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节
作者:大司空      更新:2025-05-27 14:33      字数:3923
  玉柱听了半天,发觉甘国璧也就是个半瓢水,对于洞乌的国情、军情和民情,所知极为有限。
  不过,玉柱另有打算,也就放过了已是额头见汗的甘国璧了。
  洞乌这地方,带明打过,输了。大清也打过,一直没有真正的打服寻传蛮们。
  根子问题,处在地形地貌太过险恶,大军入洞乌后,粮草物资的补给异常艰难。
  而且,山峦叠障之下,洞乌军很容易绕路袭击清军的后勤补给线。
  历史上,强大的苏联,出兵阿富汗,打了十年,损兵折将,劳民伤财,却被耗垮了!
  阿富汗仅仅是多山而已,洞乌地区不仅多山,而且丛林密布,越发的增加了进攻的难度。
  由此可见,西南的土司兵,极其难搞。
  两日后,云贵总督蒋陈锡带着云贵两省的绿营提督,及各镇的总兵、副将和参将们,齐集于玉柱的大将军行辕之中。
  玉柱高居于大堂正中的帅椅之上,蒋陈锡陪坐于左侧。
  云贵两省的武将们,自提督以下,分左右立于玉柱的两侧。
  由于云贵两省,不属于带清的核心经济区域,所以,从多尔衮开始,一直到康麻子,皆未曾设置满洲将军,也未派驻八旗兵。
  这么一来,情况倒也单纯了许多。
  两省的绿营将领们,玉柱只要请出了白虹刀,皆可先斩而后奏!
  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玉柱竟然挨个问云贵两省的武官们,让大家对洞乌的情况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不怕说错了,就怕一问三不知。
  经过三天的询问之后,玉柱问遍了云贵两省,参将以上的武将。
  中途休整了一天,再次军议之时,玉柱当众掏出了老皇帝的密旨。
  “密谕。”玉柱高高的举起旨意,冷冷的扫视了全场一周,见蒋陈锡为首的众人都跪了,这才继续念道,“谕云贵诸臣,钦命征南大将军玉柱,可便宜行事,两省一品及以下武臣,皆可先擒后斩,钦此!”
  “臣蒋陈锡领旨。”
  颁布了老皇帝的密谕之后,玉柱当众宣布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由云贵总督蒋陈锡,坐镇于澜沧江边的顺宁府,筹备粮草,囤积大军,威压整个洞乌北部。
  玉柱自己呢,则率领新军和火器营,以及楚雄协副将的5000兵马,登船从海上南下,绕到洞乌国的南部,形成两面夹击之势。
  蒋陈锡听了玉柱的部署之后,不由大惊失色,赶紧站出来,想劝阻玉柱。
  “不瞒大将军您说,海上浪急风高,动辄即有倾覆之危,还望大将军您三思啊!”蒋陈锡和玉柱素无瓜葛,他担心的不是玉柱战败或身死,而是怕玉柱翻了船,掉海里淹死了,他自己难逃老皇帝的秋后算帐。
  玉柱也是老官僚了,他自然明白蒋陈锡的担忧,便笑眯眯的说:“蒋制军,你勿虚多虑,本帅必有手札予你。”
  蒋陈锡听出了玉柱话里的揶揄之意,老脸不禁猛的一红。不过,既有玉柱给的手令,他已经可以向老皇帝交代的过去了,倒也大放了宽心。
  蒋陈锡都不敢吱声了,众汉人将领们面对实权极重,又是旗人超级大权贵的玉柱,毫无反抗能力,无人敢多嘴多舌。
  布置停当后,玉柱单独留下了蒋陈锡,千叮咛万嘱咐的说:“万不可擅自进兵洞乌国境内,切记,切记!万不得以之时,打进去超过二十里地,必须马上退回来。否则的话,若因此战败,本帅必取尔之首级!”
  玉柱让蒋陈锡率领大军,坐镇于洞乌和大清的边境地区,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吸引洞乌王达宁格内的注意力,方便玉柱从海上的趁虚而入。
  历史上的带英殖民洞乌,就是在东印度公司摸清楚内情之后,从海上登陆,打进去的。
  更重要的是,只要玉柱征服了洞乌中南部平原地区的大粮仓,囤兵于北的洞乌王达宁格内,即使有再多的兵马,肚子都吃不饱了,必将不战自乱。
  见玉柱的主意已定,蒋陈锡也知道无法再劝,却依旧当众再次劝说道:“大帅,您乃是千金之尊,容不得半点闪失,万望三思啊。”
  玉柱腻味透了这种老官僚式的虚伪左派,却必须按照官场的上规矩,再次表明了态度:“吾意已决,勿复多言。”
  蒋陈锡明明挨了训斥,心下却是大定,他几次三番的劝阻,玉柱偏偏不听,若是惹出了大祸,他顶多也就是个革职留任的处分了。
  照大清的规矩,钦命大将军的威权极重,即使是两省总督,也无法抗衡。
  在昆明府布置妥当之后,玉柱带着原班人马,及楚雄协副将李又三的五千兵马,再次登船东进,直奔珠江口而去。
  (ps:昨天的更,补齐了。今天的更,晚上十一点左右找时间更!)
  没办法,非常时期,时间异常紧迫,导致更新的时间很不稳定,还请多多谅解,到下个月就可以恢复正常的更新了。
  每天一更,是肯定确保的,所有的缺更,都会抽时间补齐的。
  这段时间内,若是当天无更,第二天肯定会抽空补齐,就不每次都请假了,望周知!
  本书的成绩远超我的预期,因为写鞑清之事,发书前的保守估计也就是均订三千,可以进精品吧。
  然而,兄弟们太给力了,均订已经远远超过了老预期,财源茂盛啊!
  各位兄弟们就放心吧,只冲钱看,就算是下刀子,我也会坚持更新的。
  第625章 前途光明
  来云南的时候,玉柱是在广州换的内河船。
  再次回广州的时候,玉柱又在广州登上了“雪薇号”大海船。
  雪薇号,顾名思义,乃是玉柱长女所有的大海船。
  “父亲……”雪薇快步朝玉柱扑了过来,并一头扎进了他的怀中。
  生于康熙四十六年的雪薇,今年已满十一岁了。
  按照大清的礼法,十一岁的女儿,已经到了要避讳父亲的年纪了。
  可是,冰肌雪肤、明眸皓齿的雪薇,极好的继承了父母的美丽基因。
  别看她是小小年纪,却已是艳光四射,令人不敢直视了。
  长女毕竟是大姑娘了,玉柱的手也不敢乱放,只得轻轻的虚搭在她的腰间,亲热的问她:“亲爱的,对不起,我来晚了,让你久等了。”
  雪薇嘟起红唇,不满的抱怨说:“父亲,人家掰着手指数日子,您超过了约定两日呢。”
  玉柱微微一笑,说:“为父给你带来了小礼物,看看喜欢不?”
  雪薇顺着玉柱手指的方向,迎面就见一株圣诞树,树上挂满了带着小红帽的圣诞老人。
  好家伙,这一下,可把小丫头片子给乐坏了,搂住玉柱就是一通乱吻。
  尼玛,爱丽丝那个混蛋,居然只教会了雪薇西方的礼仪,尤其是各种吻礼。
  美艳不可方物的漂亮女儿,见男人就要伸手给别人吻,玉柱的心里难免有些不是滋味了。
  俗话说的好,老丈人看女婿,越看越像贼!
  用午膳的时候,雪薇硬要挤到玉柱的身旁,父女两个凑一起用膳。
  这么些年,由于雪薇的混血长相问题,玉柱没办法接她回府里,就由着爱丽丝管教她。
  结果呢,爱丽丝只教了西方的各种习惯和规矩,却没教大清的习俗。
  这也就是玉柱了,换个人,压根就无法适应雪薇满嘴英语,以及浑身上下透出的洋味儿。
  大清的贵族用膳,讲究的是,食无语。
  欧洲的洋人们就不同了。
  洋人们用膳之时,正是社交和调情的大好时机,闭紧了嘴巴,反而没有艳遇了。
  膳后,久旱的爱丽丝,在松软的大床上,狠狠的收拾了玉柱。
  十六岁那年,玉柱利用权势,破了爱丽丝的身之后,爱丽丝就一直在床第间占据着主动权。
  如今的爱丽丝,已近三十岁的花信之年,玉柱更难招架住她了。
  “爷,您还行么?”爱丽丝抛了个媚眼给玉柱,那意思是说,行的话,咱们继续啊。
  玉柱搂着爱丽丝的香肩,苦笑道:“宝贝甜心,你真厉害。”
  “嘻嘻,男人,可不许说不行啊!”爱丽丝坐在玉柱的腿上,笑得花枝乱颤。
  原本,玉柱对爱丽丝的安排是,只要她想回英国,就给她一大笔钱,让她在伦敦享受上等人的悠闲生活。
  然而,爱丽丝充分了解到,玉柱在大清的显赫权势之后,反而不想回英国了。
  不仅如此,爱丽丝那个人品卑劣的亲哥哥约翰,惟恐找不到跪舔她的机会。
  这人呐,一旦享受到了特权滋味之后,就仿佛是沾了粉一般,再难戒断瘾头了。
  爱丽丝也不例外。
  玉柱心里有数,这么些年,爱丽丝仗着是他情妇的特殊关系,在天津大沽港,私下里积攒了一笔不小的私房钱。
  出于雪薇的未来前途着想,玉柱选择了隐忍和装糊涂。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类似的裙带关系,不论是中土,还是西方,放之四海而皆准!
  这一次走海路去洞乌,玉柱特意带上了爱丽丝,主要是因为,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和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在私下里都和爱丽丝,有着很深的交往。
  爱丽丝是个很聪明的女子,她也不敢公然索贿。但是,她私下里收购并贩卖大清的人参、茶叶、东珠、丝绸和瓷器给洋人,从中赚取差价的手段,颇有做垄断生意的头脑。
  据爱丽丝所言,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和英国的东印度公司,都在洞乌设有贸易据点。
  玉柱心如明镜,作为老牌的殖民者,带英很有耐心,并不急于军事占领洞乌。
  直到,一百年以后,带英才正式对洞乌宣战,并战胜了洞乌王朝之后的贡榜王朝,十分顺利的把洞乌纳入了英属三锅的领地之中。
  带英坏得很,二战后,眼看着保不住英属三锅的殖民地了,硬是将其一分为三。
  必须承认,欧洲老白皮的强盗们,尤其是带英的老流氓们,颇有远见。
  三锅独立七十几年后,依旧受到了小巴的牵制,而无法尽情的对外扩张。
  玉柱此次领兵南下洞乌,目的并不单纯。
  除了为老皇帝立下军功之外,玉柱的心中,另有算计。
  别的且不说了,据最基本的估算,至少有几百万华人和华侨,侨居于整个南洋地区。
  在老皇帝的眼皮子底下,玉柱不太可能玩出太大的花样来。
  而且,老皇帝也刻意将新军的规模,一直限制在了六千人左右。
  对于老皇帝从未明言的提防,玉柱的心里也是一片透亮。
  所以,此次南下洞乌,玉柱的次要任务是打击洞乌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