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话事人 第505节
作者:随轻风去      更新:2025-11-04 19:51      字数:3391
  至于喝酒、求财、杖责太监等等问题,如果换成一个大户人家老爷,这算问题吗?
  雒于仁完全不相信林泰来能说出什么,讥讽道:“阁下若有真知灼见,直接明说,何必遮遮掩掩?”
  后世有个宫廷传说,万历皇帝在养心殿地下埋了二百万两白银。
  雒于仁和今天主要的搭档都给事中王三余,脑壳像是被大锤子敲了一下,此刻只剩下了嗡嗡作响。
  雒于仁不假思索的答道:“据说先前宣府出事时,有某大臣通过镇守太监,密送银两进宫。”
  正所谓天威莫测,林泰来纵然身为穿越者,此时也摸不准皇帝心态了,但好像与他关系也不大。
  皇帝今天召见阁臣,这并不令人意外,但是让阁老们惊讶的是,居然让大家进宫。
  但这帮清流势力也真是吃饱撑着,非要拉他林泰来下水。
  正常情况下,日常召见奏对地点都是在内阁马路对面的文华殿,而不是直接把人喊到内宫去。
  吏部尚书是外朝之首,像这样的场合一般就由吏部尚书来主持。
  到底有多大仇多大怨?不就是废了你们十多个人,这很多吗?
  殿内众人越发愕然,难道不是胡扯,内里真的有什么逻辑?
  又听林泰来继续说:“其次,就是文字内容上的摹仿!
  在太监的引领下,阁老们从养心殿门前路过,然后去了毓德宫。
  陈学士惊讶的看着林泰来,这事别人都想躲,怎么你林泰来怎么还上赶着想去?
  我并未指名道姓,林九元何故情急?莫非心虚?”
  林泰来拍了拍胸前的新官服补子,“翰林院只是个五品衙门,而在下可是个正五品,又有翰林官职,为什么没资格代表翰林院?”
  能趁机混好处就混好处,如果混不到好处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万历皇帝半躺在塌上,精神状态不佳,脸色也很难看,也不知道晚上睡了没有。
  《金瓶梅》气词有句是‘劝君凡事放宽情’;而你奏疏有句是‘虞舜温恭,和以致祥’!”
  还有人跑到雒于仁面前,假模假样的鞠躬作揖,气氛烘托十分到位。
  甚至还有前言不搭后语、互相矛盾的地方,比如前面指责了皇上好色,身边美女多了伤身,后面又指责皇上专宠郑氏。
  这个进宫可不是进午门或者皇极门,而是进乾清门,真正的内宫或者后宫。
  殿内众人听到这里,忍不住议论纷纷,感觉林泰来在强词夺理。
  但对于当今的人而言,这种回答还是挺新颖的,当即就有人鼓掌喝彩。
  林泰来侃侃而谈:“首先是结构上的摹仿!《金瓶梅》开篇有酒色财气四首词,而后顺势进入说教!
  林泰来也不空对空,直接举例说:“比如,《金瓶梅》酒词有句是‘酒损精神破丧家,语言无状闹喧哗’;
  而你奏疏原文有句是‘心志内懵,威仪外缺,持刀弄枪’。
  申时行按照既定计划,奏对说:“奏疏内容多有诋毁之处,恐会让世人信以为真,故而不宜扩散。
  王家屏答道:“天下就是明智的人太多了,是非自有公论。”
  这车开得真是猝不及防,毫无预兆!
  主要作用包括并不限于:加热御膳、储存物品、司礼监大太监宿舍等等。
  万历皇帝非常不满的说:“难道就任由这样的人,肆无忌惮谤毁朕,而朕只能装聋作哑?”
  而你的奏疏开篇则是酒色财气四箴词,而后顺势进入所谓的劝谏!”
  万历皇帝狠狠的说:“将他治罪!”
  如果再这样发展下去,确实又可能多出一位青史留名的“名臣”。
  最后林泰来掷地有声的说:“我举了这么多例子,你还敢狡辩?
  我林九元乃是文科状元,又是诗坛宗师,还是那本巨著最权威的专家!
  你的文字小伎俩逃不过我的眼睛,也只有我才能发现其中的摹仿秘密!
  我林九元愿意对自己的鉴定结果负责!”
  万历皇帝又看向申首辅,怒气冲冲的说:“张诚所言极是!
  “你这是胡说八道!”雒于仁终于回过神来了,愤怒的叫道。
  说句真心话,清流势力和万历皇帝较劲,他的态度是“中立”,在旁边看热闹,不会特意向着谁。
  如果硬劝皇帝息事宁人,那最后反而是自己恶了皇帝,何苦来哉?
  从毓德宫离开时,首辅申时行对四辅王家屏说:
  阁老们闻言就明白,皇帝这是真动怒了,连自称都从朕气得变成了我。
  杨天官就象征性的问了这么两三个问题,然后就对左右甩锅说:“诸君还有什么要问的?”
  “你为何想去?”最后陈学士忍不住好奇问道。
  “若问我居心,惟愿皇上为尧舜也!故而直言进谏,助皇上知错改过!”
  随即林泰来进了掌院陈学士的公房,“明日廷鞫雒于仁,如果陈前辈不想去,在下可以勉力代劳。”
  所以吏部的杨天官咳嗽了几声后,就率先开口了,他对雒于仁问道:“你上《酒色财气疏》,究竟是何居心?”
  林泰来叹口气,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
  奏疏他也看过了,只感觉充满了吹毛求疵、夸大其词的情绪输出,除了一句不立储君之外,没有什么实际就事论事的内容。
  旁边的王三余质问道:“雒评事抗言直谏,正人君子无不感动!阁下为之发笑,又是什么心肠?”
  我大明和你大清礼制不一样,臣子过乾清门进内宫的情况极为罕见,一般都是皇帝驾崩前后去处理丧事,比如徐阶强行把临终的嘉靖皇帝从西苑抬到了乾清宫。
  这踏马的完全没有预案!林泰来怎么敢的?
  原本除了当事人问答,没有多少人说话的东朝房,突然就热闹了起来,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本章完)
  ------------
  第四百八十章 还是高端招式好用(下)
  耳朵里听着东朝房里的欢声笑语,雒于仁已经陷入了深深的懊悔。
  在他的预想中,今天应该是自己悲壮接受廷审,然后被治罪,最后青史留名的场合,如果再挨一顿廷杖就更完美了。
  结果画风居然变成了《金瓶梅》研讨会,完全是始料未及。
  本来雒于仁的《酒色财气疏》初稿中,并没有“勒索大臣”这四个字。
  但是他忍不住为同道好友、原宣府巡按崔景荣抱不平的心思,又经受了其他友人的蛊惑,最后增添了这四个字。
  此时他不禁想起了崔景荣被贬斥离京时,所说的一句话——惹他干什么?
  雒于仁感到,这句可能是这辈子所听过的,最有富有哲理的一句话。
  可惜他和好友崔景荣一样,悟到的时候已经太迟了。
  林泰来这个人很神奇,不与他直接打交道时,总觉得这个人行事毫无顾忌,似乎浑身都是破绽,吸引着外人总想去捅一下。
  只有亲自打过交道过后才明白,捅一下的后果是多么严重。
  刑部尚书陆光祖为钱一本帮腔说:“难道手法被钱御史说破了,所以林九元你不敢回应?”
  除了被一记闷棍打蒙的雒于仁和王三余,东朝房里还有几道目光狠狠的瞪着林泰来,简直像是要喷火。
  听到了名字,林泰来这才恍然大悟,大声嘀咕道:“原来也是顾家班的。”
  林泰来回头看了眼,问道:“阁下何人?可敢报上姓名?”
  一露面就被扣上“顾家班”帽子的钱一本恼羞成怒,质问道:“林九元你不敢正面回应么?”
  我刚才也说过,在考试领域,我是六首连魁的状元!
  林泰来收起了笑容,浑身傲气冲天而起,对陆尚书答道:
  “关于《金瓶梅》与《酒色财气疏》之文学比较研究,这是一个文学方面的课题。
  当然,主要是因为现在万历皇帝不上朝了,各衙门之间大臣少了很多照面的机会,林泰来这样的新人更难迅速认识其他衙门老人。
  但现在气氛已经严重破坏了,他们也没法强行煽情了,只能瞪着林泰来。
  所以同时在这三方面,我都是当今最顶尖的人物,我做出的鉴定就是最权威的鉴定!”
  刚才那些为雒于仁高声喝彩并上前躬身作揖的,就是这帮人,没准一会儿还要作诗。
  林泰来虽然知道一些名字,但也没本事都能和真人对上号。
  比如这几个瞪着林泰来的人,主要任务就是在现场充当气氛组,负责引导现场情绪。
  林泰来微笑着说:“我为什么要回应你?”
  除了领先数百年的林泰来,清流势力在造势和造星方面是本时空土著里最专业的,分工也很明确。
  钱一本,无锡县隔壁武进县人,未来的东林八君子之一
  附近的人听到“顾家班”这个词,纷纷忍俊不禁。
  那人答道:“在下御史钱一本。”
  久经战阵,对敌意气机十分敏感的林泰来迅速用神识扫了一圈,发现都不认识
  清流势力不是几個人过家家,而是一大群因为“忠直”理念凝聚起来的大团体。
  在文坛领域,我被人称为诗宗,连文坛老盟主王弇州都不得不服!
  在《金》学研究考据方面,从苏州到京师,我也是世人公认的专家!
  “好卑劣无耻的手法!将两件完全不相干的文书,牵强附会的关联起来,借用《金瓶梅》对《酒色财气疏》进行污名!”
  在这批气氛组中,终于还是有人勇敢的站了出来,对林泰来喝道:
  此刻林泰来又抬起了手,指着钱一本,继续对陆尚书说:
  “这姓钱的不过是个普普通通的三流进士出身,当过三年知县才得以行取为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