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话事人 第779节
作者:随轻风去      更新:2025-11-04 19:53      字数:3525
  她居然根据一些传言,就能看出自己对朝鲜国的“不轨之意”,然后还能判断出自己分治北方的想法,然后投自己所好。
  这绝对不是鞠景仁教的,鞠景仁这样的土官没有这种格局和见识。
  这样的人物,怎么在历史上默默无名?可能是完全找不到出人头地的机会吧?
  毕竟她的儿子只是庶六王子,又不是最得宠的,所以在礼法规则禁锢下,根本没有施展余地,除非有自己这样的外力打破规则。
  在历史长河中,“时运不济”这个词真是不知埋没了多少人物。
  林天帅突然对这个朝鲜王嫔产生了些许走心的兴趣,提笔问道:“怎么看待贵国大王殿下?”
  可能是痛恨最近的遭遇,金顺嫔咬牙切齿的脸色难看,以笔回答:
  “无能之物!上不能保宗庙,下不能护妻儿,连死战之勇气也无,不如天帅之万一也!”
  林泰来内心舒坦了,最后提笔道:“以后多学说汉话。”
  金顺嫔忽然掩面痛哭出声,泪水滴落,打湿了案几上的纸张。
  林泰来叹口气,怎么还哭上了,整得跟自己强迫似的。
  次日林天帅坐在前堂发呆,崔五魁问道:“经略公何所思。”
  林天帅唉声叹气的说:“鞠景仁害苦了我啊!我正想,如果走漏风声再被弹劾,还能否安然过关?”
  崔五魁:“……”
  说曹操曹操到,鞠景仁带着谄媚的笑容,站在门外请安。
  林泰来就吩咐说:“不要总是在我这里晃了!未来数日你抓紧时间招抚各城,督促投靠倭寇的各城朝奸向我反正!”
  鞠景仁感觉自己的性命这才真正保住了,笑呵呵的领命而去。
  又有大王子临海君前来拜见,林泰来想了想后,婉拒说:“本帅身体欠佳,暂且不见了。”
  随后林泰来又对崔五魁说:“督促下韩克諴,抓紧办事!本部院不想继续浪费粮食!”
  ------------
  第七百一十章 善后诸事
  接下来数日,林天帅度过了入朝以来最为惬意的几日时光。
  十月初七过鸭绿江,十月十七日克复平壤,十月二十二日开始山区行军,向东海岸穿插。
  十月二十九日抵达东线占据永兴,十一月初二克复咸兴府,十一月十日抵达吉州,十一月十二日克复吉州。
  十一月十三日林天帅经略幕府行辕正式进驻吉州城内。
  十一月十四日林天帅第一次与顺嫔金氏探讨未来半岛格局。
  十一月十五日至十一月二十日,林天帅继续与顺嫔金氏探讨未来半岛格局。
  原咸镜道北兵使、先投倭寇再投天兵的“伪军”将领韩克諴终于带来了消息。
  这几天韩克諴带着朝鲜伪军啊不,现在现在应该叫反正朝鲜兵,负责在城外长德山看管那八千多倭寇俘虏。
  长德山中有涧谷,反正朝鲜兵为了便于看管,将这些饥饿的倭寇俘虏驱赶到到山谷里扎营。
  随即朝鲜兵封死了谷口,在山谷营地里大肆纵火,倭兵无处可逃,前往谷口的都被乱箭射死。
  而后忽然天降大雪,气温骤降,在火场生还下来的倭兵,也在几天内陆陆续续冻饿而死。
  在本时空若干年后,长德山这处山谷的名称逐渐演化成了“万人谷”。
  韩克諴带人在山谷中搜索了一圈,确定没有活人了,这才赶紧回了吉州城,向天帅禀报去。
  林泰来面无表情,又对韩克諴问道:“顶罪之人,可都安排妥当?”
  韩克諴答道:“有一百三十余人因为对倭寇的仇恨,擅自在降兵营地大肆纵火,造成降兵哗乱。
  一时之间,山谷守军又不敢放降兵出谷,最终酿成惨剧。”
  林泰来挥了挥手说:“这一百三十名朝鲜兵将违抗本部院军令,擅自杀降,斩首示众,以儆效尤!你去处理了。”
  反正在明面上,天帅绝对不背“杀降”的锅。至于让一百多个朝鲜兵将来为此负责顶罪,那是他们的荣幸。
  韩克諴毫不犹豫的答道:“是!”
  然后韩克諴又试探着说:“天帅交办任务已经完成,可还有新的指令?”
  毕竟天帅你先前答应过的,等自己完成这个处理倭寇降兵任务,就收自己当狗。
  自我感觉,这个活干得还可以,应该能让天帅满意。
  旁边二兵团主将麻贵和三兵团主将董一元都笑呵呵的对林泰来说:“老韩不错!”
  林泰来疑惑的看向这俩大将,第一次听到这俩货色帮朝鲜人说话。
  麻贵低声说:“老韩那两个残花败柳女儿,军门你不收,就又送给我和老董了。”
  林泰来有点无语,对麻贵和董一元斥道:“在城中收就收了,但行军时不许携带!”
  随即朝着心情紧张的韩克諴说:“你部下反正朝鲜兵全部改编为咸镜道忠义救国军,你就任这支忠义救国军总兵!”
  韩克諴哭着叩谢道:“多谢天帅活命之恩!天帅就是小人的再生父母!”
  这一点也不夸张,如果没有天帅庇护,他的下场绝对是被斩,李朝肯定不会放过他的。
  另一个大朝奸鞠景仁也没闲着,不停的写信游说咸镜北道各城反正,总体来效果不错,会宁、明川、庆兴等处“伪官”纷纷派使者来,算是传檄而定。
  唯独在镜城这座咸镜北道最重要的城市,出了一小点意外,或者说预料之内的意外。
  这日鞠景仁惴惴不安的禀报道:“镜城鞠世弼回报说,义军首领郑文孚也派人接触他,劝他向义军投诚。”
  前文介绍过,咸镜道义军就是大明天兵入朝消息传开后,民间自发组织起来的反抗军。
  义军首领郑文孚就是原咸镜道正六品评事,因为没有其他更高级别官员幸存,所以郑文孚被推举为义军首领。
  对于蚂蚁们的想法,林泰来不是很在意,只是问了句:“鞠世弼答应了?”
  鞠景仁回答说:“鞠世弼只说义军派人接触他,没说到底答应哪边。”
  对投靠倭寇的伪官来说,义军代表着本国“官方”,向义军投诚就等于向李朝朝廷投诚。
  天兵终究是要撤离的,之后李朝就能恢复对咸镜道的统治,所以向义军投诚看起来也是一个可选项。
  “呵呵呵呵。”林天帅冷笑了几声,“你当初说过,鞠世弼是你同族,可以劝他向我反正,就这?”
  鞠景仁苦着脸说:“是小人错估了他,既然他如此不识好歹,就任凭天帅处置吧!
  不过小人先前也说过,这些义军都是投机客,等天帅击败加藤后,他们一定会跳出来摘桃子。”
  想着再立新功的韩克諴开口道:“姓鞠的都不可靠!不劳天帅费心,小人愿带忠义救国军二千兵马,前往拿下镜城!”
  不过林天帅也没想把鞠景仁如何,毕竟这算是一条通过了考验的狗。
  便又对鞠景仁吩咐道:“你邀请义军首领到吉州,本帅要亲自接见他们,洽谈以后的咸镜道事务。
  还有镜城的鞠世弼,也一并请过来,和义军首领共同接见了,把该说的事情都说清楚!”
  鞠景仁连忙答应下来,出去办事了。
  韩克諴忍不住对林泰来说:“天帅实在太仁慈了,对彼辈何须如此客气!他们这些不识相的野狗,有什么资格和天帅谈判?
  只消大军所至,这些野狗谁敢再吱声?用得着和他们谈什么!”
  林天帅叹道:“毕竟我们大明天兵是有道德包袱的,对抗倭义军进行攻伐有违仁义之道。
  所以不好动用官军,些许骂名还是由我个人来承担吧。”
  韩克諴:“?”
  天帅的话似乎并不深奥,但怎么完全听不懂?什么叫骂名由天帅个人来背?
  三日后,咸镜道义军首领郑文孚、李鹏寿、池达源,以及镜城守官鞠世弼一起来到吉州。
  此时林泰来正在前堂,与十二岁的朝鲜国六王子顺和君说话。
  与顺和君的母亲深入交流了一周后,林天帅终于想起来,自己还没见过顺和君,这好像不太礼貌。
  不知道顺和君尴尬不尴尬,但林天帅不尴尬,询问道:“贵国现如今有几个王子?”
  顺和君答道:“我有兄弟七人。”
  林天帅皱着眉头道:“我看贵国大王身体还算康健,以后必定还会有更多王子。
  你非嫡非长非宠,真不知道你最后能分得多少家业,真让我和你娘操心。
  希望你要多多长进啊,不要跟你大哥临海君似的,二十岁的人了还是四六不懂。”
  感受着扑面而来的爹味,顺和君不知怎么应对,只能沉默。
  可能是颠沛流离又当了俘虏的经历,让他面对强者时成熟了很多。
  林泰来将一张朝鲜八道的地图摆在顺和君面前,“你娘说,想要北方三道给你做封地。”
  顺和君看了看地图,又抬起头问道:“我能从此不被大哥和二哥欺负么?”
  大哥就是一起逃亡的大王子临海君,二哥就是跟在父王身边的光海君,已经被立为世子。
  小孩子的要求真低,林天帅毫无压力的说:“那必须啊。”
  这时候有人来禀报说,义军首领和镜城守官已经到吉州城门外。
  林泰来就指挥崔五魁说:“你去城门迎一下,不要让人觉得本部院没有礼貌!”
  崔五魁奉命到了城门,见到义军首领郑文孚,彼此行过礼后,就邀请郑文孚一行入城。
  “走吧,经略公已经在等待了。”崔五魁随口道。
  郑文孚却道:“烦请大人引路,领在下前往觐见敝国王长子临海君。”
  崔五魁内心缓缓打出了一个问号,再次强调说:“经略公已经在行辕等候了。”
  郑文孚正色道:“我等乃朝鲜国臣民也,入城当先觐见临海君,此乃臣下之礼义,不可废也。”
  崔五魁叹口气说:“看来你们咸镜道的消息很闭塞。”
  郑文孚只觉得莫名其妙,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什么消息闭塞?
  崔五魁没有解释,第三次说:“听我一句劝,你们先去见经略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