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话事人 第638节
作者:随轻风去      更新:2025-11-04 19:52      字数:2931
  如今西北形势紧张,不能再出乱子了,制台一定要防患于未然啊!”
  郑总督冷哼一声,任何人都可以提醒自己这些,唯独你林泰来没资格!
  随即郑总督皮笑肉不笑的说:“关于如何稳定军心,请林参赞进行辕商议商议?”
  林泰来打个哈哈,婉拒说:“我还是留在达云营这里,帮助稳定军心吧。”
  作为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林泰来觉得还是混在乱兵里面比较安心。
  虽然林泰来这“稳定军心”的建议嘲讽度拉满,但郑总督不得不认真考虑。
  如果都不犒赏,或许还可以平安无事。
  但若只有一部分得到了犒赏,那么没得到犒赏的另一部分闹事概率就很大。
  于是郑总督回了行辕后,就下令:“西宁卫、甘肃镇参战官军每人暂时发犒赏银一两,其余等着向朝廷奏请再行发放。”
  其他参战官军不像达云营连续打了两场,先发放一两也不少了,足以暂时稳定住情绪。
  这至少需要一万五千两,只能暂时从别处挪用一些了。
  预定计划又被打破,一切都怪林泰来!
  这时候,郑总督产生了把林泰来礼送出境的心思。
  因为郑总督终于发现,任性胡来、不听调度、身份还清贵的林泰来,可能才是他的辖境内最大不稳定因素。
  不说别的,如果林泰来再有什么不满,又找点乱兵把自己绑了,自己是不是又得让步?
  回到营房中,得到犒赏的官军都很兴高采烈。
  达云也不例外,又有谁会嫌弃钱多?
  再说这辈子第一次搞兵变还成功了,达云很有点兴奋劲。
  不过林泰来仍然古井无波,十分淡定。
  达云好奇的问道:“好歹也是成功了,林参赞为何如此淡然?”
  林泰来打了个呵欠后,答道:“这是我组织的第四次兵变了,算上民变更不知多少次,早就没有兴奋感觉了。
  你们等着发钱吧,我要去补觉了。”
  达云:“……”
  忽然有点羞愧。身为武官,兵变经验居然还不如一个翰林。
  可是这翰林的兵变经验也过于丰富了吧?
  林泰来忽然又说:“东楼啊,你又多跟了我几天,也是共同组织过兵变的交情。
  看在这个缘份上,我再送你一场富贵好了!”
  达云十分心动,完全不想拒绝。
  林泰来指点说:“从现在开始,你就抓紧研究宁夏镇的山川地理、军情民情吧!
  等到宁夏用兵时,我向朝廷举荐你。
  调你去宁夏参战后,保伱升一个副总兵。”
  达云完全没有思考,一口答应下来。
  经过两场大捷和一场成功兵变,达东楼对林参赞已经有点盲信了。
  于是林泰来也放下心来,安安稳稳的去睡觉了。
  兵变和犒赏都已经是过去式,需要用新的利益来诱惑达云。
  这样才能保证达云和他手下五百兵马继续和自己齐心协力。
  在兵凶战危的边镇前线,如果手底下如果没有一支可靠武力,睡觉都睡不安稳。
  再说自己这两场两场大捷,可能会夺了达云原本的气运,给点补偿也应该。
  在行辕里,郑总督算了算账,达云营的犒赏,再加上西宁卫、甘肃镇参战官军的第一笔犒赏,总共约摸要一万八千两。
  这笔巨额支出完全不在计划里,郑总督又不想动用应付紧急状况的压库银。
  所以只能采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法子,从别处挪用了。
  比如原定发放给哱拜父子宁夏兵的一万两抚赏银,削减到了三千两。
  这个削减,就让哱拜感觉非常难受了。
  从一万两减少到三千两,能落在自己手里的油水差别可就大了!
  他主动请愿驰援甘肃,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多要点抚赏和钱粮。
  何况他带来的三千兵马,里面很大一部分都是他的家丁私兵。
  本意是带着家丁私兵,到甘肃游行一圈,从朝廷手里赚上一大笔抚赏银当外快,何乐而不为?
  如果抚赏银只有三千两,分到家丁私兵手里的也就是个路费钱,岂不就相当于自带干粮、自掏腰包?
  怎么可以像大傻子林泰来那样,带着家丁为朝廷打白工?
  哱拜所不知道的是,林泰来身边的家丁有点看不上朝廷那点赏银。
  朝廷给发钱当然会高兴,若没有也无所谓。
  毕竟论起财富和产业规模,哱拜跟林大官人完全没可比性。
  于是忍无可忍的哱拜再次来到总督行辕,拜访总督郑洛。
  “军门何故克扣赏银?”哱拜对郑总督问道。
  郑总督则回答说:“临时赏银本无定数,可以多也可以少,何来克扣之说?”
  哱拜非常不满的说:“难道当真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只有起乱闹事,才能获取更多赏银?”
  本性凶恶的哱拜不知不觉间,语气中带了一丝丝威胁。
  不就是兵变么,谁不会啊?五百人能兵变,三千人就不能了?
  郑总督心情也正恶劣,拍案厉声叱道:“你想作死就试试看!”
  自从哱拜抵达金城以来,郑总督的态度一直都是和颜悦色的。
  这时候突然遭到训斥,把哱拜也吓了一跳。
  看着似乎镇住了哱拜,郑总督又冷哼道:“林泰来是有免死金牌的人,你比不了!”
  郑总督的意思很明显,就算林泰来胡搞,只要不是太出格,他这总督也不能对林泰来动手。
  而且朝廷也不会对林泰来追罪,最多就是功过相抵或者罚俸。
  但你哱拜可没有这样的免死特权,你敢兵变闹事,他这总督就敢围剿。
  不过听在哱拜耳朵里,这话似乎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你也配兵变?
  这让哱拜感觉,自己作为异族武官,受到了歧视和羞辱!
  而后哱拜又在心里合计了一下,还有一个对兵变的不利因素。
  他带来的三千宁夏兵作为客军,全部驻扎在城外,不像达云营都在城里。
  一旦他们发动兵变,总督可以直接关闭城门,那就变成攻城战了。
  而且宁夏兵身为客军,粮草全部依赖本地供应,只要总督一声令下,这些粮草就断绝了。
  那么他们兵变后就可能前有坚城,后无粮草,那还闹个屁!
  除非直接变成造反当流寇,去四处劫掠,但那样完全得不偿失。
  在心里合计完后,哱拜按下了直接在甘肃兵变的念头。
  见哱拜不说话,郑总督挥了挥手说:“你不是林泰来,不要想那些没用的!”
  结果在哱拜耳朵里,这相当于是又一句“你也配兵变?”
  结果哱拜又一次感觉,自己反复受到了歧视和羞辱!
  原来先前自己被偏袒,终究是虚假幻想!
  自己两个儿子还都被林泰来打伤,总督也没给说法!
  汉人文官之间,终究是官官相护的!
  即便郑总督再不待见林泰来,稍微被逼宫后,还是把本该属于自己的银子给了林泰来!
  而自己这异族武官就像是被当成了讨饭的,三千两就打发了!
  自己不就想多领点抚赏银,养自己的私兵么?凭什么不多给自己银子?
  哱拜站了起来,“我两个儿子皆被林泰来重伤,我要带着两个儿子以及随军家丁,回宁夏去了!
  至于其余兵马,就留在甘肃为军门效力吧!”
  郑总督稍加思索后,就答应了下来。
  ------------
  第五百九十二章 这都不是事!(求票!)
  只能说,郑总督的想法很好。
  哱拜父子回了宁夏,就与林泰来分开了,减少了很多不安定隐患。
  而且目前最需要的是兵员,只要宁夏兵能留下,哱拜父子走就走了吧。
  但是现实却很骨感,三四天后,郑总督就得到了消息,哱拜父子带着随军家丁和三千两抚赏银,已经自行开拔返回宁夏了。
  初时郑总督不以为意,就是觉得哱拜把三千两抚赏银都带走,实在太贪心了。
  但是派官员去宁夏兵营地点检时,发现宁夏兵仅仅剩下一千人,哱拜父子带走了两千人和所有马匹。
  经过询问得知,原来这次跟随哱拜父子前来甘肃的三千兵里,竟然有两千人是哱拜父子的家丁!
  只有留下的这一千人,才是属于宁夏镇的正兵。
  郑总督一时不查,答应哱拜父子带着家丁返回宁夏,结果播报父子就带走了两千人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