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作者:
宋公子晏 更新:2025-11-04 20:39 字数:3085
王二本就是个暴烈性子,此刻听到对方不仅不给粮,还出言侮辱自己的主公,连带着把祖宗十八代都骂了进去,一股血气直冲脑门,想也不想就冲了上去。
袁军队率没料到这群饿得东倒西歪的家伙还敢动手,勃然大怒,举起手中的戟杆就砸了过去。
王二被砸得一个踉跄,额角顿时见了红。
这一下彻底点燃了所有曹军士卒心中积压的饥饿、屈辱和愤怒。他们虽然虚弱,但常年征战的血性还在,嘶吼着抽出腰间的环首刀,就朝着袁军扑了过去。
袁军士兵仗着人多势众,体力充沛,毫不示弱地迎了上来。
一时间,小小的粮仓门口,刀光剑影,拳脚相加。
口角升级为推搡,最终演变成了一场数十人的械斗。
虽然冲突很快就被闻讯赶来的双方将官强行弹压下去,各自拉开了自己的部下。但地上躺着的七八个呻吟的伤兵,以及那刺目的鲜血,彻底撕开了双方心照不宣维持着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大帐内,夏侯惇一拳砸在案几上,怒吼道:欺人太甚!袁绍这是要将我等赶尽杀绝!
曹操端坐于主位,他没有暴怒,反而异常的冷静。他知道,这一天终究会来。
袁绍计策很毒,就是要将他困死、饿死,逼他先动手,从而坐实叛乱的罪名,好名正言顺地将他这根眼中钉拔掉。现在,流血的冲突已经发生,再忍让,便是坐以待毙。
既已撕破脸皮,我等若再枯守营中,不出三日,必军心涣散,不战自溃。曹操,传我将令,全军将士,披甲执锐,出营列阵!
几乎是同一时间,袁绍的帅帐中,也是一片肃杀。
主公!曹贼麾下竟敢冲击我军粮仓,打伤我军士卒,此乃公然反叛!请主公即刻发兵,剿灭乱贼!谋士逢纪躬身进言。
袁绍怒极反笑,他猛地站起身,一把拔出腰间的佩剑,剑指帐外,厉声喝道:今日,我便要让天下英雄看看,背信弃义,图谋不轨,是何下场!
沉寂的大营瞬间被震天的鼓声和苍凉的号角声所取代。两支曾经的盟友,此刻正以最快的速度集结。
两军营寨之外的开阔地上,袁绍与曹操各自率领本部兵马,遥相对峙。
北面,是袁绍的三万大军。以方阵列开,旌旗如云,刀枪如林,金色的袁字帅旗在风中狂舞,威势赫赫。
南面,则是曹操的军阵。与袁绍的浩大声势相比,曹操这边显得有些寒酸。他本部兵马不过五千,此刻结成一个紧密而厚实的圆阵。人虽少,但军容整肃,令行禁止。
曹孟德!袁绍纵马出列,用马鞭直指曹操,声色俱厉地怒斥道,我待你如兄弟,你却背信弃义,暗箭伤人!先发檄文污我名声,又欲图谋害我性命!你这等阉人之后,果然是天生的无信无义,反复无常的真小人!
声音在旷野上回荡,身后袁军士卒立刻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怒吼:小人!无义!
面对千夫所指,曹操立马于阵前,闻言不怒反笑,笑声中充满了不屑与讥讽:袁本初,你自诩四世三公,名门之后,却色厉胆薄,好谋无断!身为人臣,不思讨贼,反欲废立君主,行此大逆不道之事,与国贼董卓何异?天下英雄,羞与你为伍!你非英雄,我早晚必擒汝!
竖子焉敢!袁绍气得浑身发抖,几
乎要从马上栽下来。
这惊天动地的杀伐声之外,是那些散布于战场四周,作壁上观的各路诸侯。
他们不是聋子,不是瞎子。从粮仓门口的流血冲突,到如今盟主与曹操的阵前对骂,整件事的来龙去脉,早已通过往来奔走的探马传遍了每一个角落。这不再是讨伐国贼的正义之战,而是一场因嫉妒、猜忌和权力倾轧而引发的丑陋内讧。
在所有观望的诸侯中,北平太守公孙瓒从头到尾,一言不发,静观其变。
他与袁绍素有嫌隙,两人在河北的利益冲突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当初他响应号召,率领精锐南下,一来是为博取天下名望,二来,便是为了亲自监视袁绍这个最大的竞争对手,防止其趁着讨董之机,在北方一家独大。
如今,亲眼目睹了袁绍是如何对待曹操的,公孙瓒心中最后一丝对这个联盟的幻想也彻底破灭了。
所谓的盟主,不过是个沽名钓誉、嫉贤妒能之辈。所谓的联盟,不过是一盘散沙,一群各怀鬼胎的豺狼。
公孙瓒第一个拨转马头,下令拔营,临走前冷笑道:袁本初气量狭小,刻薄寡恩,非人主之相!河北之地,有德者居之!我等便不奉陪了!
说罢,率领麾下白马义从,绝尘而去。
袁术帐中。
听着报回来的消息,从曹军借粮被辱,到双方械斗,再到袁绍和曹操阵前对骂,最后是公孙瓒拂袖而去,袁术则阴测测一笑,笑声中充满了幸灾乐祸。
就在这时,一个从容的脚步声从帐外传来,长史杨弘一袭青衫,深深一揖,恭喜主公,贺喜主公。
袁术斜睨了他一眼,喜从何来?
主公,杨弘直起身,不急不缓地说道,主公,如今联盟貌合神离,袁本初威信扫地,我等留于此地,已无意义。反倒是淮南一带,土地肥沃,百姓众多,却无强力之主。主公乃四世三公嫡脉,身份尊贵,正该占据此等膏腴之地,以为争霸天下之基业!
袁术眼中闪过一丝贪婪,杨长史所言,深合我心!传我将令,全军整备,拔营!
所谓的讨董,不过是个名头,趁机扩充自己的实力才是真。现在联盟瓦解在即,正是他脱身南下,抢占地盘的最好时机。
孙坚、鲍信等其余各路诸侯见领头的几人皆已离去,亦无心再留,纷纷收拾行装,带着各自的兵马和算盘,作鸟兽散。
轰轰烈烈的十八路诸侯讨董联盟,就此瓦解。
就在袁曹对峙、联盟崩溃的混乱最高潮,贾诩早已悄然消失在乱军之中。
贾诩轻装简从,一人一骑,目标明确:千里之外的睢阳。
他选择的道路,并非坦途。为了避开各路溃散的兵马,他多走崎岖小径。
一路风尘仆仆,他却目光沉静。
沿途所见,皆是人间炼狱的缩影。他路过一个村庄,想象中的鸡犬相闻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寂静和血腥味。成群的乌鸦在枯树上发出沙哑的叫声。几户人家的木门被粗暴地劈开,一个老者倒在自家的门槛上,双目圆睁,死不瞑目。
深入中原腹地,景象愈发凄凉。大片的良田早已荒芜,田埂上长满了半人高的野草。
饥饿的流民面黄肌瘦,眼神麻木,如行尸走肉般在田野间游荡,易子而食的惨剧每天都在上演。
而当他踏入睢阳地界时,风气豁然一变。
脚下的土路变得坚实而平整,明显经过了用心的修。
每隔十里,便有一座高耸的岗哨,上面有目光警惕的哨兵在瞭望。
道路上,开始出现三三两两的商旅,他们的牛车上装着粮食和布匹,虽然脸上带着行旅的风霜,却没有丝毫的惊惶之色。
偶尔有甲胄鲜明的巡逻队策马而过,他们军容严整,纪律严明,看到路人也只是投来审视的目光,并无半分骄横之气。
越是靠近睢阳城,这种秩序感便越是强烈。
城外数里,便有士兵设卡盘查,检查往来行人的路引和货物。
整个过程虽然严格,却丝毫不乱,负责盘查的士卒言语清晰,动作规范,没有一点吃拿卡要的市侩气。
排队的百姓和商贩虽然略有不耐,却都习以为常地遵从着指令。
贾诩默默地观察着这一切。
两相对比,高下立判。
一边是分崩离析人相食的炼狱,一边是井然有序民心安的治世。
贾诩勒住马缰,望着近在眼前的这座巨城,心中最后一点疑虑也烟消云散。
这便是他选择的明主,他渴望的根基,一个能够在这乱世之中,庇护一方生灵,并有能力重新建立秩序的根基。
来者何人?请出示路引!城门守卫的什长上前。
贾诩翻身下马,从怀中取出一枚看似寻常的木质令牌,递了过去。这并非官府路引,而是当初在荥阳分别时,谢喬给他的信物。
什长接过令牌,仔细端详片刻,脸色瞬间一变。他立刻躬身行礼,双手奉还令牌:原来是先生当面!失敬!请随我来!
穿过瓮城,外界的血腥与死寂被高耸的城墙彻底隔绝,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混杂着烟火气、食物香气与人声鼎沸的暖流。贾诩勒着马,跟在什长身后,脚步不由自主地放慢了。
眼前是一条足以容纳八驾马车并行的青石主道。街道两旁商铺林立,人流如织,叫卖声、孩童的嬉闹声、车马的喧嚣声交织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