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作者:
繁星昭月 更新:2025-11-04 16:33 字数:3144
宗政珩煜看着那拓印的模糊账目和复杂的资金流向图,眼神冰冷得能冻彻骨髓。
“果然来了。”他冷哼一声,“手段还算缜密,可惜,太过刻意。”
“殿下,此事明显是冲您和姜丞相来的。”晏成沉声道,“是否要我们的人介入,切断调查,或者清理痕迹?”
“不必。”宗政珩煜抬手阻止,目光锐利如刀,“此时插手,无异于不打自招。对方布局周密,正等着我们自乱阵脚。”
他指尖点在那资金流向图上:“查,让他们查。不仅要让他们查,我们还要帮他们‘查’得更清楚一点。”
晏成疑惑:“殿下的意思是?”
“找到那个二管家的远房表亲,帮他把绸缎庄的账目做得更漂亮一点,务必让那笔五百两银子的最终去向,看起来更合理,更像是正常的商业周转,彻底洗清与相府的关联。”
宗政珩煜语气平静,却带着掌控一切的冷酷,“至于馥郁斋那边,那个嗜赌的伙计不是回老家了吗?让他老家的人给他带个话,叫他这辈子都别再开口说任何关于南疆花草的事。”
他要的不是硬碰硬,而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对方想用模糊的疑点织网,他就暗中将这些疑点一一剪除,让那张网变成一张破网。
同时,反向追查这些“线索”的源头。
“另外,”他补充道,“让我们在南疆的人,查清楚那批醉蝶花到底是从哪个部落、经过谁的手流出来的。顺藤摸瓜,找出幕后那只手。”
“是!”晏成领命,心中暗叹珩王的冷静与狠辣。这不仅是化解危机,更是要直捣黄龙。
…………
姜晚栀对宫外围绕她和她家族掀起的暗涌一无所知。她每日抄书、打理小院的花草、通过丫鬟打听慈安堂的消息,日子过得平静却压抑。
姜丞相下朝后的脸色日益凝重,虽然在她面前依旧温和,但眉宇间的忧色难以掩饰。府中的气氛似乎也悄悄变得紧张起来。
只因下朝后,宗政珩煜在宫门口和姜丞相寒暄了几句。他回府后,就把那位与模糊资金链有关的二管家,因“年老体衰”被姜丞相恩准回乡养养老,接替他的是姜丞相用了多年的心腹老人。
皇帝的御书房内,宗政弘看着内廷司送上来的最新密报,关于那笔五百两银子的最终调查结果显示,其流转数次后,投入了一家经营不善的瓷窑,血本无归,与丞相府并无直接关联。
而馥郁斋那边,关于南疆花草的线索也彻底中断。
疑点似乎被洗清了。
但皇帝的目光却更加深沉。太过干净的结果,有时候本身就是一种不寻常。
他拿起另一份密奏,那是关于京中流言的最新汇总,“珩王与南疆”、“二王争一女”的字眼依然刺目。
“老九,姜丞相……”皇帝的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眼中闪烁着帝王独有的,深不可测的猜忌与权衡。
第39章 :剧本偏离,男主可疑
明王府密室内,宗政明尘看着鬼面先生呈上的最新密报,脸色阴沉得几乎能滴出水来。
“废物!一群废物!”他低吼道,声音压抑着狂怒。
“短短几日,资金链的线索就被洗得干干净净!连安排好的那个伙计也如同人间蒸发,连南疆那边的线都隐隐有被触碰的迹象!老九的反应怎么会如此之快?!”
鬼面先生垂首而立,神色依旧平静,只是眼底深处掠过一丝极淡的凝重:“殿下息怒。珩王掌京畿防务,麾下能人异士众多,其反应迅捷,意料之外,却也情理之中。是我们低估了他对姜晚栀和相府的维护之心,以及他手下人的效率。”
“维护?他那是维护他自己的脸面!”宗政明尘嫉恨交加,一拳砸在案上,“现在怎么办?内廷司那边的线索断了,父皇虽然仍有疑心,但再查下去,恐怕真要查到自己人头上了!”
“殿下勿忧。”鬼面先生微微抬首,眼中闪烁着毒蛇般幽冷的光,“硬证据虽被化解,但软刀子,往往更能伤人于无形。我们最初的目的,本就不全然在于坐实姜丞相的罪名。”
他缓缓道:“陛下生性多疑,最忌朝臣与皇子,尤其是与手握兵权的皇子过从甚密。若此时再让陛下觉得,珩王为了维护这位未婚妻及其家族,不惜动用权力手段,强行掩盖疑点,干涉内廷司法调查……您说,陛下会如何想?”
宗政明尘目光猛地一亮:“离间计?”
“正是。”鬼面先生阴冷一笑,“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再强行制造证据,而是将‘珩王暗中维护相府,掩盖真相’这个印象,深深地植入陛下心中。”
“同时,将姜小姐当日抗婚出逃之事散播出去,与百花宴殿前失仪,乃至醉蝶花事件巧妙关联在一起。无需实证,流言与猜忌,便是最锋利的刀。”
“好!就这么办!”宗政明尘脸上重新露出兴奋之色,“立刻去办!让咱们的人,在茶楼酒肆,坊间巷陌,还有那些御史言官之中,把风声放出去!要说得有鼻子有眼,要让人感觉是从各种内部透露出来的!”
“属下遵命。”鬼面先生躬身领命,悄然退入阴影之中。
…………
接下来的几日,京中的流言风向悄然发生了变化。
关于“珩王与南疆”的离奇传闻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更加贴近现实,更容易让人相信的窃窃私语。
“听说了吗?其实百花宴那事,背后另有隐情……”
“什么隐情?不就是姜家小姐不小心冲撞了太后吗?”
“嗐!哪那么简单!我有个远房表亲在宫里当差,听说啊,那盆花根本就不是意外!是有人故意安排的!”
“啊?谁那么大胆子?”
“嘘……小声点!还能有谁?还不是跟姜小姐有关……听闻她抗旨赐婚,甚至离府出逃,说不定就是心里怨愤,自己搞出来的苦肉计,想毁了婚事呢!”
“天哪!不会吧?那珩王殿下……”
“珩王殿下怕是也被蒙在鼓里呢!不过,听说事后查案,好多线索明明指向姜小姐的母家,却莫名其妙都断了……你说巧不巧?这背后要是没人使劲,谁信啊?”
“你的意思是……珩王他……”
“我可什么都没说!你自己琢磨吧!”
类似的对话,在京城各个角落悄然流传。流言被精心修饰过,真假掺半,既点明了姜晚栀的抗婚动机,又暗示了珩王可能为了维护她而动用特权掩盖真相,却又不留下任何实际把柄。
很快,一些以“风闻奏事”闻名的御史言官,他们的奏疏也开始变得微妙起来。
虽未直接弹劾珩王或姜丞相,却在奏疏中忧心忡忡地提及“宫闱安宁”,“朝廷法度”,暗指若有皇室成员或重臣因私情而干涉司法,掩盖真相,恐将动摇国本,令律法失公,陛下不可不察云云。
…………
御书房内。
皇帝宗政弘,面无表情地听着贴身太监低声禀报着,市井流言的最新动向,又翻看着御案上那几份语焉不详,却意有所指的御史奏折。
他的手指缓缓敲打着桌面,眼神深邃莫测。
流言,奏折,内廷司那份最终“查无实据”却透着蹊跷的报告……所有的一切,似乎都隐隐指向同一个方向。
老九对姜家女的维护,似乎确实有些过了。
以他冷硬的性子,若非极其在意,怎会如此迅速且干净地抹平那些线索?
那个姜晚栀……竟敢把朕的赐婚当儿戏,御前失仪,如今又牵扯出南疆醉蝶花……这一连串的事情,若真如流言所说,是因对赐婚不满而生出的祸端,那此女的心性,可就绝非良配了。
帝王的多疑如同野草,一旦有了种子,便会疯狂滋生。
他并不完全相信那些流言,但怀疑的种子已经种下。
他怀疑姜丞相是否真的完全无辜,怀疑宗政珩煜是否因私废公,更怀疑这桩他亲自赐下的婚事,是否从一开始就是老九手上的棋子,一个可能引发朝局不稳的祸根。
“传朕口谕。”皇帝忽然开口,声音平静无波,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珩王近日操劳,京畿防务暂由副将代管,让其于府中静心休养几日。没有朕的旨意,不必入宫奏对。”
“是。”大太监心头一凛,陛下这是……暂时收了珩王的权?虽未明言,但已是明显的警示和疏远。
“另外,”皇帝顿了顿,目光扫过窗外,“再派人去相府,看看姜氏女的《女诫》《女则》抄得如何了,让她好好静思己过,无事……就不要出门了。”
这道口谕,看似关心,实则是将姜晚栀的禁足范围扩大了,几乎等同于软禁。
大太监躬身应下,悄悄退了出去,后背惊出一层冷汗。
陛下虽未严惩任何人,但这态度转变,已足以让无数人胆战心惊。
帝心似海,深不可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