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摊煎饼开始当厨神 第159节
作者:年糕粉丝汤      更新:2025-05-16 08:39      字数:4008
  你还别说,味道都还不错。
  除去那道焦糖林檎味道里带着淡淡的苦涩,让人有些吃不惯,其他的味道都不错,引得众人围聚在那,吃得不亦乐乎。
  不过他们夸赞也没用,失败品的始作俑者简云起和春姐儿红着脸,羞窘得脚趾头都要扣出洞来。
  他们咬着牙,继续认真琢磨。
  在简雨晴手里无比听话的糖浆,在他们手里总是会偷偷露出点异色。
  不是过火,就是火候不到。两人不得不一遍一遍反复尝试,随着时间推移渐渐把糖色的各种状态牢记在心。
  挂霜,成功;拔丝,成功;冰糖葫芦成功!等两人接连成功做出对应吃食,天已黑了大半,院里也燃起了灯。
  “师傅,您瞧瞧。”
  春姐儿长舒了口气,终于有心抹了抹额头上的汗。
  正当她喜不胜喜地端起吃食,准备送到简雨晴跟前与她看看时,春姐儿耳边响起阵阵掌声和欢呼声:“春姐儿好厉害!”
  “练习到现在才成功,太不容易了。”
  “春姐儿累了吧?快快快,赶紧坐下喝口水。”
  “云哥儿也是,太厉害了!”
  “你们平日也是这般练习的?真真是厉害!”
  村民们呼啦啦地涌上前来,七嘴八舌的说着话。起初他们还觉得逗趣好玩,可随着时间推移,村民们的眼神也渐渐变了。
  且不说简云起,春姐儿也是在村里人眼皮子底下长大的。曾经柔弱的姑娘如今已是能提着锅子,挥舞着炒菜勺,一个时辰愣是连水都没喝上一口,没有停歇地不断制作。
  这本事,谁看了不得举个大拇指。
  春姐儿被这么多邻里围着,脸颊上泛起一抹红晕。她磕磕绊绊回答着:“还好,不,不累吧?”
  “我都习惯了。”
  “这就是练习,大家平日也都是这样的。”
  “哪有春姐儿说得这么简单。”
  “换做我,怕是练习三五天都没结果。”也有人自吹自擂,不过马上就遭到旁人白眼:“你想啥呢你?其他火候啥的不说,你去拿锅子翻炒翻炒。”
  春姐儿说得简单,明眼人看在眼里却是知道有多困难。他们七嘴八舌,连连赞誉,直到见春姐儿脸颊烧到耳朵根,垂下脑袋以后才莞尔一笑。
  村民们目光落在那各色各样的糖食上,纷纷转移话题:“原来这糖浆还有这么多不同的做法。”
  “就是就是。”
  “这糖葫芦我吃过,糖炒山楂却是没见过的。”
  有村民张了张嘴,最后没说话。
  教他们说这方子放到城里,也能赚上不少钱,而晴姐儿就这么直接教给春姐儿了。
  春姐儿,可真有福气啊。
  村民们内心感慨,忍不住又逗了春姐儿几句。还是简娘子见她脸皮薄,又看时间差不多,连忙轰走叽叽喳喳说话的村民们,还了两人一片清净。
  春姐儿也抱着堆吃食,回了自家。
  春姐儿娘听邻里说了一嘴,心里又是得意又是自豪,同时还有些心疼。
  她接过吃食,拉着春姐儿在炕上坐下,然后低下头看女儿的手——春姐儿的手指节粗大,遍布老茧以外还斑斑驳驳的,好些都是烫伤留下的痕迹。
  对于农妇来说,手粗糙也正常。
  只是春姐儿娘却是知道大有不同,她与村里其余农妇想法略有区别。
  不少邻里都觉得女儿家得多学点活计,打小就开始训练做家事刺绣织布乃至种田活计,往后出嫁才能得婆家看重。
  而她却是觉得女儿出嫁后总会遭婆家磋磨,还在家里时就让她们过得松快些。虽然她教给女儿家务刺绣等活计,但自家里的事都是自己操持,不让女儿来做的。
  无论是春姐儿还是夏姐儿,那手都是细嫩嫩的。春姐儿娘抚着女儿手背,心里疼得厉害:“我的儿,受苦了。”
  春姐儿浅浅一笑:“阿娘,没事的。”
  无论是去简家学摊饼子,还是跟着晴姐儿学厨艺,那都是春姐儿心甘情愿的。
  如今,她现在最担心的是……
  春姐儿瞅了眼坐在炕上,正兴高采烈拿着吃食用的妹妹,仔细瞧瞧她身上穿着件素色鸡心领半袖褙子,里面穿着的小衫裙子边角都绣着花,最重要的是衣服衫子都是簇新的,一看便知是刚刚做的。
  春姐儿抿了抿嘴,把阿娘拉到外头说话。等知道妹妹是拿了铺里的赏钱,自己去布料店里订的衫子裙子,她的脸色越发差了。
  “阿娘怎么随她乱花钱?”
  “夏姐儿爱美,也是正常的。阿娘当初这岁数的时候,也爱美得很。”春姐儿娘瞅了眼女儿的表情,忙帮小女儿解释:“那些都是官人的赏钱……我也不好拿着。等她发了月钱,我就攒着,好不好?”
  春姐儿娘瞅了眼女儿的神色,赶紧转移话题:“你的手糙得厉害,要不要阿娘去买些面脂来?听说城里杂货铺里有卖面脂,涂了以后皮肤能又白又嫩呢!还有个叫玉容堂的,你妹妹说那边的面脂格外好!”
  玉容堂的面脂?
  春姐儿杏眼圆睁,听得震惊。那玉容堂的面脂乳粉都是给富家小娘子用的,一小罐子便要几贯钱,哪里是他们这般人家用得起的?
  春姐儿怕妹妹误入歧途,更怕家里人被银钱迷花了双眼。她见自家娘还不知道情况,忍不住说出真相来:“夏姐儿嫌粉丝铺上的工作累,钱还少,说要跟我去晴姐儿那学厨艺,要搬到城里去。”
  春姐儿娘表情凝固,瞬间傻眼了。
  粉丝铺子的活计,她也是知道的。此前邻里与他们说话时还忍不住羡慕,说是夏姐儿做的活比其余人轻松,钱还多。
  春姐儿娘哪里不晓得其中门道,还不是因着春姐儿在晴姐儿那做事,所以才得的便宜。
  “夏姐儿,怎么……”
  “阿娘,您劝劝妹妹,看看妹妹吧。”春姐儿苦口婆心,“再说了咱们家一共多少钱,哪里经得起这般用?说句不好听的,我住在师傅家里,师傅都没这般用,岚姐儿也就做了一两件衣裳,往日在家里也就穿着布裙玩耍的。”
  春姐儿娘听出春姐儿的意思,忙不迭点了点头。春姐儿见她上心,勉强松了口气,却是没把袖里的飞钱拿出来。
  她看着,还是先放自己这里吧。
  且不说忧心忡忡的春姐儿,简雨晴一家这两日过得十足轻松。
  早上去山上打果子,午后去河边钓鱼抓螃蟹,晚间再喊上黄叔和黄娘子一起吃果子闲聊。
  先前一段时间的疲惫,都被一扫而空。
  唯独简岚不太高兴,嘟着嘴抱怨:“二狗子就放一天,都没玩畅就要走了。”
  二狗子,或者说黄九思,思哥儿浅浅一笑:“没办法嘛,学室里不放人。”
  思哥儿如今在乡学里读书。
  与扬州府学里的博士和助教都是有官职在身的不同,普通人读的私塾师傅通常都是本地读书人,像是思哥儿读的乡学已比普通私塾要好,里头的师傅也多是挺多是小有名气的读书人,再或是退休致仕的官员。
  他们不是官吏,自也不按官署的假期来算,因此乡学只有一日中秋假,思哥儿前两天都在读书,到今日才有一整天的空闲。
  “要不我们一起去打陀螺?”
  “或者我们一起去玩竹马?或者踢毽子?玩白打?或者步打球?”
  思哥儿读书以后,瞧着孩子气脱了大半。他见简岚不开心,好脾气地说出玩耍的玩意,挨个询问简岚的意见。
  简岚见他小心翼翼,倒是拿腔作调唉声叹气,惹得思哥儿越发小心,绞尽脑汁想着新鲜玩意。
  简娘子瞅了眼两人,笑道:“教我说思哥儿就休憩一日,岚姐儿就别打扰思哥儿休息了。”
  “那怎么行!”简岚登时急了,拉着思哥儿就往外跑。她一边跑,一边与思哥儿抱怨:“阿娘最坏了,每天盯梢着我做功课……”
  简娘子听到这里,瞬间瞪大双眼。她撩起袖子,怒气冲冲地追在后头:“好你个岚丫头,还敢背地里说阿娘坏话?”
  简岚哇呜一声叫,跑得越发快了。
  院子里嘻嘻哈哈的笑闹声骤然变响,却是没影响灶房里几人的动作。
  黄娘子往外头看了眼,笑着直摇头。她转回灶房,朝忙着做吃食的简雨晴道:“等用完饭,咱们一道去放燃灯去。”
  简雨晴抹了抹手,笑着应了声。
  简家人高高兴兴度中秋的同时,侯生从自家出来,坐上了驴车。
  “你要与胡师傅好好说说。”
  “我知道的。”侯生与家里人告了别,乘着摇晃的驴车直至一户人家门口停下。他提着糕饼盒子和鸡鸭一道走下车子,神色复杂的驻足半响,才敲响眼前院子大门:“胡师傅……在家吗?”
  打从上回因介绍婚事出了问题,候生许久没到恩师府上拜见。直到中秋,他思来想去还是打算到胡师傅府上走一遭。
  院里听到声响,出来了位老仆。老仆眯着眼睛看了两眼,登时大喜过望:“候郎!候郎来了?候郎您快请进!”
  明明是一把年纪的人,老仆却是撒开腿跑得飞快。他一边往里去,一边呼喊着:“郎君,候郎来了——”
  候生跟着老仆,往里走了几步。他瞧着院里花败树谢,满地落叶却无人打扫的萧瑟景象,心下惊了一跳,错愕地打量着四周。
  胡师傅退仕前官职不高,但因着颇有名望,以前又是在府学为师的,因此不少人闻讯而来想聘请其为西席。
  不过胡师傅并不愿意,而是自己操办了个私塾,专门给少年郎们上课。往年凡是这般节假日时,总有不少学生以及亲眷登门造访,院子里也是整理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除去门房的这位老仆,外间常有两名小厮做事,而如今……瞧这景象竟是很久没人打扫了?
  等见着扶着拐杖,颤颤巍巍出来的胡师傅时,候生更是傻了眼:“师,师傅?您,您怎么这个样子……”
  不过几个月功夫,看着却是老了二十岁。侯生看着胡师傅斑驳的发丝,无数愧疚涌上心头:“都是,都是我不好……”
  “和候郎您没关系!”老仆打断候生的话语,义愤填膺道:“是那简家人,都是他们的错!”
  第一百二十三章
  听见老仆的话语,侯生有些纳闷。要知道上回侯生与胡师傅不欢而散,正是因着简家人。
  当时的胡师傅还坚定站在那家人那边,非说是那村子里的人嫉妒简家人,这才故意使人误导他们的。
  这话的意思岂不是说自己轻信旁人,不愿相信他这位师傅?侯生失望至极,甩袖离开,直到今日趁着中秋节日,才在爹娘劝说中决定再来看一看情况。
  没一会儿,愤慨的老仆便把缘由说出了口:“那简家人真真是帮贪婪的,见过脸皮厚的,没见过这般脸皮厚,我家郎君好意为他家闺女寻了亲事,他们居然连陪嫁都不想出……”
  胡师傅和侯生说的便是简二房简敬之一家,他们因着名声关系而贱卖房屋田地,并搬去县里以后日子过得分外窘迫。
  县里房屋的价钱虽比不上扬州城,但比河头村也要高上许多,简二房的钱只能勉强买下一间带着院子的破旧茅草屋落了脚。
  简敬之勉强找了个送货的活计,简二婶只好与四个女儿一边织布绣花补贴家用,一边问胡师傅借了束脩费把耀哥儿送去读书。
  是的,胡师傅出了束脩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