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作者:
宋公子晏 更新:2025-11-04 20:38 字数:2929
她挥手讓吏员继续忙碌,自己则信步返回了她在榆安的家。
榆安西城,属于谢乔的那座屋舍院门被推开。
这户屋舍是她通过係统建造的第一处住所,简朴却齐整,住着三个人:她,谢适,谢均。
她和谢适不在榆安的这段时日,谢均每日处理完縣府的公务,回来面对的便是这空荡荡的院落。如今,随着她的归来,这处小小的住所终于有了几分人气。
院内一人闻声抬头,正是谢适。
分别近一年时间,少年的身形拔高不少,或许是在荥阳负责接引流民,经历了世事磨炼,眉宇间褪去了些许不谙世事的稚气,站立时身姿挺拔了些,隐约透出一种不同以往的气质。
阿姐!谢适快步迎了上来,脸上是毫不掩饰的喜悦。
阿适看着似乎长进不少。谢乔打量着他,随口问道,在荥阳这一年可有何奇遇?听说你闲暇时还在读书。
提到读书,谢适脸上掠过一丝赧然,却又帶着点小小的自得:找了些书简来看,只是我认字不多,进展缓慢。他挠了挠头,不过比起以前,我始知书中真义,愈发爱看。
谢乔心中微动。在异乡,在那般环境下,竟能主动寻书自学,这份心思已属难得。她不得不感慨,读书改变气质这一点,在哪朝哪代都适用。
来,考校考校你。
谢乔来了兴致,也不拘泥形式,站在院中搬了根小木马扎,坐下问道,我说上一句,你答下一句。她略一沉吟,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谢适答得响亮,声音里透着一股子刚识文断字的兴奋与得意。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后面是?谢乔加大了出题难度。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谢适倒背如流,一气呵成。
这个他也记得清楚,看来确实是下过功夫背诵的。
谢乔欣慰地点点头,换了个方向:兵法可曾读过?
读过的。谢适点头。
上兵伐谋。
其次伐交,其次伐谋,其下攻城。
谢乔赞许地点点头,初不觉什么,突然反应过来,等一下,你再背一遍。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谋,其下攻城。谢适笃定地说。
谢乔:
谢适脸上充满了自信,自信得甚至讓谢乔产生了怀疑,怀疑自己这二十多年背的假书。
上兵伐谋,其次又伐谋,这背的什么跟什么,全然是死记硬背,没理解其中真意,且还记叉劈了。
好吧,没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亦非天纵奇才。谢乔心里那点不切实际的期望迅速落回了地面。
也好,资质平庸,心性纯良,在这乱世之中,或许更能安稳度日。她不需要他成为经天纬地之才,能平安健康,做个正直的人,便已足够。作为一个普通人,平凡地过完一生,未尝不是一种福气。
不错,知道用功就好,慢慢来。谢乔拍了拍他的肩膀以示勉励,不再继续这个话题。
目光转向院角那片的神奇土壤,上面绿油油的菜蔬长势喜人,叶片肥厚,色泽鲜亮,鲜嫩欲滴。
阿姐一路奔波,定然饿了!谢适像是想起了什么,眼睛一亮,自告奋勇地卷起袖子,我在荥阳学了做饭!今日讓阿姐尝尝我的手艺!
说着,他便一头扎进了旁边那间简陋却也五脏俱全的灶房。
谢乔有些意外,看着他兴冲冲的背影,心里倒也生出几分好奇。
不多时,一股香气味先从灶房飘了出来,浓郁的肉香,夹杂着熟油的香气。
这几年来,谢乔对食物的要求化简为繁,只要新鲜、能吃即可,不太在意舌尖上的满足。但她嗅到灶房中香气的变化,让她又提起了一些期待。
终于,谢适端着两个陶碗,小心翼翼地走了出来,脸上洋溢着期待与骄傲。阿姐,快尝尝!我炖的肉,还有青菜!
碗里的菜,卖相倒还算过得去。炖肉色泽深褐,看着颇有食欲。青菜碧绿,只是略有些蔫软。
谢适一脸期待地看着谢乔,眼睛亮晶晶的,仿佛等待着夸奖的孩童。
谢乔拿起筷子,先夹了一块炖肉。肉放入口,咬起来很硬,像是没炖到时候,且咸味极重,几乎盖过了肉本身的香味。她努力保持着面部表情的平静,慢慢咀嚼,然后咽下。
接着,她又夹起一筷青菜,菜梗倒是脆的,但同样的问题,盐放多了,而且帶着一股淡淡的焦糊味。
看来同样不具备下厨房的天赋。
谢乔放下筷子,看向一脸紧张的谢适,斟酌了一下词句,尽量温和地开口:阿适,这手艺很有想法。能自己动手做饭,已经很了不起了。阿姐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连择菜都不会呢。
她顿了顿,话锋一转,对了阿适,我听闻城中食肆最近好像推出了不少新菜品,许久未归,不如我帶你去下馆子尝尝鲜?
谢适:
正在这时,院门再次被人推开,谢均帶着一身尚未散尽的寒气和风尘走了进来。
他脸上带着几分明显的疲惫,但步履依旧稳健,眼神在看到屋内的谢乔和谢适时,露出一丝暖意。
主公回来了。他先是向谢乔行礼,然后对谢适点了点头。
阿均辛苦了。谢乔道,刚从长城那边回来的?
是了,谢均解下身上的厚重披风,随手搭在旁边的木架上,今日的[屋舍]建造任务都设定好了。如今不必十二个时辰连轴转,所以先回来了。他接过谢适递来的一碗热水,捧在手里暖着手,声音因路途奔波而略带沙哑。
这屋子,往日他一人独居,处理完公务回来,面对的便是清冷。此刻灯火下多了两个人,虽然谢适的厨艺不尽如人意,却实实在在地添了几分烟火气,有了些久违的家的感觉。
谢乔想起进城时看到的景象,榆安城里似乎都在筹备春演大联欢?但看街上挂着彩绸,很是热闹。
均遵照主公之前的提议,着手安排了。谢均放下水碗,神色恢复了一贯的沉稳干练,条理分明地汇报起来,如今大家温饱暂时无虞,百姓也该有些其他寄托,一来怡情养心,二来为聚人心。
细细说来。谢乔兴趣盎然。
谢均稍微整理了一下思路,继续说道:今岁春演之事,分二项。其一为百艺汇演,各聚落、部族及城中百姓踊跃献艺,计有歌舞、说书、杂耍等二十余类,更有各地乡音俚曲,民情甚为踊跃。
其二则为竞技之会。为促治下百姓交融,共襄盛举,特设十路劲旅同场较技。谢均的语速不快,确保谢乔能听清楚每一个细节。
他伸出手指,一一列数:长城沿线的阳关、玉门关、大方盘城、冥水河口、北塞山麓,这五处軍户聚落各自组一支,龙勒縣一支,榆安一支,关外温洒部族和勺夏部族各一支,最后一队,则是由軍中各部曲抽调精锐軍士构成,以彰武备。
谢乔静静听着,心下暗许。如此安排考虑得相当周全,将治下各方囊括无遗边关将士、内附部族、城郭居民乃至军中精锐,都能参与进来。
所设比试项目都有些什么?谢乔追问。
谢均答道:共择八项,皆为军民日常所习,可强健体魄之技。
他继而详述:牵钩,较众力。竞速,比疾驰。投石,验准的。蹴鞠,乃寻常嬉戏。角抵,显身手。举重,较膂力。更有军中要技,射术与骑术。
他又补充道:各项目皆设了名次和彩头,主要是些实用的布匹、工具、粮食和精肉。均欲借此激扬民气,强健其体魄。当此乱世,筋骨之强为立身之本。
谢乔听完,对这场即将到来的盛会心中有了更清晰的轮廓,竟然也多了几分期待。
安排得不错。她说道,目光中透出认可。
忽而又觉得少了点什么,她立刻嘱咐谢均,再令窑坊打造三式瓷瓶若干,分大、中、小三式,印縣府官印于其上,拔得头筹者赠之大瓶,亚军赠中瓶,季军赠小瓶。
谢均顿时领悟谢乔的用意,此乃荣耀,竞技者必竭力争夺大瓶!
不错。
在谢乔的原世界,任何赛事,不论大小,都会设有奖牌奖状,起到激励的作用,也有纪念意义。
但是奖牌的材料却是个问题,不可能提炼锻造金银铜,用铁又容易生锈,她更不具备造玻璃的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