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话事人 第103节
作者:
随轻风去 更新:2025-11-04 19:48 字数:3236
只能下不为例了!可今日既然已经破例,那就都过来听听!”
随后告状的人都被衙役带到邓知县身前,跪成了一排,一个一个按次序说话。
“小人乃乐籍甄家人,状告县中恶霸林泰来凌辱女子!
此人为强迫我家女儿免费接待,强闯家门,殴打我家护院,并题诗大肆侮辱我家女儿!
使我家女儿抑郁到形销骨立,终日以泪洗面!”
“小人乃南濠街商户,状告县中恶霸林泰来贱价强买民宅!
此人为强夺小人的施家巷宅院,指使徐家赘婿范允临仗势强行低价购买,致使小人无处安居寄人篱下!”
“小人乃本县十一都乡民,状告县中恶霸林泰来强夺田土!
小人全家租种官田五十亩,被林泰来仗势强行夺走,转给他家兄长耕种!
致使小人全家衣食无着,流离失所,哀号之外别无它法!”
围观告状的众人啧啧称异,这些告状的人里有船户、乐户、商户、农户,各行各业代表都有,十分齐全啊!
邓知县环顾左右,怒声问道:“民情如此汹汹,县中真有如此为非作歹、鱼肉百姓的恶霸否?”
但被选来参加迎接仪式的这些代表,无论缙绅还是里老,都是老江湖了,有点个性的刺头也不会被选进来。
所以此刻一个个都默不作声,没有回应知县的,谁知道知县是不是故意试探?
再说邓知县大老爷伱装啥纯啊,你难道还能不知道林泰来是个啥人?
不过从今天来看,新官上任的三把火里,只怕少不得扫黑了。
即便扫黑也不稀奇,官之常情也。
跟随邓知县的一位师爷又站出来道:“先前拟定迎接县尊人员名单时,依稀记得有林泰来这个名字。
如今林泰来本人在此否,还请站出来说话。”
一连问了几遍,还是没有人站出来。
很显然,这位县中恶霸林泰来比较嚣张,完全不鸟新知县,根本没过来出席迎接仪式。
或者说林泰来很机智,没有给新知县任何当众羞辱的机会。
到底是嚣张还是机智,主要看林泰来以后能不能在官司里活下来。
虽然林泰来本人未到,但还是派了高长江躲在外围人群里窥测。
说书人出身的高长江,精通各种话本,对眼前这种场景当然不陌生。
那些清官题材的话本里,肯定有大量这种百姓走投无路喊冤告状的场面。
然后大概率是爱民如子的青天大老爷微服私访,经过一番惊险的波折后,正义战胜邪恶,终于清除恶霸,还了地方一个朗朗乾坤。
但让高长江感到不对劲的是,自家坐馆怎么成了里的反派恶霸角色?
此刻高长江忽然又理解,为何坐馆对文坛事业和科举功名孜孜以求了。
如果自家坐馆有功名在身,还能被当恶霸告吗?
新知县上任有很多仪式,当然不可能全部浪费在受理告状上,还要去县衙转圈和拜城隍庙。
一直到下午,才把今日仪式都做完了。
然后邓知县不顾横跨两县的舟车劳累,立刻召集了幕僚们,在后堂议事。
邓知县一共聘请了三位私人幕僚,也就是俗称的师爷。
这是当前一个最流行的配置,三位师爷分管钱粮、刑名、文书交际,基本上能把最核心的工作包罗了。
邓知县很坦率的说:“关于这林泰来,先生们都说说吧,我还是拿捏不定。”
在公众面前,可以表现的很热血,但私底下必须理智,任何决策都是要经过反复斟酌的。
文书师爷率先开口道:“打林泰来,是文坛老盟主王凤洲的意思,王凤洲和王荆石阁老又十分亲密。
但又听说,林泰来也不知怎么办到的,最近忽然和申府走的很近,这确实叫人难做。”
邓知县叹道:“我终于明白前任冯大人为何一刻也不愿意停留,任期到了就匆匆离去。
区区一个乡里小豪强,居然也成了神仙打架的局面。”
都往最高里想,一边是执掌文坛舆论的王盟主加王阁老,一边是申首辅,这不是神仙打架又是什么?
为什么说在江南当知县是地狱级难度,就是这个原因。
刑名师爷则分析说:“不只是简单的看两边实力对比,还要看两边的重视程度。
东主调任吴县,就是王阁老直接运作的,如果不肯办林泰来,必招致两个王老大人的不满。
而林泰来目前只是和申府二公子走得近,申首辅本人甚至可能都不知道林泰来是谁。
孰轻孰重,哪边更重视,还是很容易分得清。”
但钱粮师爷也开口提醒道:“一个林泰来是小事,但钱粮考核是大事,在江南地方,没有比钱粮更重要的业绩。
如今林泰来直接掌控第一都、第五都、第十三都,还间接掌控第十一都,已经成了气候了。
而且这些地方都是离城里最近的乡里,据我估计,能占据全县钱粮的六分之一或者七分之一。
这个比例真不小了,若因为打林泰来,影响到这几个都的钱粮征收,最后板子还是打在东主你身上。
所以东主必须慎重,打林泰来之前,首先要先考虑好钱粮怎么办。”
刑名师爷又建议说:“如果能找到能迅速取代林泰来的堂口势力,就能尽量减少对钱粮征收的影响了。
必须在秋收之前打掉林泰来,然后让新势力堂口在秋收之前迅速接管那几个片区。”
钱粮师爷问道:“哪里有这样的堂口?”
刑名师爷迅速答话说:“木渎镇三堂口的势力,足以替代林泰来。
而且三堂平分林泰来管区,也不会导致一家独大尾大不掉,更利于东主的长治久安。”
邓知县听到这里,问道:“那三个堂口联络过你?”
刑名师爷答道:“东主就任吴县的消息传出去后,他们就找了过来。
其中有一个叫杨镇的头领,颇有眼光,可以使用并取代林泰来。”
文书师爷提议道:“事关重大,不可草率决议。
东主新官上任,明日不妨观风问俗,巡视乡里,亲眼见见那三堂头领。”
邓知县点头道:“可以,本官至今依然举棋不定,等巡视完再定!”
决策不能坐在屋里拍脑袋,要下去亲眼看到最真实情况,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
如此邓知县就下令,明日在胥门外登船,沿胥江向西巡视。
为什么不直接坐船出城?那是因为距离衙门最近的胥门没有水门。
胥江从太湖发源,一直到胥门外注入护城河。
为了防止在发洪灾时,太湖水通过胥江倒灌进苏州城,所以胥门不设水门,将城里与胥江隔开。
所以苏州城所有城门里,唯独胥门没有水门,林教授每每从胥门进城,都是步行通过的。
胥江汇入护城河处设有大码头,想在胥门外上下船都从这里经过。
新知县上任后第一项政务活动,就是沿着胥江巡视,一直到太湖边。
这个消息小范围传开后,立刻就被解读为是新知县针对林教授的信号!
如果把三十里胥江流域分为上、中、下游,那么中下游两岸,也就是三分之二流域已经被林教授占据了。
新知县上任后就沿着胥江巡视,听说今晚还要住宿在县西巨镇、曾经击退过林教授的木渎镇,不是给林教授上眼药又是什么?
苏州城里和靠近城里的地方,有个特点是河道极其拥堵,往往行驶缓慢。
邓知县新官上任一切从简,从胥门外大码头低调的上了官船,出发后不免也要被堵一堵。
所幸有衙役站在船头喝道,行驶速度还是比普通船只快。
但官船还没走二里地,忽然听到一阵刺耳的锣声。
便见后面又冲出来一艘豪华大座船,而船头上站着两个伙计。
一人狠狠的敲锣,一人对着前方以及左右堵路的船只大喝“避开避开!”
这艘豪华大座船一路横冲直撞,速度很快。
连邓知县的座驾官船都被挤到了一边,然后就看着豪华大座船扬长而去。
邓知县再低调,此时脸面也挂不住,怒问道:“这是谁的船?”
有个对江湖事比较了解的衙役答道:“上面挂着林字旗,应该是铁拳金鞭小奉先林泰来的新船!”
邓知县心里的天平又一次倾斜了,这踏马的还纠结什么,干了再说!
父母官不可辱!
(本章完)
------------
第一百二十章 不装了我就是知县
看着邓知县脸色不甚好看,陪伴邓知县出行的刑名郑师爷连忙安慰说:
“东主微服出行,外人不知也,故而也不知礼让,为此置气不值得。”
邓知县怒气未歇的说:“我名为微服私访,但我就不信,以林泰来之耳目,焉能不知?
只怕就是他假意不知,故作冲撞!”
站在船舱门口的衙役撇了撇嘴,看来这位新来的大老爷也是个形式主义爱好者。
连这微服私访,都搞得很形式。
说是微服,却又为安全坐了官船,叫了衙役;但坐了官船后,又不肯打出知县仪仗,相当之扭捏。
如果说是这假装微服私访,那到底要别人假装知道,还是假装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