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作者:宋公子晏      更新:2025-11-04 20:38      字数:3101
  谢乔倒是萌发了一些兴致,在原世界,她和朋友去密室,永远都是划水的那个,在这里找线索锻炼锻炼能力也不错。她还蛮好奇古人的密室是不是真如古装剧里的那样神奇。
  走近房间,坐下来静静思考。谢乔采用同理心,将自己当做是李益。如果她是李益,会怎么布设密室呢,开关放在什么地方才不会引人注目。想着想着竟然眼皮竟然有些重,迷迷糊糊间,她突然听见了一阵輕微的动静。
  一睁开眼睛,床架整体在缓缓挪动。
  俄顷,一颗大脑袋从里面鬼鬼祟祟地钻了出来。
  谢乔看向他,他同步看向自己,四目相对。
  谢乔愣了愣,招手,嗨。
  李益回以讪讪一笑,脚踩着梯子试图往下缩回去。但已经来不及了,守候的房间外的军士听见声音,齐刷刷地冲进来,刀口逼近他的脖子,将之擒拿。
  密室机关的密钥原来就是这架看起来的敦实厚重难以推动的床,床架下面是空的,从侧面推动床,有一个锁扣,用力推过锁扣密室的地窖便呈现在了眼底。
  谢乔点着油灯,小心翼翼地踩楼梯往下爬。
  当脚底踏实,踩在地面上时,回头看去:在油灯的映照下,满屋子珠玉珍宝明光闪闪,璀璨夺目。
  恍惚间,她仿佛置身于没有大气层遮挡的外太空,眼前闪烁的是恒河沙数般的星辰,每一粒星辰都是价值连城的珍宝。
  呼吸不由自主地急促起来,伴随着心跳扑通扑通,心脏充血到仿佛要爆开一般。
  不论品质,单说数量,与这满室的璀璨炫目比起来,焉皿山上的两箱珠玉不过九牛二毛罢了。好比是清秀湖见到了巢湖。
  清秀湖就是谢乔老家门前的那片小水塘。
  不过谢乔并没有被财富蒙蔽心智,她很快从一时的喜悦中抽离出来,整理好情绪,平静地从密室里爬上来。这依然只是创业的基业,而不是她个人的私产,她只把这当做是有人给她注入了原始股。
  将床架推回原位,谢乔严谨地关上密室,财宝都继续藏在里面。
  知道密室的只有护卫谢乔安全的两名军士,以及李益本人,李益自然是灭口。而两名军士是谢乔从榆安带过来的,信得过。
  谢乔驾馬去了一趟阳关南面的山脚,去看望被她从织坊里解救出来的这二十多位织娘。密室里累积的这些财富,都是她们好几年的血泪化成的,谢乔永远不会忘记这一点。
  远远看过去,从繁重的工作中脱离出来,她们的情况有了好转,搬着木凳坐在院中晒太阳
  、唠嗑,看起来稍微还有一点心神不宁,但脸上偶尔还会有笑容掠过。谢乔当前的状态不便去叨扰,是以,她吩咐属下择日先将她们送去榆安,善待,并为她们打听家人的情况。
  至于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李益,谢乔只觉得他多活在世上一日都浪费氧气,干脆地派人将他处决埋掉。
  【你下降了3点声望值。】
  干掉一个阳关都尉,竟然连掉了3点声望值,【草菅人命】和【谋朝篡逆】的标签愈发红亮,視野边框红闪的频率。不过无所谓的,[名声净化符]都能一次洗掉。
  下一个就该轮到玉门都尉冯悉了。
  但在此之前,谢乔还有最后一个不得不去面对的隐患。
  对冯悉等人的审问中,谢乔确凿地了解到玉门关外二十里地的沙中水草地屯着千余兵马,他们日日操练,具有不俗的战斗力。
  虽然暂时还威胁不到自己,但这无疑是一颗定时炸.弹,或者说悬在玉门关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如果处置不当,稍有不慎,迎来的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掌管这千余军马的校尉,名叫冯燕,是冯悉族中的从弟,为冯悉马首是瞻。
  这支部曲由冯燕亲自操练,他在其中具有绝对的话语权。一旦他得知冯悉被擒的消息,必然会率全军来救。
  大战一触即发。
  基于这份情报,谢乔一直静静思考万全之策,看能不能利用冯悉做做文章。最好是能让她少损失一些兵力和人口。
  西凉本就人丁不旺,谢乔最不希望看到两败俱伤,尸横遍野的场面。
  能和平地易帜最好。
  实在不行,也要伤亡最小化。留着更多的人口,还要大力建设她的新版图。
  返回玉门的途中,谢乔渐渐有了思路。
  那就是让冯悉写一封家书,将冯燕单独诓来玉门关,趁机将其拿下。总而言之,抓住主要问题,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只要冯燕脱离部曲,群龙无首,就能被瓦解掉,兵不血刃地编为己用。瓦解不难的,部队中有半数以上的兵卒原本是龙勒县的百姓,被陆勘强征入伍,将士之间并不齐心。
  但据说冯燕是个狠人,武力不在他从兄之下,当年抵御匈奴入玉门还曾立过军功,脑子要灵光许多。
  诓不诓得到要另说。
  试试吧。这似乎也是当前唯一可行的办法,否则,待定时炸弹的时间走完,爆.炸的威力她承受不了。
  标签还在头上顶着,忠诚度仍在往下掉,不能拖太久。谢乔虽然勉强适应了視野边框的红闪,但她不想在被污名化的路上越走越远。
  回到玉门关,谢乔径直奔去监牢,准备好帛书和笔墨,堆到冯悉面前,冷冷道:给冯燕写封家书,让他单独来玉门关见你。
  汝想赚杀我弟?
  冯悉一声冷笑,死死地瞪着谢乔,休想!你不过才三两百人,待我弟反应过来,大军压境,你必死无疑!
  不写?谢乔问。
  冯悉不答话,脖子硬气地将头扭向一边,一副正气凛然的形容。他从弟冯燕,一向视为亲兄弟,兄弟如手足,他平生最重义气,出卖兄弟这种事,他断然做不出来!
  然而谢乔早已将他摸透了,重义气倒是不假,他其实是怕死的,否则当时在玉门前,刀架在脖子上,也不会声嘶力竭地让关上的守军开门投降了。
  谢乔无所谓地站起身,手輕輕一抬,将旁边的军士招了上来,随意地一说,他没用了,把他杀了。
  声音轻飘飘的,仿佛在说吃饭去了今日天气不错一般。
  而后径直转过身往外走去,头也不回,淡定又悠闲。
  冯悉透过【草菅人命】的有色眼镜,惊恐朝牢门外大喊:我写!!
  一刻钟之后,谢乔审视着手上的帛书,反复念诵。
  愚兄偶得两坛好酒,乃弟素日衷爱之杜康,愚兄念弟日久,何不入玉门痛饮之?兄悉。
  这便是冯悉的家书,冯燕确实喜饮杜康酒,也曾多次在小方盘城吃酒,情况属实,信上的字是看着他一字一字写的,不会有任何问题。
  接下来就是妥善将这封家书送到冯燕手中了,她其实十分纠结送信的人选。这还是个技术活,据说冯燕生性多疑,派普通的军卒,她担心被多问几句就会露馅,而后在严刑拷打之下变节,将关内情况泄露出去。毕竟现在还没有洗刷污名,她麾下兵卒的忠诚度是不高的。
  这时候,一旁的黄意像是看出了谢乔的为难,主动请缨站了出来,谢县长若愿意相信在下,在下愿往。
  他有表现自己的倾向,大概是在前几任主公手中不受重用憋坏了,急于想证明什么。
  此事凶险,与出使敵国类同。虽有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说法,但自古使者都是高危职业,而在这个节骨眼上,他主动请缨,足见其胆量。
  但谢乔却有些犹豫,问:你如何保证不会出关后就叛我?
  把人放在身边,谢乔能放心得下,一旦出关,就是把一条鱼放入了大海中,想再掌握就难了,而且这条还有可能会引来鲨鱼。
  黄意沉默片刻,眼神忽然坚定地道:在下愿断一指,请谢县长代为保管。
  说着,他伸出拇指,塞入张开的嘴里,而后决绝地咬下来。
  事情发生得太突然,幸好谢乔阻止及时,但他的指头周围仍然留下了一圈血印子,晚一步指头就保不住了。
  古人最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哪怕死亡都极力追求身体的完整性,连头发都不轻易剃掉。既然他都敢这样做了,谢乔便没什么好怀疑的,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那我便在关内静候黄先生佳音。谢乔拱手道。
  黄意作揖回礼:在下定不辱使命。
  外关缓缓下吊桥,单骑出关,纵马奔驰,马蹄西去茫茫戈壁滩。
  不出半个时辰,黄意穿越一片荒漠,抵达了沙中水草地。此地屯兵之事,冯悉向来谨慎,关内只有少数人知情,而来到过此处的,仅有冯悉结义的兄弟三人,他作为冯悉原来的属官,是第一次造访此地。
  远看一大片湖泊,一条细流从北侧高地注入。最外围生长着大片的胡杨树,其中有营房、军帐、木墙等,还有成片开垦出来的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