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回城之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第103节
作者:
骊偃      更新:2024-02-18 16:16      字数:4208
 
  苏子瑜放好行礼过来,闻言一怔,紧跟着道:“那我也不去了。”
  云依瑶气得拍了下儿子:“你不说劝劝,跟着瞎起什么哄啊!”
  饶是苏老在来的路上已有了几分心理准备,还是被懿洋的毫不在意的态度惊了下:“懿洋,少年班录取的都是跟你和子瑜一样的少年天才,你……”
  “苏爷爷,你别劝了,我是不会离开家的。”
  苏老一愣,随之面露惊喜道:“那要是在京大办,你是不是就去了?”
  懿洋想了下:“嗯。”上少年班,也不是没有好处,有它打掩护,很多事他都可以着手做了。
  而且,这次丁家事件,也让他意识到,权力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一柄压在普通人头上的利器。
  不过,不上也没什么,想着,懿洋道:“苏爷爷,少年班在中科大开设,自有他的道理,你也不用去做什么,我现在已自学完高中课程,我准备参加今年的高考,若是因为我的年京市几所大学都不收,我也可以挑了感兴趣的课程,去京大旁听。”
  苏老看他条理清晰,对未来自有打算,而颜明知和颜东铮夫妇谁也没说什么,无言地叹了口气,没在劝说。
  张栋帮着宰杀了两条鱼,一只鸡。
  沐卉等鸡汤和粥熬好,端下瓦罐和钢筋锅,做了个大盘鸡,炒了道鸡杂,云依瑶帮着拌了盘素三丝,还有最后一道酸菜鱼要做。
  几个孩子和张栋坐在院子里,烤了鱼、虾、土豆片和洋葱,没一会儿,颜东铮丢在碳火里的土豆红薯也好了。
  还没开饭呢,几个小家伙已吃得肚儿溜圆。
  第66章
  与之同时, 苏老被颜明知父子请去了正房。
  客厅里,颜东铮拿出云省带回的普洱,点上小碳炉泡了壶茶。
  颜明知拿了烟给苏老:“俊彦的伤怎么样?这几天忙着, 我也没来得及过去看看他。”
  “他一个小孩家家的, 哪需要你去看望。”苏老笑着抽了根烟点燃, “已经渡过危险期, 医生说他身体素质好, 在住个半月就能出院回家休养了。”
  “那就好。”颜明知自己也点了根烟在手,“等他伤好后, 直接搬来吧。我前几天已经跟京大附中那边打过招呼了,那边给了几个名额,到时,让他转过来, 在这边读初二。”初八那天去报道,他就把几个孩子的名额找师弟弄到手了。
  俊彦这事, 他是初九那天晚上听儿媳说云依瑶想让大儿子也住过来,跟师弟去了个电话,托他办的。
  当天他是想跟儿子说的,只是儿子考虑得也没错, 不管能不能进京大附小、附中,三个孩子的户口都得上。
  而买房, 更是他一早就有的打算。
  苏老听得一愣, 那敢情好:“给你添麻烦了。”
  颜明知摆摆手:“子瑜呢,去少年班吗?要是不去, 可以跟懿洋一起读高三, 参加今年的高考。”
  苏老知道今年的高考在七月份,要是留下, 那子瑜下半年就可以读大学了。
  他们老苏家还没有出过一个大学生呢,苏老握烟的手抖了抖。先开始,他之所以那么热情地为孙子打听少年班的事,是因为子瑜跟别的同龄人玩不到一块,他思维敏捷,爱做一些别人理解不了的实验,与整个大院的孩子都格格不入,好似一个异类。
  少年班、少年班,顾名思义,聚集的都是跟孙子一样的天才少年,这样他进去了,不会觉得孤单、寂寞,他说的话、他做的事,有人理解,也会有人参与。
  可现在不一样了,留下,他身边有懿洋。
  懿洋的智商比子瑜还高,动手能力比子瑜更强,子瑜跟他在一起,是互相学习,亦是互相欣赏。
  再加上,身边还有颜明知这样一位留学归来的京大经济学教授在,真要有什么不懂、不会的,便是颜明知教不了,京大其他系的教授看在颜明知的面子上能不教吗?
  这么想来想去,吃饭的时候,苏老就问孙子:“子瑜,懿洋不去少年班,你呢?你想去吗?”
  苏子瑜毫不犹豫地摇了摇头:“不去!”一个全然陌生的地方,面对一群全然陌生的人,谁知道能不能找到像懿洋这样的知己,而且他也不信有人的智商、学习能力、动手能力比过颜懿洋,与其面对一片未知,不如把握现在,“我要跟懿洋一起参加今年的高考。”
  云依瑶原是想说什么的,一听这话,立马各夹了块鱼肉给他和懿洋:“加油!对了,小卉,上次不是说给你们找保姆吗?老苏说他有一位战友,想过来。”
  “夫妻一起吗?”
  “对,只是……他家有两个孩子,男孩15岁读初一,女孩九岁读小学二年级。”
  沐卉瞅了颜东铮一眼,婉拒道:“这怕是不合适吧……几个孩子相差不大,一起上学,一起吃住,虽说工作平等,可十来岁的孩子正是敏感的时候,我怕他家的两个孩子心理上会有落差……”
  云依瑶一想,可不是吗:“那我再找找。”
  “不用找了。”苏老道,“张栋,你明天去趟大王村,把大海夫妻带来。”
  说罢,苏老转头跟颜明知父子道:“我说的这对夫妻,没有孩子,男人叫王大海,41岁,原是我的警卫员,因伤退伍回了老家,他老家就是咱京郊的大王村。他爱人呢,叫宋梅香,原是御厨的后人,烧得一手好饭菜,就是成份上有点不好。”
  一家人可不看什么成份不成份,一听是御厨的后人,沐卉秧宝竟革的双眼都亮了。
  “明天上午过来吗?”竟革迫不及待道,“能不能一早就来,虾还有好多,我想吃虾饺。”
  苏老哈哈笑道:“那让你张叔叔一会儿就去接好不好?”
  “好!”秧宝和竟革齐齐点头。
  沐卉跟着道:“颜东铮,等会儿吃完饭,你把旁边屋子的地暖烧上。”
  颜东铮点点头,扭头对苏老道:“会不会急了些?”
  苏老轻叹:“俩口子在家不受待见,因着梅香的成份,大海他娘已经多次让他和梅香离婚了。早点过来也好,少受点罪。”一大家子十几口人,差不多全靠俩口子伺候了。
  颜东铮略一沉吟就明白了:“那小张等会儿你过去接人,先别说来干嘛,也别告诉他们我家的地址。”
  张栋立马应了声。
  “放心吧,”苏老道,“大海不是愚孝的人,他是带着梅香没地方去,不得不跟一大家子挤住在一起。”
  颜东铮不解道:“他当兵多年没存点钱?”手里有钱,还怕在村子里找不到片宅基地盖房子,分家搬出来。
  “他哪有什么钱啊,”苏老再次叹了口气,“刚入伍那会儿吧,每月津贴六元,后来调到我身边了,警卫员的工资也不高,再加上他不在家那几年,梅香被他老娘欺负的身子亏损得厉害,退伍给的补助都给梅香看病了。我让张栋送钱,他也不要,脾气啊,那是死硬死硬的。有什么不满意,你们也别顾着脸面,该说说,该骂呢,让你爸成骂了。他心大,也被我骂皮实了,不会往心里去。”
  这下,一家人对他的性子都有些了解,至于宋梅香,苏老接触过两次,说是一个很温婉的妇人。
  送走苏老、云依瑶和张栋,沐卉收拾厨房,颜东铮给餐厅旁边的房间烧上地暖,颜明知带着几个小家伙出门溜达消食,吃太多了,一个个挺着肚子懒洋洋地跟在他身后。
  今天十一,还没有几天就到元宵节了,街上很多小朋友放起了小炮,打起了红灯笼。
  秧宝也想要红灯笼,竟革原来的小炮都放完了,他还想再要些,颜明知承诺明天带他们去买。
  走了二十多分钟,秧宝就晃着爷爷的手问道:“王伯伯和宋阿姨该来了吧?”
  “没这么快,张栋不得先把你们苏爷爷和云阿姨送回家再去郊区,到了地方,人家不得收拾收拾。”
  “哦。”
  又玩了十几分钟,一行人才往家走。
  沐卉已帮子瑜铺好床,挂好了帐子,见几人回来,她道:“子瑜,箱子婶婶没动,你看要不要我帮你把衣服挂进衣柜?”
  “谢谢婶婶,不用了,剩下的我自己来。”
  “行。”沐卉接住扑来的秧宝,摸了摸她的肚子,还有点鼓,“要不要吃片消食片?”
  “不用,妈妈,宋阿姨还没来吗?”
  沐卉失笑道:“哪有这么快。”
  “那他们住的屋子收拾好了吗?”
  “小操心精!”沐卉点点闺女的小鼻子,笑道,“你爸把地暖烧上了,屋子前天刚打扫过也不脏。”
  沐卉说罢,扭头问颜明知:“爸,你说我要不要给他们铺上被褥?”
  颜明知想想,既然家里父母对他们那么刻薄,能拿的行李应该不多:“把你们从云省带回的被褥,给他们抱去一床。”
  “好。”沐卉放下秧宝去屋子里开箱拿被褥、床单、枕头,秧宝哒哒跟着,没席子,她帮忙抱了叠报纸。
  铺好床,沐卉打水把床头,杂木大衣柜、樟木箱和一套桌椅擦了擦,然后,又提了瓶热水和两个茶缸放在桌上,洗脸盆和毛巾也拿了套搁在盆架上。
  “好了,”沐卉阖上门,牵着秧宝的小手往洗手间走道,“咱先洗漱,洗完再等。”
  昨天刚洗过澡、洗过头,今天只需刷牙洗脸、泡泡脚,抹上香香就可以了。
  完了,沐卉抱着她去正房,刚在沙发上坐下看会儿电视,人便到了。
  竟革比谁跑得都快,先一步冲到大门口打开了门。
  屋檐下挂着两个大红灯笼,灯光下,只见一高大的汉子,扶着个瘦小的妇人下了吉普。
  沐卉抱着秧宝迎了出来。
  张栋从车里下来,笑道:“沐同志,秧宝竟革,来给你们介绍一下,这是王大海、宋梅香同志。”
  王大海扶着妻子过来道:“沐同志。”
  宋梅香率先掏出两个红包塞给了竟革和秧宝:“有点少,别嫌弃。”
  两个小家伙齐齐摇了摇头,抱着两手跟招财猫似的拱了拱:“王伯伯、宋阿姨新年好!”
  “新年好、新年好!”
  沐卉笑道:“王同志、宋同志,快进屋。”
  说罢,沐卉抱着秧宝转身,领他们往院里走,竟革过去帮张栋拎了个网兜。
  还真让颜明知猜对了,没带什么行李,一人带了身换洗衣服和一个饭盒,匆匆就来了。
  将两人让进正房的客厅,跟颜明知父子说话,沐卉放下秧宝,私下问张栋:“他们吃晚饭了吗?”
  “吃了。不过,农家饭也就中午一顿干的,早晚一碗稀粥配咸菜。”
  又聊了两句王大海村里的情况,张栋便告辞走了。
  沐卉关上大门,去厨房给二人下了锅鸡蛋面,晚上剩的菜还有不少,她捡着卖相好,没怎么动的几样热了两碟放在托盘上,和两大碗面一起端进了他们住的卧室。
  时间不早了,颜明知跟他们略寒暄了几句,开始说工资待遇,试用期一个月,这一个月,一人18块钱;一个月后,若是双方都满意,每人涨到25元,一季两身衣服。
  谈完,秧宝和竟革自告奋勇地一人拉着一个带他们去前院,还告诉他们洗手间在哪、厨房在哪,明天都想吃什么。
  第67章
  王大海夫妻来时, 懿洋和子瑜在卫生间洗澡,出来经过新烧起的屋子,听着竟革秧宝叽叽喳喳地跟人说着什么, 知道人来了。
  懿洋抬手敲了敲门。
  没等王大海夫妻说话, 秧宝已脆生生道:“请进!”
  懿洋推门和子瑜进来, 给两人见礼:“王伯伯、宋阿姨, 新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