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话事人 第128节
作者:随轻风去      更新:2025-11-04 19:48      字数:3092
  这两句算是文章开头破题,奠定了整篇文章的主旨和思路。
  然后继续写八股文的第二部分承题:“夫一时之名,不必有也,后世之名,不可无也。故君子不求名,而又不得不疾乎此。”
  一直到在草稿上将整篇文章完成,大约七百来个字。
  林泰来又誊抄了一遍后,就起身交卷了。
  府试也不糊名,交卷直接交给主考官也就是知府朱文科手里。
  林泰来不是最早交卷的,在他前面还有二十多个人交卷。
  按照考场规定,不是交完卷就能出考场的,要满了五十人后才开门放这一批出去。
  所以先交卷的人就只能站在边上,等着凑够一批人数。
  很多主考官和考生问答的经典段子,都是在这个场景下发生的。
  林大官人一直认为自己府试就是走个形式,所以莫得感情的交了卷子后,就要转身去边上人群里等候放人。
  但主考官朱知府却开口问道:“你就是林泰来?”
  林泰来答道:“在下正是!”
  在今天考场上,确实是朱知府第一次亲眼见到这位新近名声响亮的治下刁民。
  被主考官喊住,林泰来就不能走了,只好站在考案前等着继续问话。
  朱知府低头扫了几眼林泰来的文章,随口问道:“这是你写的?”
  林泰来反问道:“自然是在下所写,府台评价如何?”
  朱知府暗含讽刺道:“这篇好与不好,对伱有意义么?”
  他就不信,凭你林泰来的大本事,还能提前搞不到考题?
  有了考题后,找个枪手提前写好一篇文章还不简单?
  林泰来听出了朱知府的意思,顿时就悲愤的感到六月飞霜,这都是什么比天高、比海深的冤情!
  他确实作弊了,借鉴了一下隔壁座位的原文默写,但应试文章真是自己写的啊!
  这个世界上为何以貌取人的人如此多,难道他林泰来就不能写出文章吗?
  另外交卷的二十多人听到知府的话,也窃窃私语的议论起来。
  忽然就有个年轻士子仿佛受到了知府的鼓励,站了出来,高声道:“在下东山王禹声,欲向林案首讨教文章!”
  听到这个名字后,周围的议论声又大了几分,就连林泰来也多看了此人几眼。
  太湖东山王氏,吴县四大家族之一,以半儒半商出名。
  换句话说就是有钱有势,还不是一般的有钱有势。
  比如当今天下有八大商帮,最出名的就是徽商。
  此外还有浙江的龙游商帮、江西的江右商帮、西部的山陕商帮等等,而代表苏州的商帮就是洞庭商帮。
  这个洞庭不是洞庭湖,而是太湖里的东洞庭山、西洞庭山,简称东山西山,而东山王家就是洞庭商帮的领袖之一。
  一百年前,东山王氏出过一个险些连中三元的大学士阁老王鏊,此人在苏州文坛的地位也极高。
  大明初期,苏州被太祖皇帝打压的士气萎靡不振。
  后来苏州士林文艺复兴,就是状元吴宽和王鏊领袖的。
  其实当年领导苏州文艺复兴的有三代大佬,吴宽和王鏊只是第二代和第三代,第一代是现在苏州人不愿提起的徐有贞。
  在当今苏州城里,王鏊遗留有三个园子,其中包括一个占地高达八十亩的怡老园。
  而且西城墙边上的南北主干道、林泰来去县衙必经的学士街,就是因王鏊而命名,由此可见王鏊在苏州文坛的地位。
  而站在林泰来面前的这位王禹声,就是王鏊的曾孙。
  本来旁人还在奇怪,谁敢出来向林泰来挑战,简直不要命了。
  但如果是东山王家的人,那就没问题了。
  朱知府便笑道:“莫非王生对县试案首不服气?”
  王禹声也对朱知府行礼道:“县案首乃一县之脸面也,在下也是吴县之人,焉能不爱惜自己脸面?
  脸面上抹了污垢,想擦拭掉也是人之常情,还望府台谅解。”
  林泰来狐疑的看了看朱知府和王禹声,大声的开口道:
  “府台在上!这位王朋友莫不是你找来的托儿?
  府台刚质疑过,王朋友就主动跳了出来,感觉很有默契,像是一唱一和。
  如果府台想将在下从府试刷掉,直接除名就是,又何必勾结东山王家,遮遮掩掩多此一举!”
  朱知府:“……”
  今天翻了无数资料也没找到啥新鲜东西,科举那几个经典段子,都被别人用过了,咋办……我头疼一晚上了
  (本章完)
  ------------
  第一百四十四章 破题大师(中)
  看在申府的面子上,朱知府也真不能明着把林泰来刷下去。
  但刁难一下林泰来的态度,也是必须要有的,也好向含恨离开苏州的王世贞交待。
  所以有另外的强力人物跳出来为难林泰来,朱知府当然乐见其成,并顺水推舟了。
  只是朱知府没想到,林泰来反应如此迅速和激烈,反手就给自己扣上了一顶与东山王家互相勾结的帽子。
  刁民,真是刁民!朱知府暗骂了几声,官场中人都知道苏州刁民多,但也没见过这么刁的!
  无论官府如何安排你,老老实实接受才是良民,可你林泰来竟然还敢反抗?
  在朱知府做出回应之前,王禹声倒是先怒了,对林泰来叱道:
  “林小子安敢无凭无据的血口喷人!我质疑你乃是出于义愤,与知府何干!”
  林泰来诧异的反问道:“义愤?谁的义愤?”
  王禹声非常正义的答道:“自然是代表吴县数千读书应试之人的义愤!”
  他说这句话,确实感觉自己问心无愧!
  八股文格式规定繁杂,需要长久写作训练,不是有点天赋就能上手的!
  而林泰来这种黑社团打手出身的人,竟然能考过县试,而且还拿到了案首,简直匪夷所思。
  明眼人一看就能知道,这必定是靠舞弊得来的,但却没人站出来揭发!
  而他王禹声今天就要借着府试的机会,当众替天行道,为遭受不公的本县读书人出一口气!
  当然,顺便也能为自己刷一波名望,说不定就能成为年轻一代的领军人物。
  林泰来嘲讽道:“伱又有什么资格代表别人?就凭你出身名门?
  你连个才名都没多少,写过什么脍炙人口的诗词?
  你也只能代表你自己!依我看来,你就是嫉妒在下得了县试案首而已。”
  王禹声不屑一顾的驳斥道:“东山王家的人,怎会嫉妒一个不明不白的县试案首?简直就是凭空污蔑!”
  林泰来却回应说:“怎么?只许你质疑我,却不许我质疑你?
  这是什么道理?就凭你出自名门,连知府也要纵容你?
  我林泰来乃是堂堂正正的顶天立地男儿,不是你东山王家的奴仆!”
  朱知府:“……”
  真是刁民,还是刁民里的刁民!有理由怀疑,你林泰来这是在指桑骂槐!
  但他不好接话,只能“砰”的拍了下桌案,以表示对林泰来言辞的不满。
  王禹声感觉话题扯得太远了,这八成就是林泰来躲避质疑的小伎俩!
  林泰来根本不敢与自己正面对证,所以故意东拉西扯!
  他赶紧收回了主题,正面发问道:“林小子不必顾左右而言他,若你问心无愧,敢与我对质文章学问否?”
  已经被暗骂了不知几百遍刁民的林泰来忽然扔下对线的王禹声,转向朱知府行礼道:
  “我国家以科举取士,从来都是靠考官秉公心而抉择。
  或许有众人试后议论,但从未听说过,一名考生可以在考场上,当着考官的面,公然臧否另一名考生!
  难道出身名门的考生高人一等,出言就能决定出身寒微考生的去留?
  那朝廷还开什么科举考试,不如直接恢复九品中正制可好?”
  见林泰来一口一个名门,早早交卷并在旁边围观的考生们忽然感到,王禹声的名门出身,似乎反而成了舆论中的负担。
  他们这帮普通人,都被林泰来说得对抢占科举资源的名门士子产生反感了。
  锅越扣越大,否定科举的锅都出来了,朱知府忍无可忍,再次拍案道:
  “既然别人质疑你,你这应试文章先不看了!
  你说考试由主考官做主,那本官亲自当场考校你的才学。
  但也不值得为了你浪费时间,所以本官出题目,你只来破题!
  如果破题都答不好,还写什么文章!”
  在八股文中,破题两句可谓是全文的灵魂。
  在考生太多,文章太多的时候,有些主考官懒得都看,经常就只看看文章破题。
  如果他对一篇文章的开头破题两句没兴趣,就不往下看了。
  所以破题两句,也极其考验一个人的机巧。
  林泰来挺无语的,王禹声是这样,朱知府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