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话事人 第351节
作者:
随轻风去 更新:2025-11-04 19:50 字数:3317
文坛四巨头前后脚齐会扬州,确实也是难得一见的文坛盛事了。
于是王世贞老盟主组了个局,没喊小辈们凑热闹,只和几位老朋友聚聚。
对于几个与自己平辈的人物,王世贞不可能坐在蜀冈平远堂,等着其他几个人上来拜访,那太失礼了。
所以王老盟主定在了城中小东门外,沿着城河的酒楼。
四巨头互相认识三十几年了,这次相见,各自别有感慨。
刚辞官的张佳胤看着王世贞,打趣说:“如今我与太函、川楼都闲云野鹤,坐享林泉之乐了,唯独凤洲还在上进啊。”
去年时候,王世贞从南京刑部侍郎迁为南京兵部侍郎,从官场角度来说,从刑部到兵部,这算是升了。
所以张佳胤才会说,我们这把年纪都辞官了,只有王世贞还在进步。
汪道昆“嘿嘿”一笑,也打趣说:“我看王元美是想熬出一个尚书,然后再风光致仕。”
王世贞总觉得这是讽刺自己,有点不爽,开口对汪道昆问道:
“听说你在徽州隐居不出,故而我也没想着请你出山,怎得你又突然现身扬州?”
张佳胤是辞官后从京师南下路过扬州,吴国伦是自己请过来的。
唯有汪道昆是不请自到,而且汪道昆也不是复古派宗门里的,所以让王世贞心里有点警惕,借着气氛就问起来意。
汪道昆随口道:“乡人在这边有点事情,不得不过来,不想巧遇诸君。”
扬州城里徽商极多,汪道昆家里也是徽商出身,所以这个理由很合理。
张佳胤感觉不对,赶紧打圆场说:“王元美这个是南京官,最为轻省,并不耗费精神,辞不辞的并不打紧,也算是大隐隐于朝了!”
这时候,王世贞的儿子王士骕从楼下走了上来,禀报道:“有人求见。”
王世贞不满的说:“我说过,今日我们老友私人相聚,不见外人!”
王士骕答道:“外面是林泰来。”
王世贞:“……”
这林泰来的脸皮到底有多厚?他怎么能有这样的脸皮,跑到这里来求见?
“让他滚!”王老盟主用自己所能想到的,最为客气的话吩咐说。
王士骕为难的说:“他说是以门生身份,来拜见张崛崃公的。”
“什么狗屁的门生”王老盟主才说了一半,就噎住了。
因为他记起来了,去年林泰来夺了个武科第一,而主考官就是时任兵部尚书的张佳胤。
把文科考试规矩套进去,这确实也算门生。
门生拜访座师,那是天经地义,外人是没资格阻拦的。
王老盟主没好气的看向张佳胤,有点讥讽的说:“伱最出名的那个门生弟子来了!”
张佳胤连连苦笑,去年林泰来武科夺魁,那是林泰来自己实力太硬,和他这考官有什么关系?
“这里不合适,还是不见了。”张佳胤主动说,“等我得了空,另行找个时间补上。”
汪道昆却劝道:“还是见一下吧,不然传了出去,有损名声。
别人可能会以为,你王元美故意阻挠门生座师相见。”
“那就让他上来!”王老盟主很不爽的说。
没多久,林大官人那伟岸雄壮的身影出现在四巨头的面前。
与张佳胤见过礼后,林大官人叙旧:“去年在京师时,文会上偶遇老恩师,以诗词得到欣赏。
又蒙老恩师关照,武试点为头名,怎奈选官离京,不得不与老恩师分别。
如今老恩师南下,门生我终于可以朝夕聆听教导了。”
王世贞听着林泰来一口一个“老恩师”,狐疑的看了眼张佳胤,在京师你就是这么关照林泰来的?
在王世贞那探究猜疑的目光下,张佳胤只好板着脸,撇清关系说:
“我没什么可教导的,你在外面惹出了祸事,不要对人说我是你座师就行了。”
林大官人点头道:“明白了,老恩师的意思就是,万一我对上老盟主时,不用看你的面子。”
王世贞:“……”
张佳胤:“……”
王世贞看着张佳胤,张佳胤看着王世贞,无言以对,无话可说。
林泰来没有与张佳胤纠缠,转而又看向汪道昆,主动见礼道:“想必这就是徽州汪太函了?
听说今年文坛有桩雅谈,汪太函公与王弇州公并称为文坛南北两司马。”
汪道昆当初是京师兵部侍郎,王世贞现在当上了南京兵部侍郎,所以文坛好事者就把两人并称为南北两司马。
对此汪道昆心里美滋滋的,他很欣赏这个把他汪道昆和文坛盟主王世贞并列的说法。
然而马上又听到林泰来说:“但我听说,王老盟主私下里对两司马这个说法,非常不舒服不愉快。
他认为,你汪太函在文坛名声大起,都是靠他捧起来的,所以你汪太函不足以与他相提并论。
而且王老盟主私下里曾经后悔说,当初褒扬提携汪太函,都是看在张居正面子上的违心之论。”
王世贞:“……”
汪道昆:“……”
造谣不可怕,可怕的是真话。
王世贞看着汪道昆,汪道昆看着王世贞,无言以对,无话可说。
林泰来又朝向吴国伦,打了个招呼说:“川楼公!前年苏州一别,今日风采更胜往昔!
如今湖北文坛在您的领导下,可谓是勃勃生机蒸蒸日上,放眼望去都是繁荣!
不但出了李维桢这个老盟主指定的文坛后辈第一人,还出了个有声有势的公安派!”
吴国伦虽然对林泰来观感很差,但伸手不打笑脸人,林泰来这几句话还是挺好听的。
在他的影响下,没准几十年内,湖北能取代江南,成为文学中心。
然后又听到林泰来说:“但我们江南文坛就不行了,未来前景比湖北差远了。
明明我们江南有天下文坛盟主坐镇,基础也更深厚,但文学事业的发展却落后于湖北了,实在可悲!
难道我们江南士子不行?我和苏州扬州士子讨论这个问题,觉得这是领头人的差距。”
王世贞:“……”
吴国伦:“……”
王世贞看着吴国伦,吴国伦看着王世贞,无言以对,无话可说。
林大官人就上来这么一会儿,就仿佛是润滑剂,让四巨头之间关系更丝滑了。
如果这时代已经有了微信,文坛四巨头之后起码要多建好几个群。
场面一度十分尴尬,只能对林泰来有身份压制的张佳胤开口道:“你见也见过了,可以退下了吧?”
林泰来连忙道:“方才只是寒暄,还有正事没说!”
张佳胤喝问道:“你除了挑拨离间,还能有什么正事?”
林大官人叫道:“门生我是来求救的!前几天被盐运司定了走私罪,望老恩师伸出援手,拉我一把!”
张佳胤不耐烦的挥了挥手说:“知道了!我试试看,你今天先退下吧!”
林泰来愣了愣,下意识的说:“老恩师你怎么能答应了?”
张佳胤顿时脸色就黑了,质问道:“原来你希望我拒绝你?”
“要不,还是拒绝了吧?”林大官人诚恳的说,“门生不骗老座师。”
张佳胤气得拍案骂道:“滚!不管你了!”
第三百四十五章 你一定有办法
随着文坛四老巨头的碰头,这次文坛大会算是正式拉开了序幕。
一时之间,抵达扬州的名士如过江之鲫,当然是以江左为主,再远的也赶不过来。
而且大部分都是复古派门徒或者名义上附庸于复古派的人,其他宗派的也不屑于来参加。
据不完全统计有有苏州城文坛领袖王稚登,云间双璧董其昌、陈继儒,被吹为王老盟主学术衣钵传人的胡应麟,金陵名士顾起元,嘉定文坛扛把子殷都、无锡邹迪光、大学士王锡爵儿子王衡等等等等。
对此林大官人的感想就是,每每开大会才知道还有这么多名士,大部分平时都想不起来。
也可能是混的圈子不同,所以与这些名士往来较少。
相应的,也有大批花船从金陵秦淮河驶出来,一直开进了扬州城,塞满了后世被称为小秦淮的河道里。
毕竟“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从南京城到扬州城实在太方便了。
城中有一个人并没有关心那些名士和名姬,所有注意力只放在林大官人身上,那就是盐运司的费运使。
有一个疑点不停在费运使的心里回绕,林泰来为什么还不去上告?
当初盐运司给林泰来定罪后,林泰来当堂表示,要去巡盐察院上告。
但是一直到现在,林泰来还是没有去过巡盐察院上告,这就让费运使感到不寻常。
其实费运使内心是非常期盼林泰来去上告的,这样就把最大责任推给巡盐察院,而盐运司的压力就会小很多,至少不用背锅了。
这日金陵名士顾起元进了扬州城后,居然不避嫌疑到林宅拜访,捎来了隐退名媛马湘兰的书信。
白秘书戏言道:“这么老的女人,还余情未了?要不要奴家帮你代笔写回信?”
林大官人答道:“马姬写这封信,是为了老情人王稚登。这老登子似乎不安分,马姬请我帮忙看着点。”
白秘书掩口而笑,“什么老登子,真难听。”
林大官人正想借用后世流传很广的“老头子”这个段子卖弄一下,忽然听到禀报说张凤翼来拜访。
当初张凤翼为了开拓书画市场,跟着林泰来一起来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