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甜蜜蜜 第17节
作者:
阿nyaa 更新:2025-11-04 19:19 字数:4147
哄堂大笑。田米把田小夫排除了。
田米观察田小夫的鞋子,并没有特意大一截,倒是田华杰的鞋子,大的很明显。从鞋子入手,田米又锁定了几个人,接下来就看谁发言了。
“我也觉得花里胡哨,这是形式主义,这是社会的倒退。”果然,其中一个人发言了。
“就是就是。”有人开始附和,因为是附和,有些完全没有嫌疑的人也开始瞎起哄。
田米深呼吸,冷静的想了一下,也许田华杰不是唯一一个偷麦子的人,也许在场的鞋子大的有可能,又或者,现在是下工的时间,可能有些人回到家,已经换了一双鞋了。与其在这里猜测有哪些人是共犯,不如先指认田华杰,毕竟自己掌握了田华杰的证据。
田米冲到人群里,把那些手指已经快戳到姐姐脸上的人推开。她一个小孩,力气并不大,但是因为大家完全没想到,所以都让开了。
田米感觉到妈妈在背后护着她,她扶妈妈站好。
“各位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们。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姐姐只是因为把麦垛堆得漂亮了些,就受到大家的举报,说这是时代的倒退。我要说的是,这不是时代的倒退,而是时代的进步。正因为进步,我们才想要把一间事情做得更好,更高效,这也是国家社会整体快速发展的体现。”
“上周上级领导来过,数了数麦垛就大致知道田家村今年是个丰收之年,咱们过几个月都能吃上今年的新粮食。大家一定跟我一样,特别期待吧。如果不是田孝慈堆了整齐的麦垛,旁人就无法加出一块田地的量,无法用乘法和等量代换的知识再算出整个生产队的量。”
村民们显然听不懂,已经开始蒙圈了,交头接耳也不太清楚田米说的乘法和等量代换。
很好,看来这番话有点作用,田米循序渐进。
“大家可能没去过镇上,或者省会,我想跟大家说的是,城里的楼有十几层的,都是设计师精心设计过的,有方的,也有圆的,还有两个楼用桥拼在一起的。设计师不仅把它们设计成我们日程生活中使用的,也要设计的美观,这代表了城市的形象。”
“哇?真的吗?”
“不会吧,还能有圆的?”
“人家去过城里肯定知道啊。”
“那是好看啊,城里都这么美,总不能说是社会倒退吧?”
田米很满意眼前的舆论效果。
田华杰终于忍不住说话了:“胡说,城里是城里,田家村是田家村。怎么能一样呢?”
田米:“城里的现在就是田家村的未来,我们要进步,要向前看,就要跟先进的城里学习。”
田华杰:“胡说,城里人种麦子吗?”
田米:“学习的本质不是鹦鹉学舌,人家怎么做我也怎么做,这不可能实现。我们要学习的是精神,是思维,是方法。”
妇女主任:“田米不愧是读过书的娃儿,说话就是有条理。”
大队长:“是,田家村是要向先进的城里学习。”
田华杰:“不对。大队长,城里人吃饱饭了才有空去搞这些。我们现在要一心努力提高我们的产量啊!城里和乡下不一样的啊。”
田米:“华杰叔叔,你为什么要这么说?我们堆得漂亮点,不影响产量啊。而且,麦垛堆的整齐,空出来不少地方,以后产量上来了,也更方便堆垛。”
田华杰:“胡说!”
田米:“华杰叔叔,我朋友跟我说,如果一个人有行动,那他一定有目的,我们只要看看这件事是不是伤害到这个人的利益了。我觉得,你现在这么激动,肯定是伤害到你的利益了!”
田华杰:“胡说!伤害到我什么利益了,我就是单纯看不惯!”
田米:“是不是因为堆麦垛,你怕自己田的数量不对,是不是!”
“胡说!”田华杰的声音变的很明显,在场的人都肉眼可见了。
“咋回事,华杰,你咋慌了?”说话的人是田米的四哥,四哥居然出现在这种场合!平时在家都一句话不说的人,竟然为了田米在公众场合说话了。“我也觉得我妹妹做得很好,很漂亮,你这么反对一定有什么不能说出来的小九九。”
田米对哥哥刮目相看,不知道哥哥是否知情,但有了哥哥的支持,田米也更加有信心了。
“胡说,我有个啥小九九,我都是为了田家村。”
田米:“华杰叔叔,你就说你家的麦子量是不是有问题吧?”
“没有!绝对没有。”
“你敢发誓吗?”田米开始咄咄逼人。
奇怪,明明田米只是个小孩,为什么自己被逼得一直后退。
田华杰:“胡说,我为什么要发誓,这什么批判会,挂羊头卖狗人,老子不看了,老子要走了。”
第25章
田华杰一边说话,一边就要往外走,没两步就被大队长拉住了:“华杰,你没有反对意见了吗?”
“田华杰,你是不是心里有鬼啊!”
田华杰老婆看到自己丈夫下不来台,挺身而出:“我男人就只是看不惯花里胡哨的,他喜欢朴实的。”
“我看你就不朴实啊,你是田家村一枝花呢!田华杰怎么不去找英妮呢。”英妮是田家村一个很有名的傻子,歪脸斜眼,每天都蹲在村口对人笑。
哄堂大笑。
这个说话的人就是田小夫。
田华杰一听这个,火气蹭的一下就上来了!
“田小夫,你以为自己干净是吧!”
田小夫:“田华杰你什么意思。”
“你以为你把麦子藏在床下的事情别人不知道吗?”
“卧槽,田华杰,你有胆,你以为你藏在屋檐下面就没人知道了吗?”
田米:“!”
这怎么互相拆台起来了。
两个人似乎是破罐子破摔,一会儿功夫就把所有偷麦子的人全都曝光出来了。这么一来,场面就开始乱套了,田米趁乱抓住姐姐的手,把他从混乱中揪了出来,当然田米的力量还是太小,四哥在外围拉了他们一把。
本来,按田米的计划,她希望在这次会议后妇女主任和大队长都能肯定姐姐的做法,可惜人算不如天算,田华杰他们互相自曝了。真是一塌糊涂。
这场批判会后,生产队组织人手把偷盗的麦子全部收缴,然后点名批评了十来个人,让他们在计分员统一写的悔过书上按了手印。每人扣了3斤粮食,秋收结束后,发粮食的时候执行。
为了避免再次偷盗行为的发生,生产队出了新规定,下工后需要检查鞋子。
临了也没提田孝慈的行为是好还是不好,不过妇女主任私下肯定了田孝慈,说不管男孩女孩,眼中有美,心中就有善。
村里的村民都自觉把麦垛堆成了一样的形状,以证明自家没有偷盗行为。
姐姐的档案调回来了,她终于可以拿工分了,这次姐姐学乖了,再也不敢搞太张扬的东西了。不过,经过这次批斗会,不少人都知道了田孝慈的特长,好多人偷偷请教她缝衣服什么图案好看?做菜怎么搭配颜色?姐姐也很乐于助人,每当有人拿着衣服或布料来找姐姐的时候,姐姐总是不厌其烦的和他们交流。
一些人给姐姐一些小东西当回礼,一块糖也有,一个土豆也有,姐姐超级开心,感觉自己现在也是个对家里有用的人了。
田米依旧要学习,因为邮递员传了话,周先生下个礼拜喊她去学校,好久没去了,不知道原来的进度是什么,她必须把手头的书都看完,而且,第一次见周先生,也不能和原主差太多。
空闲时间,田米就画画图,这次去镇上,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做衣服。
自从田孝慈回来以后,田米发现,爸爸不反对她去镇上找周先生了,只要跟父母报备一下,爸爸就默许了,然后妈妈开始准备干粮,给田米带了好几个粗粮饼子,周先生不要学费,不过家里还是会准备束脩,这次妈妈给田米准备了一块肥皂,一篮鸡蛋。
田米出了门,在废弃兔子屋找到自己私藏的棉花布料,就踏上了去找周先生的路。
这一路跟上一次没有什么变化,无非天气更冷了一些。她这次带的行李有点多,除了多穿了件衣服,还背了包袱,一篮子鸡蛋更是全程都要小心翼翼的保护着,生怕磕了碰了。
这次的速度明显比上次慢了不少,看来自己是好久没参加体育锻炼了。刚出了村口不久,田米就看见路边远远的站了一个人,田米视力很好,不用走很近就认出了何仕山。
这里是村头,离七里沟很近,何仕山就住七里沟。
“田米,听说你今天去找周先生,我就在这里等你。”何仕山的精神面貌一直很好,上次见时也是一样,很阳光很开朗的感觉,田米其实并不反感,但下意识的就想和他保持距离。
“所以?”田米尽量声音里不带感情,免得何仕山认为田米很期待他的行为,实际上,何仕山在这里守株待兔,让田米有点不自在。
“听说生产队开大会,你无意间揭发了偷盗行为,我觉得你特别勇敢。”田米不知怎的就想到有人售卖夸夸券,买了以后对方就加你好友,然后你拼命树洞,对方拼命换着花儿夸你。
“呃……”
“我特别开心,你还记得我说的话。”
田米满脸问号,“什么?”
“当我们不能判断谁是坏人的时候,只需要看看这件事谁得利就行了。果然你学会了,你姐姐堆麦垛,触犯了田华杰田小夫他们的利益。”
“哦。”
“其实,我早就怀疑有人偷粮食了,每家的责任田面积都差不多,怎么就有些人交不齐呢?原来这些人不是一次性偷盗,而是积少成多,简直太可恶了。”
“你还挺有……正义感的。”田米不偏不倚。
“哈哈,你是不是更喜欢我了。”
“我……”田米哑口无言!
“不用说不用说,我知道你说不出口的。哦对了,田米,这个给你,你在路上吃。”总是想解释些什么,但是好像自己也并没有说错什么做错什么,突然解释会很奇怪吧。
田米低头看,何仕山手心里油纸包着一块红糖。
“听说这个有营养,你要学习,特别需要营养。”
“这……不太好吧。我们只是……”
“我知道,我知道,我们只是朋友嘛!这就是朋友给朋友分享的,你放心收着吧。”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就一块破糖,收着吧,以后田米还他人情就是了。两个人又没谈情说爱,就当人情世故。
何仕山很满意。
田米:“我还要赶路,那我就先走了哈。”
“嗯,那你走。”
“嗯,再见。你咋还站着。”
“我看你走,你走了我再回去。”
田米感觉有些脊背发麻,火速离开何仕山的视线,多走了一百米以后才回头,确认何仕山看不到了,放松下来。
今天赶路,不是时候,以后找个好机会,跟何仕山说清楚,两个人各走各的桥各走各的路。
别说,赶路还真挺累的,尤其是那筐鸡蛋。
田米发现,这里正是上一次来的时候休息的地方,那块她脱鞋休息的大石头也还是原来的样子,田米把鸡蛋放下来,坐在石头上仔细检查鸡蛋。
一个中年男人拉着板车走了过来:“妹子,镇上怎么走?”
田米看了看他的板车,上面拉着一车大白菜,估计是去镇上卖。这一车大白菜估计也买不到什么价格,不知道去一趟镇上是否划算,现在已经快中午了,等白菜卖完他再回家,估计老婆孩子都睡了。真是辛苦。
“大叔,你就往前走,走到山头左拐,再继续往前,大概两里路,右拐,看到有房子你就问问人,那就差不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