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三修道种田 第406节
作者:
百里逍遥 更新:2025-11-04 20:16 字数:5303
“青云公司虽然薪水丰厚,但不能等于就是为钱吧,就前途来说,都是实现人生价值,可能一个重名一个重利,却不能就划等号。”罗学云道,“你跟我一般大,眼看奔三了,就算装鹌鹑拖下去又能拖几年,趁早决断还有许多机会,越到后面越麻烦。”
钟乐道:“罗总,你觉得我应该怎么做?”
“我觉得没用,要你觉得才行。”罗学云道,“许多人在向别人寻求答案的时候,心中已经有了答案,你问我除了让我担责任,落下心理负担,没有别的好处。”
钟乐深吸口气:“罗总天黑过来问我决定,总不是逼宫来的,该是有什么大事吧?”
罗学云道:“我不瞒你,真论起青云农业的经营,你该跟田秀禾掉个个,他辅助你最好,那样青农的活力和新意会更浓,只不过你一直举棋不定,我也担心真把你弄成总经理,后面不好交代。
只是后来想想,青农的专业化你没少出力,对我本人也是帮助不小,若是不声不气任由你留下或者离开,总是显得有些没良心,还是觉得需要上门问个清楚,不枉大家相识一场。
我呢,准备成立一个技术中心,处理技术方面的业务,打算找一个总监,比较中意你,你把技术中心搞起来,副总经理的权重就更高,然后我把你纳进青云董事会,分发股份。
约莫五年,技术中心成熟,总监交给别人,你当总经理,田秀禾做副总经理,尽量不给青农造成太大波动。”
钟乐讶然道:“董事会?”
罗学云微微点头:“青云公司要成为现代企业,肯定要施行股份制度,全体职工都有资格享有股份,作为高级管理更是如此。”
“那可是不少钱,青云食品气势汹汹,玉阑民营第一毫无疑问,何况将来前途无限,很有可能成为全国性的大企业,岂不是……”
“再怎么说你都坐到副总位置,少说管着上千员工,怎么老是钱钱钱的,显得没有格局。”
“狐假虎威而已。”
“这话说得可笑,难道青农职工不服你这个副总么?去各部门问问,谁还把你当成外人,谁觉得你比田秀禾差?”
钟乐沉默着,两根烟就见底。
“下下周一,我会在青农开会讲技术中心的问题,同时确定总监人选,你有一周时间考虑。”罗学云道,“我不逼你,但也不能等你。”
钟乐想要相送,却被按下,只说了一句:“路上小心。”
一夜辗转难眠,醒来上班没坐多久就溜达着往研发中心跑,悄没声地凑到阮杰旁边。
“忙什么呢?”
“叶斑病,有事?”
“我听说吴前他们都要调回去了。”
“吴前那性格能在茶厂憋到现在,已经很不容易,若不是纪律管着,恐怕早就跑了。”阮杰斜睨着他,道:“怎么,有想法?”
“咱们好兄弟谁跟谁,肯定得征求你的意见。”钟乐笑呵呵道。
“你女朋友的意见比我重要。”阮杰道,“我是我,你是你,你怎么做决定不能以我为参照。”
钟乐咂摸出味道:“你决定了?”
“嗯。”阮杰道,“我结婚了,得考虑这个家。”
钟乐试探道:“你的意思是要留在青农?”
阮杰道:“报告都放了半年,一直在等你找我。”
“为什么?”
“不管是做研究还是项目,青农都更让我感觉舒服,你知道的,我在农科院只待了半年,事实上的职场教育都是在青农完成的,再让我回去,并不那么容易适应。
有时候吴前说得没错,我们是被抛弃的一批人,只是有些人找到方向重新扎根,有些人觉得他还能迎来第二春。”
阮杰推了推眼镜道:“青农给我准备的房子已经盖好,说是要购买,实际上不用我出一分钱,就在你家附近,学校你都看到了,青云育红班已经运营好几年,小学中学校舍盖得差不多,只等跟田中之间的手续搞清楚就行。
从某种程度上讲,青云虽然是民营公司,却是在尽可能延续以厂为家的旧时代风范,起码孩子上高中之前不需要担心多少问题,都在父母身边,玩伴都是同事或者亲戚的儿子,学风也好校园纪律也罢,比城里的学校都好。
最关键的是,青云有活力,它的未来会越来越好,不会面临改制或者倒闭的窘境,再度面临被抛弃的境地,就像这些仪器,我想不会有多少公司肯舍得引进并且督促使用。”
钟乐怔住,盯着阮杰良久,才道:“你一口气说这么多,是在给自己打气,告诉自己选择没错么?”
阮杰长出口气,道:“若论条件,卢鹏比我们好很多,以技术人员的惺惺相惜来讲,我愿意相信他的眼光。那么,你呢?”
“我……”
“不能再说不知道了,我的报告交上去,一定会有人来征询你的意见,这是人之常情。”
钟乐颓丧地挠了挠头,烦躁道:“人生好难,为什么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为什么总是要做抉择!”
阮杰笑道:“瞧,矫情了不是,之前一张纸把你送到乡下,你痛恨没有选择,现在有了选择,而且是条条大道通罗马,你又想鱼与熊掌兼得,有这个道理么?”
许多时候,我们以为有选择,其实没有选择,就像翻阅史书,觉得那些名人骚客怎么做出这么多不智之举,或是伤及己身,或是遗臭万年,或是葬送好局,等细细辨查其前因后果,就会发现,一切故事有了开头,就注定结局。
……
刘集跟田集毗邻,自然耳濡目染,深受青农事业影响,温室大棚项目定点便放在这里,离得近比较容易处理。
温室和大棚虽然常常放在一起讲,都是营造相对可控的环境用于生产,但也不能完全画等号,显然温室的概念比大棚宽泛,最直接的例子,用混凝土做支撑结构,日光灯做能量来源,这样的温室能种植能养殖能做实验能娱乐生活,但能叫棚子么?
当然,口语上叫大棚叫温室人家都能理解,无非是书面口语,高级初级的差别。
罗学云来到刘集基地的时候,许多棚子排列已经蔚为大观,主要有两种形式,竹木或者钢管做骨,披上薄膜搭成人能进的棚子或者土墙披被留一面进光,营造的规格都是算过的,搭建的方式也很科学,就是跟他期望得还差很远。
“四五年了,怎么还用以前的大棚方式,玻璃大棚和自动化控制没有方案?”
青云农业使用大棚的时间很早,甚至说不必可少,因为种苗业务是青农核心,不光销售,还要自己用。
大棚的好处在于隔绝独立的环境,一些需要授粉的蔬菜水果,不会因为蜜蜂乱飞,把优良品种弄成串子,还能在秋冬季节提前育苗,春天一到,大秧子移栽开花结果更快,也能比较好的防治病虫害、减少杂草。
农业生产中,这俩最让人头疼,都是减产的重要因素,即便农药使用越来越普遍,终究不能根绝,越是太阳大的时候,越是要去地里刨杂草,把根掘出来,让太阳晒死,此时最能感受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腰都直不起来。
但在大棚里,杀败一季下一季就少了,反复防治会越来越精细,就像俗话说的,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但没办法,有人精心呵护就是活得岁月静好。
综合来讲,温室大棚最大的好处就是提高经济效益,让农业生产坚实有力,反季节菜还不算是主角。
当然,刘集做大温室项目,除了育苗实验外,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保障冬春新鲜蔬菜,不能完全算是反季节,但是冬葵温韭的状况,足够汉朝皇帝以“非其时不食”的理由,下诏禁止温室栽培。
罗学杰并不慌张,他听罗学云的语气更多是询问,而不是质疑,于是解释起来:“国内许多地方我们都跑了,玻璃大棚的方案还不是很成熟,即便是发展最早的喜都,都没法解决不能四季都用,造价高能耗大的问题,再加陈清的电力供应很不稳定,贸然用上太多电力设备很容易停电几天,损失几万。”
国内的温室大棚起源喜都,探索于晋阳,突破在沈州,发扬在菜都,然而菜都在这方面也是刚刚起步,仅论使用和研究,也就跟青农不相上下,远没有后来的全国性蔬菜生产研发基地和质量标准中心的威名。
自动化控制不是罗学云的执念,而是未来的方向,拥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和设备,不光自己用着舒服,盈利也比蔬菜痛快,最主要的是,自动控制能定量定时,减少人力物力不说,更加有助于形成经验。
打下坚实基础,等将来互联网物联网普及,就能抓住机会,成为真正的高科技农业,至于搭个塑料大棚种菜卖菜这种,就交给普通农户,所谓伐冰之家不蓄牛羊,青农要成为引领者。
“多研究研究国外的方案,从人工到半自动化,到全自动化,这是青云必须要走的路,否则天花板就已经砸到头。”罗学云道,“这几年国内发展日新月异,材料的问题不用过多担心,肯定有人引进技术,没引进的青农进口也无所谓,我们的起步一定要迈出去。”
学杰道:“是不是太着急了,这样一来,资金和人员都是沉重的压力。”
“不早不晚,真等普通温室被所有职工奉为圭臬,热烈推崇甚至形成反对科技温室的意见,将会更麻烦,至于电力什么的,不能因噎废食,真等一切条件铺好,对手多半也发展起来。”罗学云道,“你牵个头,成立个专项小组,让卢鹏调几个研究员加入,负责查资料翻译甚至出差。”
“出差?”学杰讶然道,“出国啊。”
“不然嘞,出去看看人家怎么做的。”
“咱还能出国呢。”
“我都能你凭什么不能?”
学杰乐呵呵道:“喜都已经很远,都感觉到了天边,真出国不敢想象得走多久。”
“只要双脚迈动,再远的路都能走出来。”罗学云掀开帘子,道:“这是草莓?”
“是的,草莓,西瓜,西红柿,都种了几亩地,一是试验研究,二也是想过冬有个零嘴,总是嗑葵花吃花生未免有些枯燥,说不定能成为青农年货很赚钱的项目哩。”
第606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
田秀禾总是对青云食品有些残念,根因就在于农业要靠天吃饭,尤其是像青农这般,正式员工要按月发工资,可稍有些大的刮风下雨,非但许多活干不了,还要忧愁千万别冲垮这个塘子打坏那个苗子。
反观青食,只要不停电,哪怕狂风暴雨都能正常上工,因为厂区有完善的设施建设,能遮风挡雨,即便停电,机器开动不了,还能聚在一起干手工活。
倘若青农能有更多车间厂房类的工作场地,即便田间作业没法进行,职工也不至于没处安排。
像温室大棚这种区别露天种植的方式,实际上就是农业生产的升级迭代,基础设施建得好,也可以实现全年不间断的工作,而工作就意味着产出,产出意味着职工有收入能养活家庭。
学杰虽然是研发中心的,不需要操心项目收益,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下意识希望能给青农多赚点钱,到冬天,新鲜水果价格比得上鸡鸭鱼肉这是可以预见的,搂草打兔子匀出几亩地过个好年,不是好事一桩?
“你瞧这垄,藤叶一长出来就不好走了,浇水时多的水分无处排,必定把沟洇得稀烂,太阳一照,杂草就生得飞快,利用率不高,生产也麻烦。若是改用立体栽培,以多层架子培土,非但能增加利用空间,还能铺设水管,实现浇水或者施肥的一键式处理。
你明白什么是一键式么?就是你在门口的显示屏中,看到全棚铺设的各种传感器传回来的数据,知道作物缺水缺肥还是有虫有病,跟着推开开关,水罐药罐就沿着管道对准植株精确地浇灌下去……”
罗学云边说边比划,听得学杰目眩神迷直挠头。
“这么厉害,岂不是一个棚子只需要两三个人就能照料好?”
“当然,这就是高科技农业的目标。”
学杰啊了一声,道:“这样的话,职工数量大大减少,需要的素质却大大提高,他得能看懂参数调试设备,懂得操作规范,就真跟工人没区别啦?”
罗学云笑道:“这样不好么,技术工种能赚更多薪水,还能更轻松。”
“可是村里那么多人啊,很多人都会没岗位的。”
“即便现在,青云也不能让所有人都有工作,甚至整个田集都不行,而后放眼陈清玉阑,更是注定无能为力,何况,我们总要为后代着想。
大家普遍都是一儿一女,换做是你,愿意让他们光着膀子挑稻捆,累得满头大汗毛巾都擦不干,还是开着收割机哗啦啦走过,活轻松干完?”
学杰毫不忸怩,说道:“我更希望他们掌握知识,像卢鹏这样,喜欢农业能研究农业,喜欢商业能当管理,总之绝大部分时间能坐在办公室用脑子赚钱。”
“所以啊,青农要想成为老字号企业,就得考虑以后,像我们这代人老了之后,谁来接棒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生产?岗位减少不是问题,只要效益维持住,两三个人的工资足够养活一家老小,那么让叔伯们早点退休享享清福不好么?”
“哎呦,咱老罗家能出个你,真是八辈子修出的福气。”
罗学云微微一笑,道:“标准化自动化专业化,是我对青云农业坚定的期望,眼下几处大棚就当是初代罢,用来积攒生产经验,将遇到的问题记录总结,在合适的地方多用机械装置,等将来更好的温室大棚设计时,就应该知道需要什么样的。”
学杰一拍掌道:“我太知道该什么样,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实现。”
“你知道还把大棚弄成这样?”
“徐源良是项目负责人啊,他说公司要冬天的时候能有新鲜菜上市,当然要选择建设周期短,投入使用快的。”
“你别听他的,他是摘果子的人,光想着项目能不能赚到钱完成他的业绩,你是栽苗下种的,得考虑这苗子能不能茁壮长成,对公司发展长期有益。
记住我说的,成立专门小组,进行科技温室的研究,里面种出什么东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推广到千家万户,让诸多农业者都能提高经济效益。”
学杰苦笑道:“他是项目主管,我们是给他干活的,要是做独立研究,得把项目放到试验基地名下,我才有支配权。”
罗学云嗯了一声,道:“研发、生产、前期、后期……这类事情要开会细化的,届时每个部门在整个项目周期,该谁什么时候起什么作用,会尽量明晰,且有个懂行的人裁判。”
“秦总监么?”
“老秦都多大年纪,研发中心越来越庞大,他哪还有那个精力去抽丝剥茧。”
“我倒是觉得老当益壮,特别是训斥秦泉的时候,隔着办公室都能听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