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作者:
山早早 更新:2025-10-27 15:47 字数:3213
周野不知这个小插曲,来来回回地搬运砂石,干活干得专注而卖力。
林姝则又忙活起别的,带着林小蒲这个小尾巴去了一趟后山,照例薅了大半背篓的观音柴叶子,又采了一把箬竹叶。
林小蒲眼睛登时一亮,贼兮兮地问:“阿姐可是要包粽子?”
甜水村后山有箬竹,阿姐说了包粽子便是用的这箬竹叶,恰好前两日阿姐说想要吃粽子,此时采这箬竹叶不是包粽子又是做什么?
林姝点了点她的小鼻子,笑道:“猜对了,我问过阿娘,家里有一些陈糯米,不多,但一人一个粽子的量还是够的,就当给大家添一道小食了。”
林小蒲听到这话,已经开始提前咽口水了。
阿娘包的粽子什么都不放,只伴着那箬竹叶的清香便好吃得紧,阿姐说的那碱水粽子又该有多好吃呐?
两人回去的时候,三婶张巧花还没走,正和何桂香一起说说笑笑地绩麻呢。
“都说我手巧,我看二嫂的手可比我巧多了,瞧这搓出来的麻线粗细匀称,色泽也又白又亮,不像我,这一团乱麻都不知道该从哪何处下手……”
“你啊,少打趣我,我废这般功夫,绞的这些个麻线团都不及弟妹几双鞋和帕子卖的钱多。”
林姝闷笑。果然不管在哪里都少不了商业互吹。
张巧花过来一同绩麻本就是为了修复关系,得知林姝要做吃食,这吃食还是用糯米做的后,也不绩麻了,动作麻利地收了东西就走。
糯米比精米都贵,她可没脸继续留着,再留下,那就是守嘴讨吃了,羞人。
何桂香连忙拉住她,“还早,多留一会儿。”
“不早了不早了,再过一会儿该做晚食了。我总不能叫玉书他爹饿肚子干活罢。二嫂,赶明儿我再来找你。”
说完一把拉开何桂香挽留的手,端着自己装麻的竹篓,跟身后有人赶似的,一会儿就走远了。
林姝莞尔,这三婶的确是个敞亮人。
就冲阿娘说的,以前大伯娘欺负她的时候三婶愿意站出来替她说话,这人就差不到哪儿去。至于以前那些龃龉,彼此说开了理解了,便揭过不谈了。
“小蒲,观音豆腐的做法你已经看会了,今日全权交给你,可行?”
林小蒲被委以重任,当即一挺她的小胸脯,“没问题。”然后说干就干。
林姝则捣鼓起她口中的碱水粽子。
家里剩的陈糯米的确不多,何桂香取来一个小陶罐,里面的糯米只剩一个底,勉勉强强倒了一碗,约莫有个七八两,浸泡后吸水膨胀,米粒变得饱满,包五个大粽子不成问题,若是粽子个头再小些,十个都不成问题。
箬竹叶多得是,倒是不用省叶子,林姝打算包小一些,争取一人能吃上两个。
糯米淘洗过后放入盆里用水浸泡着,然后开始制碱水。
上回用大竹筛晾的黄荆枝叶已经晒干,直接捆成一小束一小束的收好。
林姝取来小炉子生了火,取一小把干黄荆枝叶点燃烧尽,烧出来的草木灰再用滚水过滤,如此得到了一碗纯天然碱水。
小半个时辰之后,糯米已经吸饱了水分变得饱满十足,滤干水分后倒入那黄荆枝叶制的碱水,搅拌均匀。
何桂香已经贴心地备好了勺子、筷子和草绳等物,笑吟吟地看着她忙活,问道:“可要阿娘帮忙?阿娘不会,但可以学。”
林姝眉眼含笑地婉拒,“阿娘自去忙活别的,这么几个粽子,我一会儿就包好了。”
混入了碱水的糯米已经呈现出了一种淡黄色,林姝动作麻溜地将两片翠绿的箬竹叶背靠背贴合,卷成了尖筒状,舀一勺糯米放入,再用筷子将底部捅紧。也不嫌麻烦,每放一勺糯米便捅一捅,直至后头快填满尖筒时,改为用勺底轻压,这样一来熟透的粽子就会变得紧实不松散。
长叶的边下压,林姝手指将叶子一转再一绕,尾部压入缝隙,再用草绳捆紧,一枚稍显袖珍的圆锥形小粽子便包好了。
林小蒲将将滤完了观音柴,将观音柴浆汁沉淀后,便凑过来一起看,见阿姐包粽子跟编花儿似的,一脸惊叹地道:“阿姐手好巧,我都没看清楚阿姐是怎么包的,这粽子就包好了。阿姐你能不能教教我,我也想学!”
林姝点了点她的小鼻尖,打趣道:“虽然我是你阿姐,但拜师费也得意思意思给点儿罢?来,夸夸你阿姐,夸得我满意了,我便手把手教你,包你学会。”
第34章 碱水粽子
林小蒲立马开始夸,搜肠刮肚地想各种赞美之词,那涨红了小脸的样子将林姝逗得哈哈大笑。
“好哇阿姐,你是故意逗我的!”林小蒲羞恼跺脚。
“阿妹就是用来逗的嘛,哈哈哈……”
何桂香看着姐妹俩笑闹,也不自觉地跟着笑。
其实她也觉得意外。她娘家穷,吃了上顿没下顿,有饭吃便不错了,别说这糯米做的粽子,便是端午节的桐子叶粑粑都没得吃,还是嫁了林大山之后,婆家日子比娘家好过,加上这几年风调雨顺,家家户户这才有了些盼头,能拿出一点儿闲钱买些零嘴小食了,各种粑粑啊糍粑啊这些都吃得上了,醪糟和腊肉也都备得起了,她这才跟着两位嫂子学会了包桐子叶粑粑。
阿姝这粽子可比桐子叶粑粑难包多了,没想到她当了这些年的千金小姐,不光是嘴上会吃更能自己动手。
可她听说大户人家的小姐从不下厨,一个主子做这些是会被人瞧不起的,阿姝在侯府的日子想必没有她以为的那般顺遂。
一想到这儿,何桂香看亲闺女的眼神都多了几分疼惜。
林姝不知道亲娘脑补了什么,这会儿正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叫林小蒲包粽子呢。
林小蒲动手能力很强,不过教了一遍便学会了,包得有模有样的。
“阿娘快看快看,我包得怎么样?!”
何桂香笑着应和道:“包得可真好看,阿娘都还没看会呢。”
“都是阿姐教得好。”林小蒲笑得贼兮兮的。
“啊,我好怕怕啊,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咱们小蒲这么聪颖,日后将阿姐的本事学了去,岂不比我这当过千金小姐的还厉害?”
林小蒲嘿嘿直笑,“我若能学得阿姐的一点儿皮毛,那到时候求娶我的汉子都要踏破咱家门槛儿了!”
何桂香打趣,“你个小丫头,才多大便想着这些了,羞不羞。”
“阿娘,我阿姐说了,咱们一家人想说啥就说啥,不讲究那些。别人想娶,我还不嫁呢,我就赖在家里,给阿娘当一辈子的闺女,给阿姐当一辈子的阿妹。”
“你啊你,等你真看上哪家小子了,你再来同我说这话。”
“说就说,阿娘走着瞧。”
屋里母女三个笑声阵阵,满满的快活气息。
有林小蒲一起,糯米一会儿便见底了,竟包出了十二个小粽子!
何桂香估摸着快包好时便已生了火,粽子入锅,加水没入粽子,如此煮上至少一个时辰,粽子里的糯米才会煮得软烂。
等粽子的间隙,林姝帮何桂香将院坝里晒着的香蕈翻了翻,甜水村的夏日多雨水,难得的好天儿可不能浪
费,等这香蕈晒得差不多了,正好赶在下次集市的时候拿去镇上卖。
想着回来的路上见到的几株马齿苋,林姝打算等傍晚不那么晒了,便喊上林小蒲又去外头多摘些马齿苋回来。
这马齿苋随处可见,田里、路边、山脚下,只要向阳的地方就能看到它的影子,
作为最常见的野菜之一,马齿苋吃法很多,能凉拌,能炒着吃,还能腌酸和下火锅。但林姝最喜欢的还是马齿苋干炖肉。
趁着这几日天儿好,多摘些马齿苋回来,晒干了当菜干,能存放好久,无论是做粉蒸肉蒸肉还是扣肉,用这马齿苋菜干垫底,那味道都美极了!不仅如此,这马齿苋虽为野菜,营养价值却很丰富,还能入药,也是药食同源的好东西。
林姝问过小蒲,甜水村的村民最常吃的野菜是折耳根、嫩桑叶、蕨菜、香椿芽、刺苞、荠菜和山笋这些,这其中好多都是春日才有的,要么是过了时节,要么是现下老了没法入口。这也是为何去后山摘野菜的妇人越来越少,一个是因现在是绩麻的时节,一个便是因能食用的野菜少了。
可这马齿苋从春秋交替之际直至夏末,都是采摘的好时节。尝过饥饿交迫的滋味儿,林姝早已养成了囤货的习惯,夏日能囤的吃食不多,菜干必须囤一些。这些晒干的香蕈她也跟阿野说好了,不全卖,留一些自个儿吃。
翻完院坝里的香蕈,再同阿娘一起绩麻。
何桂香目光温柔地看她,“阿姝的手真巧,搓出来的麻线已不输阿娘了。”
林姝笑呵呵道:“我手巧只巧在吃喝玩乐之上,别的可不行。譬如我的女红便是一般。”
大户人家的千金更喜欢比琴棋书画,女红虽也学,却无需学得太精,毕竟家里都养着绣娘,能绣出个能入眼的花样子就行了。原主不好这个,能躲懒便躲懒,自然不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