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学霸 第233节
作者:一桶布丁      更新:2025-11-04 16:53      字数:4121
  其中涉及到的参数也是差不多的,比例、温度、反应时间、溶剂浓度、聚合速率……越复杂变量越多,这也意味着如果他在刘师兄这边能够成功的话,对面应该也能成功。
  哪怕两边用的是不同的技术。
  于是乔喻直接开口问道:“哦,那如果他们的技术也需要多种化学和物理过程的优化,肯定也离不开数学分析,他们应该也会找外援吧?”
  刘师兄点了点头,说道:“涉及到这块肯定会要求助的。不过怀柔所是华科院的直属研究单位,你懂的。他们可不缺合作对象。”
  “对,就是,很多搞数学的也会跟他们合作搞项目,青基、青科,还有很多面上类的。总之他们一般也不会缺项目。而且他们的设备也很牛的!”
  旁边的张浩源也忍不住补充了句。
  乔喻点了点头,大概能理解怀柔所的情况了。不过这更让他想要跟对面联系上。
  如果能知道对面的进度,他大概就能判断自己这套分析技术,对于实验室的吸引力了。
  只要他这套方法有用,效率也足够高,起码能比对面的外援更高的话,就肯定会有很多课题组想要找他帮忙为一些成果做贡献。
  至于想要跟对面搭上线,问题应该不大。不管是自家导师,还是师爷爷都是华夏数学界的翘楚,打听这种事情应该很轻松。
  如果他的方法在刘师兄的课题组能成功的话,回头去求田导给他筹备一场讲座,然后把对面的项目负责人邀请来参加应该问题都不大。
  显然刘浩误会了乔喻的意思,颇为感动的说道:“真的,乔喻,你也不用为我们这个项目紧张,实在搞不定我们肯定也不会怪你的。
  搞咱们这行,七分靠打拼,剩下九十三分是天注定的。要是搞什么都能成,那我就要考虑瑞典拿诺贝尔奖的晚宴上,说点什么好了。”
  这句话倒是让实验室里的气氛变得轻松起来,大家纷纷开起了玩笑,大概就是让他们的大师兄未来苟富贵,勿相忘的话语。
  刘浩也笑着跟团队的成员们打趣吹了几句,乔喻也在一旁听着大家打趣,感觉挺不错。
  起码大家还能苦中作乐,说明团队成员的心态都很稳定。乔喻就喜欢这种逆境中还能保持心态稳定的合作伙伴。
  笑闹了一阵后,刘浩突然又摆起了谱子……
  “差不多得了,别光顾着开玩笑了,时间快到了,都去看着各自负责的样本。时间到了就赶紧拿去检测,人家乔喻还等着出结果呢。
  每组样品需要反应的时间也不一样,别光顾着乐呵把重要的东西搞混淆了,都小心吃排头啊!”
  可以看出刘浩还是很有威信的,一句话,两句话就让主动从办公室回到了隔壁的实验室里。
  不过话又说回来,第一批样品聚合时间也的确差不多到了。
  其他人都忙着去伺候样品的时候,刘浩则陪在乔喻身边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天。
  也不说实验了,就聊生活中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总不好意思让乔喻在这里干等着……
  “对了,听说了嘛?昨天隔壁那个技校有个家伙据说是为女朋友出头,跑去人家空大,跟那边辅导员打了一架。”
  “啊?还有这种事?技校哪个专业的?”乔喻刚来兴致,打算听听八卦,突然实验室那边传来一阵惊呼……
  没等刘浩站起来,陈江已经冲进了办公室,目光先是在乔喻身上停留了好几秒,说道:“乔神,你也太牛逼了吧?”
  说完,才看向刘浩说道:“第一批样品的各项基本参数,全部达到了我们之前测的基准值,1-3号跟1-4号抗拉强度比之前的测试有显著提升。
  还有1-3号跟1-5号的响应温度、相变温度跟响应速度也比之前测试的要好,现在还要等自修复效率、记忆保持能力跟断裂强度回复率还要等些时间才能出结果。
  不过就现在的情况看来,这第一批的六个样品各项基本数据平均值都比之前我们之前做的好很多!目测主要性能数据肯定也不会差!”
  听完陈江的汇报,刘浩下意识的看了眼乔喻……这玩意儿,竟然真有用?
  毕竟一个批次六个样品,都能有这种表现,显然不可能是蒙出来的。
  乔喻也开心的笑了,他不需要看那些数据,只要看陈江这个时候激动的样子,就知道这次分析出的数据,肯定是有用的。
  说明他的方法是没错的,果然数学能主导很东西。
  “不急,还有五个批次的样品,全部测出来再说。根据我们计算出的图表来看,理论上说应该是第三或者第四个批次……
  嗯,具体说是3-3,3-4跟3-5号,以及第四批次的这几号样品中会出现目前的最优值。当然,不一定能达到你们要求的参数标准,但在这几批里各项数据肯定是最优秀的。”
  乔喻解释了句。
  刘浩张了张嘴巴,似乎想说点,但半晌硬是没能说出话来……
  乔喻被看得不好意思了,又补充了句:“那个,刘师兄你别这么看我,基操而已。你以后学了数学就知道了。
  数学学多了,分析就成了本能。那个,要不你先去实验室里看看?我一个人在这儿没问题的,正好还能看看文献。”
  刘浩连忙点了点头,说道:“行,那个,乔喻啊,你先在这里休息一会,等我先过去看看情况,那个……晚上请你吃饭,咱们去外面吃!记得,千万别走啊!”
  第162章 喜事临门
  相对于实验室里其他人的浮躁,刘浩还是沉得住气的。
  那些好检测的材料性能其实普通材料也能做得到,完全不需要这么麻烦。
  所以这种智能材料最关键的技术指标,还在于需要时间测定的那些。
  好在需要的时间也不多。一个小时就能大概判断出接下来大概二十四小时的自修复效率跟断裂强度回复率。
  至于记忆保持能力需要的时间可能较长一些,但也就是半天时间。
  实际上前两个性能指标如果能满足要求的话,记忆保持能力肯定不会太差。
  所以并不需要等待太久。甚至刘浩专门等到了乔喻口中第三、四批材料关键技术指标的出炉。
  “果然,目前来说3-3跟3-4号各方面表现是最完美的,一小时断裂强度回复率突破了70%,这意味着一天后起码能到80%以上。
  自修复性能也创下了实验室历史新高,预估能接近90%。关键是目前所有样品性能均值都超过了我们之前的绝大部分结果。”
  当实验室结果展现在课题组所有人面前时,此时的实验室内的气氛有些诡异。
  大家应该是兴奋且开心的,也的确兴奋了一阵。但兴奋之后,大家的情绪又有些不知该如何形容了……
  一种很怪的感觉,大概就像是靠考试作弊拿了一个高分。毕竟大家在实验室里忙活了这么久,一直没有太大的成果。
  结果人家随便把数据拿去分析分析,过来指导实验,方向就找到了,就很神奇。
  虽然以前也有过这种情况,但跟其他教授合作,人家都是直接给一份数据分析报告出来。
  然后他们再结合报告去对实验过程进行调整。这次不一样,乔喻都没给他们报告,而是直接上手指导他们实验,然后就成了。
  这种感觉就好像成了手替?
  “好了,你们先盯着,我先赶紧跟老板汇报这个好消息。对了,这几天实验室里必须得留人24小时守着,你商量着排个值班表出来。”
  刘浩交代了句,然后走出了实验室。
  ……
  刚回到办公室的张左琳随手接了刘浩的电话。
  不得不说这个电话来的挺巧,他也正打算跟刘浩打电话说点事情。
  他向上申请的一个项目最近被批了。项目目标是开发更高效的催化剂,能够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诸如甲醇、乙烯这类高附加值化学品。
  他打算再招募一个助理,负责这个目前还看不到智能化材料项目。然后让刘浩给自己当助手,主要精力放在这个基金项目。
  虽然说横向项目更赚钱,但今年才不过46岁的张左琳还是有些追求的。
  华夏正在追求双碳目标对于碳捕集跟利用方面的技术本就有迫切需求。
  如果在这块能做出比较重要的成果,说不定就能在未来评上院士。
  相对来说张左琳觉得自己机会还是有的。背靠燕北大学这个平台,他又已经拿到了科技创业领军人才的帽子。
  虽然比不上杰青,但如果在国家需要的重点项目方向上努把力,出了成绩,学校在帮衬一把,说不定就成了。
  毕竟年纪这块他还是有优势的。
  冷知识,平台推荐教授上院士,很多时候也是看性价比的。
  毕竟每年院士增补的名额就那么多。虽然目前院士已经有了退出机制,但基本没什么退出的。
  真正制约院士发挥能量的是到了八十岁就会授予资深院士的称号。
  官方定义的资深院士称号跟形容大牛级的资深院士意思不太一样。
  因为到了这个年纪原则上就已经不再能担任科学院及学部的领导职务,也不能再参加对院士候选人的提名跟选举。
  换言之到了八十岁,就没什么权利帮着平台争取各种利益了。
  所以相对而言,能推上去一位五十来岁的教授冲院士,显然比使力推上一位六十多岁的院士更划得来。
  毕竟前者还能在学术界活跃二十多年,后者只剩十来年的时间。
  其实这也很合理。毕竟人到了八十岁,大脑已经很难再接受新的事物,也很难跟上新的科学发展方向。
  接了电话后,张左琳还在想着怎么跟刘浩提这个事情,就听到刘浩颇为兴奋的说道:“老板,课题有了突破性进展。
  估计要不了多久,我们实验室结果就能达到甲方的要求了!我们现在已经出了六个批次总计三十款样品,各项性能均值达到了之前的性能指标。
  其中百分之十的样品展现出的关键性指标已经有了较高价值。我预估最多再有一、两个月,我们就能把成品做出来了。”
  如此兴奋,不可能有假了……
  不过这的确是个好消息。
  这次合作的甲方可是大老板,本身这个研究项目也是配套大项目的子项目之一。
  如果他们能成功的话,意味着以后再有类似的项目肯定还会优先选择他们。
  就是这个消息太突然了些。
  “哦?进度这么快?上周三你不是还说没什么进展的?这才几天,怎么突然进展这么大?出实验室奇迹了?”
  张左琳下意识的问道。
  “不是实验室奇迹,上周不是跟您汇报过吗?我又找了研究中心那个乔喻帮忙,他帮着分析的。说是打算用一种新的方法尝试帮我们分析。
  我就把数据都给他了,这不,用了大半个月,今天突然说有结果了,然后给了我们一些建议。而且所有这些批次的样品都是今天严格按照他给出的实验过程建议操作的。
  结果这些批次的样品测试结果都好的出奇。对了,乔喻还说根据这次出的数据,也许还能给出更好的方案。”
  听完刘浩的话,张左琳感觉坐不住了。又是那个乔喻啊!
  真要说起来,乔喻在教授们中间的名声甚至要比学生中间还要大一些。
  主要还是太能打了!
  如果说张左琳有年纪优势的话,那乔喻这个年龄优势简直逆天。
  尤其是广义模态公理体系的论文公布,加上素数上界论文,许多人都认为明年乔喻已经有资格在菲尔兹奖上陪跑,并成为第一个未成年的菲尔兹奖被提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