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作者:
繁星昭月 更新:2025-11-04 16:33 字数:3146
昭王微笑:“姜姑娘喜欢便好。回头我让厨娘写了方子,给姑娘送去。”
“这怎么好意思……”姜晚栀连忙推辞。
“区区一张方子,何足挂齿。能与姜姑娘分享美味,亦是乐事。”他语气真诚,让人无法拒绝。
中场休息时,众人移至轩外的水榭喝茶闲聊。一位小姐谈起近日京中的趣闻,不知怎么提到了西郊慈安堂。
“听说那破落善堂近日竟得了贵人相助,修缮屋舍,添置物资,倒是难得。”一位姓李的小姐说道,语气中带着些许好奇。
另一位王姓文士捻须道:“确是奇事。只是不知是哪位善人如此慷慨?如今这般默默行善而不图扬名者,实属罕见。”
昭王闻言,温和开口:“无论何人,能解孤寡之苦,总是善举一桩,值得称道。”他说话时,目光不经意地扫过姜晚栀。
姜晚栀端着茶盏的手微微一顿,垂下眼帘。她自然不会说出珩王的名字,只是附和道:“殿下说的是。能惠及实处,才是最重要的。”
昭王看着她,眸中含笑,点了点头:“姜姑娘仁心。”却也没再深入这个话题,转而谈起了其他风雅之事。
赏画会结束时,昭王亲自将姜晚栀送至别院门口。他的马车早已候在那里。
“今日与姜姑娘品画论艺,受益匪浅。”昭王含笑道,“日后若再有此类雅集,还望姜姑娘莫要推辞。”
“殿下言重了,是臣女聆听得益才是。”姜晚栀客气回道。
“路上小心。”昭王示意侍卫仔细护送,又补充道,“那点心方子,稍后我便让人送至贵府。”
他的体贴周到,几乎无懈可击。
回府的马车里,姜晚栀看着窗外流逝的街景,心情有些复杂。
平心而论,今天过得非常愉快。昭王殿下风度翩翩,体贴入微,和他相处的每一个时刻都让人感觉舒适自在。
他善于发现她的细微需求,并能恰到好处地给予满足,那种被尊重,被珍视的感觉,很容易让人沉溺。
就像此刻,她手边还放着一包昭王坚持让她带回来的,刚出炉的梅花香饼。
可是……
她的脑海里,却不合时宜地闪过另一幅画面:破败的院落,怯生生的孩子,还有那个玄色身影沉默地扶正一块砖石……
珩王从未给过她任何精致的点心或温柔的承诺。他甚至很少正面回应她的话。
他带给她的,是糖人甜腻的滋味,是慈安堂沉重的现实,是让她参与其中的笨拙信任,是沉默却坚实的行动。
一种难以言喻的混乱情绪在她心中蔓延。
她似乎站在两条截然不同的路口。
一条是阳光明媚、花香馥郁的坦途,温暖、舒适、安全,一切都符合她最初对这个世界“男主”的想象。
另一条则云雾缭绕、偶尔风雪交加,看不清前路,却似乎藏着更令人心悸的风景和更真实沉重的温度。
马车在相府门前停下。
春桃扶着她下车,脸上还带着兴奋:“小姐,昭王殿下真是温柔又风雅,今日的点心也极好吃呢!”
姜晚栀笑了笑,没说什么。
刚回到自己的小院,还没来得及换下衣裳,另一个小丫鬟便匆匆进来,手里捧着一个小巧的锦盒。
“小姐,方才珩王府的人送来这个,说是给您的。”
姜晚栀一怔,接过锦盒。入手微沉,似乎不是什么点心吃食。
她疑惑地打开盒盖。
里面并非什么金银珠宝,也不是风雅玩物,而是一本簇新的,装帧颇为扎实的书册。封面上写着几个朴实的大字:《慈安堂生计筹划初稿》。
她惊讶地拿起书册,翻开一看,里面竟是将她那日提出的那些零散想法,系统地整理归纳成了条文,还补充了许多她未曾想到的细节。
比如不同菜蔬的种植时节和产出估算,不同手工活的工时工价对比,甚至还包括如何组织人员、如何记账管理等初步的章程。
字迹是陌生的,应是王府属官所书,但条理清晰,务实详尽。
书的最后一页,夹着一张素白纸条,上面是她熟悉的,力透纸背的字迹,依旧言简意赅:
“依议试行。汝可增删。”
落款依旧只有一个“珩”字。
姜晚栀捧着这本还散发着墨香的书册,看着那短短八个字,只觉得胸口被什么东西猛地撞了一下,酸酸胀胀,却又带着难以言喻的暖意。
他没有送她精致美味的点心,没有说任何体贴周到的话语。
他只是把她那日那些不成熟的想法,认真地当一回事,并迅速地付诸了行动,还将这行动的“权柄”,分了她一份。
“依议试行。汝可增删。”
这八个字,比昭王殿下所有的温言软语和周到体贴,都更让她的心潮剧烈地翻涌起来。
她忽然明白,那种混乱的情绪从何而来了。
昭王的好,是完美无缺的,是隔着恰到好处距离的温柔,是让人欣赏和舒适的春风。
而宗政珩煜……
他的好,是笨拙的,是沉默的,甚至是带着棱角的。他总是直接地将最真实,甚至有些沉重的一面摊开在她面前,然后,用一种近乎固执的信任,将她拉入他的世界,与他并肩。
她看着那本沉甸甸的《初稿》,再看看桌上那包散发着甜香的梅花香饼。
心中那架摇摆不定的天平,似乎在某个瞬间,朝着某个方向,极其轻微地,却又清晰地,倾斜了一丝丝。
窗外,夕阳西下,给庭院染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
姜晚栀深吸一口气,将那块梅花香饼推到一边,小心翼翼地收好了那张写着八个字的纸条。
然后,她翻开了那本《慈安堂生计筹划初稿》,拿起笔,认真地看了起来。
第32章 :明王的身世
夜色下的明王府,相较于昭王府的雅致风流,珩王府的冷肃威严,更显出一种压抑的华丽。
书房内,烛火跳跃,映照着宗政明尘阴晴不定的脸。
他如今被皇帝夺去了亲王身份,贬为庶人,一生圈禁于府中,如此惨状岂是他所能受的。
如今朝堂之变,昭王贤名日盛,珩王权势煊赫,而他,空有一身抱负,却如同隐形。
就在他心绪不宁之际,窗前极其轻微地“嗒”一声,似石子落地。
宗政明尘瞬间警觉,厉喝:“谁?” 窗外寂静无声。
他猛地起身推开窗,夜风灌入,窗外庭院空空如也,只有皇帝派人监视他的巡夜侍卫,遥远的脚步声。
他蹙眉四下查看,目光猛地定格在窗棂之上。那里,不知何时,被人用一枚玄铁所铸、栩栩如生的鹰羽状暗器,钉着一封素笺。
他的心跳陡然加速。这种送信方式,他并不陌生。
他迅速取下暗器和信笺,关紧窗户,回到灯下。素白的信纸上没有任何称谓落款,只有一行铁画银钩,却隐隐透着一股阴鸷之气的字迹:
“三更,老地方,有要事相商。”
字迹的右下角,烙着一个极细微的,展翅欲飞的墨色鹰隼印记。
是夜鹰阁阁主!
宗政明尘捏着信纸,指尖微微用力。又是这种神出鬼没的方式,又是这种不容置疑的口吻。
他堂堂皇子,却仿佛总是被这个藏头露尾的江湖人牵着鼻子走。
一股屈辱感混合着依赖感涌上心头。他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身影在烛光映照下显得有些僵硬。
思绪,却不自觉地飘回了数年前,那个改变了他命运轨迹的雨夜。
…………
那时的他,刚满十五,正是少年意气却又敏感自卑的年纪。
因母妃是被他父皇亲手灭国的前朝公主,身份悬殊,虽得父皇一时宠爱生下他,却在宫中并无强大外戚支撑,日渐失宠,连带着他也备受冷落和暗中排挤。
那日,他因在骑射课上表现优异,反而被几个嫉妒的,母族势大的宗室子弟联手设计,从马上“意外”摔下,扭伤了脚踝,还淋成了落汤鸡。
周围的哄笑声、太监们敷衍的救助、回到冰冷宫殿后无人真心关怀的凄凉,所有委屈和愤怒在他心中积攒到了顶点。
他拖着伤腿,屏退宫人,独自一人在御花园偏僻的角落发泄般击打着树干,手上鲜血淋漓,却不及心中万分之一的痛楚。
“凭什么……就因为我的母妃不得宠?就因为我没有强大的舅舅外公?我不甘心!我不甘心!”他对着冰冷的雨水低吼,像一头被困的幼兽。
就在他最为狼狈不堪,心防最为脆弱之时,一个清冷而奇特的声音,仿佛贴着你的耳廓响起,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蛊惑:
“既然不甘心,为何只在此处无能狂怒?”
宗政明尘骇然一惊,猛地回头:“谁?!”
只见不远处的假山阴影下,不知何时立着一个身影。那人同样披着遮雨的斗篷,身形看起来并不高大,甚至有些纤细,整个人仿佛融入了黑暗,气息收敛得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