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学霸 第463节
作者:
一桶布丁 更新:2025-11-04 16:54 字数:3493
基因遗传这种事情,总是很随机的。
倒是夏可可这些年一直耿耿于怀。毕竟她当年也不是学渣来着虽然没法跟乔喻比,但她上小学的时候,数学成绩从来没跌出过全班前五。
哪里像乔自省这样,成绩在班上倒数的名列前茅。
每次去开家长会,夏可可都不好意思跟人提乔自省的爸爸是乔喻。
毕竟真知道了,人家肯定不会怀疑乔喻的智商所以这两年耿耿于怀的夏可可一直想生二胎,为自己的智商正名前段时间很忙,而且乔喻一直觉得两个孩子年纪挨得太近不太好,所以这事儿就先搁置了下来。
好在前不久,可可同学再次得偿所愿了。正安心在家里备胎。
毕竟这次夏可可对肚子里的宝宝寄予了厚望。
所以这个时间段正好,召开一次数学报告会,向全世界展示一下乔喻新的研究成果,
郑希文觉得还是挺好的。
他现在只希望七月在处理这次邀请函的时候能靠点谱,别又弄出一些会让人手忙脚乱的幺蛾子出来.
不过考虑到邀请那些数学家来参加乔喻报告会这种事,并不算什么麻烦事,想来七月应该是没问题的吧?
西大,加州,洛杉矶分校。
当陶轩之如同往常一样打开邮箱的时候,第一眼便看到了被置顶的那封邮件。
自动置顶是因为他把乔喻的邮箱设置成了重点关注。
毕竟他可不想错过养喻发给他的邮件。
甚至一段时间乔喻不给他发封邮件,都让他有种说不出的失落感。
用他某次跟友人开玩笑时的话说就是,这个时代数学界唯一不需要质疑的,大概就是乔喻的学术水平了。
一个比他还年轻二十多岁的人,一直引领着整个时代的数学发展。
甚至正规意义上的开宗立派,起码在他看来从乔喻提出广义模态公理体系开始,他在数学界的地位就已经超越了以往所有的数学家。
牛顿、高斯、黎曼—等等那些历史上被封神的大佬们对数学的贡献,在跟乔喻的贡献比起来,都显得要渺小了那么一点。
当然他这个论调并没有被西方主流数学界接受。但陶轩之觉得这不重要。
历史是由后人书写的。后世的数学家肯定会给出一个相对中肯的评判。
所以他自然会更加重视养喻的邮件。
点开之后发现是一封邀请函,还是一封很有意思的邀请函。
邀请函上只说了乔喻近期会在燕北大学百年大礼堂举办一场题为《纪念洛特·杜根与从模态公理体系到元数学层面的价值动力学》的报告会。
鉴于他在网络上专门发博文,询问乔喻沉寂的这些年在忙些什么,所以特别邀请他来参加这次报告会。
但邀请函上并没有留下报告会具体举办的时间跟联系人的电话号码。
而是在附件中留了一长串的模态表达式好吧,对于陶轩之来说这显然不是什么让他太过难以理解的问题。
毕竟他研究乔代数几何已经几年时间了,只是简单把公式分析了一番之后,大概就明白了这个表达式的意思。
他只需要计算出at的结果,然后带入到表达式结构的t_ref之中,就能得到准确的报告会时间。
附件还另外注明了,解决这个问题过程中,生成的模态数转化成数字,就是这次报告会联系人的号码。
模态数本身对应的字母则是联系人的邮箱。
并另外注明了,这次邀请函总计发出了三千份,都是近三年来,针对乔代数几何有过研究,且论文引用量达到一定次数的数学家。
但举办这次报告会的燕北大学百年大讲堂只能容纳两千一百人左右,所以有大概九百人可能无缘参加这次盛会。
所以希望这次收到邀请函的数学家们如果得到了结果也不要大肆宣扬。
如果三千位数学家都在规定时间内解决了这个问题,拿到了报告会的召开时间跟联系人电话邮箱,从而拿到了这次会议的注册码,那就意味着谁能来谁不能来,就只能靠随机抽签了。
而且信件中还特别强调了最终公布受邀参加这次报告会的名单时,不会同步对外公布是随机抽签还是通过解题速度选拔的。
说实话,这还是陶轩之第一次收到这样的邀请函。
很有意思,不过话又说回来,陶轩之觉得这似乎还挺有趣的。
尤其是这次数学报告会的标题后半部分内容。
元数学层面的价值动力学。
如果换了位数学家做一场报告会,弄出这种新词来,他大概会不屑一顾。
别说解题了,他甚至都懒得多看邀请函一眼。
毕竟在数学界深耕这么多年,他见过太多这种喜欢「创新」的数学家了。
但很可惜,这种创新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都是在自嗨。
创造一个新名词,但实际内容根本禁不起推敲,甚至有些人写出的东西逻辑上都是混乱的.·
这其中甚至包含了一些曾经的数学名宿。
对此陶轩之只能说这些人是老糊涂了·
比如当年某位数学大咖在晚年时对外宣布解决了黎曼猜想,直接让世界数学界一地鸡毛。
多少人都直接回避讨论这个问题。
毕竟只用四页纸就解决了黎曼猜想,要么就是有已经被证明有效的前置性研究成果做铺垫,要么就是扯淡·
起码在当时没有什么针对素数的突破性新的研究方法出炉,所以刚听到这个事情的时候,陶轩之就知道这就是在扯淡了·
最后事实也证明的确跟他的判断一样。
但这毕竟是乔喻创造出的新词汇,对陶轩之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
就好像乔喻刚推出广义模态公理体系的时候,也是个数学界的新词,但效果很显著。
已经困扰数学家上百年的千禧年七大难题,在广义模态公理体系出来之前,数学手段只解决了一个。
但现在已经又另外解决了三个,针对剩下三个难题的研究也有了很大的进展。
尤其是霍奇猜想跟bsd猜想。
根据最新的一些相关论文显示,这两个问题的证明路径已经越来越清晰了。
距离最终迈出那一步已经指日可待。
至于最为困扰数学家的np完全问题,据说也已经找到了一些方法。
所以乔喻提出了新的理念,陶轩之完全没有那种反感的情绪,而是觉得振奋起来。
如果又是一套新的且极为严谨的数学体系被构建出来,这意味着乔喻又给数学界带来了一整套的新工具。
这也意味着又能将数学推向新的高度。
对于一个真正醉心于数学的人来说,这种报告会是绝对不容错过的。
所以陶轩之觉得用这种方式来做进入这次会议的入场券起码他是可以接受的。
而且说实话,陶轩之觉得这次报告会邀请三千人的确是多了点。
陶轩之并认为现阶段有这么多人能听懂乔喻的报告。
事实上即便到目前为止全世界能跟上乔喻思路的数学家也不多。
起码在陶轩之看来,肯定是要少于三千人。
而且还有很多教授喜欢带着学生来参加这种会议。
说实话,陶轩之觉得这对那些学生帮助不大。
毕竟乔喻提出的一些概念极为抽象,对于那些连抽象代数、自守形式跟l函数都还没有完全吃透的学生而言,理解起来太过困难了。
附件里的题目正好可以做一次筛选。
虽然只是简单的了几眼题目,但陶轩之已经感觉到如果不是对乔代数几何跟模态数理体系有着深入的了解,想要解出正确的答案还是有些难度的。
来了兴致,陶轩之也干脆放下手头的事情,认真的开始解题。
一个小时后,他决定收回刚才的评价。
即便是对乔代数几何跟模态数理体系已经有了深入的研究,但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同样要费一番手脚。
这道题目中的模态函数非常的「绕」,甚至用到了层级嵌套的技术。
外层的模态函数在非交换环面tmod上定义,内层则作用在辛格从sg的截面上———
更别提题目本身还存在拓扑障碍。
原本陶轩之觉得一个小时大概够解决这个问题了,谁知道从早上陷进去开始,直到下午三点才终于把答案给找出来,他甚至都忘了吃午饭。
好吧,看着最终的结果,感受到肚子开始饿得有些泛酸的陶轩之觉得乔喻这次稍微有点过分了—
第347章 成精的七月
虽然已经感觉到了腹中饥饿,但陶轩之还是没急着去吃饭,而是先做了一番总结。
先要建立纤维丛分解,然后解耦微分算子,再解析延拓奇异点处理,通过双曲共形映射跟模形式插值,来构造修正项难点总计有三个,识别模态扰动项,构建同伦算子,然后构造层化分解—”
这个问题表面难点似乎是繁复的计算,但如果真交给计算机其实没那么简单。
真正的难点内核是对于模态数结构深度统一认识是否到位。
最后的结果转译之后是一个邮箱地址跟一个手机号码。">q。
最让陶轩之无语的还是那个手机号。
正是乔喻几乎对外半公开的号码。
说实话,那个号码陶轩之几乎没打过。
如果有事情找乔喻的话,他更喜欢拨另一个私人号码。
至于这个半公开的号码一般是一直跟在乔喻身边那个人拿着,打了也无法跟乔喻直接通话。
撇了撇嘴后,陶轩之直接按照提示给这个邮件地址发了一封邮件,询问报告会的具体时间以及索要报告会所讲内容的简介资料。
两者同等重要。尤其是后者,才是陶轩之废寝忘食也要先把这个问题解决的原因。
一般的报告会也就罢了,乔喻的报告会,而且还是明显提出了新东西的报告会,如果不提前了解一下乔喻要讲些什么,报告会上可能会很难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