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话事人 第547节
作者:随轻风去      更新:2025-11-04 19:51      字数:3556
  我会让东林书院变成主持天下公议风向的地方!”
  随即顾宪成又对沈鲤问道:“沈公闲游林泉之余,不妨多来东林书院授课,可也?”
  沈鲤很清楚,这是要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来为“东林书院结党”背书。
  稍加思索后,沈鲤答应道:“可以。”
  正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不可能逆人心而动。
  他很清楚,别人都已经更激进了,如果他不跟着表现出激进,就会被视为“叛徒”,遭到自己亲手扶植起来的清流势力反噬。
  顾宪成心情大定,如果东林书院的名声打出去了,成为政治舆论中心,即便自己在老家守制,也可以对朝政发挥出巨大影响力。
  今后万一在朝堂斗争失利,也有了退路,不至于离开朝堂后就彻底失去权势。
  而另一个本地人邹迪光正寻思着,现在气氛应该到位了,可以说说文坛大会的事情了。
  在场的这些人就算不论官职,在文坛也都是实力派,都可以文坛大会上发挥巨大影响的。
  就在这时候,赵用贤指着东北方向,问道:“这里是怎么回事?”
  众人一起看去,便见在东林书院遗址的东北角,居然有一处独立院落。
  从修缮程度来看,这处院落还正在使用,目测占据了东林书院遗址的三分之一面积。
  众人走近些再细看,院门上挂着一个匾额,上面是“东林庵”三个字。
  此刻院门打开了半扇,一个老尼姑探出头来,朝着这边张望。
  众人:“……”
  这画风,这氛围,这逼格,突然有点急转直下。
  顾宪成大怒,转头对尤知县大喝道:“早先说过,我要将东林书院遗址土地全部购买,其他闲杂人物都要清退了,这是什么情况?”
  尤知县也不明所以,立刻将一个本地吏员叫了过来,质问道:“为何这所东林庵还没有清理出去?”
  其实老无锡人都知道,这处东林庵已经存在很多年了,据说还是大元朝的时候就有了。
  但这不是问题,顾宪成只想知道,为什么现在东林庵还在这里?
  那本地吏员连忙答道:“先前清理东林书院遗址土地的时候得知,这处东林庵早在三年前,就把地皮卖了出去,地契在别人手里。
  也就是说,现在东林庵等于是租着别人的地皮,开着这个小庙!”
  这帮手下真不会办事!尤知县也怒了,斥道:“真蠢材!无论地契在谁手里,也要把他清退出去!难道在无锡县里,谁比顾铨部面子还大?”
  那本地吏员又解释道:“大老爷有所不知!经过打听又得知,东林庵的地皮卖给了苏州城林大官人的母亲,就那个九元真仙的母亲!
  我等上门清退的时候,看到了林大官人留下的手书,说是谁敢动他母亲的私人庙产,为了孝心就灭谁满门!”
  众人:“……”
  见过恶心人的,没见过这么能恶心人的!
  如果真有心偷鸡,就不能把整个东林书院遗址的地皮偷偷买下来吗?你林泰来又不是没那个财力!
  只买了占地三分之一的东林庵,留了一堆尼姑在这,然后空着其余三分之二等着别人,是几个意思?
  以后新东林书院和尼姑庵紧密相连,同在一个片区里,你挨着我,我挨着你?
  还踏马的以母亲的名义,高举着孝心的大旗!
  顾宪成内心的火热瞬间消退,变得一片冰凉。
  仿佛在冥冥之中有一双邪恶的双眼,穿越了时间和空间盯着自己。
  难道在三年前,林泰来就能知道,自己将会重建东林书院?
  正鸦雀无声,忽然又有人叫道:“我想起来了!我想起来了!”
  在众人不满的目光里,那人赶紧解释说:“看到那对楹联时,我就觉得眼熟,但始终没想起在哪里见过。
  刚才听到提起林九元,我便终于想到了!
  我在苏州胥门外南濠街施家巷的更新书院大门,见过这对楹联!”
  众人都不是苏州人,只感到疑惑不已,这“苏州胥门外南濠街施家巷的更新书院”是什么地方?
  那人再次解释说:“当初林九元混堂口时,这更新书院就是他在苏州城市里最早的驻地。”
  众人:“……”
  现在百分之百可以确定,这对楹联是林泰来故意派人送过来的!
  让他们对着林泰来手笔叫了半天好,还说要用在新东林书院的主堂上!
  见过恶心人的,没见过这么能恶心人的!
  这都不只是恶心人了,简直就是隔着一百里地的肆意侮辱和嘲弄!
  本来挺高涨激昂、为了打倒林姓某人而砥砺奋进的情绪,突然就像是个小丑了!
  (本章完)
  ------------
  第五百一十三章 都安排好了!
  此时在东林书院遗址内,大多数人心里都充满了屈辱、羞怒、愤慨等负面情绪。
  唯独一个人例外,那就是邹迪光,他的心里反而感到了窃喜。
  作为王老盟主身边仅存的两位亲密助手之一,他的主要意图就是为了拉着眼前这一大帮人,去文坛大会反林泰来。
  他相信,不管混的是政治领域还是文艺领域,在反林泰来这一点上,大家还是有合作基础的。
  就是邹迪光没想到,他还没挑起文坛大会话题,林泰来就主动来开嘲讽、拉仇恨了。
  林泰来是不是完全不懂“人狂必有祸”的道理?是不是完全不知道什么叫收敛?
  这直接让在场所有人同仇敌忾,可以说,动员效果比邹迪光亲自劝说还要好。
  于是邹迪光在沉闷的气氛中率先开口道:“林泰来如此猖狂,吾辈有必要迅速反击,打击他的气焰!”
  看着顾宪成的脸色,沈鲤便对众人强调说:“确实有必要给他一个教训。”
  邹迪光趁机说:“近期有非常好的机会,就是这次的文坛大会。”
  听到“文坛大会”四个字,顾宪成有些不自信的说:“这能可以么?”
  毕竟他一直走的是学术路线,虽然名声大,但在文艺领域不很专业。
  邹迪光能在晚年的王老盟主身边当助手,经常帮忙应酬,口才当然不错,对顾宪成劝道:
  “即便你之前无意文坛,这次也必须要去参加文坛大会,不然将来迟早殃及自身!
  你有没有想过,若让林泰来像弇州公一样操持文柄,主盟文坛,声闻天下,其后果如何?
  能不能干扰到你所倚重的清议?会不会与你们清流的公议争夺声量?”
  顾宪成喜欢的是政治,可以对文坛的事情不在乎,但如果涉及到舆论霸权,那他就不能不上心了。
  前几代文坛盟主确实不在政治中心,或者不怎么参与政治,但是再往前,就是李东阳、杨士奇这种身兼文坛盟主和内阁大学士的人。
  而林泰来对政治的兴趣,那也是众所周知的。
  想到这里,顾宪成便道:“邹前辈所言极是!文坛这块阵地,我们不去占领,就会被林泰来之流占领,至少不能让敌人全占。”
  然后又问:“若我等去苏州参加文坛大会,不知胜算几何?”
  论起文坛形势分析,肯定还是近些年经常陪伴王老盟主左右的邹迪光最精通。
  他非常专业的说:“主要看我们打出什么旗号,如果打出旗号是争夺文坛盟主,那么胜算难料;
  但若是打出旗号是反林泰来,那么胜算就无限接近十成,然后可以再相机而动。”
  众人听到邹迪光的判断,各自陷入了沉思。
  胜率很重要,毕竟大家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谁也不想千里送人头。
  邹迪光继续分析说:“打出争夺文坛盟主旗号,容易成为众矢之的,而反林泰来则可以得到最广泛的拥护。
  首先,弇州公内心肯定非常痛恨林泰来,宛如汉献帝看曹操,所以只要反林泰来,必然能获得弇州公的支持。
  虽然近些年弇州公声势大落,但文坛盟主的名号终究还在弇州公这里,他的支持就是道统大义。
  其次,林泰来以武入道,在文坛树敌太多,而且崛起时间太短,根基不牢。
  那些在文坛混了一二十年以上的老人肯定看不惯林泰来这样的人,更别说那些被林泰来抢过风头的人。
  更别说诸公在各地都是有分量的人物,难道还拉拢不住人?尤其潜斋(沈鲤)、周庭(公鼐)二公,至少代表整个北方吧?
  所以我敢断定,只要率先打出反林泰来的旗号,就一定能快速获得大量的支持!
  在这种支持下,暗中里谋求文坛盟主之位,只做不说,才是这次文坛大会的最佳策略!
  像林泰来那样张狂无忌,唯恐别人不明自己野心的做法,肯定落了下乘!”
  听完邹迪光的专业分析,众人顿时宛如拨云见日,看清了前方道路。
  顾宪成心思比较多,还是问道:“那林泰来惯会以力服人,苏州又是在他的主场。
  即便人心不服,也有可能遭到他的逼迫,林泰来绝对做得出这种事情。”
  林泰来是什么名声,江左尽知,更何况邹迪光在太仓州弇园还亲眼看到过,林泰来怎么带着人胁迫老盟主准备禅位的。
  所以邹迪光当然考虑过这方面的问题,又解释说:
  “文坛盟主不像是官位,没有什么具体形式,是文坛自发的行为。想要成为文坛盟主,那就该有圈子的公认。
  林泰来能够逼迫的人只有两种,还想混官场的人,以及苏州本地人,这两种人才是真正受到制约的人。
  而大部分来参加文坛大会的人,都是身上没有官位、行动自由的名士,而且大都是苏州以外的人。
  对这样的人,即便林泰来能在苏州强迫他们,但是当他们离开苏州并回到自家地盘上后,不承认还是不承认。
  例如潜斋公(沈鲤)回到河南后,难道林泰来还有本事横跨千里异地再次强迫潜斋公?
  更别说不是一個两个人,而是几十个上百个人,林泰来如果有能力同时对几十上百个外地目标动手,那还不如直接造反!”
  听到这里,站在东林书院遗址里的诸君子终于疑虑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