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节
作者:大司空      更新:2025-05-27 14:34      字数:3588
  既然三官保如此的知趣,玉柱也不可能亏待了他,每月额外拨给他五千两的花酒银。
  以玉柱的智慧,自然不可能授人以柄的直接发钱给三官保。
  这每年六万两的花酒银,由三官保消费之后,先签单赊账。
  回头啊,自有谁都不认识的人,带着银子去结算。
  要知道,亲王的年俸,也就是一万两银子而已。
  三官保享受的特殊待遇,相当于食六倍的亲王俸,还有啥不满意的?
  你好,我好,大家都好,才是长久合作之道。
  不然的话,吃独食,肯定要遭雷劈的!
  玉柱看似退让了,吃亏了。实际上,只要三官保不吃空饷,也就确保了新军将士们的待遇。
  一年花六万两,换取三官保的紧密合作,值不值?
  肯定值啊!
  时值康熙末年,对玉柱而言,新军的实际控制权,绝对是最大的大事,没有之一。
  “禀主子,奴才的那克出(舅舅)说,皇长孙一直想拉拢他,想请您给指一条明路。”牛泰从索伦部的驻地回来后,便向玉柱禀报了那边的实情。
  玉柱点点头,并未吱声。
  牛泰咽了口唾沫,仗着玉柱的宠信,瓮声瓮气的又说:“奴才的那克出说,国初的太宗朝,我索伦部的勇士,足有三万多名。如今呢,朝廷从十丁抽一,变成了三丁抽一,甚至是二丁抽一,族内的可战勇士只剩下一万多人,都快死绝了。”
  玉柱不悦的瞪了牛泰一眼,牛泰心里一虚,吓得缩了缩脖子,索性把头一低,不敢再看玉柱。
  在本朝,所谓的大索伦部,其实是对鄂温克族、达斡尔族和鄂伦春族的统称。
  前明时期,对索伦部统称为:野人女真或北山野人。
  完整的大索伦部,其实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索伦部、索伦别部和使鹿部。
  其中,索伦部是人数最多的一支,主要生活在黑龙江北部的雅克萨等地。
  至于,索伦别部和使鹿部,在尼布楚条约签定之后,已经不算是大清的臣民了。
  作为满洲的顶级贵族,玉柱自然很清楚了,大清对索伦部的基本国策就是,定期割韭菜,一茬一茬的割,不许他们人口过多。
  自从清军入关后,大清朝的内外战争,永远少不了索伦铁骑的身影。
  经过七十几年的持续消耗,索伦部由鼎盛时期的披甲近三万,变成了披甲三千。
  大清的索伦铁骑,就像是大唐的精锐府兵一样,平时不需要纳税,战时自带盔甲、粮肉、弓箭和骏马参战。
  老皇帝亲政之后,尤其是喜欢征用索伦铁骑。京郊的西山下,就一直屯驻有数百索伦铁骑。
  请注意,这支索伦铁骑,就叫西山营,而不是老电视剧里的提前诞生的西山健锐营。
  西山健锐营,是乾隆在大小金川屡屡吃败仗之后,方才组建的特种云梯部队。
  不过,从玉柱点了状元之后,短短的十余年间,西山下的索伦铁骑队伍,死的死,残的残,已经换了好几茬。
  牛泰的郭罗玛法已经去世了,现任索伦部的酋长,便是他的大舅舅桑吉。
  桑吉这小子,比较狡猾,一边从玉柱这里捞好处,一边暗中另寻更硬的靠山。
  为了本族的利益最大化,桑吉的脚踏两只船,确实无可非议。
  但是,背着玉柱搞小动作,这就很不地道了嘛!
  说句心里话,若不是看在牛泰的面子上,玉柱压根就懒得搭理桑吉这种二五仔。
  在火枪和火炮技术日新月异的近代,只擅长弓马的索伦部,即使再血勇,再剽悍,也必将逐渐沦为载歌载舞的一群人。
  既然桑吉喜欢三心二意,玉柱索性暂停了给索伦部的各种援助,也不再帮他们说任何话。
  现在,桑吉告诉牛泰,弘皙正在暗中拉拢他。
  唉,这就等于是警告玉柱,你再不给东西,老子就投靠弘皙去了。
  玉柱明白牛泰的心思,但是,人在庙堂混,没有规矩何来方圆?
  这种三心二意的家伙,玉柱懒得正眼去看,更别提拉拢重用了。
  牛泰若不是玉柱的心腹哈哈珠子,玉柱只会说一个字:滚!
  “主子,奴才的郭罗玛法临终前,曾经当着奴才额涅的面,再三叮嘱奴才,一定要保护好索伦部。”毕竟是母族,牛泰终究难以割舍那份血缘亲情,不想眼睁睁的看着索伦部走到灭族的那一天。
  玉柱实在忍不住的气笑了,怒骂道:“滚出去刷马!”
  牛泰灰溜溜的滚了。
  周荃从帐后缓缓踱出,抖开折扇,笑眯眯的说:“东翁,牛泰虽忠,却不擅作伪,也只能一直将他蒙在鼓里了。”
  玉柱点点头,轻声叹道:“高处不胜寒,不可不戒慎啊。稍有个行差踏错,你我皆死无葬身之地矣。”
  周荃收拢折扇,小声说:“东翁您身处嫌疑之地,明面上只宜掌握新军,而不能将手伸出过长。牛泰越是着急上火的犯错误,东翁您就越安全。”
  玉柱收起笑容,一本正经的狠夸周荃:“天佑在下,能得竹笙兄的鼎力相助,幸甚!”
  周荃摇了摇头,说:“不瞒东翁您说,老四身边的那位邬先生,才智远胜于学生。”
  玉柱哑然一笑,很显然,邬思道暗中出的几个狠招,好几次差点让他吃了大亏,大大的刺激了周荃的争强好胜之心。
  第888章 黄马褂来了
  玉柱刚刚抵达了张家口厅,八名身披黄马褂,腰系黄带子的宗室侍卫,便飞马赶来报到,名曰,保护玉柱的安全。
  这些黄带子侍卫,刚一露面,玉柱马上联想到了老电视剧里,雍正派人监视年羹尧的事。
  若是以前,老皇帝有绝对的自信,可以控制住玉柱。
  现在呢,老皇帝终究还是老了,远不如以前那么的自信。
  玉柱不是年羹尧。
  年羹尧仅仅是猖狂而已,绝无谋反之心。
  俗话说的好,咬人的狗不叫。
  玉柱只当没有看见这些宗室侍卫一般,在张家口的大营里,聚集了众将,当众宣布,出兵喀尔喀蒙古。
  按照玉柱的部署,额驸策棱率领亲兵卫队,作为大部队的先锋,西山营的索伦铁骑紧随其后。
  弘皙听了玉柱的安排后,心下暗喜,以为玉柱想借刀杀人,便主动请缨,想和西山营一起行动。
  玉柱当然不可能答应。
  开什么玩笑,弘皙若是战死了,玉柱就算军功再显赫,革爵下狱都是轻的。
  这人呐,可以作恶多端,也可以贪财好色,唯独不能在生死攸关的大事上犯糊涂!
  站错了队,那是要遭雷劈滴!
  大军出发后,别的都好说,就是那些重炮比较麻烦。
  一旦下雨,重炮的车轮,就会陷入泥泞之中,动弹不得。
  不过,这种小困难,根本难不倒玉柱。
  物理原理告诉玉柱,越重的物体,摩擦面积就需要越大。
  一路西进的路上,随军的工匠们,打造了几百副大型撬板。
  下雨的时候,就把重炮搁到撬板之上,在泥地里滑行。
  有策棱这个识途的蒙古人在前边带路,整个大军根本不需要担心取水的问题。
  沿途之上,玉柱持续拿出金银,和草原牧民们交换高轮的勒勒车以及牛羊和驮马等物。
  玉柱已经非常熟悉大草原上的情况了,客观的说,要想加快行军速度,就必须要给全步军的绿营兵,配上这种蒙古人常用的高轮勒勒车。
  在蒙古大草原上,马车的轮子不高,根本无法通行各种沟沟坎坎。
  在京城里,一匹上等的蒙古骏马,价值不菲,起步就是百两银子。
  但是,经济规律决定了,越靠近原产地,商品越不值钱。
  沿途交换来的骏马,顶多也就是十几两银子一匹而已。
  至于驮马,就更不值钱了,才几两银子罢了。
  根据大清的律法,大军出征在外,有权征用牧民的任何物件。
  但是,玉柱并不喜欢干这种白抢的烂事,他更乐意等价交换。
  大草原上,牛羊成群,只要你舍得给银子,牧民们都乐意主动和你做交易。
  十头牛,一起拉动重炮前进,每走十里路,换一批壮牛来拉,丝毫也不吃力。
  美中不足的是,每到晚上宿营的时候,就有成群结队的蒙古姑娘,骑马跑来招惹玉柱的手下。
  蒙古女人,喜欢勾引过路的客商或是军士,主要原因是,朴素的遗传优化所需。
  众所周知,持续性的近亲繁殖,生出的孩子,有很大的机率天生残疾,或是很短命。
  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因为天谴的灭族。
  玉柱也颇知道变通,除了约束住新军和火器营的将士们之外,其余的部队也就听之任之了。
  大军走了一个月后,胡图斯要塞,已经远远的在望了。
  这个时候,大军里的驮牛,也全都换成了骆驼。
  骆驼非常有耐力,每峰骆驼能驮300~400斤货物,而且在行程途中吃草、饮水较少,最适合北方地区的干旱气候和蒙古高原的交通运输需求。
  在蒙古大草原上作战,玉柱还是老规矩,沿途广撒英雄帖,邀请缺银子花的蒙古散骑勇士们,自带干粮、马匹、兵器,参加合法的抢劫活动。
  如果是一般人,号召力显然不行。
  玉柱就不同了,他曾经几次招募蒙古的散骑兵,带着他们去抢劫,信誉着实杠杠滴。
  进入策棱的领地之后,仔细一清点,好家伙,这些散骑兵居然超过了五千大关。
  康熙末年,普通蒙古牧民的小日子,其实并不好过。
  原因嘛,其实也很简单,老皇帝给他们各自划分了牧场之后,严厉禁止部落之间的彼此兼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