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话事人 第787节
作者:随轻风去      更新:2025-11-04 19:53      字数:3689
  “但若要修筑道路、建造码头、聚众开矿,都需要先期储备大量粮食。
  咸镜道本地已赤贫千里,无力就地筹集,仍需赖经略公调拨。”
  林泰来看着密揭,深深叹口气,民以食为天,粮就是命根子。
  就算抓了倭寇之类的去当奴工,那也要管饭吧?总不能把奴工饿死吧?所以一样需要粮食。
  没法子,还得自己制定一份新的筹集运输计划,支援咸镜道的开矿大业。
  说来说去,都怪朝鲜国本地实在太穷了,在物资粮草方面几乎提供不了多少有力支援。
  绝大多数物资都要千里迢迢的从大明本土运过来,如果不把大铜矿整出来,大明国库注定要巨亏。
  就这样,李朝小朝廷的君臣怎么还有脸哭着喊着回国?回国除了给大明增加更多负担有个屁用,老老实实在辽东宽甸堡呆着吧!
  在密揭的最后,杨登山还询问,在咸镜道内另发现铁矿,是否准备开采?
  这个被林天帅直接否了,目前暂时不需要铁矿。
  大明官属匠户目前的生铁产量相对溢出,朝廷生铁经常多到用不完压库的地步,所以暂时不弄铁矿了,还是集中力量先搞利润极高的铜矿。
  另一边崔五魁送尹卓然出去,并负责帮着初来乍到的尹卓然在成均馆内安排食宿问题。
  忙完这些,崔五魁就去向林天帅回复,然后在后堂门口遇到了沈惟敬,就是号称精通倭语、熟知倭情、立志要当斡旋大使的那个沈惟敬。
  念在这个原本历史上的大忽悠确实精通倭语,也算个专业人才,所以天帅就将沈惟敬留在经略幕府充当翻译使用。
  按道理说,沈惟敬和崔五魁两人的功用应该是差不多的,一个是倭语翻译,一个是朝鲜语翻译,只是方向不同。
  结果到如今,两人之间的实际地位却天差地别。
  在外人尤其是朝鲜人面前,崔五魁宛如是天帅的代言人,受到了最大的尊敬。
  而沈惟敬截止到目前为止,似乎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每天陪着为数不多的倭人俘虏聊天。
  沈惟敬内心对现状并不太服气,觉得并不是自己不如崔五魁,而是时运不行。
  崔五魁地位崛起,那是因为天帅经常和朝鲜人交流沟通,崔五魁自然显得重要。
  但是天帅却不与倭人交流,也没兴趣听倭人说什么,对倭人的态度基本上就是杀了再杀,那他沈惟敬怎么发挥作用?
  说起来天帅唯一一次与倭人正面深入交流,还是手撕加藤清正那次,但当时不是很被信任的沈惟敬还在顺安大后方看守倭人俘虏。
  不过即便心里再不服气,此刻沈惟敬见到了崔五魁,也得陪着笑脸主动攀谈,正所谓形势比人强。
  “你在这里干什么?”崔五魁皱着眉头对沈惟敬问道。
  人和人之间也是存在鄙视链的,崔五魁以前是四夷馆通事兼行人司行人,品流虽然属于杂官,但终究还是体制内。
  而沈惟敬就是个野路子混进来的,也没表现出太多过人之处,自然不太被崔五魁看得起。
  沈惟敬将自己姿态摆得很低,恭敬的回答说:“在下有事求见经略公,烦请崔行人代为禀报。”
  崔五魁也没多问,点了点头就先进了后堂。
  林泰来听说后,感觉新年团拜后就没见过沈惟敬了,又想着今天有点空闲,就将沈惟敬传进来。
  “你有什么紧要事情?”林泰来问道。
  沈惟敬答话说:“自从十月中以来,倭将小西行长一直被关押,到底要如何处置,还请经略公示下。”
  林泰来稍稍愣了愣,“本部院险些忘了,手里还有小西行长这个俘虏。”
  沈惟敬:“……”
  卧槽啊经略公你是说真的吗?小西行长好歹也是倭军大将,藩主大名级别的人物,你这是有多不重视他啊?
  林泰来又随口问:“他还健康的活着么?没自杀或者生病?”
  沈惟敬忽然感觉自己的工作毫无意义,麻木的答道:“还活着,很健康。”
  林泰来想了想后说:“今日左右也无事,将小西行长带过来看看吧。”
  不多时,几名标营官军押着小西行长进入堂中拜见天帅,沈惟敬在旁边负责翻译。
  林泰来打量了几眼小西行长,与自己印象里对比了一下,便好奇的问道:“你似乎发胖了?当初被俘时还没有这么圆润。”
  小西行长:“……”
  这是什么话?换成脾气刚烈的人,当场就能请求表演自杀好不好?
  林泰来感慨道:“你们倭人的伙食真不行啊,听说贵为大名也极为清苦,往往也只能吃汤泡饭和萝卜干、小鱼干。
  那加藤清正在你们倭国号称虎将,以高大强壮著称,结果实战被本帅三拳打死,就是因为肉食摄入比本帅差太多。
  小西行长你在我大明天兵军营当了三个多月俘虏,就能胖了一圈,看来是下面人对你以礼相待了。
  对了,听说你们倭人有夜爬习俗,这是真的么?你与本帅细说来听听,真的可以这么随便乱来?”
  可能是林天帅今天确实闲得无聊,说话漫无边际,思维跳跃极快。
  前几句还在感慨倭国大名伙食差,后面就直接跳到了风俗猎奇上。
  直接把小西行长给干沉默了,原本他还想着与天帅交流一番,现在已经不想答话了。
  沈惟敬翻译完也无语了,知道经略公平常不怎么尊重别人,但没想到还能这么不尊重,到底有没有把对方当人看啊?
  最后沈惟敬忍不住说:“实在不行,就给小西行长一个痛快吧。”
  就算是一刀砍了,也比这样的精神折磨更人道啊。
  林泰来稍加思索后,很随意的说:“算了,把小西行长放了吧。”
  这人留在自己手里真没啥用,还要花费食物白养着。还不如放回去,让他在倭寇里大肆散布失败主义情绪,打击倭寇的士气。
  在历史上,小西行长虽然没被俘虏,但从平壤逃回去后,似乎就吓破了胆,拼命鼓吹天兵战斗力,竭力主张退兵,在本时空只怕情况更甚。
  直接放人?沈惟敬大为震惊,经略公怎么忽然如此仁慈了?
  翻译过去后,小西行长突然激动起来,大声的嚷嚷着什么。
  “他喊什么呢?”林泰来对沈惟敬问道。
  沈惟敬翻译说:“他不想走,他说不能这样回去!
  如果这样无缘无故的回去,他也不会好过,承担败军罪责还要被猜疑!
  所以要给他一些任务,或者使用他做点什么,不然宁可留下当俘虏。”
  林泰来无奈的说:“但他现在真的什么用处,本帅实在想不出能利用他干什么。”
  如果是议和或者交换俘虏,小西行长还有点用,但目前明显都不可能。
  别说林泰来主观上根本没有议和心思,就是客观上来说,形势大优、战果辉煌,粮草还能供应上,根本就没有议和的空间。
  在这种胜势下,从上到下谁敢说议和,谁就是通倭。
  再说临海君顺和君两个王子都被救出来了,至于剩下那些被倭寇捉住的朝鲜官员,爱死不死,林经略没兴趣费心思交换或者营救。
  另外,林天帅入朝以来已经两次先登、一次斩将、杀敌三万七,也不需要用小西行长来炫耀功业。
  所以小西行长在林天帅手里,真是毫无卵用。还不如就此放回汉城,让他回去散布失败主义情绪,打击倭军士气。
  如果能引得汉城倭军的内讧猜疑,那就更好不过了。
  毕竟从以后关原之战的站队情况看,小西行长和朝鲜倭军总大将宇喜多秀家、总奉行石田三成是一伙的,而与三兵团主将黑田长政、五兵团主将福岛正则等实力派是仇敌(原本历史上还有加藤清正)。
  放小西行长回去,说不定有成为汉城倭军内讧导火索的潜力。
  林泰来指着小西行长,对沈惟敬说:“情况就是这么情况,你如实告诉他!
  本部院真用不上他,如果他识相,就赶紧走吧!
  回去后多宣扬我天兵威武,就算报答本部院的活命之恩了!”
  小西行长一声不吭,很不服气的快速的思考一个问题,自己到底还能有什么用?
  ------------
  第七百一十七章 又被成功恶心到了
  自己的用处在哪里?非常不服的小西行长使劲的想,想着想着问题就变成了我对经略公究竟还有什么用?
  最后小西行长猛然抬起头,开口道:“经略公至少可以游说在下细作,回汉城为经略公打听守军的情报!在下也不是不能考虑答应!”
  只要思路足够开阔,他小西行长怎么可能没有任何价值?
  这些话都需要沈惟敬翻译的,但沈惟敬已经目瞪口呆!小西君你说这话,是认真的?
  经略公都说了要放你,你怎么还上赶着一定要做点事,连当考虑细作这种话都说出来了。
  沈惟敬曾经以为自己很了解倭人,现在发现自己也只是了解一些皮毛。
  小西行长看着沈惟敬,催促道:“沈君怎么还不翻译过去?”
  无论如何也要证明自己,不能被当成没用的垃圾一样扔掉!
  被视为完全无用的人,平白放了也无足轻重,这就是耻辱!
  沈惟敬不知该说什么好了,此时他终于隐隐感觉到,林天帅那种极尽贬低嫌弃别人的言行,仿佛也是一种套路。
  而且是比起自己习惯的坑蒙拐骗忽悠大法,是一种更高级的套路,而且使用门槛也更高。
  使用这种贬低嫌弃别人的套路,首先要保证自己拥有不被报复的实力。
  而林天帅从个人武力到手中权势,显然不会被报复,或者说绝大多数人根本没能力报复林天帅。
  既然被套路的人报复不了天帅,那就只能想方设法的证明自己,便如小西行长现在的状态。
  沈惟敬想的有点多,稍稍发了会呆。
  林泰来不满的拍案,斥责道:“你为何走神?难道连翻译都做不好?”
  沈惟敬回过神来,连忙答道:“小人我对经略公的敬仰,宛如大海,故而一时震撼失神。”
  林泰来最近听到的马屁话过于密集,以至于现在有点腻味了,便不耐烦的说:“先做好本职工作!”
  沈惟敬将小西行长的意思,尽可能用汉语还原给林泰来。
  然后建议说:“这可能是小西行长一时愤激之下的负气话,但足以证明他内心破防了。
  如果经略公加以利用,未尝不能真让小西行长去当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