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话事人 第168节
作者:随轻风去      更新:2025-11-04 19:48      字数:2987
  “这是读书人的事,尔等白丁不要胡乱插手,以免祸及自身!”
  外面人看到林大官人一个人堵着门打一百多个人的勇猛壮举,更没人敢上了。
  但今天开眼了,围观也不亏。
  现在张家兄弟终于彻底理解了林坐馆经常说的那句话,没有武力怎么混文坛?
  就拿今天来说,如果没有武力,林坐馆跟人辩经讲道的结果,必定就是被摁死在无锡县学里面。
  震慑到县学里没人再敢上后,林泰来终于闲了下来。
  连忙又对着县学里的士子高声道:“我苏州林生,生性低调,沉静如兰!
  今日本意只想悄然游访贵地县学,却不料惨遭围殴!
  心里还有几句,实在不吐不快!”
  别人听到这里,不明所以,这是想干什么?
  而且县学里众人怒火又一次被挑起来了!没见过这么气人的!
  都打成这样了,还说自己如兰花般低调和沉静?怎么不说自己是白莲花?
  只有张家兄弟真懂,坐馆这是要强行命题作诗了!
  他们早就从皮囊里分别掏出笔墨,研磨好了后递给林坐馆。
  如今他们背负的皮囊里不但装着铁鞭,还装着笔墨。每每需要用笔时,不用再到处找人借了,大大提高了效率。
  林泰来提笔在县学大门上写道:“兰,花中君子也!苏州林生效仿其幽静而不得,心有所憾,以四句咏之!”
  随后就写下七绝一首,而且林大官人一边写一边大声的朗诵:
  “身在千山顶上头,
  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
  来不相知去不留。”
  本来好端端一首歌咏深山幽兰的诗,但放在这个情境下简直就是骑脸反讽!
  谁是“身在千山顶上头”?谁是“脚下浮云闹”?
  “来不相知去不留”肯定就是讽刺留不住人!
  连写空谷幽兰的诗都能用来骂人,这个林生绝对是个心已黑透的奸邪小人!
  “舒服了!”打完人作了诗的林大官人扔下笔,进入贤者时间,昂首离去。
  张家兄弟连忙捡起了笔,紧紧跟上。
  在县学里,顾宪成坐在明伦堂的月台上,无论从庭院到门口打成了什么样,他一直没动地方,连表情都没动过。
  作为精神领袖,他必须要保持镇静自若的形象。
  当大部分人群渐渐散去,周围只剩下几个亲近友人和后辈时,顾宪成突然叫道:“上当了!上了林姓小儿的当!”
  其余人十分诧异,这是反射弧太长,还是马后炮?
  别人都走的没影了,才意识到上当?
  顾宪成如梦初醒的说:“在姓林的手里,能稳压我的精妙解经,恐怕只有那么一段!
  所以他抛出唯一能拿出手的一段精妙论述,暂时压住我后,立刻急急忙忙的衅事走人!
  如果刚才继续正常往下辩经讲经,他肯定会在我面前露怯!”
  众人细细回想了刚才情景,齐齐恍然大悟!
  没错,姓林的应该就是这个意思!确实很像装完了就跑的路数!
  这样的话,他跑到外面后,就可以吹嘘“辩经赢了顾泾阳先生”!
  但现在他们才想到这点,肯定已经晚了,那姓林的说不定已经在外面吹上了!
  不,其实已经吹上了!
  姓林的一边打架,一边围绕“无锡士人辩经辩不过”的意思反复喊话,就是这思路。
  未来八君之一、顾宪成的老师的孙子薛敷教看向高攀龙,抱怨说:
  “高君不该纵容仆役动手,这才给了那姓林的借口!”
  高攀龙心情沉郁,只能冷哼一声。
  动手之前谁能知道,一二十个打手在此人面前简直跟纸糊的一样?而且一百多人都没把他留下,反而被堵了大门!
  打输了,就什么都是错!菜就是原罪!
  “诸君稍安勿躁,这事没完!”顾宪成等其他人发泄完,这才又一锤定音的开口道。
  安希范问道:“老师可有良策?请衙门出面追捕?”
  顾宪成很清醒答道:“对于有功名的人,尤其是去赶考的士子,衙门作用有限。”
  然后又说:“如今乡试在即,士子云集南京,我欲往南京讲学,顺便拜访提学官。”
  话说到这里,众人秒懂,也就不用再继续往下说。
  这个林生自称去南京赶考,肯定是苏州哪个地方的秀才。
  对于具备政治特权的秀才,只要稍微有点人脉,地方官府都很难惩治。
  但秀才唯独最害怕提学官大宗师,因为提学官有惩罚生员、革除功名的权力!
  再狂的秀才,见到提学官大宗师,也会像是老鼠见到猫,绝对的天克。
  顾先生说去南京拜访提学官,内涵不言而喻!
  这姓林的绝对要倒霉了!甚至死定了!
  轻则遭受惩戒然后乡试禁考,重则革除功名,哭都没地方哭去!
  有君子冷笑道:“来不相知去不留?这等藏头露尾之奸邪小人,真以为不敢留下名字,就找不到他了么!”
  旁人点头附和说:“到了南京查过名册,再找士子打听,立即就能知道是谁了!合该从士林清理出去!”
  其实林大官人并不是胆小所以不敢留全名,而是因为虚荣心装文人怕露馅,只能含糊说自己是林生,去南京赶考。
  毕竟他不是真正的文生员,万一报了全名和来历后被人追根刨底,当场暴露就尴尬了。
  这些君子们也没想到过,提学官大宗师并不能管辖武生员这个问题。
  毕竟在他们固有的认知里,读书人会武术不是问题,但哪个正经读书人会去考武举?
  只能说,又是解经又是作诗,林大官人装文生还是挺像的。
  (本章完)
  ------------
  第一百八十二章 冷清的秦淮河
  关于林大官人给不给别人面子这件事,外人经常会感到莫名其妙。
  比如他很不给天下文坛盟主王世贞面子,但却又无脑吹捧袁宏道,就很难让别人理解。
  对此别人只能认为林大官人喜怒难测,待人任性。
  其实这都是林大官人站在历史维度上,经过充分理智考量的。
  今天林大官人与东林八君起了冲突后,没给东林八君面子,也是同样的道理。
  以无锡帮为主体的早期东林党人的行为说好听点叫反权威,谁在台上就骂谁。
  而且立场还特别极端,特别喜欢站在道德高地严于待人,论人论事特别二极管,特别喜欢进行说教,从不宽容别人,结果东林党被皇帝和权臣打压了二十年。
  而林大官人是注定要站在东林党人对立面的,这倒不是因为林大官人出身黑社团。
  高攀龙家里是放高利贷的,未来不也一样是东林党领袖?
  真正原因是,林大官人在思想上和东林党人的政治理念相差太多,在行动上又喜欢抱实权人物大腿走捷径,还很讨厌道德绑架和被说教,从星座到属相各方面相性完全不合。
  抽象的说,林大官人做人做事风格像是我注六经,而东林党人做人做事风格像是六经注我,所以注定不是一路人。
  既然未来必然不是一路人,现在既然又发生了冲突,当然就使劲踩了。
  却说林大官人在无锡县学打通关后,就要出城乘船上路了。
  但还他走没到南门,就被三十多个衙役堵住了。
  林大官人不慌不忙,朝着张家兄弟伸手,右护法张武熟练的迅速把铁鞭放到林大官人手上。
  衙役嘛,又不是没打过。
  但林大官人却转头对张武喝骂道:“蠢货!拿错东西了!”
  而后才又见左护法张文从皮囊夹层里摸出一封书信,交给了林大官人。
  林泰来举着信封,对衙役吼道:“这是浒墅关税使写给江南巡按的信,委托我交到邢巡按手里!
  信封上有关署的印记,绝对保真!就问你们县尊肯不肯帮忙送信!”
  衙役:“……”
  出来办差,最几把烦这种关系过硬的人了!
  所以林大官人得以顺利的出城上船,继续沿着运河前行,到了京口后转入长江。
  四天后便望见了宏伟的城墙,大明南京城到了。
  一般从下游运河方向过来的人,大都在龙江关登岸。
  林大官人暂时离开了神威烈水号,但行囊没有搬下来,他带着张家兄弟先进城看看,寻觅落脚地方。
  上岸后雇了马车,从仪凤门入城。
  都知道南京城有外城和里城两道城墙,里城内南半部才是精华区。
  城墙里其他地方虽然很大,但不是军营就是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