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学霸 第473节
作者:一桶布丁      更新:2025-11-04 16:54      字数:3641
  毕竟如果真能实现每个人都拥有无尽的资源,意味着人类的自由意志介意彻底解放。
  单纯从数学角度来讲,这更意味着未来的天才必然不可能因为生存问题而埋没。
  当每个人都不需要考虑生存跟生活问题,完全为了兴趣而活的时候,进发出的创造力跟想象力是他们现在根本无法想象的。
  陶轩之在片刻愣神之后,率先反应了过来,点了点头,很认可的说道:「没错,如果我们要探索星域,毫无疑问发展机器意识最好的选择。
  而且机器意识的本质依然是工具。整个人类发展史,更直白的说就是使用工具不断升级的历史。不管是生产工具又或者战争工具。」
  彼得·舒尔茨也在一旁点了点头。
  没办法,乔喻的构思就跟他的论文一样逻辑严谨,无懈可击。
  毕竟宇宙之大,靠人去探索效率的确太低了。
  跟机器相比,人类的身体显然太过脆弱。一点点宇宙辐射,都能对人类的生命产生致命影响。更别提生命维持系统需要占用太多的资源。
  但机器就不一样了。
  完全没有生存困扰,各种抗辐射抗极端环境的材料足以让机器意识长时间在宇宙中游荡,采集各种信息。
  这些宝贵的信息将能让未来的宇宙学家了解更多的宇宙运行规律,当人类完全掌握了这些规律,自然就能将星球改造,星际移民这些科幻中的词汇变为现实。
  这才是必将载入史册的科技革命!如果成功必然会是人类文明史上最重要的科技革命!
  这一切都将成元数学的提出以及通用人工智能的出现作为标志。
  乔喻在看到两人认可了他的想法后,也趁热打铁抛出了今天最关键的一句话。
  「所以,两位不如加入我们吧!加入燕北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元数学跟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项目。
  我知道在你们这个年纪,重新换一个环境生活可能会有诸多不习惯。但请想想我们的事业是将推动人类文明突飞猛进的发展,你们的牺牲也必将会被历史所铭记!」
  这句话顿时让陶轩之跟彼得·舒尔茨再次愣住了。
  乔喻说的其实没错。
  他们这个年纪突然从西方搬到东方来,生活上肯定有诸多不习惯的地方。
  毕竟故土难离。
  更别提两人都是各自学校顶梁柱级的教授。
  社会关系也都在已经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
  但话又说回来,谁不想在人类最伟大的科技革命这段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呢?
  犹豫了片刻,彼得·舒尔茨问道:「不能远程参与这个项目吗?」
  乔喻摇了摇头,遗憾的说道:「彼得,我的朋友,虽然我们这是为了人类整体文明的发展,但受限于这个时代,毕竟还是有国家、民族这个概念的。
  你应该知道这个项目是华夏的重点项目,更是被写进未来发展计划的项目,投入是以亿为单位来计算的。
  更别提还七月目前使用的代码已经超过百万行,那些废弃的代码超过千万行,这可是数方软件工程师的心血。
  所以七月的涉密程度极高你们应该都能理解吧?说实话话,如果你们人不来的话,真的很难放心让你们参与到这个项目。
  我跟你们说句实话,其实让你们参与这个项目,上面的直属管理部门是有疑虑的。其实你们的交际圈非常单纯,各方面的核查根本用不了那么久,为什么等了三天时间?」
  说到这里,乔喻刻意顿了顿,留够了时间给两位聪明人思索,才继续说道:「就是因为我提出了想让你们加入这个项目的想法!
  而我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也很简单,人类最顶级且依然处于年富力强状态下的智力不应该被这么浪费掉!
  如果你们都不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我不知道还有谁更适合为七月未来的发展出谋划策!
  元数学还在起步阶段,机器意识现在的发展还很难肩负起未来遨游宇宙的需要。所以我在这里代表燕北国际数学研究中心诚挚的向两位发出最真诚的邀请,请加入我们!共创人类星际文明!」
  这番话养喻说的很严肃,但旁边的郑希文忍了很久才没翻白眼毕竟他才是最了解真相的人。
  真相就是把框架搭建起来之后,一堆的细节工作乔喻已经不想再继续了·
  就好像他私底下吐槽的那样,他学习跟研究数学并不是兴趣使然,纯粹是为了生活。
  所以现在他想要趁着年轻多享受生活,少负责些具体的事情。
  所以上面的这番话他已经对不下余十个人说过了—
  无非是陶轩之跟彼得·舒尔茨更为重要,所以拖的时间久了些—
  他甚至不在乎这些顶级数学家未来在一起工作时私下里对账。
  反正只要签署了保密协议,总会有一百种办法让这些顶级智商,老老实实的待在项目组里,为了七月未来的发展做出贡献当然,这也是好事。
  全世界最顶级的这批人才,能招揽来自然是极好的。
  没有真诚,全是算计
  第355章 清北大学派
  见人,深聊,然后说服———
  报告会完结之后这些天乔喻几乎所有时间跟精力都放在这件事上。
  乔喻专门定了一个挖人的清单。单子上主要是那些年纪在五十五岁以下,的确有真材实料且接触过人工智能研究,并依然具备极强研发能力的数学家这些人大都也是在限定时间内解决了七月那道题目。
  挖人墙角这种事情,乔喻做的完全没有半点心理负担。
  反正他挖的大都是西边那些超级高校里的教授跟研究员。
  至于华夏这边的,压根就不用挖。被列入国家计划的项目到时候直接以项目组的名义征用就好了。
  也没谁会拒绝。
  全华夏都知道跟着乔喻做事情,不但能出成果,而且钱给的很足。
  毕竟乔喻的项目从来都不缺钱的。天知道多少企业挥舞着支票本想要乔喻从他们那里拿钱—·
  而且做挖西方那些高校墙角这件事情,乔喻做起来没有半点心理压力。
  当年天知道西边虹吸走了多少华夏这边的劳动力。现在他这么做无非就是收点利息而已。
  而且他已经很克制,很有底线了。
  来参加这次报告会的知名数学家总计一千多位。他的名单上才一百八十七位。
  那些经验丰富还身居高位的老人家们,乔喻都没碰。这些火种必须留给对面。
  虽然他们大都已经不在研究第一线了,但他们能拉到资源,而且懂教育,还能教学生啊·.·
  等他们把学生都给带出来了,以后再挖学生好了。
  反正人才流动机制总是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的。
  不说再过几年了,就现在哪里更发达都是一目了然的事情。
  不要说什么华夏在全球援建,让全球城市都变新了。
  实际情况是,华夏正在用基建带动看全球区域性消费习惯改变。
  这对于一个纯粹的工业国来说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说白了,就是另一套全球化贸易体系。
  当全世界主要的地区街头跟广告牌都是华夏知名厂家的牌子,未来会发生什么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更别提华夏在玩网络带货这块更是有着其他国家根本无法相提并论的优势。
  抛开西方文明那块面纱其实人性都是一样的。并不会因为皮肤颜色不同而不一样。
  更别提越是在快乐教育下长大的人,越容易被洗脑。
  总之乔喻随便想想都能看到五年甚至十年后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
  只能说很多人都不自觉的小看了儒家思想的侵略性,更高看了建立在海盗文明体系下的影响力。
  毕竟海盗文明是建立在远超其他国家武力基础的前提之下的,一旦没了这个优势,以掠夺为基础建立起的文明很快就会土崩瓦解,然后被同化。
  一切的一切历史早已经给出过答案。毕竟海盗文明其实跟华夏历史那些在荒漠跟草原上诞生的文明都差不多。
  所有边疆靠掠夺为生的文明,只要融入了中原地区,大都会被快速同化。
  对于这一点,乔喻的总结就是人类文明种地才是王道。
  无非是以前的种地真就是在地里刨食。现代化的农业则是让各种现代化工业制品从工厂里「长」出来。
  当然现阶段养喻其实定的计划并不高。
  一百八十多人的名单,他觉得只需要挖来五十人就差不多够了。
  其中只有十二人的重点名单,乔喻定的目标是能够挖来一半就行。
  不过在他辛苦两周之后,收获非常喜人。
  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同意来华夏加入元数学项目的数学家达到了九十三人十二人的重点名单则来了十个人。
  包括陶轩之跟彼得·舒尔茨在经过考虑之后,都决定暂时移居华夏,加入燕北国际数学研究中心除了这两位之外,乔喻还从普林斯顿高等数学研究院跟数学院挖来了总计七位教授。
  其中三位曾经获得过菲尔兹奖。
  如果人真的泉下有知,很难想象洛特·杜根教授此时是个什么想法。
  毕竟乔喻的报告会上专门提到了悼念他的去世,但报告会之后顺手又从他为之工作了大半辈子的高校挖走了七位顶梁柱级数学家而且签下的还是那种终身保密协议。
  换言之,未来就算元数学这个项目不做了,鉴于这份保密协议,他们也不能随意跳槽去别处工作,更不可能再回普林斯顿。
  当然与之相对应的,项目组会确保这些教授们这辈子衣食无忧。
  哪怕未来不在元数学跟通用人工智能项目组工作,每个月也能收到一笔能让人生活过得不错的特别津贴。
  当然特指是在华夏过得不错,
  而当这一份份合同签订之后,学术界的声调也逐渐统一起来。
  没办法,十多位曾经获得菲尔兹奖的数学家集体发声,认为基于数学意识发展出的人工智能意识,不可能产生毁灭人类文明的念头,只会推进人类文明向着征服星空发展的时候,人们的观念很容易就被扭转了过来。
  当然,这些集体发声并不能改变所有人的想法。但机器意识或者说人工智能威胁论,
  终究成了小众的观点。
  这其实跟数学家的辩论方式有关。
  跟文科的辩论赛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