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话事人 第798节
作者:
随轻风去 更新:2025-11-04 19:53 字数:3748
完了完了!真的完了!最可悲的是,怎么完蛋的都不知道。
莫非是前段时间过于顺风顺水,导致自己得意忘形,疏忽了业务精进?
中军官达云平时与崔五魁相处还可以,这时看见崔五魁的惨淡模样,有点于心不忍,
于是他故意落后了几步,对崔五魁问道:“你知道你的问题出在哪里么?”
崔五魁下意识的答道:“诗不如人?”
达云也是读过书的,指点说:“这与诗作的水准毫无关系,天下又有几个人能被经略看上眼?
再说都是吹捧经略公,只要心意到了,水平高低很重要吗?
主要问题是,你的诗里有一句犯了忌讳,故而惹得经略公不爽。”
崔五魁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急切的询问:“到底是哪一句?”
达云说:“你的诗中有一句是——出塞惯骑胡地马,太犯忌讳了!怎么能写出来呢?”
崔五魁:“……”
苍天啊,大地啊,三月阳春飞雪啊,自己真真的比窦娥还冤啊!
等回过神来,几乎丧失自信的崔五魁又追着达云问:“对于诗词,经略公到底想要什么样的气象?其实刚才沈惟敬那首诗,也不能真正让经略公满意吧。”
达云诧异的答道:“按道理说,你应当比我更清楚啊?怎么还当局者迷了?
你多想想,经略公平常在人前都是什么模样?
其实你平时在经略公面前的嘴脸挺没下限的,怎么作诗就拘束了?
你要大胆放开文笔,在诗里要将经略公高高在上的那种劲儿写出来!”
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崔五魁如同醍醐灌顶,认真的对达云深躬作揖,“受教了!”
站在敦义门,天帅林泰来看着官军重新整队,却见左右将官脸色兴奋,仿佛已经迫不及待要入城。
“你们看起来很激动啊?”麻木不仁的林天帅对中军官达云问道。
达云回答说:“汉城毕竟是一国之京啊!克复王京这种事情,又有几人可以有这样的经历和荣耀?”
林天帅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经历的荣耀和功绩太多,导致心态已经麻木了?毕竟连中九元这种事都经历过了。
叹口气后,林天帅对达云说:“我只是发愁,收复王京汉城后,还怎么劝阻李朝君臣返回?”
达云忍不住劝道:“经略公如果你自己对收复王京这种泼天大功都不当回事,那又怎么要求别人感激你的大恩大德?”
林泰来愣了愣,这话好像很有道理啊,自己入城还是要兴奋和激动起来,要不要整点仪式感?
忽然崔五魁冲了过来,站在林天帅的马前叫道:“在下方才又构思了一首绝句!”
林泰来勒住马,不客气的说:“要是没有考虑清楚什么才叫气象,就别来献丑了!”
崔五魁恢复了自信,非常激情的大声朗诵道:“《经略入汉城歌》!复国洪恩如海深,麟衣虎节照青春;东藩遗老争垂泪,又见威仪旧汉臣!”
林天帅的脸上终于流露出一丢丢的满意神色,勉励道:“这首气象尚可!”
另一边的沈惟敬陷入了深深的失望,今天还是被打不死的崔五魁翻盘了,可恨!可恨!
于是不甘心示弱的沈惟敬立刻又争锋说:“大军入城,当传唱凯歌,夸耀功绩!
但今日来不及演练了,经略公可先传下一二句简单口号,供大军齐声高呼着入城!”
这也挺有道理,今天的卧龙凤雏还挺多?林泰来稍加思索后,传示道:
“皇赫怒,我东征!大帅出,收汉京!日月照,仰大明!就让军士这样齐呼!”
这种时候就不能在乎脸皮了,以后“收汉京”还可以改为“海波平”反复使用。
------------
第七百二十六章 何喜之有?
这时候吴惟忠营主力也到了,随即数千经略标营官军列队从敦义门入城。
官军自西向东,意气昂扬的沿着主干路往城中心而去。
一边前进,一边齐声高呼:“皇赫怒,我东征!大帅出,收汉京!日月照,仰大明!”
路上标营众兵将目光所及,却见这朝鲜国王京里到处残垣断壁,很多火烧之后的痕迹。
当然,总体情况比同样遭受战火的平壤城、咸兴城要好一些。
又走了三四里,林天帅望见了钟鼓楼,就是那个莫名其妙起名为“普信阁”的钟鼓楼。
这里基本上已经算是城中心了,但还是没看到倭兵的踪迹。不过隐约能听到,东南方向数里之外有炮声传来。
“看来倭兵确实已经从城中全面撤退突围了。”林天帅对两个标营将官达云、吴惟忠说,“你们各带兵马,前往东南光熙门助战,刷点军功好了。
我就不过去了,免得多头指挥造成混乱,身边留下一千人护卫就行。”
达云、吴惟忠两人接了命令,正要各自领兵而去。
林天帅忽然又强调和叮嘱说:“记住告知倭兵,放下兵器,投降不杀!这次我要活口,多多益善!”
积攒了三个月粮草,暂时能养得起俘虏了,咸镜道那边人力资源紧缺啊。
虽然还没开始挖铜矿,但在深山里修路、鸭绿江边修码头,都需要大量只用管口饭的低成本奴工。
在普信阁没什么好看的,这地方也住不了人,于是林泰来又准备去查看城内宫阙情况,这也是入城后的应有之义。
几百年后的汉城号称有“五大宫殿古建筑”,不管大不大、古不古吧,真有五个宫。
但在眼下这时代,汉城还只有三宫,都位于北城。
其中后世名气最大的主宫景福宫偏西北,离宫昌德宫、昌庆宫在一起偏东北。
林天帅自行前往西北方向的景福宫查看,同时派左护法张文领着二百人,去东北方向的昌德宫、昌庆宫查看。
张文低声问道:“坐馆想听到什么样的回复,完好的还是被烧光的?”
张文当然明白林天帅那不想让朝鲜君臣回国的心思,如果宫殿都烧光了,自然就有借口继续阻止朝鲜国君臣回京了。
林天帅皱眉瞪眼,正气凛然的指示说:“别胡来!如实回报即可!”
在前往景福宫的路上,林天帅又发现一个问题,为何城中只看到了已经麻木不仁的女子,完全不见男人?
如果这样,想要携老挈幼、箪食壶浆喜迎王师的场面,可就不好组织了。
便打发了崔五魁,闯进一户建筑完好还有活人的人家去问了问。
不多时,崔五魁回来禀报道:“先前倭兵盘踞汉城时,大肆杀戮城中朝鲜男儿,只留妇女,其间不忍言也!”
众人纷纷感慨,国破家亡之残酷,可见一斑。
林天帅忍不住转头对小西行长怒斥道:“看你们倭人所作所为,真乃人面兽行,令人发指!”
小西行长不知是推脱还是辩解,答话道:“这些恶行都是加藤清正和福岛正则等部所为,在下一直想劝阻,但他们也不会听从在下。”
林泰来不置可否,只是对小西行长说:“若你罪孽深重、民愤滔天,本帅也不能容你活到今日了!”
传闻中小西行长兵团的军纪确实比加藤、福岛等兵团的军纪稍好,但具体怎样谁又知道呢。
唉,只是这情况太考验几万天兵了,如果暂时驻在汉城,还不定要闹出多少事情。
大约不到二里地,说着话就到了景福宫。
可是此刻景福宫已经被烧成一片白地,所有建筑荡然无存,林天帅不禁陷入了沉痛。
他再次将小西行长揪了出来,怒斥道:“你们倭人当真罪大恶极,竟然将这好端端的宫殿烧了,真是罄竹难书!”
小西行长敢怒不敢言,憋屈的闭着嘴。若论起放火,谁能比得过天帅你?
林天帅瞧见小西行长的小表情,又喝道:“有话就说,谁拦着你狡辩了?”
小西行长就辩解说:“景福宫并不是我们烧的!在我们进入汉城之前,就有大批城中乱民到景福宫抢掠然后纵火焚烧!
还有昌德宫、昌庆宫都是这样!我军进入汉城后,早已经被烧完了!
所以三宫焚毁都是朝鲜人自己干的,与我军有何干系?”
当初倭寇入侵朝鲜国,小西行长和加藤清正都是先锋,是最早进入汉城的倭将,所以小西行长对李朝宫室被毁的事情非常清楚。
林天帅也不知道小西行长所言是真是假,又斥责说:“那朝鲜历代国君陵寝,都是你们倭人挖的吧?这个你抵赖不得!”
小西行长说:“王宫都被朝鲜人自己抢完了,加藤他们就只能挖王陵寻找财宝了!”
这时候,去查看昌德宫、昌庆宫的张文也回来了,如实禀报道:“两座离宫连同那边的李朝太庙,早已经被烧完了,现在那边都是焦土!”
确定了三宫现状,林天帅不禁仰天长叹,痛心疾首的说:“李朝立国二百年,不想宫庙陵寝毁于一旦,殊为可惜啊啊!”
众人:“……”
大帅你如果能把嘴角压下去,你的痛惜之情可能更显得真诚。
其实在这次倭乱中,三宫都被焚毁后,后世名气最大的主宫、汉城著名旅游景点景福宫一直没被重修,直到将近三百年后的十九世纪,才再次被朝鲜国建起来。
林天帅也不知为什么朝鲜国从此将近三百年不重建景福宫,可能还是因为穷吧。
但当务之急是给自己找个驻地,林天帅便对左右问道:“宫室皆被焚毁,幕府行辕还能设在何处?难道还要出城去,将西郊残破的慕华馆收拾使用?”
别人对汉城也不熟,一时间也答不了话。
只有曾经作为倭军先锋大将,在倭乱后的汉城驻扎过的小西行长提议说:
“西边靠近城墙那里,有一处被称为西阙的地方,乃是当年李朝太祖李成桂的旧居,去年时并没有被焚毁。
而且那里距离敦义门很近,出入城极为便利。”
林天帅听完便道:“想来应该合适,就去看看!小西摄津守你果然大大的有用!”
此时林天帅所不知道的是,现在这处名为西阙的居所,后来改建为了庆熙宫,也是后世汉城的五大宫之一。
正当林天帅已经开始在城中寻觅行辕驻地时,东南方向光熙门到汉江一带战况犹酣。
虽然大明天兵处于胜势,虽然天兵战斗力强于倭兵,但毕竟倭军困兽之斗,多少还要挣扎一下。
更何况汉城这一大圈城墙沿着山川走势而建,周围地形颇为复杂。
南城到汉江这一带,城墙、山丘、江水、浮桥间杂,对大明的骑兵优势有一定限制。
李大将站在一处视野良好的山坡上,指挥若定,有条不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