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话事人 第633节
作者:随轻风去      更新:2025-11-04 19:51      字数:3167
  然后郑总督又问道:“林泰来何在?”
  这种轻启战端的行为,一看就是林泰来的风格,石按察和达云都没有这种胆量。
  中军官答道:“林泰来已经离开西宁,跟随监视套虏借道甘肃和出境。”
  郑总督松了口气,把套虏礼送出境才是你林泰来的主要任务啊。
  等林泰来完成这件任务,就要赶紧调回身边,不能让林泰来独自在重要前线城市。
  套虏借道甘肃回大漠的事情非常重要,镇守在河西走廊的甘肃巡抚余之祯也亲自参加了监控。
  在水泉堡,参赞军务林泰来与余巡抚碰面,并进行了会谈。
  林泰来挥退了左右闲杂人等,低声说:“余中丞啊,我有一个关于松虏的重要消息。
  但是我认为,此事不必通报给郑总督,你要先答应保密,我才能告知你。”
  余巡抚:“……”
  竟然要背着总督,你林泰来究竟想干什么?
  林泰来又道:“我只是觉得,你我分功就够了,没必要再多一个人啊。”
  又过数日,林泰来和达云、余巡抚站在甘肃边境的甘浚山上,向北眺望,已经能看到大批虏骑的身影了。
  “达指挥你还后悔吗?还想留在西海扫荡吗?”林泰来淡淡的说。
  达云满脸的不可思议:“不会吧?卜失兔济农部众还真的来了?
  他们还真想借着套虏过境的混乱时机,冲过河西前往西海?
  林参赞你怎么如此精准知道的?”
  林泰来不耐烦的说:“别废话了!都是功劳,你赶紧上吧!”
  达云疑惑的说:“林参赞不亲自参与冲阵了?”
  林泰来负手而立,唏嘘而叹道:“人生真是寂寞如雪啊。
  上阵再拼命,功劳也不如斩一个虏酋,我还是在这里等卜失兔济农的首级吧。”
  达云:“……”
  如果洮河、甘肃、西宁三大方向,你林泰来一个月能摆平两个方向。
  如果火落赤、真相台吉、瓦剌它卜囊、卜失兔济农、青把都儿五大乱酋,你林泰来一个月能杀两个。
  那还要总督干什么?
  ------------
  第五百八十六章 三连斩成就!
  甘浚山下,中军大帐里,甘肃巡抚余之祯、参赞军务林泰来和一群参战将官正在大肆庆祝。
  驻牧地位于甘肃以北的卜失兔济农部与海虏巨寇火落赤勾结,企图强行穿过河西走廊,南下与火落赤汇合。
  而这次战役在林参赞的策划下,设伏于甘浚山,大破卜失兔济农部,初步统计斩首六百余,俘虏人口和牲畜无算。
  只有卜失兔济农一家在亲卫的殊死掩护下,从战场逃脱了出去。
  如今打扫完战场,确定周边再无敌人,参战的文武官员便开始饮酒庆祝。
  给大家带来了胜利和功勋的林泰来很受欢迎,他和余巡抚互相谦逊了一会儿,并列坐于首席。
  酒至半酣,左护法张文又匆匆走了进来,对林泰来低声几句。
  而后林泰来对余巡抚告个罪,起身就往外走。
  余巡抚疑惑的对游击将军达云问道:“林参赞干什么去了?”
  作为这个大帐中最懂林泰来的人,达云幽幽的答道:“他可能去取卜失兔济农的首级了。”
  余巡抚一脸懵逼,达游击是不是喝多了?为何完全听不懂达游击你这句话的意思?
  仗都打完了,战场都打扫完了,哪来的首级?
  没过多久,忽见林泰来又回到大帐里,手里还提着首级,而且不只一个,有三个。
  余巡抚很吃惊的问道:“难道这首级真是卜失兔济农?”
  林泰来答道:“不止卜失兔济农,乃是他们一家三口!整整齐齐!”
  余巡抚愕然道:“从哪来的首级?”
  他倒不是认为林泰来捏造虚报,林泰来这样的年轻显贵还不至于如此,但这时候突然斩出首级也太奇怪了吧?
  林泰来想了想,一本正经的回答说:“我派手下的家丁追击搜索,找到了逃走的卜失兔济农一家,功劳算在我身上。”
  余巡抚:“……”
  还是相信林泰来的说辞吧,不然解释不了这三颗首级啊。
  达云自幼生长在甘肃,又在边镇从军二十年,对河湟周边各部的情况十分熟悉。
  他看着卜失兔济农的首级,感慨说:“大明对虏酋册封的都督同知,应该就剩两個了,竟然全被林参赞斩了。”
  然后达云指着卜失兔济农的首级说:“当初和议时,土默特部老俺答受封为顺义王,袄儿都司部吉能被封为都督同知,仅次于顺义王。
  而卜失兔济农乃是吉能嫡长孙也,继承了都督同知这个勋位,又被立为右翼三大部之袄儿都司部济农。”
  随后达云继续说:“先前在西宁被林参赞斩首的瓦剌它卜囊,名义上是右翼三大部之永邵卜部的万户,也被封过都督同知。
  他们为什么敢作乱,或许也与他们自恃身份有关系。
  但说来也真是凑巧,代表袄儿都司、永邵卜两大部的都督同知,都被林参赞这个月斩了。”
  大帐内的文武众官员听到达云的解说,不禁对林泰来肃然起敬。
  虽然北虏碎片化,大小部落头领多达数百,各自管自己的部众。
  而济农、万户这种角色现在只是个象征性名头,并不具备实质性统治权,所能管到一样只是直属部众。
  但终归血统和身份在这摆着,在特定时候没准就有号召力了。
  林参赞连斩永邵卜部万户、袄儿都司部济农,这成就刷的实在是让人望尘莫及。
  林泰来本人只能连连苦笑,心中纵然有千言万语,也无法形之于口。
  瓦剌它卜囊、卜失兔济农这两个名义身份很高的倒霉蛋,是他林泰来想杀的吗?
  他林泰来只是个莫得感情的刷功劳机器。
  又有人闲谈说:“就差一个顺义王本部土默特部的巨酋,林参赞就能集齐北虏右翼三万户也就是三大部的三连斩了。”
  话已经送到嘴边,不装对不起观众,林泰来端着大碗酒,淡淡的说:
  “去年春天,我在草原为顺义王袭封问题斡旋时,帮忠顺夫人格杀了老俺答的嫡长孙扯力克,这算是土默特部万户领主级别的巨酋吧?”
  众人:“……”
  这波真是被结结实实的装到了,闪都闪不开!
  土默特部俺答嫡长孙、前名义领主扯力克,袄儿都司部吉能嫡长孙、前名义领主卜失兔济农,永邵卜部前名义领主瓦剌它卜囊,三万户领主三连斩?
  为了便于统一指挥全局,总督郑洛暂时移驻到了位置稍微居中的金城。
  但刚在金城临时行辕安置好,就收到了甘肃巡抚余之祯的急报。
  本来郑总督下意识的以为,这是又出事了,却没想到还是大捷。
  看着战报,郑总督简直怀疑人生,产生了一种仿佛与现实割裂的不真实感。
  这场甘浚山大捷和之前的西宁大捷一样,与收缩防守、整训恢复的整体形势简直就是格格不入。
  并不是郑总督心胸狭窄见不得别人立功,但就是感觉很怪异。
  怎么说呢,这两场大捷仿佛就是没来由的凭空出现,不讲规律不讲道理,生硬而突兀。
  本来在郑总督计划里,整训两三年后,才有可能出现这样的大捷。
  西宁方向暂时无事,巅峰按察、半步巡抚石大人到金城来向郑总督汇报工作,并且索要钱粮犒赏。
  斩首八百多的大捷,如果不给犒赏,官军肯定不满意。
  在边镇地区,官军不满意的后果很可能就是兵变。
  看到郑总督拿着战报发呆,石大人询问道:“制台何所思?”
  郑总督苦笑道:“我似乎看到,从干燥的戈壁滩上突然生长出一棵南国大榕树,你说奇怪不奇怪?”
  林泰来虽然考过武状元,当过几天武官,但从没正经在边镇历练过,除了兵变也没正经指挥过战斗。
  但偏生这个月就突然用兵如神,连续大捷,还连斩虏酋,这是什么天生神将?
  石大人只轻轻说了三个字:“韩德让”
  这三个字直接让郑总督沉默了,心里甚至产生了些许不平衡。
  这什么世道啊,自己积攒的几十年资历、经验、智慧,还不如几场枕头风?
  赶紧开始说正事吧,石大人又催问说:“关于西宁大捷之犒赏?”
  郑洛回过神来,皱眉道:“前番洮、河两次大败,损失惨重,到处都需用钱粮,现在各库太吃紧了。”
  况且郑总督根本没想到会有大捷,对犒赏银两、物资完全没有准备。
  石大人又说:“听说朝廷先前从太仆寺拨了十万马价银。”
  郑总督无可奈何的答道:“这些银子用处太多了,哪边都很紧要。
  例如宁夏镇原副总兵哱拜父子,率领三千精兵从宁夏镇过来支援,索要一万两抚赏银。”
  石大人求了几句,还是没结果,只能说:“等林参赞送套虏出境回来后,再与制台说吧!”
  ------------
  第五百八十七章 懂不懂礼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