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话事人 第145节
作者:随轻风去      更新:2025-11-04 19:48      字数:3195
  申用嘉无语,你林泰来的脑子怎么长的,为什么总是能凭空生出如此多奇思妙想?
  关键是,这些奇思妙看着都很离谱,其实细想却又都具备可行性。
  林泰来畅想道:“你说,如果包揽了这项工程,我该给你多少利润分红?我想一成也不少了。”
  上天赐给我一个精彩细纲吧!不想再写过渡了!
  (本章完)
  ------------
  第一百六十一章 两个工程(上)
  苏州城和别的城不同,城外尤其是城西实在太发达了,这就导致了西城的阊门和胥门流量极大,十分拥堵。
  在原本历史时空上,到了清代时,就在阊门和胥门之间新开了一个城门。
  由此可见,新开城门的想法是非常合理并且有实际需求的。
  林泰来只是提前了一两百年,把这个设想说出来。
  还有个目的,就是给申用嘉找点事情做,免得他天天琢磨不该琢磨的东西。
  而且这也是充分发挥申二爷的特长,对顶级二代来说,最擅长的事情不就是跑项目吗?
  于是林泰来鼓励说:“总而言之,这件事就先交给二爷你去申请了,整个更新社都是你的坚强后盾!
  若是做成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申用嘉琢磨了一会儿,觉得这事好处很多,绝对值得自己投入精力去做。
  “行!我去找官府说!”申用嘉答应了下来。
  就这样,林大官人很是花费了一番手段,总算把申二爷这个社团最大不稳定因素暂时摆平了。
  没办法,谁让申二爷有个好爹,必须得当招牌盟主供起来。
  利益大到一定程度后,单凭林大官人现有的名望实力根本镇不住。
  就算能交结上一两个官员,但官员任期一般不会特别长久,终究会离任的。总不能每换一个官员,就震荡崩盘重组一次吧?
  所以还是需要申二爷这样一个暂时稳固的本地招牌,或者遮风挡雨,或者吸引火力,或者顶包扛雷。
  搞定申二爷后,回到更新书院的林大官人只想躺下休息,明天或者后天又要奔波去木渎港。
  先前已经忽悠了长洲县袁知县在古三江口搞河道疏浚,今天又说动了申二爷去申请开建新城门。
  这样今年就有两个工程项目等待上马,作为练手阶段,暂时也够用了。
  再多再大的话,只怕自己这点实力吃不消,或者说吃不下。
  林大官人心里正盘算着,却在穿堂遇到了赖着不走的张幼于。
  又想到这老头的账单问题,便开口道:
  “我已经想法子帮你把李翩翩摆平了,伱欠她家的账都抹掉了,所以你也不用继续在我这里躲着了!”
  张幼于惊喜道:“原来的账单当真都没了?那我再去挂几次账,今晚就去。”
  林泰来:“……”
  告诉张幼于已经平账的目的,是让张幼于回家去,没想到张幼于第一反应就是再去找李翩翩挂账。
  “你能不能像我一样做个人!”林大官人实在忍无可忍了,义正词严的斥道。
  张幼于拍了拍额头说:“确实是我疏忽了,忘了给你感谢!
  这次就算你经过拜师考验了,我送你一个东西!”
  说着,张幼于返回屋里,又拿出本书来递给了林泰来,书面上有四个大字《读易纪闻》。
  “不要说我不会做人,此乃我治《易经》的心得,今天就传给你了!”
  读书人除了四书之外,若想科举有所进步,还必须要从诗、书、礼、易、春秋这五经里选一门,以应付更高等级的考试。
  但五经往往都是家传绝学,轻易不外传,张幼于能把自己易经心得送给林泰来,算是非常不见外了。
  林泰来将这本《读易纪闻》接了过来,打开看去,里面都是手写的字迹。
  又看了几段后,林泰来吃惊的抬起了头,然后对张幼于问道:“这真是你写的?我感觉不太像?”
  张幼于叱道:“黄口小儿信口胡扯!不是我写的又能是谁?难道我就不能解经?”
  林泰来还是不信,反驳道:“我又不是不读书的人,还能看不出来?
  这书里文辞中正平和、笃实质朴,与你这疯癫完全不像,怎么可能是你写的?”
  张幼于愤怒的辩解说:“这是我二十多年前写的东西,那时当然不一样!”
  不知为何,气氛突然就悲伤起来。
  林大官人叹口气,这老头二十多年前就能把易经心得写成书,结果辛苦遭逢起一经,最终还是用不上。
  此后林泰来将书收了起来,说:“这是一本很有意义的书。”
  张幼于仿佛感受到了久违的尊重,得意的说:“那当然,毕竟这是苏州城第一名士的经学大作!”
  林泰来却答道:“其实这本书的最大意义在于,能时刻警醒着我,做人要力求上进,二十年后千万不能变成你现在这样啊。”
  张幼于:“……”
  晚上的时候,负责新吴联加盟业务的范娘子从木渎镇过来收粮了。
  收完粮食后,范娘子问道:“太湖东岸那五个堂口全部同意会盟,你为何迟迟按兵不动?
  如果你不给我一个准话,我就不知该如何应付他们。”
  林泰来答道:“先前这几家堂口心不甘情不愿,为何忽然间就全部愿意了?
  我怀疑其中有诈,但暂时又看不破。”
  范娘子叹道:“你的担心虽然有道理,但现在有个问题是,会盟要求是我们主动提出的。
  如果对方全部答应了,而我们却又迟迟不敢接受的话,只怕会威信扫地,被人嘲笑!”
  范娘子这个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
  堂口社团行业还是要讲究一个“勇”字的,如果显得太怂真会被人看不起。
  林泰来下决心道:“三日后,与他们在木渎镇会盟!我倒要看看,他们到底有什么想法!”
  然后又说:“会盟时,让我们的大龙头去坐首席,万一出了变故,也好多一个缓冲。”
  及到次日,木渎港马主计又来禀报说,木渎港分关筹备工作基本完成。
  只要经浒墅关总署准许,立刻就可以开关。
  林大官人就打算前往浒墅关,把情况向王之都王税使汇报,并申请开关。
  但临走前,长洲县的袁知县忽然又打发了衙役来请人,说是有要事相商。
  分身乏术的林大官人无可奈何,只好先进城,前往长洲县县衙。
  袁知县见到林泰来,就很苦恼的说:“古三江口疏浚工程,被府衙驳了回来!”
  林大官人很想说,既然府衙不同意,那就据理抗争才是,喊他一个吴县的武生员过来作甚?
  你袁知县好歹也是个著名的大文学家,海内有不小的声誉,你要去拼命,府衙也不敢跟你玩命啊。
  (本章完)
  ------------
  第一百六十二章 两个工程(下)
  前几天林大官人刻意贴近袁知县,还不是看中了袁宏道的公安派扛把子身份。
  这可不是一般的知县,在文坛是有一定地位的。
  当今除了复古派之外,袁宏道算是文坛声望最高的那批人之一了。
  即便从政治角度说,袁宏道的湖北人身份也很重要,近年来湖北文坛异军突起,科举也逐渐发达,政治上不可小看。
  熟悉政治史的都知道,晚明陷入激烈党争时,除了东林党就是齐楚浙党,里面的楚党指的就是湖广帮。
  王世贞老盟主为何想推举李维桢为下一代盟主,也跟李维桢的湖北背景有一定关系。
  而且袁宏道人格魅力也不错,与他经常书信往来的名流非常多。
  只要能被袁宏道在信里多提几次名字,那就等于是把名声向全国士林扩散。
  所以在林大官人眼里,袁宏道这样的名士知县是有资格“任性”一点的,完全可以跟府衙拍桌子叫板。
  他也一直在忽悠袁知县这么干,名士没点脾气怎么能叫名士?
  却没想到,大文学家知县如此弱鸡,被府衙驳斥后都不敢直接骑脸怼回去。
  这么点小问题,都要喊已经忙到脚不沾地的自己来询问,真是让人……
  袁知县见林泰来久久没有反应,问道:“你为何不说话?”
  林大官人随口答道:“感到心累。”
  袁知县又不明所以的问道:“为何心累?”
  林大官人回过神来,连忙解释说:“啊,在下刚才正想着我们更新社盟主申二爷,所以感到心累。”
  袁知县恍然,非常赞同的说:“以申家那位二爷的性子,只怕大小事务全都要仰仗你,确实让人心累啊。”
  林泰来应声道:“县尊看别人实在是太准了!”
  然后就听到袁知县很滑润的转进说:“但要说起心累,目前最心累的人还是我啊!
  这才上任,之前两个月的案卷就已经积压了将近两百份到我手上,叫我烦不胜烦,这吴地的知县职位也太苦了。
  我听在贵州当过知县的好友说,那边一整年的案卷也未必有一百份啊。”
  林泰来愕然,你这县尊大老爷手里积压了二百来个案子,还有工夫在这跟自己扯闲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