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作者:
糖油粑粑真好吃 更新:2025-11-07 09:07 字数:3088
为了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把自己所知的急救法子以最快的速度传授给疡医医师们,李三娘决定轻理论,重实践。
所以,上午给诸位医师把急救讲了个囫囵个儿的李三娘,下午就带着众医师到了医帐里头。
这军营里的医帐里最不缺的就是伤员。
李三娘从刀割伤开始,头颈部、躯干、四肢、手足,各个不同部位的刀割伤,要如何清创、选择什么样儿的缝合技法,用什么样儿伤药,最后如何包扎。
都统统一股脑儿的做给人看。
“这膀子上包扎法子不错啊,我瞧了那个小兵稍稍活动些,都不怎么有影响。”
“我倒是觉得,这何种部位,怎样的深浅,选择不同的缝合技法这点儿很是难办。
这实在考核医师的临场分辨和反应能力了。
我觉自己个儿现下接触这些,还不怎么能适应。”
“嘿,你瞧瞧,郑医师多厉害!
早前我还笑话他自己花钱打那些器具是做了傻子了,这会子人家能直接上手,受李医师指点,可见我才是那个傻子。”
“诶儿,我可是从孙头儿听来的消息,可不是营里每一个医师都能跟去的。
估计最后得优中选优了,我这样儿的,可能不太行。”
“哎哟儿,你好好说说,孙头儿怎么说的?”
“这回打西突厥,说是上面有了一种利器,绝对制霸战场,肯定打的轻松,赢的妥妥的。
咱们啊,要是能跟去,等大军回返,论功行赏,少说能升两级,要是厉害,说不得三级都行!”
李三娘和已经掌握了李三娘大半技术的李二兄在医帐里忙活开了,希望能把自己知道的所有都一股脑的塞进围观的疡医脑中。
这一天给李三娘和李二兄忙活的,李三娘觉得自己这一天里说的话,都要赶上往常三个月说的了。
在返回长安城的路上,李二兄倚靠在车厢上,握着水囊咕嘟咕嘟喝了好几大口,才算把口干舌燥的那股子难受劲儿给缓解了。
“得亏你早前就弄好了那急救的小册子来,要不然这一回可真的是不知道该怎么弄得好了。”
“多赖二兄给忙活着印刷的事儿,这事儿二兄你必得领功。”
李二兄咧嘴笑了,转而想起这一天里在军营里的事儿:“三娘,你说的真对。
这技法果然是得在真人身上实践才能更有提升的效果。
我这一下午在医帐里给那些兵士动的手,我都觉得比往常在家用那猪肉皮练习的时候更有你说的手感了。
若是再有这般好的机会多好啊,想必我的医技也能有大幅提升。”
李三娘睁开刚才闭目养神的眼睛,看着面上看着疲惫,但神色里带着兴奋开心的李二兄,“那可不是。
咱们这个行当本就是靠经验积累起来的,越是接触的多,越是能更好的救治。
尤其是这急救,拼的就是一个快准好,自然是实践越多,就越厉害了。”
兄妹俩你一句我一言的,聊了大半路,最后李二兄才一拍脑门说:“三娘,今儿个忙昏了头,竟是忘了去瞧瞧大郎在军营里过得好不好来。”
李大郎早前被李大兄送进了军营,这一批招兵而来的郎君都是要跟着去打西突厥的。
也怪不得李二兄挂念了,毕竟以后李大郎要去参加战争。
这战争,哪里有不死人的呢?
李三娘这时候也才反应过来!
“哎哟,二兄,我就没想起来这回事。”
李三娘赶紧撩开车帘,往外一看,这马上就要进城了,天色渐暗,就算这时候再返回军营,也是来不及的了。
“算了,算了,大嫂说过临行前,会给大郎放假来,到时候咱们再好好叮嘱一番大郎,多给他准备点儿东西。”
李三娘点头,只能如此了。
而当天吃完了晚食,李三娘就想抱着露珠儿回屋休息的时候,十九却是跟了过来。
李三娘一看这架势就知道,十九这是有事儿来找。
把露珠儿递给秋香抱着回屋,李三娘就和十九站在自己的院子里看着月亮说起话来。
“怎的了?
你每次往我这儿来,必是有事儿的。
说吧,咱们这关系,有事儿你尽管说就是。”
往日里开朗大方,爱与人玩笑的十九,现在这会子却是有几分忐忑不安的模样。
李三娘看的出奇,觉得这得是什么事儿啊,才能让十九有这般形态。
犹豫了半晌儿,李三娘也没催促,十九鼓足了勇气,才抬头看向李三娘问道:“三娘子,这几次跟着你去军营里头,瞧见你给那些疡医授讲,我觉得你讲的那些都十分有趣儿。
我想跟着学学,行么?”
李三娘面对十九神采奕奕,好似要发光的眼睛,心里十分突然。
“啊?
十九,你想做个疡医啊?”
这时候十九却是摇头,赶紧开口解释说:“不是,三娘子,我想做你说的那种行军打仗的时候跟着上战场救人的医师。
嗯,应是叫军医吧。”
李三娘笑了,好家伙,原来自己一直想找的弟子就在自己身边了!
真是一叶障目了,十九多好啊,聪明,年轻,会武功,人情世故上还很会来事儿,这简直就是个满分十分的绝佳好弟子啊!
“好说,好说,你有心向学!
那我肯定愿意教你!
你要愿意拜我为师,那我就直接收你就是。
你要觉得拜师麻烦,那也无所谓。
我李三娘传道授业,从不拘泥于师徒关系。
只要你有心向学,我愿意倾囊相授!”
十九多会办事儿啊,李三娘的话音刚落下,十九就直接低头躬身行礼,口称:“师傅!”
第423章 为母之心
李三娘收了十九为弟子的事儿,第二日一大早李三娘就瞅着时机和李父李母他们说了。
众人对此都不惊奇,毕竟十九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好苗子。
“等有机会,再同你正式介绍一下你的小师姐和二师姐来。”
十九笑呵呵的应着这事儿。
李三娘就把那急救册子给了十九一份儿,“你回去仔细琢磨琢磨,有不懂的地方尽管问我。
到时候我再去军营的时候,你也跟在一边儿仔细瞧着些。
白日里,我和秋香去医堂当值了,你倒是可以直接去武侯铺旁的医堂里看看,我跟咱们坊的王医师打了招呼了,你尽管去就是。”
今儿个李三娘下值回家,又得到一个好消息:李二郎中了!
李二郎去考的那算经科,中了!
取十人,李二郎排在第三上,喜报都被衙差送上门了。
白日里,李二兄高兴,还特意买了炮竹放了,引得街坊邻居都来问是怎么了。
等得知是李二郎中了科举,以后就是能吃上官粮的人,都纷纷拱手恭贺。
李大嫂高兴的不行,站在一旁被那些婶子大娘恭维的眉梢都透着喜意。
“人家可说了,何时上值?”
“说是因着公务繁忙,急着用人,只给了三天准备,到时候直接拿着这帖子就去报道去。”
李二郎举着手中的帖子对着李三娘回话。
李三娘想了想就说:“怕不是要用你们去计算粮草耗费什么的吧?
不论如何,都是个大喜事儿!
晚食别做了,咱们外头到馆子里头去吃啊。”
最后,一家子叫上了隔壁的秦娘子,加上后院儿住着的梁老医师、邵阳小少年,以及一直深居简出,修养身体的房承先,就去了坊里名气最大的酒楼要了包间,开了三桌,好好庆贺了一番。
等三日后,李二兄去送了李二郎上值,果然,等李二郎当日下值回来就说:“让小姑说着了,真是因着要打突厥的缘故,户部人手不够,才用这科举招了人回来使唤的。
今儿个刚到那儿,就有一郎官带着去了兵部协理司见了徐三郎君(徐敬真)。
徐三郎君给我们十人每人发了一张卷子,都是算题,一个时辰为限,来让我们答题。
最后,按着结果,就只留了加上我一共三个人。
徐三郎君是说,明日直接去他那里上值就是,说是等忙活完了这些事儿,再看户部是如何分配我们的。”
听李二郎这么一说,李三娘心里就真的是有些囧囧的了。
这着实没想到李二郎竟是到了徐敬真手底下干活了。
不过,李三娘想到徐敬真那可真是光明磊落真君子,应是不会对李二郎过于关照或是穿小鞋的。
“徐三郎君有大才,又是世家贵族里第一个被圣人招揽的,一启用就是兵部协理司,是为圣人心腹。
虽然徐三郎君与咱们家有些渊源,但他定不会对你过于关照的。
你能留下,也是靠着自己的算才。
二郎,平常心,放平了心,带着谦虚的姿态去学习,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