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三修道种田 第102节
作者:
百里逍遥 更新:2025-11-04 20:14 字数:3733
即便养兔不景气,养猪养羊养鸡养鸭,都能运用到这种学**结的经验。
当然,像王强这种质疑他,怀疑他的,罗学云同样不生气,反而会鼓励他们去寻找出路。
说白了,大多数乡亲就是太浑噩迷惘,不知道除了种粮食外,能干什么,罗学云才要如此呕心沥血,要真如王强一样,有想法敢拼敢闯,他只会高兴。
就拿当下来讲,兔子规模一旦上来,田间荒坡的野草就不够喂兔子,有没有谁能不经过罗学云提醒就想到这一点,给他们村的养兔产业作配套,种植专业牧草,也能细水长流赚钱。
就目前来看,还谁没有想到这一点,包括早早涉足养兔的幺妹等人。
以至于罗学云拎着专门购买的草种,在荒坡、南山新塘塘埂撒播时,还被幺弟嘲笑。
“二哥,你这不是张嘴骂聋子,白费工夫吗?”
幺弟非常不理解,他原本以为罗学云种的是什么高大上的蔬菜水果,没想到只是普通的梯牧草。
“就这种草,满田埂都是,还需要专门买种子,正儿八经的播撒施肥,传出去不怕别人笑话吗?”
罗学云左手举着纸包不动,右手猛然出手,一下子钳住幺弟的脖子。
“少说风凉话,去砍竹子扎几个稻草人。”
“疼疼疼。”幺弟低头讨饶。
梯牧草也叫猫尾草,草质柔软,营养价值较高,算优等牧草,很多家畜都喜欢吃,关键生长条件简单,即便是不管它,都能在田野路边菜园墙角乃至小土堆冒出头。
当然,若是追求产量质量,还是得正儿八经地照料,施肥除草浇水采收等。
罗学云四处抠搜,攒够三亩多荒地下种,担心生长不好,还用聚灵液泡过种子,所以坚决不能被鸟兽刨食。
当然,也得竖牌子,提醒人不要损坏草地。
第152章 青云菜不需要多费口舌
草种下播以后,罗学云便开始给南山新塘抽水,再不放水,里面怕是都要引来动物安家。
稻收之后,田块不存水,各队的蓄水塘都处于半满状态,对抽水没那么抵触。
罗学云主要是借个由头,因而广布疑阵,离近的塘都临幸一遍,不知不觉新塘水就满了。
幺弟看得一头问号。
“刘洼那几个塘都没怎么少水,这塘怎么就填满了?”
罗学云道:“可能是下雨吧。”
“雨有这么大?”
幺弟也没纠结,扭头问道:“现在是不是要开始养塘?”
“可以兼顾着,鱼苗得明年温度上升后下水。”罗学云道,“你主要任务是照看牧草,赶鸟浇水施肥,有空请人做个小船,以后要下塘撒鱼食。”
幺弟的脸顿时苦下来。
罗学云无暇顾及幺弟的小心思,他有更重要事情得做。
以栗树林为首的一届种菜合伙人,小白菜开始产出,加上罗坡地,能保证日产两万四千斤,甚至更多,罗学云要借助青云小白菜的名声,在整个城区所有菜市销售市场,都占据摊位。
生产、运输、销售,罗学云全部都占据一席之地,便可得陇望蜀,窥探其他县城甚至地区、外地。
现在青云小白菜的收益,在罗学云心中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它发挥的名片功能,品牌效应更切合罗学云的胃口。
青云菜市接待处,小姑娘余秋秋看到罗学云大步流星走进来,颇为紧张,相比较和蔼的辛贵,这个大老板很不好说话。
“老板好。”
她赶忙站起身。
罗学云摆手示意她坐下,刚带着辛贵往屋里走,忽地回头。
“是不是你在电话里,跟我妹说我坏话?”
余秋秋顿时急了。
“没有,不是,就是聊天。”
罗学云哈哈笑道:“跟你开个玩笑,我知道电话都是我妹打过来的,跟你没关系,而且你能陪她聊天我很开心。”
辛贵带着菜市调查数据,跟在后面,等进了院子,才道:“小姑娘一直都怕你,何必吓她?”
罗学云无语:“我又不吃人。”
调查县城菜市,联络分销摊贩,是辛贵的主要责任,他因此交游广阔,成为县城叫得出名号的人物。
只是辛贵农民出身,总是觉得自己除了种地编竹筐,没有别的本事,要罗学云不带他玩,他就要垮台,是以态度谨慎,做事兢兢业业。
“陈清县人均蔬菜量,每天不到一斤?还包括葱姜蒜这种调味菜。”
罗学云有些惊讶,因为这是蔬菜公司的调查,以前些年蔬菜总销售量得出来的数据,包含各大食堂,细算下来,家庭可能会更少。
辛贵道:“准确来讲是九两,去年的数据最高,到今年模糊,就没有那么确切。
据我观察,顾客以便宜量大为主要购买目标,青云小白菜之所以能畅销,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能用白菜价吃到超过白菜味道的蔬菜。”
罗学云叹道:“还可能是小白菜百搭,煎炒炖煮包饺子,都能用上,而番茄豌豆丝瓜莴笋,正经做硬菜才舍得三三两两地买。”
辛贵摸摸头:“蔬菜价格波动也大,就拿莴笋来讲,早晚市价格普遍更高,以至于有时一日三变,连青云小白菜以月份为单位涨价,都成优秀代表。”
罗学云道:“既然青云菜如此受欢迎,就争取把它卖到每家每户手里,保证每个市场都有咱们的青云菜买,明天跟我一起去北城,找个市场坐一下。”
辛贵点头称是。
翌日,两人携手前往北城各街道村子,自发形成的菜市场。
没想到,菜贩的热情高涨,一听说青云菜要来北城售卖,争相报名合伙。
给出的条件教罗学云目瞪口呆,分成比例减少,愿意自己去批发门市进货,保证优先售卖青云菜,菜款给付绝不拖欠……
“青云菜成网红产品了?”
实地调查一番后,罗学云弄清楚其中缘故。
经过一年的发展,自由菜市场自发形成较为专业的菜贩子,小一点的就自产自销,大一点的已经懂得去收购再来卖。
在这个过程中,市场教育他们懂得招牌的重要性,无论是待客态度好,让顾客有良好购买体验,还是菜品丰富,从不缺斤短两,抑或是每天都在,招徕熟客。
总之各种经验,或者说是套路手段,逐渐丰富起来。
市场就是这样,永远少不了竞争,等你的套路我的套路,大家都学会,开始卷起来,日子就没法优哉游哉。
毕竟蔬菜公司卖菜不积极,是人家有工资,旱涝保收,你卖菜少挣两毛钱,就少一斤白面没得吃。
这种情况下,青云菜便成为异军突起的标杆,实打实引客流、立招牌、增加营业额的利器,有青云白菜卖不,这句话北城很多菜摊耳朵都听出茧子。
罗学云可不是来普度众生的,菜贩条件越低,他越有挑选的余地。
“首选品行名声好的,不缺斤短两以次充好,其次是能长久坐班,起码早市他得在……”
罗学云很快罗列出条件:“另外,菜贩需要接受我们的代销合作,我们推荐的菜,即便不是青云菜,也要帮忙卖。”
青云菜业施行的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以核心产品构建平台是必须要做的事,否则青云菜再如何红火,也将是空中楼阁,一触即散。
辛贵担忧道:“以南城的经验看,菜贩虽然会同意,但卖别人家的菜,总是积极性不高,习惯性想先卖完自家的,倒不是他们真有坏心思,只是……”
“我了解,自个种的菜卖出去,钱都在自己腰包,卖别人的,只有一点佣金。”
罗学云微笑道:“可以换个思路,在挑选上,就着重那些自家种的不多或者根本不种的菜贩,这将大大增加他们的依赖性,菜卖不出去就没钱,他们还有心思计较这菜是哪里来的?”
辛贵道:“现在卖菜的,少有自家不种的。”
罗学云道:“这就要用第二个方法,每个菜市场看规模大小,安排两到三个合作伙伴,定期考核,不符合要求的就换人。
你知道的,这要求由我们定。”
辛贵点头。
“其次,换个思路,他们种的菜多,一时间卖不出去,难道就不会动脑筋,想一想跟我们合作?我可从来没说,青云菜业代销的蔬菜,非得是去不了城里的乡下蔬菜,或者是我罗某人介绍来的。”
辛贵眼睛越来越亮。
第153章 扎根,准备一统菜市
辛贵虽然说不出,听君一席话省我十本书的骚话,可对罗学云的佩服,却是真真切切。
这愈发让他惶恐,感觉自己和罗学云的差距,不可计量。
原来很多举措,都有深意,自己只会生搬硬套地施行,别说举一反三,连为什么都不知道。
所以在推行策略的时候,辛贵就显得格外专注和小心。
为了保证较好践行罗学云的战略,他发动亲朋好友,去菜市场做调查,询问顾客反过来调查菜贩,严格审核经常检查。
细心程度让罗学云咋舌不已,把他划入实干型人才。
即便在如此严格的要求下,菜贩们还是积极性不减,这就是生意场打滚的老油条,和黄岗村民的差别,前者已经认识到能赚钱,干什么都行,受点委屈不算什么。
就这样,青云菜业以御雕掠空,迅猛飞速的姿态,扎根进陈清每处菜市场,除自销青云小白菜和堂哥五佬刚上市的辣椒外,也在积极拓展菜贩之间、乡下零散菜农的代销。
玉兰饭店,经理钱凯扭动胖胖的身躯,把罗学云迎进包间。
“我对罗老弟真是佩服地五体投地,你说就普普通通的小白菜辣椒,从你手中种出来,咋就这么与众不同呢。”
餐桌上,摆放着上罗坡新上市的辣椒。
和其他辣椒相比,它个头大且规整,外形饱满,颜色鲜艳,闻起来有淡淡清香,可以说先天就与别人家的辣椒拉开距离,根本不需要任何防伪标识。
将它归入青云系列,叫一声青云辣椒,绝对不为过。
罗学云淡淡笑道:“这就叫专业。”
钱凯哈哈笑道:“罗老弟说话还是这么有意思,不开玩笑,咱俩老熟人,老弟种的好菜可一定得给饭店留份。”
“随行就市,自无不可。”罗学云道。
钱凯酸溜溜道:“我懂,青云菜不愁卖,该是我求人的时候。”
罗学云不为所动:“钱经理可别装委屈,别的饭店我就不说,单是你玉兰饭店,我给你带过多少客人来,连我自己,只要两人以上吃饭,都来订你的包间。
你怎么没说给我发个贵宾卡,给我打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