵了几根绳子,那些泡了几日的麻被她整整齐齐地搭在绳子上头,等这些麻晒个两日,晒干了再去皮,到时候去了皮的麻洁白透明。
  甜水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麻,割了麻之后,便是浸麻、漂洗、绩麻、成线、绞团等一系列工序,之后还有梳麻、上桨,最后纺织成一匹一匹的麻布*。但甜水村村民穷,多是绩麻后成线,再绞成团,到时候会有镇上的商户来收这些麻线团,得的钱不多,但对甜水村的百姓而言,已算得上一笔不小的进项了。何桂香的麻线绩得好,有时候还会多得几个铜板儿。
  见两个闺女回礼,何桂香来回打量两人,确定两人都没磕着碰着,林小蒲也没有气喘胸闷,反倒精神头十足,很是松了口气,“可算回来了,再不回来,阿娘就要去后山寻你们了。”
  竹背篓和竹篮里都是些野菜和杂草,也不知两个小丫头乐呵什么。
  “阿娘,家里的大竹筛我用一下。”
  何桂香嗔她一眼,“自己家,客气啥子,家里这些锅碗瓢盆随便你用。”
  林姝今儿一清早就把灶房逛过了,算是意外之喜,堂屋里虽然干干净净的啥都没有,但这灶房里的东西却很齐全。蒸屉啊,漏勺啊,和面用的木盆、洗菜淘米用的筲箕、蒸面点用的蒸笼布等东西统统都能找到。
  再说那院坝,院坝里的竹架子搭了好几个,除了晾衣服,还能晾酸菜,如今都被何桂香晒了麻,但那专门晒东西用的大竹筛还空着,一次性能晒好些东西。
  林姝把折来的黄荆摊开放在大竹筛里,再将大竹筛卡在竹架子上。
  这两日的日头大,晒个两三日便差不多能烧了。
  何桂香一脸纵容地看着,也不问她想做什么。
  “阿爹什么时候回来?”林姝问。
  “你阿爹去镇上要忙一整日,他又舍不得那几个铜板搭廖老爹的牛车,等走回来,天都要黑了。一会儿我就做晚食,咱们先吃着,给他留些饭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