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作者:
繁星昭月 更新:2025-11-04 16:32 字数:3158
他深知,临安之乱的根源,除了北狄这个外患,还有一个深深的内患,夜鹰阁。
不将这毒瘤连根拔起,查明其最终目的,今日的临安城惨剧,他日必将在别处重演。
…………
营帐内,巨大的临安城防图旁,如今又挂上了一张密密麻麻标注着夜鹰阁已知据点,人员关联的脉络图。
宗政珩煜指尖点着图上“夜鹰阁”三个字,声音冷澈:“呼延朔虽退,然夜鹰阁主力在城破前后便似有计划地化整为零,隐匿无踪。其在临安城经营多年,根须必然极深。”
宗政昭然此刻也收敛了战后那点沾沾自喜,眉头紧锁:“九弟所言极是。仅是勾结北狄,祸乱边疆,虽是大罪,但似乎……总觉得欠缺一个能让这群江湖势力如此疯狂,甚至不惜赌上一切的‘动力’。”
他沉吟片刻,看向宗政珩煜,“我记得九弟之前提过,夜鹰阁……似乎与前朝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关联?”
第16章 :班师回朝
“前朝?呵……夜鹰阁如今销声匿迹,干净得令人发指。”宗政珩煜指尖敲击着桌面,声音里听不出喜怒,唯有眼底深处沉淀着一丝化不开的寒意。
“我们在明,他们在暗。临安经此大乱,人口流散,百业凋敝,他们若成心隐匿,我们即便掘地三尺,短期内也难有收获。强行大索全城,只会徒增百姓恐慌,打草惊蛇。”
宗政昭然听后眉头紧锁,他虽急于挖出夜鹰阁的秘密为自己再添一功,但也明白珩王所言确是实情。
经过落雁坡并肩一战,尽管各怀心思,他不得不承认,在军务和对大局的判断上,自己这位九弟确实远胜于他。
“九弟的意思是……暂缓清查?”宗政昭然试探着问。
“不是暂缓,是改变策略。”宗政珩煜抬起眼,目光锐利,“夜鹰阁根须深远,绝非临安一隅。其真正的巢穴,恐怕早已不在临安。我们在此盲目搜寻,无异于大海捞针。当务之急,是稳定临安,恢复秩序。”
他顿了顿,语气斩钉截铁:“班师回朝。”
“回朝?”宗政昭然一怔。
“不错。”宗政珩煜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渐渐恢复生机的街市。
“临安大捷,击退北狄主力,此乃大功。你我身为统帅,必须即刻回京向父皇复命,呈报战果,安定朝野人心。此其一。”
“其二,”他转过身,目光幽深地看着宗政昭然,“夜鹰阁能如此猖獗,其触角未必只限于江湖与边陲。京师重地,或许才藏着更大的鱼。唯有回京,借助朝廷之力,方能调动更多资源,从上至下,彻查此案!”
宗政昭然眼中精光一闪,瞬间明白了宗政珩煜的深意。
回京不仅是叙功,更是将调查的矛头指向了更高的层面!
“九弟高见!”宗政昭然立刻表示赞同,语气甚至带上了一丝热切,“正该如此!你我兄弟浴血奋战,终获大胜,理当回京禀明父皇,也让天下臣民知晓我大熵国威!至于夜鹰阁余孽,回到京师,严查深究,定能将其一网打尽!”
目标既定,双王立刻行动。
留下得力干将和部分军队继续驻守临安,负责善后与守卫。
珩王与昭王则率领主力大军,踏上了凯旋归京之路。
胜仗的消息早已传开,大军所过之处,景象与来时已是天壤之别。
官道两旁,挤满了从四面八方涌来的百姓。
他们不再是来时那些面黄肌瘦,仓皇逃难的流民,而是穿着虽不华丽却整洁的衣裳,挎着篮子,提着水壶,脸上洋溢着劫后余生的喜悦和由衷的感激。
“来了!来了!大军回来了!”
“快看!哇!是珩王殿下!”
“还有昭王殿下的旗帜!”
“殿下千岁!将军们辛苦了!”
“多谢殿下救我临安!”
“哎呀!昭王殿下在对我笑!”
欢呼声,议论声,感激涕零的哭喊声,如同海啸般一波波涌来。
道路两旁,楼阁之上,甚至树枝墙头,都爬满了兴奋的人群。
孩童们追逐着队伍,模仿着将军骑马的样子,嘴里喊着“冲啊杀啊”。
大姑娘小媳妇们则挤在一起,脸颊绯红,窃窃私语,目光不住地瞟向马背上那两位身份尊贵,英姿勃发的皇子,将精心准备的香囊,绣帕奋力掷出。
宗政昭然骑在一匹通体雪白,神骏异常的西域宝马上,身着一套特制的亮银明光铠,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几乎令人无法直视。
他面带那招牌式的温雅和煦笑容,如春风拂面,不时向道路两旁的百姓挥手致意,遇到跪拜的老人还会微微颔首,示意侍卫去搀扶。
他的每一个动作都恰到好处,完美契合了百姓心中一位仁德贤明皇子的形象,所过之处,引发的欢呼浪潮一浪高过一浪。阳光似乎格外偏爱他,为他周身镀上一层耀眼的金边。
而在他稍前半個马身的位置,宗政珩煜依旧是一身玄色暗纹战甲,甲胄经过清洗,却依旧能看出多处深刻的斩痕与箭凿的印记,沉甸甸地诉说着战场的残酷。
他骑着一匹神骏的黑马,马儿也如主人一般沉默而警惕。
他脊背挺得笔直,如同永不弯曲的长枪,面容冷峻,线条紧绷,对周遭山呼海啸般的欢呼与狂热并无太多表示,只偶尔极其轻微地颔首。
目光却如鹰隼般锐利,不动声色地扫过欢呼的人群,街道两旁的屋顶窗棂,仿佛在享受这荣光,又仿佛在无尽的喧嚣中冷静地甄别着一丝可能存在的危险。
他那沉默而强大的存在感,如同定海神针,自带一种令人心安的铁血威严,反而让百姓在敬畏之余,觉得更加可靠,对他的呼声往往更加狂热和发自内心。
倘若姜晚栀此刻也在随行的某辆马车中,她定会掀开车帘,看得目瞪口呆,内心刷过无数条弹幕:
【好家伙!这顶流待遇!这粉丝狂热程度!堪比春运现场叠加巨星演唱会!】
【珩王这气场……是刚屠完龙回来吗?帅是帅,就是太费冰块了!】
【昭王殿下这表情管理,这亲和力,满分!奥斯卡欠你个小金人啊!】
经过数日行程,雄伟的皇城墙终于出现在地平线上。
离城十里长亭,以丞相为首,六部九卿、王公贵族、文武百官皆着隆重的朝服,早已在此等候多时。见到大军旌旗,礼乐顿时奏响,庄严肃穆。
珩王与昭王并骑入城,身后是盔明甲亮,昂首挺胸的得胜之师。
这一刻,他们是大熵王朝的英雄,是拯救了临安城危局的功臣。
穿过欢呼的人群,直入皇城,至朝政殿前。
巨大的殿门缓缓打开,文武百官分列两旁,目光复杂地注视着这两位风尘仆仆,却携着赫赫战功归来的皇子。
龙椅之上,皇帝宗政弘早已等候多时。相比月前的震怒与憔悴,此刻的皇帝脸上多了几分红润,眼神中也带着难以掩饰的欣慰与激动。
临安大捷,不仅挽回了皇家的颜面,更极大地稳固了他的统治。
“儿臣宗政珩煜/宗政昭然,奉旨征北,幸不辱命,平定临安之乱,击退北狄敌军,今班师回朝,向父皇复命!” 两人同时跪倒,声音洪亮,回荡在肃穆的大殿之中。
“好!好!好!”皇帝连说三个好字,激动地从龙椅上站起身,快步走下丹陛,亲手将两个儿子扶起。
“朕的两个好儿子!辛苦了!快快起来!此战之功,彪炳史册!朕心甚慰!朕心甚慰啊!”
他仔细端详着两个儿子,看到宗政珩煜甲胄上的破损和尚未完全消退的疲惫,眼中闪过一丝心疼;看到昭然虽然略显风尘却精神奕奕,亦感宽慰。
“快,与朕和众卿说说,临安之战,具体情形如何?”皇帝重回龙椅,语气急切。
宗政珩煜上前一步,言简意赅,沉稳有力地汇报了战事经过。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既肯定了诸将之功,也客观陈述了战事的惨烈与艰难,对于昭王的救援之功,也给予了符合事实的描述,并未刻意贬低或夸大。
随后,宗政昭然也补充发言,他更多描述了落雁坡救援的惊险以及之后安抚地方,稳定民心的工作,言辞慷慨,充分展现了其仁德的一面。
百官听着,时而惊叹,时而振奋,时而唏嘘。无论派系如何,此刻都对这两位皇子,尤其是实际指挥若定,身先士卒的珩王,生出深深的敬佩之意。
汇报完毕,皇帝抚掌大笑:“精彩!用兵如神,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此乃天佑我大熵!”
接下来,便是论功行赏的时刻。
皇帝目光扫过百官,最终落在宗政珩煜身上,声音庄严肃穆:“征北大元帅、珩王宗政珩煜,临危受命,指挥若定,身先士卒,力挫强敌,扬我国威,功勋卓著!赐九珠冠冕,掌一万兵权。加封食邑万户,赏黄金万两,帛千匹!”
九珠亲王!这是仅次于太子的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