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话事人 第855节
作者:随轻风去      更新:2025-11-04 19:53      字数:3775
  不过王义随后又奏报说:“但大臣们还言道,为国本安危起见,绝对不放已经受伤的太子单独进入大内,以免遭受不测。”
  万历皇帝差点破防了,喝骂道:“真混账!彼辈安敢对朕猜疑!对君父连这点信任也无?”
  虽然他更宠爱老三,对长子不是那么待见,但也从没想过废掉或者打杀长子啊!外面那些大臣居然都不相信自己!
  只能说,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委屈都休想搬动。
  旁边的司礼监掌印太监陈矩皱起眉头,深深的叹了口气。
  就说最近这二十年,甭管国运朝政究竟如何,皇帝本人做的哪件事情能让大臣信任?
  是翻脸对张家抄家灭门?还是生了皇长子后又不愿意认?亦或是国本问题上一而再再而三的言而无信?还是坚持十几年不上朝?
  昨天刚承诺了罢矿税和赦免直言获罪之人,今天就想收回承诺,还让大臣怎么相信你?
  “不见!都不见!”万历皇帝又故技重施的耍起了性子,直接躺下摆烂。
  陈太监不得不尽职尽责的提醒说:“东宫出了如此大事,外朝惊疑不定,对宫中事情多有揣测,皇爷必须安抚人心。
  多少也该给外面一个交待,哪怕是假装受理和处置也好,否则何以让人心安定?”
  万历皇帝假装没听见,合上两眼,开始病中装睡。
  陈太监心累,再次提醒说:“外面大臣手中还有诏书,以此为法可以做很多事。”
  说得极端点,若林泰来闯进来弄死皇上你,然后对外报称暴毙,并拿着昨天那份诏书去拥立太子,从法理上都能可行。
  万历皇帝还是听不见,就像过去一样,遇到了难题后躲在深宫不出去,事情自然就会逐渐过去。
  陈太监看着万历皇帝这赖皮样,真是情何以堪。
  哪怕皇上你现在像个暴君一样下旨,将在乾清门外鼓噪的大臣全部拿下,那别人也会承认皇上你是一个人物。
  可皇上你躺在这里掩耳盗铃,是几个意思?守乾清门的禁兵、太监没有明确指令,又该怎么做事?
  大明皇帝这个位置的神圣性虽然几经糟蹋,但在大臣心中或许还存在;可是万历皇帝个人的神圣性在大臣心中真是半点也不剩了。
  乾清门外,林泰来看着紧闭的宫门,对太子伴读王安说:
  “正所谓富贵险中求,如今宫中情况晦暗不明,也许皇上已经被奸邪裹挟,到了储君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王安牙关紧咬,一时难以下定决心。
  林泰来又道:“就算太子殿下今日装糊涂,不愿意进行深究,就你能保证今后一直平安么?能保证陛下今后不会废除太子,另立储君么?
  千日做贼和千日防贼的道理,你难道想不明白?
  现在手里有诏书,背后有全部朝臣的支持,尚不敢放手一搏,以后可未必有这样的时机了!”
  王安再三思索之后,走到太子朱常洛面前低声劝说了几句。
  在大明宫廷传统下,和太子利益完全一致的伴读就是太子最亲密、最信任的人物,比任何大臣都信任。
  而后朱常洛抬头看了眼林泰来,林泰来给了一个坚定的眼神,还举起手里诏书晃了晃。
  于是朱常洛决定鼓足所有勇气,为了自己的命运而进行抗争。
  他大步上前,对守卫乾清门的禁兵喝道:“宫中多奸邪,陛下状况不明,外朝人心惶惶!
  我乃大明储君,欲进宫觐见陛下,以正中外视听,谁敢拦我?”
  禁兵面面相觑过后,还是不肯放行,这是他们的职责。
  太子身边的内监们在王安带领下,立即冲了上去,与守门的禁兵撕扯起来。
  一片混乱中,禁兵有人忍不住动了兵刃,接连伤了两三名东宫内监。
  林泰来见状,大叫一声:“尔等安敢为虎作伥,又对太子行凶!”
  然后他也冲了上去,夺下一支长枪,就开始刺杀起来。
  守门的禁兵其实不敢和天神下凡状态的林泰来对打,无论输赢都是死,更别说林泰来后面还有二十多名朝廷大佬。
  稍加抵抗后,乾清门前的禁兵就被杀的四散了。附近各处赶来支援的禁兵看着这般情况,驻足不前的观望起来。
  乾清门的大门就这样被打开,对太子和大臣们放行了。
  朝臣们第一次遇到这种局面,他们多数人先前想的是,苦苦请求后被召进宫面君。
  却没想到情况竟然是他们“裹挟”着皇太子,硬生生强行打开了宫门。
  所以人心又开始犹豫了,站在已经畅通无阻的乾清门前裹足不前,将时代局限性和软弱性展示的淋漓尽致。
  这时候,又是林泰来站了出来,慷慨激昂的对着众位大臣说:“如今太子可以说危如累卵,只有靠我们支持了!所以为了维护国本,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
  设若今日放弃,那过往十几年国本之争的心血就全都白费!”
  吏部尚书沈一贯问道:“敢问君侯,即便面君,又能如何说?”
  林泰来晃了晃手里的诏书,“昨日皇上下诏,立太子为监国,我等但请皇上践行诏旨而已!
  如此才能使太子转危为安,从此稳定国本,让天下长治久安!”
  任何政治行动都要有明确一致的目标,否则就没有向心力,林泰来现在算是提了一个看起来具有一定可行性的想法。
  林泰来拿着夺来的长枪,虎目严厉的扫视着群臣,继续喝道:“事已至此,你我皆为共谋,没有侥幸可言!
  此时有临阵脱逃者,就是朝敌!我林泰来在此请诸君入宫!”
  大有谁敢后撤,就先送上一枪刺个窟窿的态势。
  分散在人群中的林党分子也盯住了左右身旁的人,甚至还有上手拽住的。
  在多力并举之下,大臣们最终还是簇拥着皇太子,穿过乾清门进入内宫。
  等其他大臣都进去后,林泰来扔掉了手里的长枪,大踏步迈入乾清门,完全遵守了外臣在内宫禁止持械的规定。
  当启祥宫中装睡的万历皇帝被唤醒,听闻太子和大臣已经闯入内宫,站在启祥宫外面时,心情顿时有点慌乱。
  “你去外面处置!”万历皇帝对陈太监下令说。
  陈太监暗自摇摇头,都这样时候了,皇上你还不肯亲自直面大臣们么?
  来到外面后,陈太监对皇太子行个礼,随即直接找上了鹤立鸡群的林泰来,问道:“君侯意欲何为?”
  林泰来捧着昨天那份诏书回答说:“请皇上明确,从此由太子监国。”
  陈太监质问道:“带方侯!皇上对你不薄,多年来可谓是皇恩浩荡,何故在此咄咄逼人?”
  林泰来答道:“皇上以国士待我,我自然拼尽全力报效大明。
  这十数年来,若无我林泰来,大明国库还能剩多少可用之银?
  若无我林泰来,大明官军还能有几多熟悉战阵之兵?
  若无我林泰来,大明能否有边镇安宁、四海宾服之气象?
  若无我林泰来,朝廷官吏可会兴起崇尚实务、杜绝空谈之风气?
  我林泰来虽然贡献微薄,但是对皇上、对朝廷、对大明问心无愧!”
  陈太监差点哑口无言,从功绩角度来说,近二十年来真没有人能和林泰来比贡献。
  于是陈太监只能说:“贡献大小并不是逼宫的依据!”
  林泰来解释道:“近十几年来,据皇上自述,经常出现头昏、目眩、牙疼、胸闷、气短、腿软、足痛等种种症状,动辄休养数十日。
  间或还有上火、发烧、寒毒等现象,大病小病时时发作。
  圣体如此频繁多病,终年无休无止,对处理国事极为不利。
  按照祖宗规矩,当天子因出征、患病等情况无法正常处理国事时,可由太子代为监国。”
  陈太监无语,其实很多症状都是万历皇帝为了搪塞外朝,扯犊子虚构的,结果被你林泰来拿来当成“自证”了?
  这算什么?大回旋镖?先前万历皇帝编造病历的时候,绝对想不到还有今日。
  林泰来劝道:“昨日皇上病中口述诏旨,其中也有命太子监国之内容,何不因势利导?
  如今太子年满二十,已经真正成年,又经过七八年教导,足可承担大任。
  我等臣子今日前来,便是请求将诏书落实,确认太子监国。
  从此以后,繁重国事由太子承担,而皇上可在深宫静养圣体,岂不两全其美哉?”
  连代表皇帝出来的陈太监都被说服了,感觉很有道理的样子。
  彻底摆烂的万历皇帝静养、太子监国理事,应该是最符合当前实际情况、当前对大明最为有利的体制了。
  王安也凑上来,对老主子陈太监说:“太子殿下弱势,多年来朝不保夕、枕席难安,非监国不足以自保!”
  陈太监思索了一会儿后,对林泰来道:“你随我进去,先觐见圣母娘娘,求得圣母支持才好行事。”
  足足一个时辰后,林泰来和陈太监再次从启祥宫出来,出现在大臣们面前。
  而后陈太监向大臣们宣布了几条旨意:“其一、昨日诏书可以颁发下去,不再收回,今后以太子为监国。
  其二,护国公、东阁大学士林泰来增加一项新任命,为总理外国事务大臣,允许在苏州开府。新衙门每年向内库进贡三十万两。
  其三,皇三子福王暂时留居京师,不必就藩。”
  部院大臣们听到这几道旨意,仍然像是在做梦,不敢想象他们今日面对皇权居然逼宫成功。
  摆烂了十几年的万历皇帝总算半隐退了,从今天开始实行太子监国体制,万历朝第四个十年居然是这样展开的。
  正常情况下,只要皇权撒起赖,大臣们是一点实质性办法也没有的。
  林泰来带领着他们,可真是干了一件破天荒的大事。
  就是不知道,这个新监国的太子、未来的皇帝是不是靠谱的?
  不过好像也无所谓了,似乎只要有林泰来这块压舱石,大明这艘老船还翻不了,皇帝是谁问题不大。
  林泰来站在阶上,对其他大臣说:“皇上多病,故将国政托付与太子。
  至于先前种种疑云,都是误会,吾辈要不信谣不传谣。
  我林泰来向皇上承诺,未来十年主抓几件事。第一,持续扩大在倭国的势力,十年内争取再拿下一到两座座金银山。
  第二,开始南下攻略吕宋,十年内将吕宋变为大明的海外领土,以及成为稻米进口来源地。
  第三,组建南北两洋舰队,吸纳造船新范式,开展对爪哇群岛的探索。
  第四,十年内恢复开中法,对边市进行改革。”
  听在众人耳中,每件事似乎都非常难办。但又想到既然是林泰来去做,仿佛就很有成功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