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话事人 第255节
作者:随轻风去      更新:2025-11-04 19:49      字数:3448
  林大官人收起了双鞭,对伙计们说:“此地不宜久留,上马离去!”
  上马,当然指的是诚意伯随从们的马。
  当初在苏州城时,林大官人的亲近随从都训练过骑马,以备不时之需。
  听到吩咐后,众人也不犹豫,各自夺了一匹马,将装着银子的行囊固定好,就纵马走人。
  附近路人目睹林大官人离去,不禁有点百抓挠心。
  这位像是从里跳出来的猛男,到底是什么人?怎的也不自报姓名来历,以解众人疑惑?
  按照正常计划,林大官人今天要先去位于城东南的三吴会馆入住。
  本来是有打前站的伙计,已经带着大部分行李,提前在京师找会馆安顿了。
  但没想到在城门口出了事故,林泰来也只好改变了计划,先去首辅家打个尖。
  不然的话,真怕自己在京师寸步难行。
  虽然还不知道申府具体地址,但只要对京城格局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首辅肯定住在西城。
  故而林泰来一行人骑马快速穿过棋盘街,来到了西城,然后就边走边打听。
  正当这时候,身后突然出现了一支官军,紧追不舍的跟了过来。
  右护法张武忍不住嘀咕了声:“在京城就是麻烦,只是打了十几个人而已,居然还要被官军追着不放。”
  林泰来对此倒是不稀奇,这里毕竟是京师,设有从厂卫特务到五城兵马司、巡捕营等重重守卫机构。
  如果自己当众搞残了一个伯爵,官军还没点反应,那说明所有守卫体系都已经彻底失灵。
  不过林大官人也不慌,连忙朝着后边大叫道:“我乃苏州申家门客,今日正要前往首辅申府拜访!”
  官军们忽然就不再那么紧追不舍了,只是不紧不慢的在后面尾随着。
  林大官人赶紧继续寻路,在小时雍坊找到了很显目的申府。
  首辅申时行还是很得天子礼遇的,赏赐极多,赐给的宅邸也不小。
  林大官人在朱门外翻身下马,身后的官军们也围了上来,将林泰来一行人堵在申府大门外。
  如果这个杀伤了诚意伯的猛男和申府没有关系,只怕要当场动手拿下。
  还没等林泰来上去叫门,却见从大门里先走出来一个中年人,八成这就是申府的门子,被外面的动静惊动了。
  这中年门子先是疑惑的看了看门外情况,而后毫不客气的对着官军喝斥道:“你们这些军汉,围在这里是何意!”
  这时候,官军中一个三十多岁不到四十的方脸武官也翻身下马,肤色挺深,看起来还算健壮。
  这个方脸武官指着林泰来,不卑不亢的说:“本官乃是巡捕都督佥事李如松,追赶此人而来,不知此人与贵府有关系否?”
  正想叫门攀交情的林大官人闻言也忍不住转头看了眼武官,京师名人密度果然高,走几步就能碰上一个。
  原来这就是辽东扛把子李成梁的长子、未来万历三大征打了两个的李如松啊,传言当年还拜过徐文长为师。
  当然这会儿李如松还在京师混日子,听自报似乎还管着京城巡捕营。
  所谓巡捕营,就是在京城抽调出来,专门用于巡逻街道和捕盗的官军。
  看这李如松的做人手段,比刚才那个傻叉一样的诚意伯强多了。
  申府的中年门子瞧向林泰来,同样也感到疑惑。
  林大官人便自我介绍说:“在下吴县林泰来,乃贵府嘉二爷的友人,也是吴县申家的门客。”
  以林泰来原有的身份,有点不配当申二爷的“友人”。
  但如今他好歹也是个解元了,自称一下友人也不过分。
  这一年来,申用嘉给父兄的家书里,肯定没少提到过林泰来这个名字。
  不过也仅限于看到书信的申时行、申用懋父子知道林泰来这个人,一般门子仆役还是不知道的。
  听到林泰来自承来历后,中年门子正要说什么,台阶下的李如松忽然又补充道:
  “还望贵府周知,此人今日在崇文门里与诚意伯刘世延发生纠纷,将诚意伯致残,还重伤诚意伯随从十数名。”
  门子:“……”
  亲娘咧,申家什么时候有这种友人了?自从老爷中了状元后,申家那可就是书香门第、诗书传家了。
  李如松的意思其实也不是揭短,而是提醒申府,这人身上带着麻烦,接纳了此人就相当一并接纳了所带来的麻烦。
  听到这样的事情,门子也不敢擅自做主,又转身向府内去禀报了。
  林泰来依然镇静,丝毫没有担心。就凭他对申家做出的贡献,申首辅必须包庇他。
  再说历史上申时行的行为风格,就是很讲究包庇自己人的。
  而且作为先知穿越者,林大官人心里有一百种方法,能打动申首辅来包庇自己!
  于是林大官人一边等待着,一边就看着李如松。
  毕竟这也是个价值比较高的历史名人,林大官人还是有点兴趣接触的。
  “今天李都督算是白费力气了,围在这里也没用,趁早散去吧!如有机会,请李都督饮酒!”林泰来故意没话找话的说。
  李如松义正词严的回应道:“你当众行凶,若能走进申府大门,自然交给老首辅惩治伱,不用我李如松越俎代庖!
  若你进不了申府大门,那就休怪我李如松这里官法无情!”
  李如松的回应堪称完美,毫无破绽。
  一个伯爵被当众弄成了残废,这事还是很轰动的。尤其事情还报到了自己这里,不可能视若不见、无所作为。
  如果面对凶手扭头就走,巡捕都督佥事的脸面何在?
  怎么也得等凶手进了申府大门,才好不损颜面的撤退。
  面对首辅的包庇,撤退并不寒碜,舆论也不会指责自己不作为。
  林大官人“哈哈”一笑,做出豪爽的样子说:“如果今天申府不接纳我,甘愿束手就擒,给你李都督送一份功劳!”
  没多久,门子再次出现在大门口,对林泰来说:“我家老爷近日不在府中,只有大爷在府里管事。
  方才禀报过大爷,大爷说,还是等老爷回了府后,再亲自去邀请林解元上门做客。”
  门子嘴里的大爷当然就是申首辅的长子申用懋,进士出身,一样在京师做官。
  如果申首辅这几日真不在家,那么把一个伯爵致残这样的麻烦,申用懋也不敢擅自做主是不是开门接纳林泰来。
  但林大官人十分诧异,申时行身为首辅,必须在京城呆着,怎么可能连续几天不在自家府中?
  现在又不是嘉靖朝,内阁大学士都要去西苑值班,经常连续十天半月不能回家。
  他忍不住质疑说:“你这门子,莫不是哄弄我?你家老爷怎能不在府?”
  那中年门子也不答话,只回到门里,把大门关闭了。
  林大官人无奈的转过身来,和李如松面对面,气氛突然有点尴尬。
  自己刚才可是说过,如果进不了申府大门,就甘愿束手就擒,这可如何是好?
  李如松也没想到出现这种情况,一时间呆住了。
  虽然“凶手”没有进申府大门,但从申府大爷传话的语气来看,这凶手确实与申府有关系,而且还是什么解元。
  可是自己刚才已经放出了狠话,只要凶手不能躲进申府,自己就要“官法无情”,那么这可如何是好?
  林泰来问道:“首辅老大人究竟做什么去了?李都督可否将我送到首辅那里?”
  只要能见到申首辅,一切都不是问题。
  李如松答道:“圣上出城去大峪山,亲自勘察万寿之后的吉壤,首辅应当是扈从前往了。”
  靠!林泰来无语,原来是这破事!
  关于万历皇帝陵寝的问题,是这两年的一个政治斗争焦点。
  这次斗争的双方,就是首辅申时行与李植、江东之、羊可立三红人组合。
  有人说,这次斗争是万历朝特色党争的开端。
  林大官人对参与斗争很有兴趣,手把手的对首辅进行指导也没问题。
  但问题是大峪山在城外昌平,离城里很有段距离,现在也不好去啊。
  随后林泰来万般无奈的说:“要不然李都督再送我去王少司徒府上,看看王少司徒收不收我?”
  李如松:“……”
  这算是讨价还价吗?直接从首辅降到了侍郎,这掉价有点快啊。
  京师人物和脉络实在太多了,越想越头大,我这两天一直琢磨是不是要有所取舍了。
  (本章完)
  ------------
  第二百五十六章 送你一点富贵
  出身于边镇的宁远伯世子李如松内心里是个有傲性的人,根本看不起大部分京营武官,以及混吃等死的世袭勋贵。
  不过在京城做官,大部分傲性也都要收着点,李如松还没狂到在京城也敢怼天怼地的地步。
  听到林泰来又提起户部左侍郎兼太仓总督王之垣的名号,李如松考虑再三后,决定“押送”林泰来前往王府。
  王少司徒虽然不是阁老、尚书这样的一线大佬,但也是二线大佬里的顶尖水平了,或者说是准一线。
  若王之垣只是户部左侍郎也就罢了,其实大部分侍郎都很虚,但兼的太仓总督却是实权里的实权。
  比如最直观的一点,京师文武各衙署的办公经费、官员俸禄、军士口粮,不就是靠太仓支出发放吗?
  所以与户部左侍郎兼太仓总督比起来,诚意伯还是有点不够看,李如松心里就做出了判断。
  作为主掌京城巡捕营的都督佥事,这种对比和判断是基本功。
  王府的占地面积也不小,因为王家的人比较多。
  山东新城王家这一支,老一辈兄弟两人关系非常好,一直没分家。
  目前在京师做官的王家人有三个,除了少司徒王之垣,还有他的弟弟王之猷、侄子王象蒙,全都聚居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