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学霸 第222节
作者:一桶布丁      更新:2025-11-04 16:53      字数:4198
  两人最欣赏的还是乔喻这篇论文在构建模态密度函数时借鉴了素数定理的思想。
  这说明乔喻的广义模态公理框架已经为解决经典数论猜想提供全新的工具。
  是的,不是可能,而是已经!
  当两人给出这个论点,陶轩之便直接将这个观点发布在了他的个人博客上。
  陶轩之的博客相对于那些大明星而言,粉丝数可能不多。
  但他的粉丝很纯粹,不管是ucla上的课程,还是在masterclass的公开课,又或者他曾经最年轻菲尔兹奖获得者的身份都让他在数学界拥有了许多拥趸。
  而且他的个人博客也经常会对一些知名数学家的论文进行点评,而且点评的很细致。
  就好像曾经张远堂的论文他也曾在自己的个人博客上进行过点评,甚至还从中挑出了不少错误。
  这也再次促进了乔喻论文的传播。
  所以当一天过去之后,乔喻的论文在西方数学界也开始广泛传播了。
  对于乔喻来说,他在数学学会上讲的内容,只是提交了摘要跟初步稿件,因为数学毕竟跟计算不一样。
  所以田言真的意见是,报告之后直接投稿至期刊,甚至直接拿这篇论文跟洛特·杜根做了个交易。
  当然也正因为这篇论文已经在会议上讲过了,所以乔喻在报告之后,不但直接进入了的后台系统,还顺便直接发到了预发表网站arxiv上。
  有了陶轩之在个人博客上的推波助澜,乔喻这篇关于素数之间有界间隔的论文顿时迎来了下载高峰。
  尤其是对于研究素数的数学家来说,这绝对是近些年最让人振奋的突破。
  既然乔喻已经能让素数之间有界间隔到6,那意味着距离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已经不远了。甚至说不定他们也能用乔喻给出的这套工具解决孪生素数猜想,波多尼亚猜想,甚至是黎曼猜想……
  数学一般有两类数学家最容易被历史记住,第一种是奠基者,或者说一种数学方向的开创者。
  比如高斯开创了数论、代数、概率论;欧拉对解析数论、图论以及提出的欧拉公式;庞家莱让拓扑学跟动力系统问世,哥德巴赫猜想,启发了整数论的研究……
  第二种就是对一类问题的盖棺者。
  最典型的如安德鲁·怀尔斯,就因为解决了费马因为位置不够多,没写下的那个猜想,哪怕他的年纪超过四十岁,数学联盟还特地给他弄了一个菲尔兹银质奖章,更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枚菲尔兹银质奖章……
  毫无疑问,哪怕有人六十岁把黎曼猜想解决了,大概也能获此殊荣,让仅有的一枚菲尔兹银质奖章变成两枚!
  但说实话,其实对于那些到了一定年纪的数学家来说,他们真的很少会有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去挑战那些大命题。
  比如千禧年那六个问题……因为大家都很清楚,贸然去挑战那些问题,大概率后半辈子就是一无所得的下场。
  传出去还会被人笑是自不量力。
  其实数学发展到如今这个分支极为细致的年代,各种悬而未决的小问题有很多,他们更倾向于专注于相对更具体、更可控的问题。
  比如布尔均值、完美匹配、哈密顿路径、等距集合……
  真的,只要不把目光放得那么大,数学界真还容得下很多人去攻克那些小问题,这些工作同样是极具价值的,甚至还能推动一些应用技术的发展。
  但现在不一样了,三篇论文让许多人突然有了一些不一样的想法。
  如果光看乔喻的前两篇论文,明显是着眼于数学统一的一般性数理语言问题,只能说试图构建这种基础性数理框架的家伙的确是个天才,而且很敢想,还敢做!
  但第三篇文章直接将间隔从246缩小到6带给许多人的震撼可想而知。
  如果能快速掌握这种新的数学方法,然后解决一、两个数论重要难题,那可就赚大了。
  哪怕只是证明了孪生素数猜想,只要岁数没超过,一个菲尔兹奖大概率是稳了。
  如果更高级的一些数论问题……
  甚至有人觉得乔喻这套体系,如果构建成功的话,也许真能解决黎曼猜想、n-s方程,乃至于n=np?这类问题。
  所以世界学术界的热情之高涨可想而知,影响更是方方面面的!
  ……
  大洋彼岸,伯克利分校。
  弗兰克刚到办公室就接到了卢卡斯·艾森打来的电话。
  简单的寒暄了两句后,卢卡斯·艾森直接切入了正题。
  “你应该还记得乔喻吧?”
  “当然,我觉得这辈子我都不可能忘记他,毕竟他让我经历了一次人生最大的挫败,嗯,起码目前为止是这样。”
  虽然弗兰克教授心里并不是这么想的,或者说他记得乔喻并不只是因为这一个原因。
  但显然这个借口几乎无懈可击,而且这么说很符合联邦人那种喜欢自嘲的幽默感。
  是的,在联邦十多年的生活,已经让他开始融入这种文化体系。
  比如大家最看重但其实脱离这种文化完全无法get到g点的幽默感……
  “哈哈,弗兰克,所以你应该一直在关注他对吗?那么他最新发表的文章你应该已经看到了吧?”
  “你是说在发表的两篇文章吗?是的,我看过了,很有新意。他还很慷慨的将一部分功劳分润给了他的合作者。”
  “不,并不只是在发表的论文。看来你昨晚睡的太早了。你应该去arxiv上看看他那篇关于素数有界间隔的论文。
  昨天晚上,我们几个老家伙开了一次简短的电话会议。事实上整个学术界对他的研究都很感兴趣!
  如果他愿意加入联邦数学学会的话,毫无疑问今年的柯尔奖会颁发给他。不过有一点可以确认,明年的拉马努金奖已经提前确定是他了,大家都认为不会有人比他更适合。”
  卢卡斯·艾森的话让弗兰克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他关注到了乔喻在上的论文,但还没看完。
  昨天晚他参加了一场会议,然后就回家了,睡得也挺早。
  他真还不知道,乔喻再一次扰动了世界数学界的脉搏。
  “你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很多老家伙都认为乔喻那套广义模态公理体系会成为未来数学最重要的研究方向。
  甚至有人认为乔喻能够通过这套理论完成数论、代数、几何跟表示论的统一。所以如果你还有什么想法的话,我建议你可以尝试跟他联系。加入他的项目。
  虽然现在这看起来很难,毕竟想跟他建立合作的关系人很多,不过鉴于之前你们有过一些联系,如果你能表达出足够的诚意,也许能争取到些机会。”
  弗兰克深吸了一口气他当然知道卢卡斯·艾森口中的那些老家伙都是些什么人……
  事实上能在小范围会议上,跟卢卡斯·艾森交流的,大都是一方名宿。
  学术界也是有门槛的。就比如他虽然跟卢卡斯·艾森有一些亲戚关系,但这种小范围的讨论,他也没资格参加。
  这些人甚至都认为乔喻的广义模态公理体系,能够实现数学的统一?
  这特么代表着他求而不得的东西,对于乔喻来说未来可能伸伸手就够到了。
  要知道他到目前为止也不过拿了个哈尔莫斯-福特奖跟一个ams杰出教学奖。
  都是联邦数学学会的小奖励,其中还有一个是教学而非科研类的奖励。
  顶刊论文他到是发过不少,但很少能被如此多的大佬级人物专门讨论的。
  这一度让弗兰克感觉这个世界可能是个虚假的世界。
  他求之不得的那些东西,偏偏一个十六岁的孩子却能唾手可得。
  更特么让他无语的是,这个十六岁的孩子几乎可以确定是他的私生子!
  真的,如果早知道,他还这么努力搞锤子!不如当时就呆在华夏,陪着初恋一起把这个孩子生下来。
  然后一边读书,一边把乔喻培养成人。弗兰克觉得以他的能力在华夏高校或者研究所混个教授或者研究员并不是很难的事情。
  接下来就简单了,因为只要养到十六岁,这家伙似乎就什么都会了,然后就能直接带着他起飞。
  是的,有一位菲尔兹奖的祖父,弗兰克比一般人更明白如果有人带着你飞,会是多么享受的一件事。
  不需要想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只要有成绩就肯定能起飞,哪怕成绩不那么优秀。
  比如那个叫chen-zhuoyang的家伙,明显就属于正在被乔喻带飞的那种。
  现在他却要跟其他人抢跟儿子的合作名额,哪怕是在脑子里过一遍,都让弗兰克觉得人生真特么太过讽刺!
  这也让弗兰克第二次后悔,也许上次他在世界代数几何大会上,他见到乔喻之后,应该跟乔喻好好谈论一下这个事情。
  如果上次他坦诚的告诉乔喻,他是爹,也许上的论文就是共一了!
  虽然华夏不太认这个,但国际学术界还是认的!父子共同努力,打造了一套全新的数学公理体系,甚至促成了数学的大一统,这必将成为数学史上……
  “喂,弗兰克,你还在吗?”
  手机听筒里传来的声音打断了弗兰克教授的畅想……很明显对面的老人有些不悦了。
  “哦,我在的,对不起,刚刚我在电脑上找你刚才说的那篇论文,我有些迫不及待的想看到他的成果了。就像你说的,也许我该联系他,如果可能的话,能加入他的课题组……”
  显然这个理由让对面的老人心情舒畅了些,再说话时,没了那种不耐的语气。
  “对,你可以先研究一下,好的交流都是从学术认可上开始的。顺便你可以问问,他是否有兴趣加入联邦数学学会。
  当然我不是说在网上填一份申请报缴纳会费就能报名成功那种,而是高级会员包括我在内很多人都愿意为他写一封推荐信。
  而且,jams的主编,也就是科斯滕巴德教授对乔喻很看好,他听说在华夏做基础数学研究地位的教授地位并不是很高,很希望乔喻能来联邦工作。
  这些你都可以跟乔喻聊聊,不过他才十六岁,你要掌握些方式方法。”
  虽然对面看不到,但弗兰克还是下意识的点了点头,才答道:“明白了。”
  ……
  挂了电话,弗兰克立刻在网上开始找乔喻的最新论文,顺便看了眼学术论坛上,其他数学家对乔喻的评价。
  很快他便看到陶轩之跟皮埃尔·德里尼的评价。
  怎么说呢……只要混学术圈的都知道,不管是联邦去找投资,又或者华夏申请各类项目或者基金,对于评委来说很多时候看的不只是发了什么杂志,同时还有外界评价。
  哪怕一篇论文只发了一个普通的杂志,但这篇论文被被一位菲尔兹奖级大佬在正式场合公开评价为取得了某项重要进展,就意味着在任何评审中,都占据了绝对优势。
  因为这种公开评价,从某种意义上说属于一种用自身的影响力做学术肯定。
  所以一般其实很少会听到那些数学大佬通过公开的渠道,比如个人博客、ins,又或者各类学术会议做报告时,去评论他人的成果。
  即便偶尔会说,也通常会使用较为保守的措辞,比如非常有前景的工作,又或者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想法,这类。
  但这次皮埃尔·德里尼竟然说的是:“这将是本世纪最伟大的里程碑之作,很可能没有之一!”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认可了,这已经可以说是一种公开的学术背书了!来自顶尖数学家的公开高度认可,几乎可以说是凌驾于传统评价体系之上。
  看到这个评语的那一刻,弗兰克便意识到乔喻大概率会飞快的跻身学术界的核心圈层,难怪卢卡斯·艾森会说现在想跟乔喻合作可能会有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