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举文男主的嫡兄 第347节
作者:
栗银      更新:2023-12-23 14:52      字数:3103
  这几个月发生了很多事,大多需要他亲自过问,搞得他精疲力竭,只想一个人待着,好好休息一下。
  “罢了,跟你说再多也没用,你早就被宋氏养左了性子。”
  “来人,赵洋意图弑君,着打入大理寺牢狱,择日处斩。”
  具体是哪一日,就得看他的心情了。
  赵洋的身世过了明路,御林军也不如以往尊敬有加,直接扛起他直奔大理寺而去。
  赵洋仿佛被打击得不轻,全程毫无反抗,只口中念念有词。
  “不可能,母妃说那些都是她派去的人。”
  “母妃人微言轻,为了不引起皇后的注意,只能暗中让人保护我。”
  “父皇眼里心里只有赵澹一人,我什么都不是。”
  恍惚之间,赵洋想起很多年前,在他很小的时候,宋氏一边用指甲掐着他的胳膊肉,一边恶狠狠地说:“你就是个野种,都是因为你,我才不得陛下的宠爱!”
  那时的他什么都不懂,只含泪抽泣。
  现在想来,原来是这个意思。
  赵洋被御林军抬着往前,忽的哈哈大笑。
  笑声痴狂,听得人头皮发麻。
  苏源无声轻叹,收回落在赵洋身上的目光。
  犹记得当年从松江府回京述职,和还是怀王的赵洋狭路相逢。
  彼时的赵洋风度翩翩,俊美儒雅,颇有几分闲云野鹤的超脱世俗之感。
  若非他提出以自家庶子和元宵定亲,苏源还真看不出他心怀鸿鹄之志,欲与太子争锋。
  那时匆匆一见,更没想到多年后会因为赵洋野心的暴露,而牵扯出一系列连锁事件。
  对苏源等一众臣子而言,是绝对相当的好事。
  他们察觉到扶桑国的狼子野心,在大势未成前将其扼杀在摇篮里。
  可对弘明帝而言,便是好也不好。
  绿云罩顶是一回事,更多的应该是失望。
  这个由他亲眼看着长大的孩子,最后还是在亲生母亲的引导下,一步步走上绝路。
  思绪流转间,苏源听到弘明帝说:“今日之事到此为止,福阳宫到底因何失火,还请皇后查明。”
  皇后福了福身:“臣妾谨遵陛下旨意,另外马氏......”
  提及马氏,苏源随大流地看向马氏。
  猝然回首间,脑中倏地爆发出一阵尖锐的嗡鸣,激得苏源抬手捂住耳朵,面露痛苦之色。
  弘明帝注意到苏源的异样,关切询问:“承珩怎么了?”
  苏源想说“微臣无碍”,又被一股陡然窜起的电流刺激得口不能言。
  宛若一只无形的大手,带着绝对不容置喙的力量,将苏源的意识拉入深不见底的漩涡。
  彻底失去意识的前一秒,苏源隐约听到有人急切地呼唤他的名字。
  苏源置身于不见五指的黑暗中,被那只大手拉拽着前行。
  意识浮沉混沌,四肢更是轻飘飘如同棉絮一般,连抵抗的力气都没有。
  令人不适的吸入感不知持续了多久,一段轻灵的乐声传入耳中。
  意识下沉,光亮随之而来,刺得苏源不得不半眯起眼,以缓解强光给眼睛带来的不适。
  再睁开,眼前是纷华靡丽的宫殿。
  乐师弹拨着琴弦,舞姬在乐声中翩翩起舞,脚腕上的铃铛清脆作响。
  苏源忙不迭移开眼,发现殿内除了乐师舞姬外,还有三个男子。
  正要上前,舞姬脚步一转,抬高的手眼看就要打到他身上。
  苏源躲闪不及,已经做好逃窜的准备,却见那舞姬的手从他身上穿过。
  再看那舞姬,压根没发现他的存在。
  苏源低头看着自己,陷入沉思。
  ......难不成他隐身了?
  经过两次尝试,确认在场所有人都看不到自己,苏源就放开了,直奔那看不清面容的三个男子走去。
  走近后,苏源惊觉这三人竟是赵进、梁盛还有梁守海。
  他们身边各坐着两个衣着暴露的女子,娇笑着喂他们喝酒。
  嘴对嘴的那种。
  这副场景,堪比传说中的酒池肉林。
  苏源胃里一阵翻涌,索性挥袖而去。
  出去后,苏源发现这里是皇宫。
  逛了一圈后,发现整个皇宫都没有弘明帝、太子还有赵琼等人。
  苏源站在荒废凄凉的东宫门口,心底升起一个不可思议的猜测。
  ——他极有可能又回到了原剧情中。
  一如当年他金榜题名后,梦回第一世那样。
  所以,他们都不在了吗?
  苏源找了很久,一无所获,又回到了赵进所在的宫殿。
  酒池肉林依旧存在,好在那些女子退下了,只他们三人边喝酒边说话。
  “......多亏有你们,否则朕如何能除掉赵澹,顺利登基为帝。”
  梁守海和梁盛相视一笑,前者的笑脸是一如既往的伪善:“只因天时地利人和,还有陛下的英明果决......”
  从他们的谈话中,苏源得知赵进和马氏狼狈为奸,让赵澹感染上痘疹。
  从确诊到离世,中途只有短短三天的时间。
  白发人送黑发人,弘明帝大恸,自此一病不起,不到半个月就抑郁而终,皇后也紧随其后。
  弘明帝死前遵循立嫡立长原则,将皇位留给了赵进。
  可苏源知道,马氏是赤钰的人。
  那是不是意味着,原书中赵澹英年早逝,和赤钰......准确来说,和赤钰背后的扶桑国有一定关系?
  再看一脸洋洋自得的赵进,苏源颇看不上他,被人卖了还给人数钱的蠢东西。
  索性仗着自己被施加了隐身buff,走到赵进面前狠狠锤了他几拳。
  正准备再给梁盛父子几拳,眼前画面陡然一转。
  ......
  赵进已死,已逝的刘贵妃次子在梁盛的拥护下登基为帝。
  梁家作为外戚,一时间风头无两,成为人人奉承的存在。
  被捧得过高,难免失了警惕,以致于幼帝和梁家都死在了赵洋这只黄雀手中。
  赵洋率领私兵发动政变,顺利成为新帝。
  成为九五之尊后,赵洋彻底暴露了本性,自私自利,残暴不仁,宠信奸臣宦官,任由他们戕害朝中忠臣。
  满朝文武人人自危,天下百姓亦是怨声载道,赵氏皇族的统治摇摇欲坠。
  而赵洋对此全然不知,竟在道士的忽悠下开始炼丹,将朝政全盘交托给了奸臣宦官。
  奸佞误国,百姓民不聊生。
  终于在赵洋登基的第三年,百姓开始反抗,民间出现多股起义军势力。
  赵洋得知后怒不可遏,派兵前往镇压,并残忍坑杀数万起义军。
  此等残忍行径,逐渐让朝臣、百姓对他冷了心。
  但是当扶桑国举兵入侵时,所有人还是毫不迟疑地举起武器,守卫他们的家国。
  奈何弘明帝大力推行的新政难产而亡,本可以成为明君,带领靖朝走上新高度的赵澹也死了。
  在弘明帝的父皇,赵进以及赵洋的挥霍无度下,国库空虚,连军饷军需都填补不起,靖朝大军压根没有与之一战的能力。
  还是林璋、孙见山、范诩等文臣,以及宋竟遥等武官带领十多万残兵败将殊死抵抗,才勉强击退扶桑大军。
  靖朝险胜,可代价是以上所有人战死沙场。
  十八万大军死得只剩五万,剩下的这些也大多落下了终身残废,再无法上战场。
  苏源看着林璋等人一个接一个地倒下,满腔悲怆无处发泄,化作滚烫的热泪滴落而下,洇入被血染红的泥土中。
  然而这还没有结束。
  赵洋丝毫没有意识到靖朝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依旧沉溺在丹药和酒色之中。
  终于在某一天,他吃了一瓶丹药,连召五位嫔妃侍寝。
  一个激动,马上风死了。
  赵洋的死极不光彩,本就对他失望的朝臣匆匆将他葬入皇陵,迎赵洋之子登基。
  赵洋之子勉强算个守成之君,就在满朝文武以为靖朝在新帝的带领下会越来越好的时候,杭州府封锁多年的港口被上百艘海船冲破。
  杭州府知府以及当地驻军以血肉铸成围墙,死守半月,终究敌不过五国联合而来的军队,死得一个不剩。
  五国联军在杭州府大开杀戒,一路向京城挺进。
  大军所经之处,一片哀鸿遍野,血流成河。
  苏源已经数不清多有少百姓死在五国联军的手中,只机械性地跟着大军一路北上。
  眼看大军攻入京城,摘下新帝的首级,砍杀无数朝臣百姓,苏源已经流不出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