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话事人 第739节
作者:
随轻风去 更新:2025-11-04 19:52 字数:3452
听到未来形势可能悲观,众人心情有点低沉,做好过一两年苦日子的准备。
如果林泰来不在京师这段时间出现党争高潮的话,他们还真不一定应付得了。
赵首辅安慰众人说:“林九元同志还说过,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也是曲折的,不必因为一时不顺而气馁。”
感觉警示教育进行的差不多了,林泰来才说:“如果无法在人的因素方面占据上风,那就只能通过提前修改制度来未雨绸缪了。”
随即对考功司主事陈允坚说:“趁着我还没有去辽东,而王天官还健在的情况下,赶紧把能做的事情先做了。”
陈允坚疑惑的问道:“做什么?”
林泰来吩咐说:“首先升你为考功司员外郎,毕竟你已经当了三年主事,有资格升官了。
等我去朝鲜后,考功司工作就由你来主持。
然后趁着左都御史缺员时,请王天官和副都御史詹仰庇联手推动改制,以后让考功司承担京察重任。
本来京察内容就与考功司职责重合,用考功司来办事就行了。
这叫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还能集中精力提高效率,避免高层庇护官员,或者高层互相扯皮。
如果改制能成功,明年京察就不怕出意外了。”
交待了考功司的事情,林泰来又对王象蒙说:“想办法让现在的文选司郎中滚蛋,你坐上去!
万一王天官出现不测,有文选司郎中这个最核心郎官是自己人,也能稍稍安心。”
而后对赵首辅说:“等我前往朝鲜期间,你看看能否以首辅面子,拉拢一些南京部院大臣。
京师这些老资历大臣没什么可靠人选了,南京部院那边或许还能找出些老资历的大臣。”
众人纷纷将最新部署记下,但大部分部署也只有林泰来本人能推得动了。
可能这也算是更新社一个“弱点”,太过于依赖领袖的个人能力。
最后林泰来定了个时间节点:“在我出发之前,最好全部办成,应该说办成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对家那些人一是想让我早点离开京师;二是他们重心肯定放在两个正卿的争夺上,在其他方面就会退缩和让步。”
坐在角落里,今晚一直没发言的周应秋突然开口说:“其实也不是没别的办法。”
别人还都挺奇怪的,怎么周应秋今天直到这时候才发言?
林泰来鼓励说:“你有想法就讲!更新社就要靠大家一起出力!”
周应秋回答说:“兵法中有一个策略叫攻其必救,管他们力推孙丕扬还是孙鑨。
我们只要揪住一个他们必须要救的别人,往死里打,他们就不得不退让。
比如过新科状元韩爌,这可是张四维女婿,户部右侍郎杨俊民的亲戚,整个山陕势力的未来希望。
只要上了弄废韩爌的手段,清流势力和山陕联盟就不能投鼠忌器,最起码可以分散他们的力量。”
更新社众人无语,这周应秋真是越来越毒了,那韩爌又是何辜?
林泰来考虑了一会儿后说:“那就一起试试看吧,你来负责。”
如果把上面这些安排都落实,即将远赴朝鲜的林泰来心里就稍稍安稳了。
(本章完)
------------
第六百七十七章 临走前的示威(求月票)
及到次日,吏部文选司员外郎王象蒙到了吏部内院,就直奔正堂而去。
王天官看到王象蒙,立刻就明白了,“说吧,林九元有什么最新指示?”
昨天自己对林九元表达了对形势的担忧,今天林九元肯定要有所部署的。
王象蒙也不客套,开口说:“林九元交待,我们吏部要办的就是三件事。
第一,以后京察由吏部尚书左都御史联合主持改为考功司主持,以避免出现高层庇护不合格官员和互相扯皮现象。
第二,升主事陈允坚为考功司员外郎,林九元不在京时主持考功司事务。
第三,升我王象蒙为文选司郎中。”
王天官听完后,第一项事务只是制度变更还好,但这第二项和第三项人事变动,却让王天官有种莫名的熟悉感。
从万历十二年到万历十八年这六年,清流势力就是通过牢牢掌控文选司、考功司两个核心业务部门,与当时的吏部天官杨巍对抗。
现在林泰来的做法,似乎与当初的清流势力一模一样。
但是当初清流势力这么做,是为了对抗吏部天官!而现在自己又没什么异心,林泰来为何也这样布局?
想到这里,王天官很直白的对王象蒙说:“莫非林九元对我不信任了?”
王象蒙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总不能当面说林九元担心你随时会噶了吧?
只能急中生智道:“林九元怕老冢宰你在明年京察成为焦点,遭受围攻影响身心健康,故而未雨绸缪,预先布局。”
王天官也知道林泰来时间不多了,当天就召开部议,讨论这三项工作。
吏部左侍郎刘虞夔质疑说:“京察制度有必要改变么?”
王天官眼皮也不抬的回答说:“这是为了让某人安心,不然难道你希望某人将注意力放在左都御史的推选上?”
如果你们不让林泰来获得安全感,那林泰来可就要全力去阻击孙丕扬当左都御史了啊。
刘虞夔转而又开始质疑文选司、考功司的人事调整。
“原考功司员外郎顾宪成三年前丁忧,如今守制结束,要起复了。
吏部文选考功二司郎官若要用人,正该用顾宪成。”
从道理和官场规则上来说,刘左侍郎这话没任何毛病。
丁忧结束后,官员理论上应该官复原职,若不能官复原职也必须是档次近似的官职。
这是整个官场通行的准则,是对“孝道”的保障和鼓励。
所以顾宪成丁忧前身为考功司员外郎,丁忧结束后就要安排到考功司或者文选司。
如果吏部要调整文选司和考功司的郎官,那就不能绕过顾宪成。
让万历十七年的陈允坚越过万历八年的顾宪成当考功司员外郎,那更不合理。
面对刘虞夔的质疑,王天官却说:“刘左堂你大可放心,顾宪成最近多半不会回到朝廷,暂时不必考虑如何安排他。”
刘虞夔疑惑不已,“为何这样说?”
先前顾宪成给他写过信,说等林泰来离开京师后,他就会迅速进京。
不知道王天官又凭什么说,顾宪成暂时不会回到京师?
其后便听到王天官回答说:“我听别人说,顾宪成的家里可能会出点事情,叫他不好脱身。
比如着火了,或者被大水淹没了,亦或是亲朋被绑架了,也可能是陷入田地官司。
有这些事情拖累顾宪成,他应该暂时无暇分身前来京师了。”
刘虞夔:“……”
这吏部还能不能好了?这大明还能不能好了?
这是一位吏部尚书在吏部公务会议上应该说的话?
当晚,又一个月黑风高之夜,资深掌道御史钱一本在一年之后,又悄悄潜入了位于李阁老胡同的林府。
与一年前不同的是,这次是钱御史自己一个人来的,没有和何倬同时出现。
一年前用《洛神赋图》换来的机缘,现在正好到期了,钱御史今天便带着唐代《五牛图》前来再续前缘。
本来钱御史良心有愧,觉得这样做饮鸩止渴,并非长久之计。
但钱御史与何倬商议时,何倬明确表示,受不了当两面派的心理煎熬和良心谴责,今年机缘到期后就不再继续做了。
然后何倬还提出,把手头储备的《簪花仕女图》卖给钱御史。
于是本想也退出的钱御史又动摇了,如果何倬退出,那这個赛道岂不就是自己独占了?
独占赛道的后果,就是收益成倍增加。
更重要的是,钱一本已经做了两任六年御史,按照言官行当的规矩,算是资深小圆满御史了,官场生涯处在了一个关键节点上。
下面无论选择哪条道路,都需要继续从林九元身上刷言官声望,同时又不能被报复罢官或者降职。
所以经过综合考虑,以及分析了风险收益之后,钱御史还是带着《五牛图》潜入了林府。
林经略随时有可能出发离京,今天再不来就可能晚了。
在林府书房,钱一本放下了画后,就开门见山的说:“未来一年如何做事,还望九元君指点一二啊。”
感受到了对方的浓浓诚意,林泰来想了想后,很用心的指点说:
“我即将东征,未来一年你可以随便弹劾我凌辱藩属、搜刮聚敛、强抢民女、逼良为奴、纵兵劫掠等等罪行。”
“这个可以有?”钱御史确认道。
林泰来非常肯定的回答说:“真可以!只要不触及军政外交方略这些红线,关于我道德品质方面的问题随便弹劾。
如果你手里关于我的负面新闻不够,我可以主动提供素材给你。
另外提供定制服务,伱觉得什么样的负面新闻更适合被拿出来弹劾,就通个气,我可以照着去做,保你声望刷的高高的!”
钱御史无语,这些话怎么听起来如此荒诞?
不过最后钱御史还是心满意足的走了,想到家里还有幅《簪花仕女图》,就更安心了。
其实对领大军在外的林经略而言,这就是一种自污手段。
不过万历皇帝又不傻,也是从小接受过精英教育、熟读史书的人,肯定能看出这是林经略故意自污。
但是,即便皇帝能看出来,林经略也得表现出主动自污的觉悟,也许这算是另一种形式主义。
一个领大军在外的人物,连装都不装自污,那他心里在想什么?
他是不是对皇帝一点敬畏心都没有?连形式主义自污都懒得装?
历史发展的进程,往往就是形式主义取代理想主义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