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作者:宋公子晏      更新:2025-11-04 20:37      字数:3069
  何先生,这下该如何是好?
  何先生此地距雒阳酒精有多远?
  他们口中的何先生就是那名蓄胡须、礼仪周道的死士,虽然脸上也抹着白灰,但他整体散发出来的气质与另外三人明显不同,谢乔觉得他的身份可能不一般。
  你们饿了吗?谢乔走近说话。
  这会儿已经过了饭点,之前在雒阳城大街上劫囚之时还不到午时,期间他们除了喝水,都没有吃过東西。
  饿!
  一名的死士当即表示,另外两人也附和,唯有何先生较为淡定。
  那我带你们去吃東西,谢乔说,她手指大院里的水槽,可以把脸上白灰洗了,不必担心,这里是西凉,远去雒阳数千里,没有人认得你们的。
  俄顷,谢乔领着洗完脸的四个人往食肆方向去。
  她用余光瞥了瞥何先生,年龄大约三十几。体型较高,这样
  的身高在汉末这样普遍营养不足的时代是很難得的,基本可能证明他不是平民家庭出生。
  他蓄着胡须,但面容俊美,略带一些成熟男人的魅力,骨相里透着几分儒雅,这与今天早些时候他作为死士搏命救人有些不搭竿。
  一路走过去,城中路人见到谢乔,皆投来敬重的目光,因为这是他们的主公。
  何先生察觉到了这样的目光,忍不住发问:此土城为姑娘所筑?
  正是。
  闻言,何先生肃然起敬,更纳闷了,不知姑娘何许人也?
  在下谢乔,敦煌郡龙勒縣长。谢乔如实答。这一次她终于能从容地自报家门了,而不必担心会被轻视了。虽然次县的县长也只是基层的官吏,但总归她踏过了那个圈子的门槛。
  是一县长,难怪有财力物力人力能于戈壁之上筑城。
  何先生了然点头,想起之前的话,又继续问:适才听姑娘言道,殊途同归。姑娘既为本地县长,为何远去京师搭救徐先生?
  不瞒你说,当今天下,宦官乱政,乔素来憎恶之。徐先生乃清流义士,全力救之理所应当,更何况徐先生之子徐慎与我有交情。谢乔说,尽量往高大上方面去靠。
  她基本观察出来了,这位何先生非同一般,从言谈举止就能看出端倪。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准是没错的,如果能趁机拉拢就更好了,她急缺人才。
  听她这样一听,他就彻底没有疑惑了,抱拳道,谢县长仁义,在下钦佩。在下南阳何颙,字伯求。
  不足挂齿。谢乔从容地回礼,使自己更有大家的風范。
  随后她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什么,眼睛瞪大。
  何颙?
  南阳,何颙,字伯求。三个信息加在一起,谢乔完全能锁定是哪两个字。
  差不多十来天前,谢乔通过[空间传送符]初入雒阳城时,恰逢一日晌午,她打开面板看到【人物】里出现了一大串可招募的人物名单,共二十三人,其中就包括:【何颙(治才)】
  没错,他是东汉名士,但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太多的建树,系统仍然将他定义为了sr级别的治才,足见其能力是被埋没了的。
  谢乔完全没有想过,他竟然会亲自参与到营救徐垣的行动中,最意外的是,他人还稀里糊涂地就被谢乔给救来了西凉。她严重怀疑,是自己出发雒阳前给自己升级时加点加在了气运上,气运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
  何颙虽比不上曹老板这样响当当的大人物,但对这段历史了然于胸的谢乔仍然知道他的一些事迹。
  何颙早年离家乡游学雒阳,闻名于太学,深受一些当时名臣的礼遇。
  后来因为党锢之祸,何颙被牵连,不得不改名换姓,逃亡外地。当时于雒阳隐居的袁绍十分仰慕他,并和他结为了奔走之友,这就是奔走之友这个词的典故来源。
  党锢之祸这些年来,何颙常常偷入雒阳城,与袁绍一同合力商议救助、隐匿被牵连的清流士人。
  这一次,何颙亲自充当死士,殺在第一线,营救正要被宦官谋害的徐垣,倒也说得过去了。
  毕竟坊间还流传着何颙替友复仇的典故:何颙的友人父仇未报而死,何颙义字当先,亲自为其报仇,并将仇人的头颅放在友人墓前祭奠。
  关于何颙,他最为引人稱道,应当是他的识人能力。
  据史料记载,他曾对处于迷茫中的张仲景说: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将为良医。
  惊叹于颍川荀彧才能,最先稱其为王佐之器的正是何颙。
  当看到逆境中的曹操时,何颙叹曰:汉家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显而易见,何颙善于识人,而识人善用往往是连在一起的。将权力交付于他,能识人,又用人,让他治理一方,自然不是难事。所以被定义为治才,合理。
  以上是何颙精彩的前半生,至于其后半生,更稱得上慷慨悲歌。
  关于他后续的事情,《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后汉纪》等各大史书的版本都有出入。较为可信的是,初平元年,何颙与王允等人谋刺董卓,不成,被囚禁,最终狱中忧愤而死。还有一说,何颙与荀攸等人谋刺董卓,事败后下狱自殺。
  不管哪一说,他都的的确确稱得上是为国而死、尽职尽忠的义士。
  能力有,且道德高尚,忠心耿耿,忠肝义胆,这样的完美型人才不招募留他给董卓霍霍死简直暴殄天物!
  只是目前由于何颙对大汉太过忠心,没有出现在谢乔的可招募名单里,要招募他并不简单。
  不过问题也不大,他们一时半会儿也回不去,只能暂时滞留在西凉。他们刚干了桩大事,留在这里避避風头也好。
  更何况,谢乔骗过来的人,还有让他跑了的道理?不存在的。
  傍晚时分,梁汾领着三支[西凉弓骑]荡寇归来。
  今天没碰着马匪和别的贼寇,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近半个月,谢乔大体上能估计,以榆安城为圆心,以一百里为半径的这片区域内匪寇都被悉数扫清了。
  经过这段时间的训练,三支[西凉弓骑],都到达了三级,最先招募那支,可以已经摸到四级的尾巴了。后面升级会越来越困难,需要一些硬仗和大仗。
  荡寇的这两个多月,收获不可谓不丰富,从马匪手中缴获到了三十余匹战马,十二头可以用于运货的驯良的骆驼。更不必说沿途碰上的猎物,全都往榆安西侧的那片牧场里赶。
  后续把牧场里的草地全部铺成系统的[神奇草地],里面多养些牲畜,也丝毫不用担心草场承载量的问题。近期谢乔就会安排人,在牧场四面较为地平的区域立上一圈栅栏,防备可能从山林中下来的大型肉食性猫科、犬科动物。
  还需要派兵驻守,防备羌人。羌人就生活在河西四郡南侧这一大片高原山地上。东汉的羌乱绵延不绝,羌人与汉人积怨已久,在没有搞好关系之前,双方都是敌对的状态。
  翌日,谢乔早起先去医馆看望了一眼后院病房的徐垣夫妇,徐垣的精神状态好了一些,而温娴也恢复了意识,小口小口地被蔡琰喂稀粥。
  能有这样的成效,做为具大夫小助手的三小孩功不可没,煎药、端药、喂药、喂粥、端尿盆、帮忙垫枕头,都是他们在做,且做得妥帖。
  徐垣看到谢乔,想起问心头大事,目光急切,谢姑娘,你可是我那老母如何了?
  一同被阉贼押解弃市的三人,他和夫人温娴皆在,唯独不见年逾六旬的老母亲。
  谢乔回忆起在大街上被长戈刺死的老妇人的尸体,心一沉,遗憾地说:老夫人已经遇害了,徐先生节哀。
  闻声,徐垣顿时悲戚万分,捶床嚎啕痛哭起来,声泪俱下,不能自已。连声哭着,孩儿不孝!痛到深处,人险些从病床上翻下来。
  谢乔赶忙上前一步,将他扶稳,出声宽慰道:徐先生,斯人已矣,千万节哀。
  顿了顿,她又说:徐先生,害老夫人者,朝廷也,宦官也,非先生之罪,一定保重身体,他日以图复仇。
  自古忠孝难两全,谢乔心情哀惜地想。
  徐垣像是听进去了一些,嚎啕声减轻了些,谢乔又将徐慎叫过去。至亲逝去,这时候需要家人的陪伴,相互给彼此支撑,才能更快地从中走出来。
  离开医馆,谢乔再去官驿看孙少英他们。
  夫妻俩已经将带过来的行李分门别类地添置在了官驿的客房里,摆放得整整齐齐。大院里、前堂里打扫得干干净净。
  由于没有投店的客人需要接待,他们正拿着锄头在墙边的那六块神奇土壤上松土播种。
  和夫妻俩打过招呼后,谢乔四下看了看,貌似没有在客房找到何颙的人影,于是问:好姐姐,你有看到那个留胡须的人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