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话事人 第348节
作者:随轻风去      更新:2025-11-04 19:49      字数:3409
  蔡御史答道:“就算要上弹章,也要有可弹劾之事啊。
  而且必须是那种证据确凿的罪行,然后尽力往林泰来身上攀扯,不然没用。
  盐运司那么多分司、哨卡、批验所、盐场,用心去查查,一定能找到罪行。”
  费运使沉默了片刻后,无可奈何的说:“知道了。”
  遇到这种不愿意担责、喜欢把风险和压力下沉的上级,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临走前,费运使忍不住又说:“如果真查到了什么问题,根据以往经验,林泰来肯定会煽动闹事,把水搅浑后浑水摸鱼。”
  作为盐运司主官,若想在盐业里查谁的问题,那太简单不过了。
  更别说他们盐务衙门对林氏盐业监控大半年了,甚至还帮着林氏盐业二掌柜吴登大批量走私,线索就在手里。
  但最大的问题是,查出来问题来之后的问题。
  蔡御史说:“怕什么?被查出罪行了,还敢无理取闹,那就多一条罪名,正好一起上奏朝廷!”
  费运使提醒说:“听说林泰来是首辅门客出身。”
  蔡御史笑道:“朝中多有正义之士,首辅也不能一手遮天。”
  其实蔡御史还有些机密,没有对费运使说——申首辅可能快要自顾不暇了,到了那时,申首辅还未必顾得上包庇林泰来。
  甚至相反,林泰来的事情没准还能给首辅累加一条罪名。
  这样的话,他蔡时鼎也算是立下一功,以后的前途不就越走越宽了吗?
  如果不是当年申首辅作祟,他蔡时鼎早已当上六部郎中了,何至于蜗居在扬州迟迟不得升迁?
  费运使并不知道这些机密,他又舍不得盐运使这个官职,便只能在蔡御史的强逼下,抱着侥幸心去做事。
  此后一连数日,林大官人天天到盐运司坐镇,直接导致盐运司业务陷入了瘫痪状态。
  在这日,苏州卫副千户、扬州水次仓备御营把总赵大武正在仓中巡视。
  目前正是春天漕运开始的季节,不能疏忽大意。
  刚在仓中转完一圈,就看到有个亲兵飞奔而来,叫道:“出事了!我们的盐被泰州分司的盐丁扣住了!”
  按说这件事很坏,足以让任何一个盐业从业人士心惊胆战。
  但赵大武想了想背后靠山林大官人,很有底气的说:“不要慌!给我细细说清楚了!”
  根据林大官人那收取人心的意图,以及当初的约定,林氏盐业的大部分盐货都是由苏州卫漕军承运。
  其他家盐业集团的内部架构里,一般细分为场商、运商等环节。
  在盐场负责收盐支盐的叫场商,从盐场运盐到引区批发的叫做运商。
  林氏盐业内部,熟悉两淮盐场的二掌柜吴登就承担着场商的角色。
  而林氏盐业与其它盐商却有个不同之处,就是运商这个角色连带这部分利润,一起交给了苏州卫漕军,这是林氏盐业的最大特色。
  不算还没有发下来的五千新引窝,林氏盐业目前租有一万二千引窝本。
  按照目前官方规定,每年可以支运正盐二百四十万斤,以及同等数量余盐,加损耗合计约五百万斤左右。
  超过了这个数目的盐货,就是所谓的“走私”了。
  按照林大官人的计划,在二到九月漕运季节,每月运盐六十到八十万斤。
  而常驻扬州水次仓的赵大武,除了保卫水次仓之外,还兼职着协调和分配漕军运盐的事务,算是替林大官人“干私活”。
  所以运盐那边出了问题,第一时间就向赵大武来禀报。
  那亲兵便继续说:“有我们苏州卫兄弟连带漕船,以及三十万斤盐货一起被扣押了!”
  三十万斤?赵大武听到这个数目,稍稍疑惑了一下。
  运盐计划都是他制定的,这批应该是二十万斤,怎么多出了十万斤?
  随即赵大武立刻反应过来了,破口大骂道:“吴登这个绿帽子的王八!”
  他已经想明白了,这多出来的十万斤,一定是吴登自己的私货!又搭着林氏盐业的顺风船走私!
  赵大武心里迅速做出了判断,林氏盐业那二十万斤应该问题不大,都是有凭证的,无非就是增加的损耗可能多点。
  这次被扣押,肯定是吴登那十万斤完全没有任何凭证的私盐出了问题。
  没有任何依据的十万斤私盐,足以把所有关联人员判个重罪了!从支盐到运盐的,都跑不掉!
  想到这里,赵大武忍不住长叹一声,愤愤的吟了一句诗:“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难道英明神武的林大官人,也要被红颜祸水?
  早就听说吴登不是个好东西,一年至少运了七八十万斤私盐。
  但林大官人偏偏肯就放任不管,任由吴登借着林氏盐业的旗号走私,赚着私人的外快!
  如果不是为了吴田氏的美色,谁信林大官人能这么宽容优厚?
  赵大武一边想着,一边转身就往外走,他要亲自去扬州城拜访林大官人!
  不,是进谏!要犯颜直谏!劝林大官人清醒过来,斩断妖姬祸水,不要拿基业开玩笑!
  还有月票吗?搜刮一下啊!
  (本章完)
  ------------
  第三百四十二章 尊重司法
  赵大武迈着十保官的节奏,气冲冲的跨过运河,又走进了利津门。
  他来到林大官人住处,问了问人不在,转身就去北边的两淮盐运司。
  刚走进盐运司大门,就看到林大官人大马金刀的坐在前堂门口晒太阳,有一句没一句的和身旁吴田氏说着话。
  赵大武走上月台,禀报道:“长官!我们的盐货被扣了!”
  林大官人从太师椅上跳了起来,喜形于色的说:“果真如此?天天在这里坐着,简直无聊之极!”
  赵大武:“……”
  长官你高兴什么?你反应能不能稍微合理一点?
  林大官人调整了一下状态,皱眉,瞪眼,握拳,愤怒的吼道:“谁敢如此不开眼!”
  虽然还是有点浮夸,但情绪反应正常多了。
  赵大武详细禀报说:“被查封的这批盐货共计三十万斤,其中十万斤是吴登个人的没有任何凭照的私盐。混在一起外运,被泰州分司查获!”
  两淮盐运司在海边拥有三十个盐场,分属泰州分司、通州分司、淮安分司三个分司管理。
  赵大武说完情况,又请示道:“如今我们应该怎么做,还请长官示下!”
  林大官人掷地有声的说:“什么也不用做!”
  赵大武急道:“被扣押的是我们的盐货,罪名要扣到我们头上,我们就眼睁睁看着?”
  林大官人又反问道:“那你说怎么做?”
  赵大武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可断尾求生,交出罪魁祸首吴登,摆脱走私罪行!”
  “那不行!”林大官人不假思索的否决了。
  赵大武很失望的说:“直到现在,坐馆还要包庇吴登?”
  林大官人解释说:“为了十万斤事故,我就积极交人给衙门,那其他自己人怎么看我?以后又有谁还肯给我卖命?
  这人心要是失了,可就再难找回来了。做事不能只顾眼前,要着眼于长远,顾全整体大局啊。”
  权术就是这样,无论交人或者不交人,都有一套说辞。
  赵大武显然是狡辩不过林大官人的,只能选择用魔法打败魔法,“如果放任吴登连累其他人而不管不顾,也会令其他人寒心。”
  林大官人摆起了脸,拿出了上位者的架势,训斥道:“伱赵大武跟我也一年了,难道连这点信任和耐心都没有?回去等结果就是了!”
  左护法张文上前拉着赵大武就往外走,而且边走边说:“上一个像你这样倔强的人叫高长江”
  有的时候,真就只有追随最久的身边人才能看出一些端倪。
  张文虽然不是很明确坐馆的心思,但他总感觉,吴登应该就是坐馆故意卖的破绽。
  林泰来又看向吴田氏,问道:“你不回家去,看看你丈夫在干什么?”
  吴田氏苦笑着回答说:“只怕回去也看不到人,以拙夫那性子,惹出事故后肯定又去海边藏起来了。”
  林大官人话里有话的说:“他最好只是藏起来。”
  吴田氏没有听懂这话的意思,随后又听到林大官人说:“其实我更愿意看到,他跳起来对我反戈一击。”
  吴田氏总觉得这是在调戏自己,但没有证据。
  此时被很多人所念叨的焦点人物、林氏盐业二掌柜吴登,正藏身在离城五里的一处住所。
  巡盐御史的同族宗亲长随蔡十全,坐在吴登面前,“你这真是狡兔三窟,找你当真费劲!”
  吴登愤愤不平的说:“怎的把我的盐货查封了?”
  蔡十全没兴趣说私盐被查封的事情,“这一年来,我帮你赚了不少银子吧?现在需要用上你了。”
  吴登反问道:“我现在自身难保,又能做什么?”
  蔡十全回答说:“我要你主动告官自首,将那十万斤私盐的问题,全部推到林泰来身上去!”
  吴登忍不住叫道:“那我又能有什么好结果!”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干走私的出事很正常,大不了就逃亡几年。等风声过去,官员换人了再回来,那又是一条好汉。
  但若主动去官府自首,那是嫌自己死得不够快,还是想为边镇建设做贡献?
  蔡十全直勾勾的盯着吴登说:“我家主人是巡盐御史,只要你去自首,保你无事。”
  吴登又不是三岁小孩,“只要上了官面,怎么可能无事?难不成还能把我免罪?”
  蔡十全说:“可以罚你们夫妻为奴,然后卖到蔡家,你就没事了。”
  吴登怒道:“放着良民不做,去当家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