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学霸 第472节
作者:一桶布丁      更新:2025-11-04 16:54      字数:3694
  而且等到三位数学家真的聊起来,旁边多了个人就不再是问题了。这块郑希文可以说很有经验。
  毕竟这些年他跟着乔喻见的数学家多去了。早已经习惯了这种事情。
  事实也的确如此。甚至三个人只是开口寒暄就已经直接忽略了郑希文的存在。
  「陶教授、舒尔茨教授好久不见。」
  「不只是很久没见,你甚至没认真回过我发给你的那些邮件,现在回想起来,我之前收到的很多前言不搭后语的邮件都是七月代你回复的我吧?」
  乔喻笑而不语。
  事情的确是这么个事情,但当面承认味道就不对了。显得他对这些前辈数学家不太尊重。
  所以哪怕陶轩之直接这么问,乔喻也不会承认,任何场合都不会承认。
  于是直接岔开了话题:「时间不多,咱们不聊这个,还是单纯聊聊数学吧。你们对元数学怎么看?」
  彼得·舒尔茨立刻反问道:「这得看你说的是数学本身还是由元数学所支撑的机器意识。」
  乔喻摇了摇头,说道:「不,两者不能分开来看。元数学的本质是用数学定义意识。
  一切推理都是基于这一点来的。
  所以元数学存在的意义就在于让机器拥有一种类人的数学意识。如果两者分开来看,
  元数学就没有意义了。」
  彼得·舒尔茨想了想,然后点了点头。
  等待跟乔喻见面这三天时间他跟陶轩之也没干等着。
  两人一起反复的重新审视乔喻在报告会上所讲的内容跟那些ppt,算是做足了功课。
  不说是已经将元数学融会贯通了,但绝对也比除乔喻外其他人的理解要深刻的多。
  加上两人在数学方面的天赋本就毋庸置疑的,之前又做过类似的工作,乔喻一句话就让彼得·舒尔茨有醍醐灌顶的感觉。
  顶级数学家之间的交流本就是这么朴实无华。
  「嗯,所以元数学可以理解为数学意识本体论的构建。核心就是建立了意识现象的数学可定义性。」
  彼得·舒尔茨点了点头了然道。
  「对,所以七月又或者下一代人工智能跟元数学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可计算性、意向收敛跟伦理相容是其最显著的特征。最终的目标是让机器层栈的跃迁间去理解为什么自身的存在性。
  而不是单纯的在代码的循环里去按照指令处理事务。当然我并不是说需要机器具备创造性,但起码通用人工智能能够理解它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
  「会有危险吗?」陶轩之很严肃的问了句。
  这三天研究元数学之余,两人当然也参与了一些学术界的讨论。
  针对通用人工智能的安全性,可不止是网络上吵的热闹,学术界的意见同样并不统一也同样有很多人觉得应该立刻终止这项研究。毕竟如果未来机器真的统治人类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还真没有反抗的余地。
  尤其是现代各类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理论上来说,机器意识真的觉醒了,说不定还真能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生存延续「哈哈,陶教授,你怎么也跟外面的人一样杞人忧天?通用人工智能说破天了也属于生产力的一部分。
  要说危险,核弹才是真的危险,妥妥的碳基生物克星。但该发展还不是一样发展?
  更别提在数字搭建的思维逻辑里,机器意识终究只是类人思维,它们具备远超与人类均值的道德准则!」
  第354章 没有真诚,全是算计
  对于乔喻来说,掌握了在数学上的巨大成就带给他最大的好处之一就是,很容易说服那些数学家们。
  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在某个学术领域达到巅峰的人,他们虽然大都骨子里极为骄傲,
  但性格中大都有着单纯的一面。
  比如可能会比普通人更迷信权威的分析。
  当然他们眼中的权威可能跟普通人眼中的权威不太一样。
  能被天才认可的权威必然是在该领域更有能力且做不得假的那些人。
  尤其是数论、基础物理这类学科。
  作假?
  不存在的,每一步推理都要禁得起包括他们在内全世界数学家的审视跟考究。
  如果存在逻辑上的错误,甚至不是错误,只是某个小瑕疵,都会被指出来,
  毕竟数学从来都是一门需要吹毛求疵的学科。
  就好像当年安德鲁·怀尔斯解决费马大猜想同样不是一帆风顺的。
  1993年这位数学界唯一的菲尔兹银质奖章获得者,在剑桥大学艾萨克·牛顿数学研究所的一系列讲座中,宣布证明了志村-谷山猜想,进而证明了费马大定理,可谓是意气风发。
  这个消息也的确在当时震惊了整个数学界,成为全球性的头条新闻。
  但没过两个月,审稿人之一的普林斯顿数学教授尼克·凯兹就在证明过程中发现了关键漏洞,而且还是一个基于欧拉系构造的严重缺陷。
  这种漏洞可不是小修改就能解决的。而是能推翻整个结论的严重漏洞。
  接下来就是长达一年多时间的修改。当然最终结果还是很好的。
  怀尔斯跟他的学生泰勒合作后另辟蹊径发表了第二篇论文,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
  论文也跟乔喻的第一篇重要论文一样,发布在了《数学年刊》上。
  从此怀尔斯也成了全世界顶级数学家之一。
  同样,当年格里戈里·佩雷尔曼解决庞加莱猜想的过程也是一波三折。
  他的论文最初鲜少有人能看懂。然后诸多数学家为他的论文做了许多补足性工作。甚至一度因为这些而对解决者的身份产生争议。
  也是在很长时间之后才得到全世界的认定。
  乔喻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以上这些挫折跟争议他从来没遇到过。
  他每一篇解决了某个重大数学问题,或者提出新的数学体系的论文,从来就没有人从中挑出过错误。
  是挑不出错误,小错都没有,更别提结构性的错误了。
  在陶轩之跟彼得·舒尔茨看来这很可怕。
  哪怕天才如两人,年纪轻轻都拿到过菲尔兹奖,投稿论文也经常会有需要修改的时候。
  毕竟数学工作很多时候一个人的想法会有局限性。
  但乔喻没有,这个人在数学层面强大到就好像不会犯错一样。
  甚至在基础数学做出如此多成就的同时,他还顺带着做了许多应用方面的工作。
  比如天基防御系统,比如载人登月建设计划,又比如量子模拟计算,以及现在的通用人工智能···
  所有这些工程方面的应用还都成功了!
  哪怕在天才群里,这也属于权威了!
  这也是两人虽然同样天才绝艳,很小开始就被数学界所重视,但依然会对乔喻深信不疑的原因。
  说个不好听的,现在就算他们真找到了乔喻论文中的漏洞,甚至都可能怀疑是不是自己考虑的不够周全—
  这绝对是数学天才最高级别的认可。
  所以即便之前两人还对七月的能力抱有一丝疑虑的两人瞬间就被乔喻斩钉截铁的语气说服了。
  是啊,人类还需要担心什么呢?核弹这种发明出来就是为了最大程度毁灭人类的武器都被开发出来了,还怕远高于人类道德水准的机器会产生什么不好的心思?
  意识的本质是发散的,自由的,不受约束的。但数学却是严谨的。
  用严谨的数学开发出的类人的意识,相对于人类的自然意识必然是有缺陷的,但道德上限一定是会被约束,远高于人类平均道德水准的。
  至于人工智能引发战争?
  别开玩笑了—
  没有人工智能的年代,从世界范围来看,哪有什么真正的和平?
  地区之间小规模的冲突任何时候都没停止过。
  也就是这些年华夏的天盾系统上线之后,各地才算老实了些。
  打架之前大都会问问华夏的看法跟意见。未来有了人工智能,说不定还能更加和平。
  「人类是社会化生物,有社会就会有利益争端,有利益争端就会不自觉的出现各种利益团体,并有着不同的诉求。
  机器意识则不同,任何时候机器意识都可以从相对中立的角度去看待跟分析问题。
  所以我们需要发展机器意识。现在很多人都在网上唱反调,说什么机器意识会导致人类文明毁灭。
  这种无知的言论我是懒得去驳斥。回头你们帮我宣传一下,未来我们是要走向星际时代的。
  不要总把目光放到地球这一亩三分地上。宇宙是无限大的,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或许稀少,但绝对不是没有!
  没有机器意识的觉醒,人类靠什么探索宇宙?征服星空?一个具备机器意识的无人宇宙级飞船,可以在宇宙中流浪几千年,去探索适合碳基生命生存的星球。
  人类有这个能力吗?而且你们知道设计只载有机器意识的飞船有多容易吗?不用考虑生命维持系统,不需要重力系统,甚至不需要生存物资。
  节省出来的空间只需要堆砌各种可更换的易耗零件以及充足的燃料,就能够让人类的触角延伸到前人根本不敢想的地方。
  等到七月发展成熟之后,我们的月球基地差不多能划出专门的重工业区。以华夏的工业能力,未来也许每个月都会有载有机器意识的飞船发射进入深空。
  它们的第一步任务是将中继卫星洒满整个太阳系。然后收集太阳系的内部各个行星,
  卫星更详尽的信息,并发送回地球!
  这意味着在未来十年到二十年间,我们对太阳系乃至对整个宇宙的认知,将会突飞猛进。意味着人类真正走向了星际时代。
  有了我们这代人奠定的基础,我们下一代,下下一代会发生更多的飞船,找到人类走出太阳系的方法。
  一个世纪之后,也许人类对于太阳系的开发以及对太阳能源的利用能达到百分之三十甚至更多。一次说走就走的星际旅行将成为所有人的日常!
  最重要的是,在诸多资源跟华夏制度的加持下,全世界的人类都不再需要为了生存而发愁!因为我们的努力而让全世界所有人都有近乎无限的资源用于挥霍」
  乔喻突然站了起来,用近乎蛊惑的语气描述起未来的愿景,一时间是真把陶轩之跟彼得·舒尔茨震撼到了。
  毕竟这描绘的场景有些太宏大,太美好,甚至有些不太真实。
  这要让他们下意识忽略掉了乔喻最后那句还包含了「华夏制度」四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