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作者:
宋公子晏 更新:2025-11-04 20:38 字数:3031
忙碌的日子里难得偷得半日闲,谢乔终于有机会和张机坐下来好好聊聊。
此时,两人就在莽苍山顶城寨一间简陋却干净的屋舍内相对而坐。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草药香气,这似乎已成了张仲景的随身标签。桌上只有一壶温热的清茶,茶杯是粗陶的,透着山野气息。
谢乔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水普通,但入口温润。她看着对面这位面容清癯、眼神沉静的中年医者,组织了一下语言,决定从对方最擅长的领域切入:先生,我虽不懂医,但也听过下医治已病的说法。只是近日所见所闻,让我对此有了些许困惑,想向先生请教。她指的是一路行来所见的难民病苦,以及战场上的伤亡。
张仲景微微颔首,目光平和:谢中尉请讲。
寻常医者,见病治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此为治已病,对吗?谢乔问道。
然。张仲景应道,医者之本分,在于识病症,明药理,施针砭,以除民之痛苦。此乃医道之基石,亦是多数医者毕生所追求。
那先生以为,可有更高明的境界?谢乔顺势引导。
张仲景放下茶杯,目光投向窗外。远处,城寨的建设仍在进行,夯土声、号子声隐约传来,充满了生机。谢中尉可知,疾病之源,并非仅仅在于人体本身?他不答反问。
谢乔作出思考的样子:先生是指天时?疫气?
天时疫气,固然是一方面。张仲景收回目光,看向谢乔,然,人居环境之污秽,饮食之不洁,情志之郁结,乃至起居无常,皆可为病所趁。譬如这水源,若不清,则易生腹疾;居所若潮湿阴暗,则易染风寒湿痹。百姓若能居有定所,饮洁净之水,食饱暖之餐,心气顺畅,何来许多疾病?
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一丝沉重:故而,真正的良医,不仅要能治已发之病,更要懂得如何治未病。引导百姓避秽趋洁,调和饮食,疏导情志,防患于未然。这城寨规划,沟渠通畅,饮水净化,便是治未病之举。
谢乔心中暗赞,这张仲景果然是超越时代的人物,已经有了后世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的雏形。她点点头:先生所言极是。与其病后耗费药石,不如事先强身健体,改善环境。只是
她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恳切:乔听闻先生志在行医问诊,救死扶伤。然先生可知,如今这天下,烽烟四起,百姓流离失所,十室九空,瘟疫肆虐。穷先生一人之力,一生所救者,又能有几人?与天下罹难之众生相比,不过万分之一罢了。
张仲景默然,这正是他行医多年,心中最大的痛楚和无奈。
谢乔站起身,走到他面前,目光灼灼:乔不自量力,欲为这乱世百
姓,寻一片安稳之地,建一方乐土。在此,百姓不仅要能活下来,还要活得好,活得健康。我欲请先生为上医,非为一人一家诊脉,而是为这一方土地,为这万千民众治未病。规划防疫之策,建立医护体系,教导卫生常识,从根源上减少疾病的发生。先生之才,若用于此,所泽被者,何止万千?先生岂有意乎?
这番话,比单纯的邀请更有力量,直接点亮了张仲景心中那盏治未病的灯火,并将其放大到了治一方的高度。
张仲景眼中闪过一丝意动,但随即便被深思所取代。他看着眼前这位年轻的女中尉,她的眼神真诚而坚定,提出的愿景宏大却又并非空谈至少在这莽苍山上,他看到了实践的可能。
他沉吟片刻,终是缓缓摇头:谢中尉之宏愿,张某深感钦佩。只是某家中多有羁绊。骤然易辙,参与这营建规划之事,恐非某所长,亦需时日适应。还望谢中尉容在下再思量一二。
谢乔心中略感遗憾,但也能理解。人才难得,尤其是张仲景这种级别的,强扭的瓜不甜。她露出一个理解的笑容:先生有先生的道,乔不强求。只是乔适才所言,绝非虚妄。若有一日,先生觉得,与其在下游奔波捞救落水之人,不如去上游修筑堤坝,阻止洪流,那么莽苍山的大门,随时为先生敞开。
她顿了顿,半开玩笑地补充了一句:当然,若先生只是想来此地采药,或者偶尔指点一下我这里,乔亦是扫榻相迎。
张仲景闻言,脸上也露出一丝笑意,气氛缓和了不少:谢中尉盛情,张某心领。若有机会,定当叨扰。
天色已晚,夕阳的余晖染红了天际。谢乔亲自将张仲景送到城寨门口。
寨门外,秋风渐起,带着山野的凉意和草木的气息。张仲景翻身上马,对着谢乔拱了拱手:谢中尉,保重。
先生,一路顺风。谢乔回礼。
马蹄声渐行渐远,很快消失在山道的拐角处。谢乔望着那个方向,轻轻叹了口气。招揽顶级人才这事儿,果然比看两个小时广告难多了。不过,种子已经播下,总有发芽的一天。
谢乔站在睢阳城的广场上,目光扫过眼前大批的工匠。她清了清嗓子,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
诸位师傅!谢乔开口,此去莽苍山,非为一日之功,乃是为建久安之家。路途或有辛劳,但我谢乔在此立诺,只要大家用心出力,绝不会让任何人饿肚子,顿顿有肉不敢保证,但管饱,绝对管饱!
底下人群一阵骚动。乱世之中,朝不保夕,管饱二字的分量,重逾千金。有几个面带疑虑的工匠互相看了看,其中一个胆大的扬声问道:中尉大人,听说那莽苍山是匪窝,我们去了,安全可有保障?
谢乔朗声回答:诸位是去建设家园,不是去冲锋陷阵,安全无虞。况且,建好的城寨,将来也是诸位的安身立命之所。她语气坦诚,目光扫过众人,带着不容置疑的信服力。
人群渐渐安静下来,不少人脸上露出了向往。与其在睢阳城里担惊受怕,不知哪天就没了活路,去一个承诺管饱且有未来的地方,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
好!我们跟中尉大人走!不知谁先喊了一声,随即应和声四起。
谢乔微微颔首,心中稍定。她当即下令,众人收拾工具行囊,在士兵的护卫下,浩浩荡荡朝着莽苍山进发。
抵达莽苍山城寨,眼前的景象让工匠们又是一阵心安。虽然简陋,但规划整齐,寨墙高筑,巡逻的士兵精神抖擞,确实不像寻常匪寨。谢乔没有耽搁,立刻将人手分派下去。
她亲自带着一队人进了附近的山林。就这片,树龄合适,木质也好。谢乔指点着,经验老道的伐木工立刻上前查看,确认点头。
叮叮当当的斧凿声很快在林间响起,伴随着拉锯的吱嘎声,一棵棵大树被小心放倒,剥皮去枝,由辅兵们合力运往寨内空地。
另一边,木匠们围着谢乔拿出的图纸,啧啧称奇。这叫榫卯?一位老木匠抚摸着图纸上的结构图,不用钉子,全靠木头自身咬合,倒是精巧,只是费工啊。
正是费工,才显牢固。谢乔解释道,我们要建的不是一时之居,是长久之所。这上下床,能省不少地方,宿舍也能多住些人。她看着图纸,补充道,诸位师傅手艺精湛,这想必难不倒大家。
中尉放心,保证做得结结实实!木匠们被激起了好胜心,纷纷拍着胸脯保证。他们拿起工具,量、锯、刨、凿,一丝不苟。木屑纷飞中,一个个精巧的榫卯部件渐渐成型,再被巧妙地拼接起来。不过几日功夫,第一批结实耐用的上下床就完工了,摆放在新建的宿舍雏形里,引来一片赞叹。
在工匠们热火朝天搞建设的同时,谢乔也没闲着。她指挥着人手在寨内规划出大片空地,然后神神秘秘地从【背包】里取出神奇土壤铺开。
把这些小麦种子种下去。谢乔将种子分发下去,这土嗯,肥力足,收成不会差。
众人依言播种,虽然对这黑黝黝的土将信将疑,但干活依然卖力。紧接着,挖掘蓄水池的工程也开始了。谢乔要求挖得足够深、足够大,确保能储存充足的水源,以备灌溉和日常之用。
随后,鸡笼、兔笼也很快被心灵手巧的匠人制作出来,选购回来的鸡崽、兔崽被安置进去,叽叽喳喳,给正在建设中的城寨增添了不少生气。猪圈也规划建设起来,谢乔甚至盘算着,等猪多了,还能做些腊肉、火腿,改善伙食,甚至外销。
看着城寨一天天变得充实、完善,谢乔心中那点作为基建狂魔的成就感油然而生。【背包】里的格子被各种物资塞得满满当当,她感觉自己活像个奔波在各个站点、身负重任的快递揽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