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作者:宋公子晏      更新:2025-11-04 20:39      字数:2974
  不等旁人反应,他猛地迈开脚步,竟是朝着帷幕直冲而去。
  因久坐不动,双腿早已麻木酸软,又似灌了铅般沉重,这一动,险些让他踉跄欲倒。
  但他仍然义无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他踉跄几步,手臂在空中胡乱一抓,终于,刺啦一声,那方厚重的帷幕,竟被他一把扯了下来!
  烟尘微扬,灯火晃动。
  帷幕之后,一方小几,几上一盏孤灯如豆。
  灯下,一道身影正支着头,似已困倦至极,眼帘半垂,带着浓浓的疲惫与惺忪睡意。
  听闻异响,那人猛地抬起头,睡眼朦胧地望了过来。
  于是,郑玄与帷幕后的谢均四目相对。
  长定?!
  第105章
  帷幕轰然坠地,灯火摇曳。
  长定?!
  鄭玄的声音嘶哑,带着全然的不可置信。
  他只觉天旋地转,眼前发黑,双腿一软,险些当场跪倒。
  幸而慌乱中抓住了一旁的门柱,这才勉强稳住沉重的身体。
  他死死盯着灯下那張带着惺忪睡眼的面孔,那張他以为此生再也无法得见的面孔。喉头滚动,几番张口,才从干涩的喉咙里挤出长定两个字。
  谢均亦是浑身一僵,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骇得睡意全无。
  他下意识地挺直了脊背,因困倦而微阖的眼睛瞬间张大。对上鄭玄惊愕探究狂喜的复杂目光,大脑霎时间一片空白。
  完了!他怎么就冲进来了!
  这下如何收场?
  谢均一时无措,竟不知该如何解释眼前这荒诞至极的一幕。
  他,一个本该药石无醫命归黄泉的人,此刻却成了梁国万眾敬仰的聖人。
  聖人!
  那就是聖人?
  千真万确!
  原来这就是聖人的真容!
  帷幕一落,不仅鄭玄,外间伸长了脖子踮着脚尖试图一窥究竟的人群,也终于得见了圣人的庐山真面目。
  灯火之下,那青年虽面带疲惫,眼帘半垂,却丝毫不损其清俊脱俗之姿。
  尤其是那份仿佛不染尘埃的静谧气质,更让眾人心中那圣人的形象愈发具体,愈发高不可攀。
  有几位年长者甚至激动得想要下拜。
  果真是仙风道骨,非我等凡俗所能比拟!
  圣人不愧圣人,如此年輕,便有这般通天彻地之学问。
  圣人天降!梁国之福!社稷之福!
  赞叹声此起彼伏,与方才的欢呼不同,此刻更多的是一种膜拜的敬畏。
  然而,这些声音落在鄭玄耳中,他脑海中翻腾的不是什么仙风道骨,而是无数个疑问,无数个不可能。
  长定?怎会是长定?他不是早就
  本地宿儒桥舒,正在官学内堂,此刻见状,心中也是一紧。
  他得了谢乔的密令,负责维持此间秩序,绝不能让事情失控。
  他当即排开众人,快步上前,声音沉稳有力:諸位,諸位!圣人与康成先生连日辩论,已是劳累至极,今日就到此为止!官学即刻关闭,还请诸位先行散去,莫要扰了圣人清静!
  他一边说着,一边对身旁的几名役者使了个眼色。
  役者会意,立刻迈开步子上前几步,在郑玄与众人之间形成一道人墙。
  役者身材魁梧,肩膀甚宽,往那一站便如城墙一般。
  另有几名役者則开始分散到人群中,溫言劝导外围的百姓,客
  气地说:各位父老乡亲,天色已晚,还请按序离开,莫要在此逗留!
  啊?这就散了?
  别介,我等还想再瞻仰一番圣人风采!
  是啊,还未向圣人请教!
  众人虽有不舍,但桥舒乃本地名宿,德高望重,他发了话,加上圣人需要休息这个理由也合情合理,大部分人还是依言缓缓散去。
  只是仍旧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有的甚至倒着走,生怕错过什么。
  混乱之中,郑玄却不管不顾,几步抢上前,在役者阻拦之前,一把抓住了谢均的手腕。
  那手腕依旧瘦削,带着一丝凉意,触感是如此真实。
  不是幻觉,不是梦境,是真的,是活生生的长定!
  长定?果真是你?郑玄的声音带着颤抖,他几乎是用尽了全身力气才问出这句话,生怕眼前的一切只是他力竭之后产生的幻觉,你怎会在此?身体可还好?又怎会是
  郑玄的话,哽咽在喉。
  想问的太多太多,可每一个问题都如重石压心,让他喘不过气来。
  谢均被他抓着手腕,感受着那份熟悉的力度与溫度,心中早已是波涛汹涌。多少个日夜,他盼着能再见恩師一面,可绝不是在此情此景之下。
  谢均深吸一口气,努力压下心头的万千思绪,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他不能认!至少现在不能!
  一旦相认,此前所有的铺垫,主公所有的谋划,都将付诸东流,甚至可能招致更大的麻烦。
  谢均缓缓抽回自己的手,竭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无波,甚至带着几分疏离,带着圣人的威仪。
  他微微抬高下颌,迎上郑玄的视线,一字一句地反问道:汝何出此言?莫非认错了人?
  不是?
  郑玄如遭雷击,怔怔地看着谢均那张淡漠的脸。
  那眉眼,那神态,分明就是长定!
  可那語气,那疏离,却又陌生得让他心寒如坠冰窟。
  康成先生,圣人要休息了。
  恰在此时,两名官学役者走了过来,一左一右,不着痕迹地隔在了郑玄与谢均之间,語气恭敬。
  郑玄的手还僵在半空。他看着那两名役者,又看看被他们护在身后的谢均,心中百感交集,最终只能无力地垂下了手臂。
  数年前,谢均不辞而别。
  但在那之前,他借着游学之便,曾带他遍访名醫。
  然而,每一个医者望闻问切之后,都是摇头叹息,都说是病入膏肓,药石罔效,命不久矣。那些医者开出的方子,无非是些吊命的参芪,而非治病的良药。
  包括那位东郡草庐的隐世圣手,支走谢均后,私下对他说:令徒准备后事吧,莫让他走得太痛苦。
  当然,这些他都瞒着谢均,一个字也未曾透露。
  他年纪尚小,自是承受不住这样的噩耗。
  他甚至破例,在他尚未及弱冠之年,便为他取了表字。依先例,男子二十行冠礼,而后方有表字。可他怕谢均等不到那一天。
  谢均有些意外:師父,弟子尚未及冠。
  无妨。郑玄打断了他的话,你名为均,有平和、安稳之意。为師为你取字长定,长久安定之意。愿你此生长久,一世安定。
  那时的谢均还不明白师父这样做的深意,只是恭敬地跪下拜谢:弟子谢长定,拜谢师父赐字。
  言犹在耳。
  役者见郑玄失魂落魄的模样,其中一人开口道:康成先生,已为您备下客舍,请随我来。
  说着,便做出一个请的手势。
  另一名役者則不着痕迹地扶住了郑玄的另一边手臂。
  郑玄浑浑噩噩,筋疲力竭,几乎是被人半扶半请地带离了这方小小的讲堂。
  脑中一片混乱,脚步虚浮,每一步都像踩在棉花上。
  官学之内,灯火通明。
  官学的这些役者、童子,有少数是谢乔早年安插的亲信,他们身手矫健,行事沉稳。更多的则是从睢阳本地良家子中招募而来,经过筛选和简单的培训,教以应对各种场面。
  他们不懂什么高深学问,却都淳朴可靠,暗中依照谢乔通过特定渠道传递的指示行事,比如如何引导舆论,如何应对突发状况,如何保护圣人的神秘感。
  自始至终,无论是谢乔本人,还是梁国官场上的任何一位官员,都没有直接出面干预过这场圣人辩经。
  一切都像是民间自发,水到渠成。
  这场圣人之辩,以谢均的辩胜顺利落下帷幕,接下来,就是依照原计划,创办圣学。
  【背包】格子里,用以升级的材料足够。谢乔隔着梁园的墙体,直接创建建造任务,将墙外那座[官学]建筑连升两级,升至三级。
  三级的[官学],占地总面积将达到五十亩,宽阔的场地,足以容纳更多的学舍、藏书楼和演武场。
  届时,圣人作为官学的精神图腾,吸引天下目光。郑玄为主讲师,是学术的基石。而谢乔还需要暗中招募更多有真才实学的先生,无论是本地的宿儒,还是豫州乃至更远郡县的贤士,都要想办法聘请。如此官学就可以正式运转了。
  至于,这所圣学的名字,不宜太高调了。即使只是民间性质的。