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话事人 第786节
作者:随轻风去      更新:2025-11-04 19:53      字数:3794
  没别的原因,就是成均馆占地面积最大,拥有房屋二百多间,足够让经略幕府所有随员和亲卫标营一千多人住下。
  尹卓然到了开城后,就被直接带到了成均馆,又被在幕府地位水涨船高的崔五魁迎接进去。
  崔五魁是大明朝廷的朝鲜语专家,经常参与朝鲜国事务,而尹卓然两次充当朝天使,两人在京师自然也是打过交道的老相识了。
  看着崔五魁意气风发的模样,以及其他随员、书办、兵将对崔五魁的恭敬态度,尹卓然很容易就能判断出,崔五魁在幕府混得非常不错。
  对此尹卓然心里暗自嘀咕,以前也没看出崔五魁有多大才能啊,也不知道怎么就风生水起了。
  林经略公为人挑剔,很难伺候,崔五魁怎么就入了经略公的法眼?
  两人沿着甬道边走边闲谈,崔五魁郑重提醒道:“你们朝鲜人见到经略公,最好敬称为天帅。
  虽然这并不是经略公要求的,但却是我个人一点友善的建议,希望你也能珍惜我的友善。”
  尹卓然:“……”
  忽然懂了,为什么崔五魁能混得好了。
  在年轻的时候,尹卓然在成均馆游过学,如今故地重游,不由得生出物是人非之感。
  正当连连感慨的时候,尹卓然突然就看到在宽阔的明伦堂前,林经略公……啊不,林天帅坐在台阶上。
  在明伦堂前的空地则有几百名孩童,年龄大小不一,熙熙攘攘站在天帅面前。
  而林天帅笑眯眯的,信手从旁边的竹笼里面抓出果脯,挨次送给眼前的孩童们,数百名孩童每人五颗。
  这完全意想不到的画风,让尹卓然有点恍恍惚惚。
  在倭寇嘴里杀人如麻、吃人喝血的血魔王,在这一刻竟然有着些许的和蔼可亲。
  崔五魁扔下尹卓然,一个箭步冲上去,用朝鲜语叫道:“此乃三千里外大明京师皇宫所制果脯,本为皇帝陛下赏赐天帅之吃食,天帅愿将这等福气传给孩儿们!”
  等孩童们散去后,林天帅拍了拍手掌,大步朝着尹卓然走过来。
  并且热情的招呼说:“嘿!老伙计!我简直不敢相信,今天能在这里见到你,这可真让人高兴!”
  尹卓然忍不住打了个冷颤,从万历十七年开始认识快四年了,他习惯了天帅的目中无人和傲慢无礼,极度不适应这种热情。
  “你怎么了?”林天帅看着发呆的尹卓然问道。
  尹卓然回过神来后,谨慎的问道:“天帅何故如此热情?”
  林天帅坦然答道:“李朝殿上高官中,你是第一个放弃了官职,以纯素人身份完全投奔我的人!”
  这是大实话,平安道的柳成龙还担任着朝鲜国官职,是李朝小朝廷派来的合作者,算不上自己人;
  咸镜道的鞠景仁等就是个边远地方土官,和朝廷殿上高官这个范畴隔着十万八千里,根本没有全国范围的影响力。
  黄海道的金安乐虽然是外戚,但却是比较清闲的那种,顺嫔又不是国王的正妃,也不是最受宠的嫔御。
  所以像尹卓然这种“户部尚书”等级的“朝奸”,林天帅手里真是一个也无。
  而且尹卓然精通汉语,不需要通过翻译,这又是个极大的优点。
  面对天帅的热情,尹卓然叹口气,壮着胆子说:“在下还是习惯于天帅先前那种傲慢无礼的样子,烦请恢复一下。”
  林泰来便板起了脸,吩咐说:“既然来了就入堂说话,本帅有些话要问你!”
  尹卓然这才感觉舒适了不少,一直跟着林泰来到后堂,又进内室进行私人谈话。
  落座后,尹卓然迫不及待的说:“在下回国之前,在江边殴死了左议政尹斗寿。”
  林泰来答复说:“我已经听说此事,本帅认为不该归罪于你。
  毕竟是尹斗寿先让人绑你,而你只不过是正当防卫罢了,他被打死也是咎由自取。
  你且安心为幕府做事,本帅会派官军保护你。若那李王行文要拿你,本帅也必定会拒绝,没人能为尹斗寿之死而追责你。
  如果连你都保不住,那谁还敢来投奔本帅?”
  而且还有句不便宣之于口的话,你尹卓然如果不是失手打死了尹斗寿,与李朝小朝廷彻底决裂,本帅还不敢这么快就完全信任你。
  听到了林天帅的亲口承诺,尹卓然这才真正彻底放心,自己终于不会被惩治了。
  在大明京师就听说过,天帅别号今布,这个“布”就是一诺千金之季布!
  正在这时候,又有个华服小妇人推开门,进来端茶倒水。
  尹卓然下意识的瞥了眼(只一眼)华服小妇人,等她出去后,好奇的问道:“这是谁家夫人,被天帅看中临幸了?”
  尹卓然作为朝鲜国上层人物,自然也是有眼力的。
  从小妇人的气度和年纪看,他只能猜测这个女子是哪家名门的贵夫人,有幸被天帅霸占了。
  林泰来意味深长的笑道:“此乃李王的顺嫔金氏,王六子顺和君的生母。”
  卧槽个西八啊!尹卓然瞠目结舌,震惊到久久不能平静。
  好半天才平复了心情,尹卓然忍不住问道:“这,这,天帅以后将如何安排我国?”
  你这浓眉大眼的天帅,踏马的不会是想趁机裂土称王吧?
  先拿下顺嫔,然后扶持未成年的顺和君,将来某个时间点顺和君暴毙太狂野了。
  林泰来回答说:“在当前阶段,我欲立顺和君为三道维持总会的总会长,而你就是第一副总会长兼秘书长!
  至于将来战后,我会向朝廷奏请分封顺和君为公爵,镇守北三道。”
  尹卓然松了口气,似乎情况没有自己脑补的那样狂野。不然就算自己身为李朝逆臣,这心脏也真受不了。
  随即尹卓然又不由得想起,在顺安遇见的柳成龙以平安道维持会会长身份办事。
  如果自己成了维持总会第一副总会长,那在维持会体系里,岂不就成了柳成龙的顶头上司?
  自己这个北人党骨干成了李朝逆臣后,先打死了西人党党魁,随即又踩着南人党党魁,想想就荒诞和黑色幽默!
  ------------
  第七百一十六章 到底有什么用?
  明确了天帅的想法和未来规划,尹卓然也就大致明白自己的定位了。
  就类似中原汉朝的典制,朝廷派人到诸侯国担任国相,用以钳制诸侯。
  今日六王子顺和君就相当于天帅分封的诸侯,而自己就相当于天帅派到诸侯国的国相。
  逐渐代入了这个角色,尹卓然的思考就更全面和深入了。
  然后他就指了指上面,对林泰来问道:“天帅如此操作,皇帝陛下会准许么?”
  林泰来非常肯定的答道:“你大可放心!皇上一定会支持我!
  只要不是明目张胆的吞并藩属国土,让皇上脸面过得去,一切都好说。”
  没有什么能阻止万历皇帝开铜矿的执念,谁让铜矿恰好位于边境,离大明这么近呢?
  但铜矿之事目前只对咸镜道驻军主将杨登山说过,对其他大多数人还是保密的。
  尹卓然并不怀疑林天帅的实力,或者说两次担任朝天使的他比所有朝鲜人都明白林天帅的实力。
  但他还有个疑惑,至今百思不得其解,既然现在和天帅说开了,索性就一并问了。
  “我国山多平原少,北方平原更少,大多数人口和钱粮精华之地都在南方。
  所以天帅想着日后割据北方,到底图什么?就这点土地人口钱粮,大明也看不上吧?
  不然的话,在百五十年前,大明也不会放弃我国北方,收缩回辽东。”
  林泰来不屑的说:“就算加上贵国南方那点钱粮,我大明一样也看不上啊。
  贵国税粮一年顶了天有三十万石么?也就略相当于我们苏州府的一个县!”
  尹卓然无言以对,大明和朝鲜国之间的差距有多大,只有他这种去过大明的才明白。
  几百年后的后世人可能会觉得,古代各处生活水平都差不多,都是男耕女织没有本质区别,特别是还有韩剧滤镜美化。
  但真不是这样,在古代生产力环境下,不同地方一样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朝鲜国虽然也号称小中华,以东之强国自居,但生活水平比起大明本土差了好几个版本。
  此时的半岛日常生活连货币都没有,几乎没有商业,穷苦到让入朝大明官军完全不能适应,拿着银子都无处用。
  边镇在大明已经算穷苦之地了,但是边军到了朝鲜才发现,边镇生活原来也是很舒适的。
  有“何不食肉糜”的大明官员对朝鲜官员问道:“尔国不采银,不用钱,不畜鸡豚,何以通货?何以食肉?”
  还有入朝大臣在奏疏里无奈的写道:“乃我军自入朝鲜,别是一番世界。语言不通,银钱不用,并无屠猪、沽酒之肆,兼以倭奴焚掠,庐舍一空。”
  这个时代的朝鲜国还有一首汉文诗,曰:“餐桌无荤得意素,灶口无柴篱遭殃,婆媳同吃一碗饭,父子换穿一条裤。”
  知道了这个背景,就能理解当年老朱为何将朝鲜国也列为不征之国,除了山川相隔的因素就是这地实在太贫穷了。
  尹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才会刨根问底的问:“我国民贫国弱,钱粮不丰,除了恭顺于大明无甚益处。
  那么我国到底有什么用,能引得天帅生了割据之心?总不能是为了画新地图吧?”
  林泰来稍加思索后,决定不瞒着尹卓然,如实说:“其实我想要的只是矿产,尤其是铜矿,而贵国矿产大部分都在北方,这就是只想割据北三道的缘故。
  至于贵国南方,除了些许港湾之外,我并没有多大兴趣。”
  尹卓然莫名惊诧,不能理解的说:“如此大动干戈?就为了开矿?”
  林泰来悠悠的说:“据我粗略估计,仅仅甲山郡,就能让我大明产铜数量至少翻一倍,你说值得不值得?”
  尹卓然:“……”
  铜矿这东西和银矿一样,对物资充沛的大明而言等同于钱啊,就是货币啊!
  连他这朝鲜国“准户部尚书”都不知道的情况,天帅你又是怎么知道的?掐指一算就算出来的?还是做梦梦到的?
  难怪很多人都说天帅是神仙下凡,接触越多,越能感受到天帅身上的神秘力量。
  与尹卓然谈完话,就让他自己下去消化了。
  这时候,恰好咸镜道驻军主将杨登山发来一封密揭,禀报了勘探事宜。
  “根据经略公指示,近日于甲山郡城东北方向的惠山里,果真已经勘探出铜矿。
  此地位于白头山南麓,在鸭绿江上游,距离江岸不过二十里,确实有水路外运之潜力。”
  如果说以上都是好消息,那下面大概就是叫苦了,林泰来只能继续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