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话事人 第157节
作者:
随轻风去 更新:2025-11-04 19:48 字数:3502
袁知县愣了愣,答话说:“那下官要先单独问林泰来几句话。”
然后袁宏道将林泰来叫到一边单独谈话,开门见山的直接问道:“那八个案子都是真的?”
毕竟袁知县才来了半个月,对林大官人之前狗屁倒灶的事情不是很清楚。
但这个问题把机智的林大官人难住了,话题明明已经转移到“杀官”案了,为什么袁知县又问题“同一被告的八个案子”之事了?
主要是不明白袁知县问话的动机,所以难以回答。
也许大文学家知县正义感发作,想确认自己是否作恶,然后确定接下来的态度?
也可能想借着八个案子的事情考验自己,想看自己肯不肯说实话,是不是实诚?
如果搞不清问话人的心理动机,就很难针对性的作出回答!
林大官人苦恼了一下后,忽然脑子灵光一闪,却想起了几百年后灯塔国人民最喜欢的一种套路!
所以在回话之前,林大官人先是深沉的叹口气,抬头四十五度角仰望苍穹。
再搭配眼神和面部细节,营造出一种忧郁的情绪。
看得袁宏道有点懵逼,就是随口问你句话而已,你怎么还直接演上了?
林泰来嗓音低沉的说:“袁县尊或许有所不知,在下出身苏州城西赤贫之家,自幼只能在社学窗外偷听讲课,然后在河滩上用树枝练习书写,甚至为了从社学偷窃书本还挨过打。
成年后,在下又被父母送到了镇上堂口谋生,身不由己的成为了世人所不齿的打手棍徒。
虽然如此,在下仍然心向光明,热爱文学,在同村宋叔的鼓励下,一直没有放弃学习。
但是深陷苦难泥潭中的在下,并没有什么出路,也没有上升阶梯,只能凭借本能,拼命的从泥潭中向外爬。”
听到这么励志的往事,袁宏道不禁有些动容,又想到了林大官人的名作《感怀三首》。
便点评道:“感怀里的诗句,世人皆以为是你讽刺王弇州公,而我今日终于品出,其实是你为自己愤慨和呐喊。”
林大官人等袁宏道插完话,便毫无感情的继续说,仿佛说的都是别人的事情: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被迫做一些违心的事情。
这并不是在下的本意,而是身处的这个可恶的环境,逼迫在下不得不做!
如果不去做那些违心的事情,在下立刻就会身败名裂,胸中所学全部付诸东流!
袁县尊应当能感同身受啊,就像是袁县尊你不想做官,满心腻歪,但却又不得不做官的感受!”
袁知县确实共情了,猛然点头!没错,就是这样的感觉!
既然爱听就多说几句,林泰来接着说了下去:
“在下这样出身的人,不同于申二爷、王禹声这样的富贵公子,为了挣脱苦难命运的束缚,身上多多少少都会有些不可避免的原罪。
比如袁县尊问到的八个案子,其实就是在下的原罪。
八个案子的部分情况确实是事实,但抛开事实不谈,难道错误都在我身上吗?
为什么有人仅仅根据部分事实,就能炮制出耸人听闻的八个案子,动机难道不更令人深思吗?
如今在下小有成就,文学之名终于得到承认,也有机会报效朝廷,此外也经常想做些善事回报乡里,无论河道水利还是新修城门,都是造福百姓的事情。
但是每每午夜梦回,在下想起那些原罪,还是感到不堪回首,宛如梦魇。
但总有人喜欢旧事重提,强迫在下一次又一次的回忆那些梦魇。
直到两个月的武举考察中,邢巡按曾用古人周处的事迹勉励我,给我指明了人生道路,从此我也决意以周处为榜样。”
说到这里,林大官人的深情自述也就完美收官了!
他琢磨着,自己出身以后少不了被别人拿来说事,今天先用袁宏道演练一番,看看效果。
这番讲演,参考了后世灯塔国民众最喜闻乐见的“浪子回头”套路。
小时候原生家庭的苦难,身不由己的做了错事,努力向上中的小细节,受到好心人的帮助和鼓励,悔悟后突破命运不公的牢笼。
种种经典元素齐备,拼接在一起就是最标准的美式“浪子回头”套路。
袁知县千言万语只化成了沉重的四个字,长叹道:“难能可贵。”
林大官人心中暗喜,看来这个“浪子回头”套路,在大文学家袁知县这里也能行之有效。
总算把过往的一些事情糊弄过去了,以后谁再提起就继续重复这套说辞。
如果有机会的话,可以想办法请大文学家袁知县给自己写篇浪子回头主题的散文,那就更方便洗白了。
方仲永为何能如此鼎鼎大名,还不是因为王安石的一篇《伤仲永》?
但袁知县感慨完了后,又莫名其妙的说:
“我从小就向往游侠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只是奈何于家庭而不得施展。
所以我让你讲讲案子,就是想着从你这里体会下那种少年游侠意气用事,游离于律法边缘的肆意妄为快而已。
而你却大段大段的讲苦难经历,以及内心剖析作甚?”
林泰来:“……”
看不出来,你袁宏道居然是这样的文学家,内心深处还存着向往违法乱禁的狂野。
最后林大官人也只回复了四个字:“游侠已死。”
袁宏道细细品味了这四个字,便觉得林大官人真是个有深度的人。
主要是判断林大官人这个人吧,还是有一点点底线的,内心深处知道分寸的。
就刚才那套说辞,能是一个无脑莽夫编出来的?
其实林大官人对袁知县更想说另外四个字“叶公好龙”或者“不食肉糜”。
但为了友谊,还是藏在心里了。
袁宏道回到韦巡抚的身前,回复说:“这个案子发生在吴县地界,嫌犯也是吴县县民,下官不便收审。”
如果公正审,只怕对不住“浪子回头”,不公正的审,又对不起自己良心,干脆就不接了。
作为海内知名的大文学家,还是有点底气的。
对上面交下来的不合理工作,说拒绝就拒绝了。
君子报仇,从早到晚!某位宰辅公子还在扫韦巡抚的面子,大声叫道:“都说了王税使是最合理的人选!”
(本章完)
------------
第一百七十二章 都挺突然的
突然冒出来一个小小的九品木渎巡检司巡检,当着封疆大吏韦巡抚的面,把席大朝奉带走了。
金巡检感到,这可能是自己人生的最高光时刻,起码能吹嘘到孙子辈了。
虽然韦巡抚有一千五百标营官兵,但还是眼睁睁的看着陪同自己在苏州亮相的席大朝奉被捕。
营救还是要想办法营救的,但不能在许多本地官员士绅以及首辅儿子的众目睽睽下,指使标下亲兵强行解救“杀官”的嫌疑犯。
韦巡抚的目标是以致仕方式体面退出官场,又不是想靠获罪的方法退出。
被捕的席大朝奉其实准备了很多行动,计划在巡抚抵达苏州城的那一刻发动。
在席大朝奉的设想里,靠着巡抚当场拿下林泰来的同时,也必须要全面开展行动。
要的就是疾风暴雨效果,要的就是打出声势,要的就是出其不意,给全苏州人一个大大的震撼。
虽然席大朝奉刚下船就被林泰来送往税关牢狱,但有些计划还都在有条不紊的执行着。
毕竟席大朝奉跪的太突然,这时代又没有即时通讯方式。
有些执行人员并不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消息,依然按照计划行事。
比如徐家赘婿范允临,就在今天上午亲自赶到了木渎镇,拜见同族的范玉如范娘子。
如今范娘子将堂口搬到了木渎镇,细心经营着新的势力范围,以及主持新吴联日常工作。
木渎镇和浒墅镇一样,作为一个吴地巨镇,放到外地能相当于县城了,也就是在苏州城强大光环的笼罩下,才只能做一个“镇”。
这里有足够大的空间,暂时容纳范娘子的野心。
江湖传言,木渎镇相当于林大官人送给范娘子的“彩礼”。
范允临虽然与林泰来关系不怎么样,但终究是范娘子的族兄,所以还是接待了。
为了避嫌,范娘子选择了在四面通透的望江亭与范允临见面。
寒暄过后,范允临开口道:“我今日到来,是想做个媒,与你说一门好亲事。”
范娘子懒得回话,只诧异的看了眼族兄,这是吃错药了还是鬼上身了?
范允临连忙继续说:“也许你认为我说的都是鬼话,但你要听我说完。”
范娘子拉下了脸回应说:“看在都姓范的面子上,我也不赶伱走了。但我不想听鬼话,你最好说几句人话。”
“先听我说完。”范允临说:“洞庭商巨富席家,你听过的吧?
席家的一个大朝奉席思危,有续弦之意,却相中了你。
你若肯答应,就能成为席大朝奉的正室。对你而言,还有比这更好的归宿吗?”
范娘子嗤之以鼻的答道:“你去找林泰来说吧!只要林泰来能答应,我也无不可!”
范允临立刻就说:“你也不要指望林泰来了!或许从今天开始,苏州城就没有林泰来这号人了!”
范娘子终于认真起来,正色问道:“你这话什么意思?我为何听不懂?”
范允临非常肯定的说:“因为今天应天巡抚就会在席大朝奉的陪同下,抵达苏州城。
而且林泰来今天就会被巡抚拿下,他的一切都将被剥夺!”
生性果断的范娘子也不去问动机什么的,直接问道:
“你们凭什么今天就能拿下林泰来?全苏州城想拿下林泰来的人多了,也没见谁成了事。”
对这些问话,范允临早就有腹案,不假思索的答道:“拿下林泰来,就凭三点!
第一就是巡抚的威权,只要巡抚下了决心,苏州城没有人能硬行拦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