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悸动
作者:
纪海桐 更新:2025-09-07 11:31 字数:2004
院落清幽僻静,青瓦白墙,竹影疏落。
程道荀手持书卷,信步闲庭,他一身素白衣衫,发带随风飞扬,阳光透过摇曳的枝梢,在他身上洒下细碎金光,既有文人墨客的逸韵高致,又有端方清正的气度。
听见脚步声,他缓缓回身。见是韫宁,眼中掠过一丝讶异,随即谦和揖礼。
茶炉初沸,两人对坐窗前。
韫宁从容地拿出雕花方盒,推至程道荀面前,“多谢公子出手相助,物归原主。”
见他微微怔住,她又道:“知情人晓得是抵押,不知情的人还以为是……什么见不得光的交易,所以回春堂掌柜再叁推辞,不敢收下。况且,那药材是他们作为补偿赔给我的,不必多花银子。”
程道荀耳根发热,神色略有局促:“是在下考虑不周,有劳姑娘了。”
他将盒子收下,韫宁探入袖中,“我身无长物,能报答公子的,唯有此物了。”
程道荀的目光落在她掌心的那枚铜钱上,恍如隔世。
想当年,他还只是个郁郁不得志的落魄书生。如今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唯有这枚铜钱历经沧桑,成为两人萍水相逢的见证。
好在否极泰来,一切终究是向着光明行进。
他感慨一笑,郑重地接过铜钱。
韫宁垂眸抿茶,目光悄然流转,只见他轻轻摩挲着铜钱纹路,仿佛触碰一段尘封的往事。
她缓缓放下茶盏,轻声开口:“这些年来,公子想必历经磨难,方有今日成就。想来接下来的关试,必定一帆风顺。”
程道荀讶异:“姑娘如何得知?”
韫宁徐徐吟道:“东都放榜未花开,叁十叁人走马回。秦地少年多酿酒,已将春色入关来。”她率真地笑了下,“我也是猜的。”
程道荀心头悸动:“姑娘真是聪慧。”他握着铜钱的掌心微热。
茶炉不知不觉间烧得滚沸,他立即添汤止沸,目光望向窗外竹林。
“实不相瞒,当年在下屡试不第,在瑕州遇见姑娘时,那是在下第叁次落榜。起初在下以为是自己才学不足,后来才知是考官早已内定了人选。”
韫宁道:公子想必不会甘心就此罢休?
“正是。”程道荀目光渐深,“那时两袖空空,无所畏惧,故而探查搜证一年多,在找到舞弊证据后,在下便奔赴长安,欲告御状。不过在下一介布衣,无权无势,其中艰难远超想象,幸而得遇贵人——当今太子殿下。”
他的语气变得敬重:“殿下仁德英明,明察秋毫,彻查科场积弊,还了天下寒门学子一个公道。”
揣度坐实,意料之中。
韫宁唇边笑意清浅:“皇上圣明仁厚,文德皇后蕙质兰心,太子殿下日后必定是贤明之君,大晋百姓有福了。”
提及文德皇后,程道荀的语气更为敬重:“听闻殿下与文德皇后的眉眼极为相似,文德皇后昔年以宽仁明达着称,殿下如今的行事风范,可谓与生母一脉相承。”
韫宁闻言一晃神,她轻抿一口茶水,掩去眼底波澜,“血脉相连,骨肉至亲,神韵气度自是相似。”
程道荀轻叹道:“虽说宫中早已为文德皇后奉谥立碑,但终究未能寻得遗骸。这些年来,殿下一直坚信皇后还活着,派人四处寻访,纵然希望渺茫,也未曾放弃。”
韫宁握紧杯壁,心乱如麻。
有那么一瞬间,她多希望陆姨可以亲耳听到这个消息。
她牵出一抹平静得体的笑意,似随口道:“我听闻,文德皇后是在太子两岁时失踪的,距今也快十九年了。坊间传闻,不知真假。”
程道荀认真思索,“算时间,是如此。”说罢,他又落下一声叹息,“当年皇后失踪时还身怀六甲……其中艰难痛楚,可想而知。与文德皇后一起失踪的还有被誉为天下第一圣手的岑医师,每每思之,都令人扼腕痛惜。世事无常,莫过于此。”
陌生的称呼,却格外熟悉。
韫宁心头酸涩,双唇翕动。在程道荀看来,似在为文德皇后与岑医师的遭遇而伤怀唏嘘。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殿下一定会找到他的母亲。”韫宁强压翻涌的心绪,从容起身,“时辰不早了,我要回去忙了。”
程道荀忽然想到什么,仓促地从怀里拿出一个药瓶:“姑娘,这药油……”
韫宁心不在焉,只道:“留给公子吧。”
话音未落,她已转身离去。
“姑娘……”程道荀下意识地唤了声,然而那道身影消失不见,杳无踪迹。
茶汤再度滚沸,他浑然不觉,怔立原地,心中泛起一阵前所未有的空落。
韫宁的步子不知不觉地加快,直到四下无人,她才猛地停下来,视线早已被泪水模糊。
要揭穿这一切吗?
这个念头一旦浮现,便一发不可收拾地疯长。
陆姨那么思念他的孩子,而她的孩子也在寻她,母子本该相认。
可然后呢?
她比谁都清楚,对于历尽沧桑,容颜已毁的陆姨而言,与亲生骨肉相认的未来绝非苦尽甘来的光明,而是万丈深渊。
陆姨正是深知这一点,才甘愿隐姓埋名,任由思念蚀骨噬心,也不敢踏出相认的一步。
然而……万一呢?万一她猜错了,陆姨真的只是一个失去孩子的平凡妇人?
这自欺的念头只存在一瞬,便被她自己掐灭了。那些被忽略的细节串联起来,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